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重演 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爆炸有驚人巧合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昨天在高空分裂解體,導致7人死亡。這震驚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聯想到十六年前相差不到幾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戰者號的悲劇。比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媒體認為,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據「中央社」報導,紐約1010頻道「天天贏」電臺說,哥倫比亞號這次升空時間,特地挑選挑戰者號升空周年的時間,用意就是紀念那組航天員。

  挑戰者號的七名航天員包括美國各族群與膚色,哥倫比亞號的七名航天員也具備不同種族背景,包括一名印度出生的美國人以及以色列第一位航天員。

  其它令人驚奇的「巧合」包括:載著以色列空軍上校拉蒙的這個飛行器,在德州東部一個叫做巴勒斯坦的小鎮上空爆炸裂解。

  紐約時報說,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紐約「天天贏」電臺報導說,拉蒙最後一封給家人的電子信說,太空之旅無限的平靜,他真希望「永遠待在太空」。

  這不是猶太人第一次參與太空梭探險任務,不過卻是第一次太空總署應拉蒙要求準許太空梭攜帶猶太食物上太空。

  哥倫比亞號從布希總統的故鄉德州上空爆炸後,殘骸往東散落數百上千英裡,阿拉巴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可見碎片。因為油料有毒性,太空總數警告民眾千萬別碰。

  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八日,挑戰者號升空爆炸後,裡根總統曾說,在冒險擴大人類活動領域的過程中,這類痛苦事件在所難免,可是「未來不屬於怯懦者,未來屬於勇者」。

  太空梭計畫停頓了兩、三年,又繼續執行。布希總統今天也稱,在這次悲劇徹底檢討之後,太空梭計畫也將繼續,「但願上帝繼續祝福美國」。

  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目前仍在調查,媒體提出的兩大「可能」疑點:一、元月十六日升空時,一片絕緣體脫落擊中左翼,不過當時判斷不影響安全;二、外體防熱矽片在返回地球時脫落,太空梭是以八倍於音速的高速飛行,因摩擦高熱著火。

相關焦點

  • 只是巧合? 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爆炸驚人相似
    東方網2月2日消息: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昨天在高空分裂解體,導致7人死亡。這震驚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聯想到十六年前相差不到幾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戰者號的悲劇。比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媒體認為,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 「哥倫比亞」失事全景透視:挑戰者號悲劇再上演
    中新網2月2日電 從種種跡象來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著陸的過程中已經發生爆炸,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包括六名美國人及一名以色列人全部遇難。  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並沒有立即向外界宣布太空人遇難的消息,儘管如此,美國一定會在明天降半旗。據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官員稱,布希總統很快會就此事件發表聲明。
  • NASA首次展出挑戰者號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
    【每日科技網】   (神秘的地球報導)事隔數十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舉辦展覽,首次向公眾展出太空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殘骸。
  • 美國挑戰者號悲劇20年 航天事業仍是最尖端挑戰
    「挑戰者號」遇難機組人員的資料照片。 「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時的情景。 新華社發  新華網華盛頓1月30日電 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日前舉行了「挑戰者號」悲劇20周年紀念。在美國,先後有17位太空人為航空航天事業犧牲,他們分別來自「阿波羅1號」宇宙飛船、「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下屬最大的太空研究中心——詹森航天中心的總指揮邁克·科茨在紀念感言中說:「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在追尋他們和我們的夢想時,付出巨大犧牲。我們從未,以後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犧牲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
  • 太空史上最大慘劇: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年
    30年前的今天,1986年1月28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殉職。這次事故,是美國宇航局也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劇。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事故的根源來自一個不起眼的橡膠部件——「O-ring」( O型環)。
  • 回眸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宇宙飛船走上了歷史前臺
    航天史上共有2次空難紀錄,一次是1986年 「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名太空人罹難。
  • 歷史悲劇:「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原標題:歷史悲劇:「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中新網1月29日電 1月28日是美國宇航局「挑戰者」號事故發生29周年紀念日。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於當天上午11時38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
  • 挑戰者號:被直播的美國航天慘案
    每逢太空梭發射,全世界都要通過電視直播,觀看這一偉大的科學實驗。也正是通過電視直播,全世界人在那一刻,目睹了人類太空史上最慘烈的事故。第五架奮進號:1991年建造,以庫克船長的三桅帆的研究調查船奮進號命名,奮進號用來替代挑戰者號,造價超過20億美元。1992年5月首飛,2011年5月最後一次飛行,大部分任務是前往國際太空站。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內幕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
  • 太空中的輓歌:紀念「挑戰者」號失事30周年
    當地時間1月28日,是NASA「挑戰者」號事故發生30周年紀念日。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僅73秒後解體爆炸。當時這架太空梭正在執行第十次飛行任務。  隨後的調查發現,爆炸是由於兩個O形環失靈所致,即連接固體燃料助推器不同部件的裝置。發射前一晚的氣溫較低,導致O形環變脆。當太空梭發射時,助推器中的燃燒氣體洩露,燒穿了燃料室外壁。  此次事故導致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喪生。
  •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起飛後的爆炸原因:一個不起眼的橡膠O型圈
    有篇課文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曾讀過:「今天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約1分12秒後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 天文史的今天:太空梭時代開端 哥倫比亞號首飛成功
    1981年4月12日美國東部時間7:00,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升空,在太空飛行54.5小時後,於4月14日安全返回地球,期間圍繞地球飛行了36圈。  此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只搭載了兩位太空人:指令長約翰·楊(John W。 Young)和駕駛員羅伯特·克裡彭(Robert L。 Crippen)。
  •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的畫面反覆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電視屏幕上,人們止不住流淚、悲慟……事故徵兆最早出現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53分,太空梭左機翼上的溫度感應器失靈了,5分鐘後左側主起落架上的輪胎氣壓表也不再顯示數據。美國宇航局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官員向太空梭緊急喊話:「『哥倫比亞』,這是休斯敦,我們看到了你們的輪胎氣壓信息,但沒有記錄下最新的數據。」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
  • 天文史上的今天 |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STS-6任務徽標 / NASA1986年1月28日,美國「 挑戰者號」太空梭凌空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在遇難的太空人中,還包括了第一位太空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那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
  • 為什麼印度緊急停止了探月發射,差點與挑戰者號太空梭一樣爆炸
    美國專家解釋:為什麼印度在最後時刻停止了月球-2號的發射GSLV MK-III是印度推力最強大的火箭,重達640噸,高144米。 火箭的第一級包括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有兩個Vikas發動機,第三級有低溫液氫液氧發動機。
  • 技術的差距導致悲劇不再重演?獵鷹九號與太空梭的博弈
    首當其衝的就是拿同屬於可回收太空飛行器太空梭出來對比,甚至有人放言獵鷹九最終會重演太空梭的悲劇,那麼其實又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學長以「技術複雜程度對比」來跟大家一起探討,獵鷹九是否會重演太空梭的悲劇呢回收也只是這單一級火箭,所以從本質上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那麼,如果在發射時,這一級火箭發生爆炸,怎麼辦?首先,剛才說過了獵鷹九號是一級火箭,如果執行載人計劃,配備的載人龍飛船是有逃逸系統的,這也是眾所周知。所以並不會直接影響到航天員的安全!介紹了本質上的區別後,現在來看看回收的方案與區別!
  • 32年前:「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
    32年前,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後爆炸。28日上午11點39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一股黑色煙霧從發動機右側尾部噴出,持續了約2秒。不到10秒鐘後,挑戰者號在1.46萬米的高空解體,而飛船上的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事後,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原因。
  • 全人類關注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
    但是挑戰者號就是在發射的時候,出現了巨大的災難。而這次本來是等待凱旋的,卻等來了巨大的悲劇。  宇航專家指出,飛行過程中,最最危險的時段就在發射升空和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  專家指出,返回大氣層時飛行角度十分關鍵,任何微小變化的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太空梭的失控。
  • 哥倫比亞號失事調查有重大進展 太空人遺骸已找到
    當天,以色列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張照片,顯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左翼上有兩條清晰的裂紋,碎片擊中左翼目前仍是失事的「首選原因」。    圖片:調查取得重大進展  迪特摩爾稱,調查人員正在對「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上百條飛行數據傳輸線索進行認真調查,希望從中發現太空梭解體前究竟哪方面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