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橋腦科學研究院首發年報,試圖解碼人腦奧秘

2020-11-29 第一財經

自2016年底成立腦科學研究機構以來,盛大網絡創始人、慈善家陳天橋在腦科學方面的進展也引人關注。

日前,陳天橋夫婦出資成立的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Chen Institute,以下簡稱TCCI)公布了第一份年度報告。

在年報中可以看到,TCCI團隊的研究人員在過去一年裡,在感知、感覺、視覺、運動、智力、決策制定、恐懼等多個領域展開了研究。例如,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系統神經科學中心主任Doris Tsao的一篇研究在去年12月13日刊登在了《自然》(Nature)雜誌上。該篇研究致力於探究臉部識別的奧秘,破譯了大腦識別面部的代碼。

10億美元開啟人腦探索之旅

在這份年報中,陳天橋和雒芊芊表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兩年時間裡,我們從零開始,打造了這樣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朝著我們的理想紮實地前進了一大步。過去兩年來,我們不僅捐款,更把主要精力花在與世界各國頂級腦科學研究機構和優秀腦科學家的交流上,全身心地投入推動腦科學發展、造福全人類的事業中。」

TCCI誕生於2016年12月,主要聚焦大腦探知、大腦相關疾病治療和大腦功能開發三大領域的研究,計劃未來10年裡,每年在腦科學領域投入1億美元。

年報顯示,TCCI在腦科學領域實現了基礎和臨床研究的兩翼布局。其中承擔基礎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新成立的腦科學研究院,去年取得了10多項突破性成果,涉及人臉識別、腦機接口、決策行為科學、認知科學、大腦成像等諸多領域,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大量論文。

陳天橋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需要進行人腦研究,資金必不可少。「人們渴望財富,這方面我已經實現了,我現在可以幫助更多人。如果我們無法延長生命,那麼就讓我們儘可能地減少痛苦。我所說的痛苦是慢性的,包括抑鬱和焦慮。」陳天橋說道。

過去兩年,陳天橋主要在加州的Menlo Park生活。他曾包了一架私人飛機,花了40天,幾乎參觀遍了美國所有頂級高校的腦神經實驗室,見了所有的校長,包括MD Anderson、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院(Texas Medical Center)、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

在與很多科學家交談後,陳天橋意識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他要翻越的第二座大山。他逐漸明白,人腦掌控了人體的所有感受,也包括疼痛和折磨,而通過新的科技手段,人們可以採用一種自下而上的手段,先從分子層面上了解人腦,再上升到通路和模型的層面,理解記憶和情緒是如何形成的。「所幸的是我們已經到了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了。」陳天橋表示,「我們10億美元的投資捐贈,希望能夠促進揭開這些謎底。」

未來10年科幻片將成現實

去年9月5日,陳天橋和BBC合作的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正式對外發布。該片邀請了全球腦科學研究最前沿的科學家共同解密神經科學的奧秘,並深度探討了基礎研究將如何幫助受腦部疾病困擾的患者改善生活。這些頂尖的腦科學家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系系主任Michael Greenberg博士,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主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化、生物物理學和結構生物學教授錢澤南等學術界頂尖「大咖」。

陳天橋表示,從科學的角度,很難為生命定下一個目標,因為科學上是不存在所謂的「終極」或者「單一」的真相。但是從技術和應用的角度來看,人們還是可以充滿期待,比如了解情緒的產生、疾病的原因並給製藥公司基礎研究的指導。「隨著人們對大腦的認識的加深,我們能對整個社會帶來更大的積極影響,我們可以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應對如自殺、恐襲、抑鬱和焦慮等社會問題。」陳天橋說道。

陳天橋預計,未來10年至20年,技術革命將帶來無限可能性。他還稱,一些原本只存在於科幻片中的場景現在已經能在實驗室中還原了。「比如腦機接口技術,未來10年一定會有大發展,人們不需要說話,用意念傳遞信息將不再是個夢。」陳天橋表示,「這意味著現在所有的交流的程序未來可能都省略了,今天的『讀心術』和『意念控制』,以後都有可能成為現實。」不過他強調,在為新技術激動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新技術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並準備好應對的措施。

參與中國腦計劃發展

去年,TCCI還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共同組建上海陳天橋國際腦疾病研究所,聚焦腦疾病開展臨床研究,這也是陳天橋在中國腦科學研究方面的第一個重大投資。TCCI還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了戰略合作,吸引了多位中國的優秀神經、精神醫學工作者加盟。

國家「十三五計劃」(2016-2020)以及「科技創新2030」兩個重要文件中均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中國的腦科學研究,這也被稱為中國的「腦計劃」。該計劃旨在揭示人類大腦認知的神經基礎、開發腦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法、開發腦刺激智力技術。

去年年底,在一場匯聚了上海頂尖科研院所和技術企業的閉門會議上,上海腦中心的發展規劃再度被提上議程。除了中科院神經所的相關科研人員外,與會的還有來自上海聯影、寒武紀等企業的代表。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上海腦科學中心的規劃有非常明確的產業應用的導向,企業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其中,貢獻研發和資金力量。」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此前也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腦計劃也將引入民營資本參與。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地區來自政府科研經費、商業投資、公司投入等多種形式每年投入腦智科技和產業發展的資金不少於10億元。

去年,坐落於上海浦東的張江實驗室的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開始了實質性建設。著名神經科學家、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成立的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進展相當不錯,將成為上海科技發展的下一個重點。我們將力求在體制和機制上有所創新,尋求深層次、系統性的突破。」

對於中國腦計劃取得的進展,陳天橋去年在加州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專訪時還說道:「我們國家對大腦研究非常重視,我和腦計劃籌備組的很多主要科學家有很多溝通和交流,華山醫院也是國家腦計劃的一個重要成員。在我們後續對華山醫院持續投入的4.5億資金規劃中,希望和中國腦計劃的相關項目合作,為有效推動國家腦計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上海陳天橋國際腦疾病研究所由中國知名神經醫學專家毛穎教授擔任所長,有望促成更多轉化醫學的成果。比如該研究所正在研究如何通過微晶片埋植在大腦深部,來治療一些神經元異常放電的疾病。去年,毛穎教授榮膺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吳階平醫學創新獎。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也在嘗試建立國內第一個精神外科的手術室,希望在顱內開展深部腦刺激的治療。作為熱門的研究領域,深部腦刺激的目標是通過埋植電極,利用功能外科手術的方法治療神經相關的疾病,避免現在比較粗暴的切斷等損傷性的治療方法。未來有望研發出類似心臟起搏器的器械植入腦內,可以實現定期更換和調整。

相關焦點

  • 陳天橋腦科學機構首發年報 曾有意資助冷泉港
    日前,陳天橋夫婦出資成立的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Chen Institute,以下簡稱TCCI)公布了第一份年度報告。   在年報中可以看到,TCCI團隊的研究人員在過去一年裡,在感知、感覺、視覺、運動、智力、決策制定、恐懼等多個領域展開了研究。
  • 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院發布2018年度報告:獲10多項突破
    【TechWeb】3月4日,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CCI)發布了2018年度報告,披露了2018年研究所在腦科學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承擔基礎研究的TCCI加州理工,在2018年取得了10多項突破性成果,旗下4位科學家獲得了學術大獎。
  • 類腦智能,馬斯克、陳天橋都爭相投資的腦科學是什麼?|萬字研究
    目前,Facebook還在與舊金山大學、伯克利大學、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等學校、機構建立合作,研究人員專門從事解碼語音和語言的機器學習,希望能夠建立具有先進空間解析度的光學神經成像系統和下一代神經假肢。不容忽視的競爭者腦科學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值得研究的問題還有很多。
  • 腦科學,21世紀的新趨勢
    《自然》雜誌「科學報告」專欄也曾刊登過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一模一樣。其實,與其它領域的科學研究不同,人腦是一個非常複雜而精密的器官。在科學界,也許只有宇宙科學才能與人腦相提並論。
  • 《新民晚報》: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 解人腦之謎 攻克神經疾病
    此時,一側的電腦記錄下小鼠在實施不同行為時腦電波的波形……這裡是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張嘉漪解釋道,應用這套國際先進的虛擬實境實驗系統,通過對小鼠實驗,有可能最終解開人腦活動的諸多謎團。研究院有29個研究組,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腦發育及其機制神經活動基本過程、腦的高級認知功能、神經系統重要疾病機制和防治等。研究院院長馬蘭教授介紹說:「我們要發揮綜合優勢、組織跨學科的力量,強強聯合,衝擊全球腦科學研究的前沿。」
  •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新民網9月12日消息,今日(9月12日),一部展示腦科學領域令人驚嘆的發展進步和潛力誘人的機遇的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向全球發布,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
  • TCCI腦科學前沿實驗室落成,專注創新臨床研究以及成果孵化轉化
    今天,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第一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在大型神經醫學中心上海華山醫院虹橋院區落成投入使用。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
  • 腦機革命:馬斯克向左,陳天橋向右
    腦科學也因此成為全球公認的最前沿也最難的學科。一位中國企業家領袖的身影,若干年前也開始活躍在世界腦科學界的核心舞臺上,他就是盛大集團創始人,如今的TCCI(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他在今天已經非常不樂於被媒體提起他曾經「31歲就成中國首富」,更不樂於再被提及「至今無人打破這個年齡紀錄」的事實,低調潛身於科研慈善事業。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2013年,美歐先後公布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人腦研究計劃。加速腦科學研究不僅有助於提升人類健康水平,也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刺激經濟增長。 5月31日,歐洲「腦科學月」落下帷幕。一個月內,歐洲19個國家的相關機構舉辦了50多場活動,宣介腦科學對於人類健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意義,呼籲歐盟各界加強該領域的研發工作。
  • 前首富陳天橋的「人腦研究」出成果了
    有一次,它生命科學的頭——Krishna Yeshwant被問到一個問題:「請問:GV如何平衡投資回報與找到治療人類癌症方法間的關係?」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需要大量錢,而且不一定出結果。Krishna舉了一個例子說:GV曾投資一家公司,因為這家公司有數據表明,在早期診斷自閉症兒童方面,有些「信號」值得追蹤。
  • 陳天橋投資的紀錄片獲紐約電影電視節三項大獎,主題關於腦科學 |...
    鈦媒體快訊 | 4月10日消息:由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CCI)投資出品的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 在2019年紐約電影電視節上獲得了兩金一銅三個獎項雒芊芊研究院(TCCI)創辦於2016年,當時宣布投入10億美元推動腦科學研究。2018年9月12日,《打開思想的大門》將向全球發布,內容關於腦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這是 TCCI 創始人陳天橋和雒芊芊打造出品的首部紀錄片,也開創了中國慈善家在全球普及宣傳腦科學的先河。「我們很榮幸能在紐約電影電視節上得到這樣的肯定。」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人類腦網絡組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首次建立在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將為實現腦科學和腦疾病研究的源頭創新提供基礎。
  • 人腦植入晶片的危害有多大?大腦晶片植入技術路線的探討
    腦科學也因此成為全球公認的最前沿也最難的學科。   一位中國企業家領袖的身影,若干年前也開始活躍在世界腦科學界的核心舞臺上,他就是盛大集團創始人,如今的TCCI(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他在今天已經非常不樂於被媒體提起他曾經「31歲就成中國首富」,更不樂於再被提及「至今無人打破這個年齡紀錄」的事實,低調潛身於科研慈善事業。
  • 神經科學年會參會人數創新高,陳天橋資助的數字藥物研究落戶上海
    中國神經生物學家、中國腦科學計劃籌建者和推動者楊雄裡院士針對大腦研究與教育的關係發表演講。楊雄裡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歐盟和中國都在積極推動腦計劃,並且各具優勢。美國的基礎研究根基比較深厚,歐盟在人腦圖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中國發力較晚,要趕上歐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陳天橋:為什麼我們必須了解大腦?
    編者按: 陳天橋26歲白手起家,創立盛大網絡。31歲時公司上市,他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首富」。陳天橋現專注於腦科學研究的公益事業,並於2016年末成立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
  • 中國腦計劃重大進展:首度解碼人腦「中央處理器」,腦細胞圖譜領先...
    「我思故我在」,即「正在思考懷疑的我證明我的存在」,這句話幫助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笛卡爾證明了凌駕於感官、常識、甚至科學之上的 圖丨人腦前額葉發育圖   而今,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們正是以此著手,試圖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
  • 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2020版發布
    學院是教育部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國家健康與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重要平臺的實體支撐單位。在資本聯合著名科學家的催化作用之下,我國這4所共建的麥戈文人腦研究院逐漸吸引大批的腦科學人才回國,壯大科研隊伍,不斷有新的成果湧現,在我國的腦科學領域的份量逐漸加重。
  • 浙大開設國內首個「腦科學」學院 未來還要助力人工智慧
    據浙江大學官方微信介紹,由於此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所以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被認為是全國首個在本科階段就對腦科學及腦醫學進行研究的學院,初期規劃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