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三奇,生命、意識和自然;對應著三物,生物、人腦和宇宙。生命之奇因生物具有活性;意識之奇因人腦超越物質;自然之奇因宇宙創造一切。神奇指數,生命居下,意識次之,自然為上。人腦能夠認知宇宙運用自然規律,卻不能改變自然規律!
一、人腦的構成。
人腦是由(生命)物質元素構成的生物系統,它既具有物質屬性(物質構造),還具有非物質特性(意識特徵)。故而,人腦是物質和靈性的結合。
意識產生的三種猜想:
1)「物質質變」學說;該理論認為,意識是物質從簡單形式向複雜結構演變過程中產生「質變」的現象。比如,基本粒子合成無機物,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有機物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分化成神經細胞,神經細胞組合成神經組織,神經組織構建成大腦系統,從而產生意識(即意識是複雜大腦結構產生的現象,換句話說,只要物質構造足夠複雜就能產生意識)!但該理論無法解釋引發「質變」的原理。比如,複雜的物質結構為何能產生非物質形態的感覺和意識(試想,科學家在實驗室運用自然物質能夠製造出產生「感覺」的物體嗎?即使人工智慧有了意識,也不能產生感覺,故而沒有情感)?
2)「靈元素」學說;該理論認為,意識屬於「靈元素」,它是靈(神)賦予生命體超越物質的象徵。比如,靈在生物大腦中賦予不同等級的「靈元素」,所以生物能夠超越物質產生感覺且存在智慧差異,人的靈性最高能夠產生意識。該理論的缺點是無法證實靈以及「靈元素」的存在。
3)「靈創造」學說;該理論認為,靈(神)是宇宙的主體,靈創造了生命以及人類意識。靈像一位自然設計師,它創造了自然規律,在自然規律基礎又創造了生命與人類意識。該理論是前兩種思想的互補結合,它認同「物質質變」學說中生命的自然性,又結合「靈元素」學說的靈性理念。從而,既解決了引發「質變」的原理又滿足大腦研究的科學性。
二、人腦的功能。
總體來說,人腦具有兩大功能:一是智能,二是情感。智能是人產生智慧的根本,情感是人形成心理的基礎。
人腦功能一方面與大腦(物質)構造有關,另外還與人的(靈性)意識有關。
比如,物質角度,大腦結構受到損傷意識就會下降,大腦神經細胞的活性以及神經元連接水平決定人的聰明程度;靈性角度,人的情緒影響思維,人的心理情感決定意識狀態。
因此,提高人腦功能需從改變大腦的物質構造和心靈意識兩方面進行。
三、人腦的奧秘。
前面提到過,人腦具有物質特性,還具有非物質特徵。從物質角度,人腦是由物質構成的複雜機器(智能系統),它與其它機器沒有本質區別,比其它機器更加精密複雜而已;從非物質角度,人腦產生了超越物質形態的感覺和意識,這是一切物質所不具有的特性。因此,人腦即是物質構造的系統,卻又創造出超越物質形態的事物。
如今,科學家仿照人腦「系統結構」已經製造出「人工智慧」(模防智能)、「照相機」(模防視覺)、「感受器」(模防感覺)等電子系統與儀器設備。但這些儀器只具備人腦的「物質系統」功能(通過模仿大腦系統構造產生的自然機制及物理現象),卻不具有人腦的「靈性特徵」(比如,心理和意識)。故而,科學家只能仿造人腦的物質構造(人腦物質系統以及物理現象)及相關應用,卻沒有揭開人腦的本質原理(感覺的來源以及意識、心理產生的原理)。
「感覺」在大腦中究竟如何產生的?
「感覺」是指大腦對自然事物產生的獨特覺知現象。比如,自然界沒有顏色(只有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人腦產生了色彩;自然界沒有聲音(只有各種波長的振動),人腦產生了聲音;自然界沒有味道(只有不同形式的化學結構),人腦產生了味道;自然界沒有感覺(只有各種形式的力),人腦產生了觸覺;自然事物沒有意識(對事物沒有「覺知力」),人腦產出了意識(感覺和認知)。
人體自身的眼睛、耳朵、鼻子以及皮膚它們也沒有「覺知」,是純粹的「物質構造」(與科學家製造的儀器完全一樣),只有大腦能夠產生「知覺」。
如果「覺知」是大腦神經細胞產生的,為何神經細胞自身沒有「知覺」(任何神經細胞都不存在知覺現象)?
如果「覺知」是大腦系統(由複雜神經細胞構成的系統)產生的,為何沒有「知覺」的神經元通過複雜構造就能夠產生有「覺知」的系統?
既然大腦能夠產生「覺知」(大腦獲取自然界信息形成意識),為何大腦自身沒有「覺知」(存在獨立意識的個體,比如,即使沒有外界信息依然具有意識的個體)?
結語:人腦離不開靈性的存在,卻又以自然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