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PK電腦;人腦十個神奇的特點。

2020-10-18 高博新視野

1大腦感覺不到疼痛

大腦負責處理其他身體部位的信號,但是就大腦本身,奇怪的是它竟無法感受到疼痛。

難道大腦跟電腦一樣,電腦應該也沒有疼痛感。難道電腦最終會進化到人的 大腦的程度,電腦進化後的大腦會去掉疼痛感嗎?

2. 壓力會導致大腦變小,難怪很多人壓力一大就做蠢事。

    若干研究會證明,負面情緒會導致大腦萎縮變小,大腦一小就會笨,這點跟電腦也相似,信息量一大,電腦也就變蠢了,死機了。

3. 一個成年人大腦功率是15瓦

成人的大腦一天只消耗250-300千卡。也就是說,一個重量介於1300-1400克(成人大腦的平均重量)的大腦的功率約為15瓦特。大腦所消耗的能量相當於2個大香蕉的能量。但是一個完全運轉的身體的功率才70瓦特。

戰勝李世石的AlphaGo的功率是233千瓦,李世石才15萬。

人腦的效率比AI高多了,但是人腦如果功率不上升的話是會被AI取代掉的,AI的大腦可無限制的快速升級。

4.人類大腦擁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是不是像宇宙(1個細胞=一個宇宙)

據估計,人類大腦擁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若排成一條直線,長度將達到1000公裡。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無法再生。但體育鍛鍊能激發大腦的創造力。

AlphaGo有多種配置,最低配置使用了48個CPU和1個GPU,不同配置對它的性能有巨大影響,如果AlphaGo使用1000億CPU,可能連上帝都是渣渣.........

5. 人的大腦也會升級

嬰兒在生命最初2年中切斷那些不需要的神經連接。同時,在青春期時,不僅身體結構會改變,而且思維方式也會改變,因為大腦結構已完全改變。

電腦更不得了,電腦以著名的摩爾定律的速度,不斷提升。

摩爾定律,即每隔18個月,晶片的工藝和集成度會增加一倍,性能會提升一倍。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不斷在死亡也在重生,前一秒的你跟後一秒的你是不同的。

按照摩爾定律,AI遲早會超過人腦,人類的未來危險!

6. 疲勞的大腦更具有創造力

當身體的其他部位減少活動時(在睡眠時會達到最小的活動量),但大腦的活動量會增大,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大腦活動量在睡眠時大於清醒時的活動量。因為熬夜時所進行的活動和睡眠時所進行的活動會激活大腦的不同區域。這可能是平時清醒時使用的是同樣的大腦區域,睡眠時不常用的大腦區域甦醒工作了那肯定有不一樣的創意。

電腦不會疲勞,電腦的疲勞是CPU壞掉。CPU過載,電腦也就死亡了,或許以後用納米材料,CPU永遠也不會壞。

7. 男人的大腦跟女人的大腦顯著不同。

男性的大腦和女性的大腦也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

比如男人和女人在空間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女人在路線的選擇上需要更多的參考物。比如:大部分的男人會說,500米後右轉,然後走1000米後左轉;一般來說,女人更偏向說,在紅色高樓那裡右轉,然後在遇到一個花店時左轉。

如果人類是超級文明製造的,為什麼造兩種大腦。

我們人類創造AI,只創造一種電腦,但也許未來有一個人類科學家腦袋壞掉了,也會創造男女AI.

8. 信息的傳送速度不同

大腦中的神經細胞以不同形式排列著,以不同的速度傳送著信息。有時候我們能迅速想起某事,有時候則需要很長的時間就是這個原因。

中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奪得頭籌,是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

人在處理某種事情上快過電腦,但在某些事情上遠遠低於電腦。

9. 大腦越衰老人就越感覺幸福。

隨著大腦的衰老,人們會更容易地控制情緒以及更好地消化消極的想法。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幸福感就會變的越高。這也是很多大腦區域不活躍了,遲鈍了。

電腦目前沒有情緒感,但有可能隨著記憶的增加,電腦會有情緒,但是電腦不會衰老。

10. 智商越高,睡眠越多

睡得越多,智商越高。高智商可以抵抗精神疾病。

還有極致的,有些高智商的人明明在睡覺,事實上卻是清醒的。

電腦目前還需要外在電源,若電腦採用生化技術,從光中吸取能量,電腦就永遠不會死機。

相關焦點

  • 人腦神奇的十個特點!人腦PK電腦!三首富大腦PK!
    難道大腦跟電腦一樣,電腦應該也沒有疼痛感。難道電腦最終會進化到人的 大腦的程度,電腦進化後的大腦會去掉疼痛感嗎?2. 壓力會導致大腦變小,難怪很多人壓力一大就做蠢事。    若干研究會證明,負面情緒會導致大腦萎縮變小,大腦一小就會笨,這點跟電腦也相似,信息量一大,電腦也就變蠢了,死機了。
  • 人腦與電腦的PK——記憶與聯想能力的差別
    #######計算機能夠迅速準確地完成各種數值運算和邏輯運算,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信息處理工具,被人們譽為「電腦」。人腦本質上是一種信息加工器官,而「電腦」則是人類為了模擬自己大腦的某些功能而設計出來的一種信息加工機器。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電腦可以說是人腦功能的延長與擴大。電腦使人的智能可以在機器中再現,但並非簡單複製,而是突破人腦的生理局限性,具有高速、巨量、準確和自動化的特點。它結束了過去僅靠人的大腦和手工方式加工和處理信息的時代,使人類有了一種嶄新的處理和加工信息的工具。人類有了這種腦力勞動的工具,就如虎添翼,對社會生產和社會進步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 人腦設計了電腦、未來電腦可能超越人腦,萬物互聯會形成全球腦?
    b,人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同樣包括接受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階段。人的大腦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信息。人腦的基本認知單位是神經元,粗略地看,神經元其實也是一個電晶體。二,目前人腦的綜合能力遠高於電腦,但電腦的前途可能更光明。a,人腦是大自然經過幾十億年生物演化自生的產物,而電腦是人類按照人腦功能設計出來的產物,只有幾十年的歷史。
  • 腦科學家魯白:在這五個方面電腦是勝不過人腦的
    在腦科學研討會上,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魯白主持了圓桌討論,圓桌討論主要討論了三個話題:為什麼要研究腦?為什麼開展腦計劃?未來機器會戰勝人腦嗎?另外,一部分人年齡大了之後會有老年痴呆症,這個病的發病原理也不清楚,這都需要對人腦有進一步的認知。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駱利群進一步指出,人類對腦的了解太少了,正因為如此,他編寫了腦科學方面的一本教科書《神經科學原理》,在國外已經出版,翻譯過來的版本正要在國內上市。對於為什麼各國都開展了腦計劃。
  • 研究發現:人腦記憶容量勝過所有電腦
    東方網9月16日消息:英國《獨立報》14日報導說,研究人員首次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發現人腦在這方面的能力超過所有的電腦。那些預言電腦的能力將超過人腦的人已經能夠被證明是絕對錯誤的。報導說,在《大腦與思維》雜誌發表了上述計算結果的科學家們說,儘管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00,000,000,000個字節(10的12次,即方),人腦的記憶容量的字節數則大到10後面跟8432個零。研究人員說,記憶是自然智慧的基礎,而人腦的記憶容量至今還是個謎,因為沒人能建立合適的計算模型將其測算出來。
  • 科學家想把人腦上傳到電腦
    舊金山一位發明人公布了他要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電腦的計劃。這位科學家希望,他能夠將人腦複製為一個機械系統。蘭德爾-科尼表示,這個系統的關鍵是一個「基質獨立頭腦」(SIM)。他認為,通過將人腦繪製成圖,將它的能力簡化為計算指令,然後用代碼複製這些指令,人類可無限期活下去。
  • 電腦到人腦,計算機必不可少的4大思維
    神奇的網絡一、準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準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是計算機不可或缺的思維之一計算包含3個部分:通信、存儲器和邏輯門。邏輯門的準確性可能通過錯誤偵查和校正碼達到任意高的精度。而冗餘出現的首要原因是神經傳輸系統自身的不可靠性。
  • 人腦和電腦的工作原理本質上是相同的
    而電腦卻恰恰相反,電腦的0和1,是在人類的思維基礎上,先驗地明確表達,採用的先驗的硬體進行運算。所以電腦在這方面的運行速度,要遠遠高於人腦。但是,電腦在處理「人腦知覺處理的問題」的時候,卻是依靠軟體實現的,比如圖像識別,電腦要採用大量的軟體串行化運算來實現,速度很慢,效果也不一定好。
  • 金沙江創投丁健:深度學習其實很原始 人腦最神奇
    但是,電腦太原始了,深度學習太原始了。人腦才是更加智慧和神奇的。擔心電腦超過人腦,至少目前還不可能。
  •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好嗎?
    人腦植入電腦晶片有人設想,把電腦晶片植入大腦,人直接和電腦通過大腦意識和電腦交流。當你需要某一資料或考試卷答案時,馬上會有資料或試題答案出現在你的腦中。如能這樣,學生們將再也不害怕考試了,個個都是學霸了。
  • 複製保存 科學家計劃將人腦上傳到電腦
    中關村在線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舊金山一位發明人蘭德爾·科尼公布了他要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電腦的計劃。這位科學家希望,他能夠將人腦複製為一個機械系統。    蘭德爾·科尼表示,這個系統的關鍵是一個「基質獨立頭腦」(SIM)。
  • 「人腦直連電腦」或在十年內實現,可穿戴設備將破譯腦電波
    近期,一些科技前沿研究顯示,通過可穿戴設備,人腦的腦電波可能被破譯,而人腦通過直接連通電腦,從而獲得更強大的智能,也可能在十年內得以實現。 「人腦直連電腦」或在十年內實現現在您看到的畫面,是1995年日本科幻動畫片《攻殼機動隊》裡的片段。通過脖子後方的埠,人類可以實現大腦與外部網絡的連接。
  • 人腦的記憶能「外包」給電腦嗎?-青年參考
    英文中,「人腦的記憶」和「電腦存儲」共用「memory」一詞,但兩者差距很大,不過谷歌「眼鏡」的出現,似乎預示著兩者會走得越來越近。以後人腦的「memory」能不能完全「外包」給電腦呢?
  • 施路平:類腦計算——人腦與電腦
    施路平教授的演講題目是《類腦計算——人腦與電腦》。他為我們介紹了發展類腦計算的必要性及其挑戰,並分享了關於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的研究成果。他認為,人腦和電腦這兩個系統可以互補,類腦計算能夠支撐人工通用智能發展,其關鍵在於多學科融合。
  • 馬斯克要「人腦與電腦共生」,這就有點嚇人了……
    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想要在2020年底之前將人腦連接到計算機上。「從移居火星到改造人類,瘋狂的馬斯克正在讓科幻變成現實」,據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對人類患者進行試驗。
  • 「詭異」的對應——電腦視覺和人腦視覺的共同策略
    這一自然人腦策略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在訓練人工智慧時發現的智能視覺策略一致。研究人員對自然神經元和人工神經元進行了同樣的圖像反應測試,並在論文中詳細介紹了大腦視覺皮層V4區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三維形狀信號的,打破了過去40年來的研究局限性(過去科學家只關注二維形狀信號)。
  • 20年後,電腦可備份人腦記憶
    英國的科學家12日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未來20年的時間內,人們只需要一個方糖大小的電腦裝置,就可以完整地備份人類每一秒鐘的思維和記憶。  只需方糖大小的裝置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13日報導,12月12日,國際最頂尖的計算機專家、心理學家以及神經科學專家聚集在倫敦大英圖書館舉行會議,共同討論計算機人工智慧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機記錄人腦的思維等問題。
  • 讓人腦連接電腦,有些問題應未雨綢繆
    2020-09-11 05:59:01 來源:科技日報腦機接口正從科幻走向現實讓人腦連接電腦,有些問題應未雨綢繆像人類一樣思考一直是人工智慧不斷追尋的目標。目前,儘管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但其與人類思維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對於人腦的認知始終影響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如何了解和模擬人腦已成為迫切需求。本期兩篇文章所涉及的研究——腦機接口和類腦計算機為我們帶來了這方面的前沿信息。——編者打開人類的頭顱,植入電子晶片,讀取腦電波,獲取海量知識,這種科幻電影中的橋段正在逼近現實。
  • 科學探秘:人腦的奧秘
    天下有三奇,生命、意識和自然;對應著三物,生物、人腦和宇宙。生命之奇因生物具有活性;意識之奇因人腦超越物質;自然之奇因宇宙創造一切。神奇指數,生命居下,意識次之,自然為上。人腦能夠認知宇宙運用自然規律,卻不能改變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