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事故,竟然是因為那一天太冷了

2020-08-10 追逐星際

(關注我了解更多航空、天文知識哦)

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它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之後的數年中,挑戰者一號一共執行了包括第一次在內的共9次太空飛行任務,且都圓滿完成任務並且成功返航。

太空梭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時,機上共搭載了7名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在挑戰者號升空的第73秒,飛船解體爆炸,最終墜毀,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無一倖免。這一天也是美國航天史上最為黑暗與恥辱的一天。

挑戰者號爆炸解體的照片



事後,無數人為這次事故遇難的人員默哀祈禱,一時間美國也陷入了悲痛當中

當然對於遇難者家屬和群眾來說,事故背後的原因此時來說尤為重要。

事故發生前

在火箭發射的前一天,為太空梭設計、製造固態燃料火箭助推器的莫頓-瑟奧科爾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羅傑·博伊斯喬利和公司高管鮑勃·埃比林兩個人此時內心焦慮不安。因為此時佛羅裡達的氣溫已經下降到了0℃以下了,他們認為在如此低溫的環境下發射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於是,他們兩個通過電話會議連線了美國國家航天局,花了6個小時勸說航天局不要發射挑戰者號。但是,公司的管理層在為了利益做出決定後,毅然決然地否認了喬利和鮑勃的勸說,告知美國國家航天局可以發射。

發射當天

1986年1月28日,在發射的現場,聚集了上千名前來觀看的觀眾。

喬利和鮑勃則在公司的電視機前,觀看這一次升空。但是,在他們心裡,他們早已知道這次的災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一天,當地氣溫已經到達了31華氏度(約-0.5555556攝氏度),最低的氣溫有大約零下三四攝氏度。

觀眾們聚集在6.4km外的看臺上。隨著倒計時結束,挑戰者號點火升空。點火過程十分順利,挑戰者號開始加速爬升,伊斯喬利轉向埃比林:「我們剛剛躲過了一顆子彈!」因為按他們的分析,「挑戰者」會在平臺上爆炸。

但是,不幸終於還是降臨了,在升空後的第73秒,隨著太空梭外一道強烈的閃光,飛機的燃料箱爆炸,飛機瞬間爆炸解體,最終墜落在海面上。

這一幕讓所有觀看的人都為之震驚!

挑戰者號點火升空


爆炸原因

原來,每一枚火箭助推器都要在填裝數百萬磅的固態助推燃料後送往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由於沒有鐵路可以運輸38.4 m長的物體,所以,瑟奧科爾公司不得不把火箭分成幾部分用船運到佛羅裡達,在發射現場進行組裝。

這些固體燃料被裝載在助推器內後,助推器被拆解為一節一節的鋼圈狀,最終在發射現場組裝。但是由於點火之後的壓力巨大,鋼圈之間的縫合處會出現不密閉的情況。所以就需要在各部分的接合處採用鬆緊帶來防止熱氣跑出火箭,這份工作由兩條名為「O圈」的橡膠帶完成,它們可以隨著鋼圈一起擴張,並能彌合縫隙。

但是發射當天氣溫太低,導致這些看上去彈性十分優良的「O圈」變得異常堅硬,因此「O圈」在如此的低溫下失去了原有的擴展-收縮性,因而在飛船升空時,「O圈」無法自由鬆緊去保護鋼圈的接合處,使得內部的燃料從接合處洩露,最終導致助推器爆炸。

在點火的時候,火箭箭體的右下角就已經因為燃燒而冒出異常的黑煙了



質疑與遺憾

在真相大白之後,質疑聲如潮水般撲面而來。而早在發射前的6個月,工程師喬利就對「O圈」進行過點火實驗,他發現「O圈」的密閉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實驗中第一層「O圈」並沒有成功保護好燃料使得燃料洩漏了出來,是第二層「O圈」保護住了機體。

所以,喬利一直認為在沒有萬事俱備的情況下,不能夠輕易地發射火箭。但是,面對著當天如此的低溫天氣,喬利雖然強力阻止火箭的發射,喬利所在的公司高層為了利益,依舊選擇了冒險。這也是這場本可以避免的事故的遺憾所在吧!

而且在飛船解體墜落在海面上之後,其實飛船的駕駛艙依舊還是完整的狀態,助推器的爆炸並沒有完全損傷駕駛艙。在駕駛艙墜落在海面上之後,其實駕駛艙內還有數位太空人還存活著。但是,由於挑戰者號在設計時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缺少逃生裝置,這是由於設計者的盲目自信導致的。最終,這幾位存活的太空人也沒能逃過命運。

犧牲的太空人



其實在這件事故當中,政客的盲目與資本家的貪婪,對這件事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情況大家可以自行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這一場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卻在我們的眼前真實的發生了,7名優秀的太空人犧牲,也是美國乃至世界航天付出的慘痛代價。

但是,我們人類追逐真理的腳步絕不會因此停止,擦去淚水,我們依舊會勇敢地去走向更遠的太空。

在「阿波羅」1號的試驗飛船火災中遇難的格裡森,生前曾說過一段感人的話「要是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徵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挑戰者號,NASA官網——挑戰者號,知乎與搜狐新聞博客)

相關焦點

  • 【歷史】「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三十周年祭 兇手竟然是……
    2016年,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墜毀30周年之際,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紀念活動。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內幕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
  • 歷史悲劇:「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原標題:歷史悲劇:「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中新網1月29日電 1月28日是美國宇航局「挑戰者」號事故發生29周年紀念日。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於當天上午11時38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
  • 【歷史】「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1月28日是美國宇航局「挑戰者」號事故發生29周年紀念日。
  • 挑戰者號緣何爆炸?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按理說這輩子恐怕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太空,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機會進入太空的平民。很快,挑戰者號點火升空了,起初看似一切順利,這一壯觀的景象讓身處看臺上的麥考利夫家人讚嘆不已,此時他們不會想到,在73秒之後,一次災難性的重大事故將會發生。當時,挑戰者號已經達到了16600米的高空,突然之間,隨著一股火光迸出,太空梭瞬間爆炸,機體化為碎片,只留下了一團向外發散的濃煙。
  • 挑戰者號緣何爆炸?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按理說這輩子恐怕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太空,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機會進入太空的平民。當時,挑戰者號已經達到了16600米的高空,突然之間,隨著一股火光迸​出,太空梭瞬間爆炸,機體化為碎片,只留下了一團向外發散的濃煙。我們很難想像目睹了這一切的麥考利夫家人此時的心情。
  • 挑戰者號:被直播的美國航天慘案
    在環繞地球飛行二周後,「暴風雪」號返回大氣層,並成功著陸,鑑於之前挑戰者號的前車之鑑,「暴風雪」號的首航採取的是無人飛行。由於較美國研製航天技術遲,蘇聯的暴風雪號實際上大量的參考了美國太空梭的設計,因此進展頗為迅速。但奈何蘇聯解體,整個項目在接近完成時被廢棄。
  • 太空史上最大慘劇: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年
    30年前的今天,1986年1月28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殉職。這次事故,是美國宇航局也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劇。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事故的根源來自一個不起眼的橡膠部件——「O-ring」( O型環)。
  • 32年前:「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
    32年前,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後爆炸。28日上午11點39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一股黑色煙霧從發動機右側尾部噴出,持續了約2秒。不到10秒鐘後,挑戰者號在1.46萬米的高空解體,而飛船上的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事後,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原因。
  •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起飛後的爆炸原因:一個不起眼的橡膠O型圈
    有篇課文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曾讀過:「今天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約1分12秒後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 特大空難之美國「挑戰者」號失事
    1986年1月28日是美國最為寒冷的一天之一。這一天,在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讓人們感到無比的悲痛。「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1983年4月4日,「挑戰者」號首次前往太空執行任務。
  • 曾有人預測到「挑戰者」失事,但遭駁回,最嚴重的載人航天事故!
    在人類探索宇宙的路上,作出了非常多的嘗試,其中有一件非常讓人悲痛至極的事情,就是美國「挑戰者」號突然爆炸的事故,這場事故讓7名太空人在這次事故中喪生。其實在「挑戰者」升天的前一天就有人想阻止這場災難,卻沒有成功。
  • 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爆炸驚人相似
    東方網2月2日消息: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昨天在高空分裂解體,導致7人死亡。這震驚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聯想到十六年前相差不到幾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戰者號的悲劇。比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媒體認為,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 回眸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宇宙飛船走上了歷史前臺
    航天史上共有2次空難紀錄,一次是1986年 「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名太空人罹難。
  • 美國宇航局博士說:震驚世界的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事件真相是---幕後有一隻巨大黑手在操控這一切!
    4D系統的創立者,美國宇航局(NASA)原天文物理學部門主任,科羅拉多大學商學院原領導力教授,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客座教授。「額,這位男神是來幹啥滴?」如果一哥告訴你們查理•佩勒林(Charlie Pellerin)博士今天來揭秘美國史上那件震驚世界空難不為人知的秘密|||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73秒解體爆炸不是因為傳說中O型環密封圈歇菜而是幕後有一隻巨大的黑手
  • 悲劇重演 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爆炸有驚人巧合
    中新網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昨天在高空分裂解體,導致7人死亡。這震驚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聯想到十六年前相差不到幾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戰者號的悲劇。比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媒體認為,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
    升空後不久,「挑戰者」號發生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2013年,宇航局的太空梭計劃退出歷史舞臺,美國太空人只能租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奔赴國際空間站(神秘的地球)據新浪科技(孝文):Reddit用戶公布了一組此前從未曝光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空難照片,紀念這場發生在1986年的可怕災難。當時,「挑戰者」號因其中一個火箭出現故障在大西洋上空爆炸分解,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由於這場可怕的災難,美國宇航局的航天計劃計劃幾乎終結。
  • Netflix發布《挑戰者號:最後一次飛行》劇集預告片
    挑戰者號太空梭造成7名太空人墜落的悲劇,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重大挫折。包括克裡斯塔·麥考利夫等6人在內的宇航團隊成員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986年1月那個寒冷的日子。本周三,流媒體視頻點播平臺Netflix發布了《挑戰者》系列預告片,將觀眾帶回了幾十年前。
  • 最新解密視頻顯示,挑戰者號發射前一天,有人已經預測了災難發生
    【ALENG 自媒體】10月29日午間自媒體專稿,33年前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事故,儘管事情已經過去了30多年,而且關於該爆炸事故的官方調查結論也早已發布,但是如此嚴重的一次航天事故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新聞,多年來,實際上傳聞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