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必須有電才能啟動,人腦是怎樣驅動的呢?

2020-08-27 每日速攬

人的大腦沒有能量就死翹翹。

人的大腦比電腦不知道要複雜多少倍,因此消耗的能量也大,人每天汲取的食物轉化為能量,每口呼吸得到的氧同樣也轉化為能量,這些能量的25%供應給腦了。

所以一些程式設計師一動不動,每天只在用腦子,但吃起來也不比運動員少。

因為運動員只是運動四肢,而程式設計師必須開動腦筋馬達,消耗能量有得一拼。

某種意義上說,人腦和電腦一樣,也是需要通電才能夠工作的。

人的能量也會轉變為電能,神經的傳遞的信號主要就是電信號。

要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是原子核和電子組成。

電力就是一個閉環的導線通過切割磁力線發生的磁通量變化而產生的,電勢差導致電場產生,而電場驅動自由電子做定向移動,就產生了電流。

一切生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人體同樣是由原子組成的。因此,通過電信號來使機體保持運行狀態,並且新陳代謝,是生物的基本功能。

不過生物電不像常規電力能那樣傳輸,而是有特別的運行機理。

人體由約60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活細胞都存在細胞膜電位。細胞在膜電位的作用下,使周圍鈉、鉀、氯離子形成梯度排列,通過離子交換進行代謝活動。

通過細胞的代謝活動,我們可以得知活動電位所依靠最重要部分就是各種礦物質離子。因此如果人體缺乏某些礦物質,體內電位就不能平衡,就會生病。

比如缺鉀或缺鈉,多鉀或多納,都會導致機體平衡失調,造成病症甚至生命危險。

而人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複雜的器官。

人類之所以進化出智慧,成為地球的主宰者,最主要的就是大腦進化發達的結果。

人腦與其他動物大腦從重量、結構、功能都有較大差異,特別是結構和功能的複雜程度是任何其他動物都無法比擬的。

大腦是人的意識、思維、記憶的總機關,是感知感覺、反應行為的收集、決策和指揮中心,一旦腦子壞了,這個人也就完了。

大腦的整個活動,都是依靠大腦神經元輸送養分、新陳代謝、傳導信息,據估計,人類中樞神經系統中有約1000億個神經元,僅大腦皮層就有約140億個。

這些神經元是特異化的,具有放電功能的細胞類型,神經元之間由突觸相互連接。神經信號在神經元內通過動作電位的方式進行電傳導,而在神經元之間則通過傳遞化學遞質在突觸間傳導。

大腦就是從對外界的感知感覺中獲得刺激信息,經過處理,在分門別類的進行處理,或儲存,或記憶,或反饋,並指揮軀體應對各種感知感覺和刺激。

要維持大腦高效運行,是需要能量的。

當人們用大腦思考時,數百萬的神經細胞就會忙忙碌碌緊張的進行信息傳遞,有人用「燒腦」來形容緊張的思考一點也不誇張,而且恰如其分。

「燒腦」消耗的能量很大,大腦重量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每天流經大腦的血液達到2000毫升,是全身血液流量的15%;消耗的能量達到全身總血糖的20%,肝臟血糖的75%;耗氧量佔全身的25%。

據測算,大腦用電量相當一個25瓦的白熾燈電燈泡。

相關焦點

  • 電腦必須有電才能啟動,人腦是怎樣驅動的呢?
    人的大腦比電腦不知道要複雜多少倍,因此消耗的能量也大,人每天汲取的食物轉化為能量,每口呼吸得到的氧同樣也轉化為能量,這些能量的25%供應給腦了。所以一些程式設計師一動不動,每天只在用腦子,但吃起來也不比運動員少。因為運動員只是運動四肢,而程式設計師必須開動腦筋馬達,消耗能量有得一拼。某種意義上說,人腦和電腦一樣,也是需要通電才能夠工作的。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正因為這樣,才能用電子計算機的物理的、機械的運動來模擬人的某些智能活動。電腦模擬人的思維活動,是把一部分思維運動轉化為物理的的運動。這就有力地證明了人腦思維過程與電腦信息處理過程存在著一致性,高級運動形式與低級運動形式是辯證統一的,電腦的機械和電子運動與人腦的思維運動之間具有同一性。
  • 馬斯克要「人腦與電腦共生」,這就有點嚇人了……
    馬斯克16日晚在一個產品演示會上表示,人類面臨被人工智慧(AI)超越的風險,但如果人腦能通過與電腦連接,將讓人類實現「某種與人工智慧的共生」。然而,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立即在世界範圍內遭到質疑。「我們的大腦會被人工智慧劫持嗎?」德國《焦點》周刊18日稱,「這將是非常可怕的結局」。還有網友幽默補刀:「好的,我們很快在睡夢中也要看到跳不過去的廣告了!謝謝馬斯克!」
  • 施路平:類腦計算——人腦與電腦
    施路平教授的演講題目是《類腦計算——人腦與電腦》。他為我們介紹了發展類腦計算的必要性及其挑戰,並分享了關於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的研究成果。他認為,人腦和電腦這兩個系統可以互補,類腦計算能夠支撐人工通用智能發展,其關鍵在於多學科融合。
  • 電腦啟動不了是什麼原因
    我們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如果出現了電腦啟動不了,肯定讓你驚慌失措,那麼電腦啟動不了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時候可能是硬體引起的,也可能是軟體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電腦啟動不了是什麼原因?
  • 電腦常用的驅動程序的安裝與管理
    驅動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腦硬體的性能,不同型號的硬體有其專門的驅動程序,只有是這一型號或這一系列的型號才能使用該驅動,其他型號則不能使用。下面將引領大家了解驅動程序及獲取驅動程序的途徑,以及講解如何安裝與更新驅動程序。
  • 科學家想把人腦上傳到電腦
    舊金山一位發明人公布了他要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電腦的計劃。這位科學家希望,他能夠將人腦複製為一個機械系統。蘭德爾-科尼表示,這個系統的關鍵是一個「基質獨立頭腦」(SIM)。他認為,通過將人腦繪製成圖,將它的能力簡化為計算指令,然後用代碼複製這些指令,人類可無限期活下去。
  • 人腦與電腦的PK——記憶與聯想能力的差別
    #######計算機能夠迅速準確地完成各種數值運算和邏輯運算,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信息處理工具,被人們譽為「電腦」。人腦本質上是一種信息加工器官,而「電腦」則是人類為了模擬自己大腦的某些功能而設計出來的一種信息加工機器。
  • 人腦設計了電腦、未來電腦可能超越人腦,萬物互聯會形成全球腦?
    雖然電腦是人類按照人腦設計製造的,兩者之間有著相似性,也有著差異性。一,人腦和電腦的相似性。b,人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同樣包括接受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階段。人的大腦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信息。
  • 人腦和電腦的工作原理本質上是相同的
    簡單地說,人腦用硬體完成的事,電腦是用軟體完成的;人腦用軟體完成的事,電腦卻是用硬體完成的。這一點,和全息照相非常類似,而且,比全息照相更進一步,全息照相是一種靜態的空間的「態」,人腦的「態」是一種動態的「態」,任何局部對整體,都有貢獻,但整體決不是任何一個局部。而電腦具有先驗的物理結構,電腦對於信息的存儲,是依靠精確的微觀物理結構來表達,這種結構與信息一一對應。
  • 人腦PK電腦;人腦十個神奇的特點。
    人腦的效率比AI高多了,但是人腦如果功率不上升的話是會被AI取代掉的,AI的大腦可無限制的快速升級。4.人類大腦擁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是不是像宇宙(1個細胞=一個宇宙)據估計,人類大腦擁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若排成一條直線,長度將達到1000公裡。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無法再生。但體育鍛鍊能激發大腦的創造力。
  • 電腦啟動不了怎麼辦 教你如何解決【圖文教程】
    電腦軟體和硬體出問題都可以導致電腦無法啟動,那麼如何判斷到底是硬體還是軟體問題,成了不少網友比較頭疼的事情。那麼, 電腦啟動不了怎麼辦 呢?下面來看看吧。內存接觸不良,主板燒壞,主板 電容 爆漿,顯卡不兼容等等這些都是硬體導致電腦無法開機的原因,我們在實際處理時還要一一排查。  軟體出問題導致電腦無法啟動通常不會出現上述的電腦報警現象,一般都是發生在電腦啟動自檢之後,甚至出現作業系統界面後再出現黑屏等現象。ntldr丟失,系統驅動文件丟失,甚至電腦中毒等等都屬於軟體引起的電腦無法開機的原因。
  • 讓人腦連接電腦,有些問題應未雨綢繆
    2020-09-11 05:59:01 來源:科技日報腦機接口正從科幻走向現實讓人腦連接電腦,有些問題應未雨綢繆像人類一樣思考一直是人工智慧不斷追尋的目標。目前,儘管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但其與人類思維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對於人腦的認知始終影響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了解和模擬人腦已成為迫切需求。本期兩篇文章所涉及的研究——腦機接口和類腦計算機為我們帶來了這方面的前沿信息。——編者打開人類的頭顱,植入電子晶片,讀取腦電波,獲取海量知識,這種科幻電影中的橋段正在逼近現實。
  • 研究發現:人腦記憶容量勝過所有電腦
    東方網9月16日消息:英國《獨立報》14日報導說,研究人員首次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發現人腦在這方面的能力超過所有的電腦。那些預言電腦的能力將超過人腦的人已經能夠被證明是絕對錯誤的。報導說,在《大腦與思維》雜誌發表了上述計算結果的科學家們說,儘管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00,000,000,000個字節(10的12次,即方),人腦的記憶容量的字節數則大到10後面跟8432個零。研究人員說,記憶是自然智慧的基礎,而人腦的記憶容量至今還是個謎,因為沒人能建立合適的計算模型將其測算出來。
  • 怎樣才能選購合適的電腦電源呢?電腦電源功率越大越耗電嗎?
    如今,電腦已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電腦用的多了,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電腦有時候會出現自動重啟、開不了機、運行遊戲重啟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大部分都是我們的電腦電源功率不夠的原因。那麼有的朋友就會問了,到底電腦電源買多大合適呢?
  • 純油、插電混動、純電驅動到底怎麼選?
    近些年來,在無數科研工作者們的不斷努力進取下,電池密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們的手機、電腦、平板的續航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隨之而來的我們在電動汽車領域也有了空前的發展。純油車型純油車型比較適合對於車輛性能有著較高要求的那部分人選擇購買,或者沉迷於發動機律動和有聲浪追求的人。這些實實在在的機械帶來的運動感,是用其他科技無法取代的。當然,純油車型的排量肯定是這三種車型裡最高的,比較介意的也可以考慮其他車型哦。純電驅動車型
  • 多臺電腦怎樣共享一臺印表機?方法就是這麼簡單!
    現在印表機是協同辦公很重要的設備,但是現實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印表機不能連接多臺電腦。換句話說,無論什麼文件都要經過印表機直連的電腦。聽起來不痛不癢,但是由於實際工作中使用印表機的頻繁性,如果不能使用自己的電腦來列印,自己工作效率會大幅度的降低,同時也會影響到同事。
  • 20年後,電腦可備份人腦記憶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永久保留自己的思維和記憶。  英國的科學家12日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未來20年的時間內,人們只需要一個方糖大小的電腦裝置,就可以完整地備份人類每一秒鐘的思維和記憶。
  •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好嗎?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有人設想,把電腦晶片植入大腦,人直接和電腦通過大腦意識和電腦交流。當你需要某一資料或考試卷答案時,馬上會有資料或試題答案出現在你的腦中。如能這樣,學生們將再也不害怕考試了,個個都是學霸了。
  • 人腦的記憶能「外包」給電腦嗎?-青年參考
    英文中,「人腦的記憶」和「電腦存儲」共用「memory」一詞,但兩者差距很大,不過谷歌「眼鏡」的出現,似乎預示著兩者會走得越來越近。以後人腦的「memory」能不能完全「外包」給電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