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秘:人腦的奧秘

2020-11-03 孟君原創

天下有三奇,生命、意識和自然;對應著三物,生物、人腦和宇宙。生命之奇因生物具有活性;意識之奇因人腦超越物質;自然之奇因宇宙創造一切。神奇指數,生命居下,意識次之,自然為上。人腦能夠認知宇宙運用自然規律,卻不能改變自然規律!


一、人腦的構成。


人腦是由(生命)物質元素構成的生物系統,它既具有物質屬性(物質構造),還具有非物質特性(意識特徵)。故而,人腦是物質和靈性的結合。


意識產生的三種猜想:


1)「物質質變」學說;該理論認為,意識是物質從簡單形式向複雜結構演變過程中產生「質變」的現象。比如,基本粒子合成無機物,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有機物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分化成神經細胞,神經細胞組合成神經組織,神經組織構建成大腦系統,從而產生意識(即意識是複雜大腦結構產生的現象,換句話說,只要物質構造足夠複雜就能產生意識)!但該理論無法解釋引發「質變」的原理。比如,複雜的物質結構為何能產生非物質形態的感覺和意識(試想,科學家在實驗室運用自然物質能夠製造出產生「感覺」的物體嗎?即使人工智慧有了意識,也不能產生感覺,故而沒有情感)


2)「靈元素」學說;該理論認為,意識屬於「靈元素」,它是靈(神)賦予生命體超越物質的象徵。比如,靈在生物大腦中賦予不同等級的「靈元素」,所以生物能夠超越物質產生感覺且存在智慧差異,人的靈性最高能夠產生意識。該理論的缺點是無法證實靈以及「靈元素」的存在。


3)「靈創造」學說;該理論認為,靈(神)是宇宙的主體,靈創造了生命以及人類意識。靈像一位自然設計師,它創造了自然規律,在自然規律基礎又創造了生命與人類意識。該理論是前兩種思想的互補結合,它認同「物質質變」學說中生命的自然性,又結合「靈元素」學說的靈性理念。從而,既解決了引發「質變」的原理又滿足大腦研究的科學性。


二、人腦的功能。


總體來說,人腦具有兩大功能:一是智能,二是情感。智能是人產生智慧的根本,情感是人形成心理的基礎。


人腦功能一方面與大腦(物質)構造有關,另外還與人的(靈性)意識有關。


比如,物質角度,大腦結構受到損傷意識就會下降,大腦神經細胞的活性以及神經元連接水平決定人的聰明程度;靈性角度,人的情緒影響思維,人的心理情感決定意識狀態。


因此,提高人腦功能需從改變大腦的物質構造心靈意識兩方面進行。


三、人腦的奧秘。


前面提到過,人腦具有物質特性,還具有非物質特徵。從物質角度,人腦是由物質構成的複雜機器(智能系統),它與其它機器沒有本質區別,比其它機器更加精密複雜而已;從非物質角度,人腦產生了超越物質形態的感覺和意識,這是一切物質所不具有的特性。因此,人腦即是物質構造的系統,卻又創造出超越物質形態的事物。


如今,科學家仿照人腦「系統結構」已經製造出「人工智慧」(模防智能)、「照相機」(模防視覺)、「感受器」(模防感覺)等電子系統與儀器設備。但這些儀器只具備人腦的「物質系統」功能(通過模仿大腦系統構造產生的自然機制及物理現象),卻不具有人腦的「靈性特徵」(比如,心理和意識)。故而,科學家只能仿造人腦的物質構造(人腦物質系統以及物理現象)及相關應用,卻沒有揭開人腦的本質原理(感覺的來源以及意識、心理產生的原理)


「感覺」在大腦中究竟如何產生的?


「感覺」是指大腦對自然事物產生的獨特覺知現象。比如,自然界沒有顏色(只有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人腦產生了色彩;自然界沒有聲音(只有各種波長的振動),人腦產生了聲音;自然界沒有味道(只有不同形式的化學結構),人腦產生了味道;自然界沒有感覺(只有各種形式的力),人腦產生了觸覺;自然事物沒有意識(對事物沒有「覺知力」),人腦產出了意識(感覺和認知)


人體自身的眼睛、耳朵、鼻子以及皮膚它們也沒有「覺知」,是純粹的「物質構造」(與科學家製造的儀器完全一樣),只有大腦能夠產生「知覺」。


如果「覺知」是大腦神經細胞產生的,為何神經細胞自身沒有「知覺」(任何神經細胞都不存在知覺現象)


如果「覺知」是大腦系統(由複雜神經細胞構成的系統)產生的,為何沒有「知覺」的神經元通過複雜構造就能夠產生有「覺知」的系統?


既然大腦能夠產生「覺知」(大腦獲取自然界信息形成意識),為何大腦自身沒有「覺知」(存在獨立意識的個體,比如,即使沒有外界信息依然具有意識的個體)


結語:人腦離不開靈性的存在,卻又以自然方式呈現。

相關焦點

  • 問答|研究癲癇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
    問答|研究癲癇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此次講壇特別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俞凱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教授王藝,分別從「大腦的奧秘」、「物聯網時代的人工智慧」和如何「打好神經發育的前哨戰」三個角度為感興趣的受眾揭示了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並現場答疑解惑。
  • 陳天橋腦科學研究院首發年報,試圖解碼人腦奧秘
    該篇研究致力於探究臉部識別的奧秘,破譯了大腦識別面部的代碼。10億美元開啟人腦探索之旅在這份年報中,陳天橋和雒芊芊表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兩年時間裡,我們從零開始,打造了這樣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朝著我們的理想紮實地前進了一大步。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今年4月,歐巴馬宣布將從2014 財年的政府預算中拿出1億美元,啟動這項旨在揭開人類大腦奧秘的研究計劃。 無獨有偶,今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工程成為歐盟「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之一,並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10億歐元的科研經費。 腦科學研究熱潮,正在全球興起。 人類的大腦是個複雜的「小宇宙」,至今我們依舊對其知之甚少。
  • 新晃:零距離探索科學奧秘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田元春 姚慧) 「在這裡,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這裡的東西太神奇了,以後我們要認真學科學,做到愛科學,讓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10月26日,姚嘉瑜同學激動地說。
  • 揭開人腦「覺識」的奧秘
    現代科學對意識的認知尚且膚淺下文,為大家揭開「覺識」的終極奧秘。真覺從無到有幻變成「心」(類似虛無的場),「心」從虛態演變成實體創造成器(類似人腦)。
  • 探究奧秘,玩轉科學 天橋區實驗幼兒園「科學發現室」培訓紀實
    科學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細心呵護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園精心為孩子打造了神奇有趣的科學發現室。近日,幼兒園特別邀請童恩教育高倩老師,就如何利用科學發現室的材料有效地開展好科學教育活動對老師們進行培訓。
  • 「雲上科學營」帶領營員走近「大洋移動實驗室」探索海洋科學奧秘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 8月24-26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承辦的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全國活動——「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活動順利舉辦。活動通過雲遊「科學」號科考船、與船長和首席科學家面對面、海洋科學考察連線、邀請航次首席科學家作專題報告等形式,帶領營員們了解海洋科學考察,探索海洋科學奧秘,感受海洋科技魅力。
  • 顧凡及:我們只窺測了人腦奧秘的冰山一角
    7月27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顧凡及教授做客第21期行知讀書會,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腦科學研究的種種趣事。大腦就如同鑲嵌在人類身體上「小宇宙」,雖然只有三磅重量,卻和浩瀚無垠的宇宙一樣神秘、複雜。談功能:「整體論」與「功能定位論」之爭顧凡及首先從人腦的「整體論」與「功能定位論」之爭開始談起。他指出,探索人類心智的奧秘涉及到一個具體問題——當人們想做一件事時,是需要整個腦的參與,還是只要部分腦的參與就能實現?事實上,這一爭論肇始於18世紀末。
  • 新晃縣晃州鎮興隆完全小學:零距離探索科學奧秘
    本網訊(通訊員 田元春 姚慧)「在這裡,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知識,看了神奇的窺視鏡,動手畫了五角星……這裡的東西太神奇了,以後我要認真學科學,愛科學,讓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正在參觀體驗的一名學生激動地說。
  • 《新民晚報》: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 解人腦之謎 攻克神經疾病
    此時,一側的電腦記錄下小鼠在實施不同行為時腦電波的波形……這裡是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張嘉漪解釋道,應用這套國際先進的虛擬實境實驗系統,通過對小鼠實驗,有可能最終解開人腦活動的諸多謎團。研究院院長馬蘭教授介紹說:「我們要發揮綜合優勢、組織跨學科的力量,強強聯合,衝擊全球腦科學研究的前沿。」人腦研究迫不及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馬蘭參加全國兩會時,曾多次闡述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提出設立腦計劃的建議,她常用四個字「迫不及待」。
  • 九村小學教育集團畢業課程之科學探秘之旅來了!
    2021年元月五日,九村小學教育集團與十二中共同合作,為學生量身打造了精彩的科學探秘之旅。這次活動是經過兩校多次協商,在兩校領導的高度關注下,充分利用十二中完善的理化生物實驗室資源,為九小六年級學生精心定製的。九村小學六年級學生分批次在班主任和科學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探秘基地—十二中。
  • 水鄉古鎮的別樣探秘體驗:走進周莊生命奧秘博物館
    周莊生命奧秘博物館。    去周莊除了逛水鄉古鎮,還有什麼值得體驗的特別去處?周莊生命奧秘博物館值得一薦。    想要來一場生動、深度的生命探秘之旅嗎?不妨就去周莊吧!    鯨魚的「四肢」在哪裡?為什麼許多海龜會誤食塑膠袋而死?為什麼鯊魚的嗅覺那麼靈敏?……3月23日,生命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博士專程來到周莊,為當天參觀的遊客當起了導遊。
  • 探人腦存儲的奧秘
    當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向宇宙深處探索時,一場旨在發現人類自身奧秘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人類對大腦的研究由來已久,吸引了多少人前赴後繼,但至今對人類大腦的奧秘的研究仍未有一個被較為認可的結果。大腦這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 南山科學課堂因磁有您,DIY懸浮陀螺,體驗磁懸浮列車,探秘磁之奧秘
    實踐教育爸媽圈▲ 讓孩子在探索與實踐中求知點擊標題下 爸媽圈 關注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個性、自由、想像力、勇氣和好奇心這周科學實踐課堂主題為:【因磁有您】,在這節課中,我們要認識磁鐵,體驗「吃鐵」的怪物、磁力畫板、彈跳青蛙、DIY懸浮陀螺、體驗磁懸浮列車等有趣的實驗,充分學習和了解磁鐵的基本知識,探究磁之奧秘
  • 精彩回顧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完結,探秘生命,尊重自然
    已經落幕在這一季中我們跟隨專家探秘自然了解動物不為人知的生存之道今天這期我們共同回顧第八季的精彩內容生命探秘主題:蝗蟲群聚的奧秘主題:喀斯特石山精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的生存奧秘主講人:黃乘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動物博物館首任展示館館長、中國動物學會監事、北京動物學會會員、中國科協脊椎動物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協靈長類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講座內容:白頭葉猴是一種全球範圍唯一分布在廣西喀斯特石山環境的靈長類。
  • 「通中名師附校行」——探索宇宙奧秘 培育科學精神
    江蘇省南通中學物理教師朱華執教了一堂介紹宇宙學知識的展示課——《宇宙探秘》。朱老師的這堂物理課,不僅體現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性」,同時也體現了物理課堂的「教育性」。嫻熟運用適切的教學手段在引課時,朱老師通過播放視頻《哈勃望遠鏡下的宇宙》,激起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再通過指導學生自讀、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太陽系的組成,了解宇宙起源理論。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人腦是人類智能的物質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科學家研究使用機器模擬人的智能,產生了所謂電腦,出現了人工智慧這樣的新興邊緣科學,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對人腦與電腦。在某些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將有助於對人腦及其思維過程的理解。
  • 《奧秘》破殼記
    馬年春節,朋友相聚畫家李忠翔先生寓所,共敘當年《奧秘》創刊,不禁感嘆噓唏!「政治開明科技文化興」,《奧秘》畫報正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科學的春天來到了的政治大環境中誕生的。    1978年初,我從華坪縣文化館調入雲南省科委科普處工作。
  •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沈括」號12月16日電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近日迎來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 腦科學國家隊進社區 66梧桐院·鄰裡匯「探秘大腦」市集啟幕
    肌肉能「發光」、「殭屍」會跳舞……在11月6日下午啟幕的,66梧桐院·鄰裡匯「探秘大腦」科普市集上,來自建襄小學的孩子們,面對一項項與腦科學相關的科普實驗體驗,發出了陣陣驚呼聲!在「發光的肌肉」展臺,志願者戴上信號採集系統,開始揮舞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