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目前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長度可達33米,重量達180噸!
那體型如此巨大的動物,平時都吃些啥呢?
並不是什麼海底巨獸,而是一種長度只有4cm,重量只有2g的小蝦米。
而且它們還會發光!
藍鯨的主食,居然是一種會發光的小蝦米!
筆者暗想:它們平時能吃得飽嗎?
1.「此蝦非彼蝦!」
南極磷蝦,已經被科學家踢出「蝦兵蟹將」的隊伍了!
為啥呢?
原來它們在分子生物學上,和我們平時吃的蝦,有很大的不同。
普通意義上的蝦,如小龍蝦、對蝦等,屬於節肢動物下的十足目。
而南極磷蝦,則是單獨的一個磷蝦目。
從進化方向來分析,這二者之間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
當然我們不需要了解太多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只需要知道它們的個頭都很小,就行了!
4~6cm的體長,2g的重量,這些傢伙在浩瀚的大海裡,還真的很不起眼。
但它們似乎也不甘埋沒,硬是想要讓自己顯得「亮眼」一些。
2.「發光的磷蝦」
在南極的冰蓋下面,有時漆黑一片,
但如果仔細觀察,也許會發現許多一點一點的磷光閃爍。
體型微小的磷蝦,居然還會發光,是它們吃的東西比較特殊嗎?
磷蝦的食物,其實非常普通,就是一些生長在南極冰蓋下的硅藻。
海面上礦物豐富,光照也比較強烈,
所以在冰蓋的下方,一般都會有豐富的藻類植物。
南極磷蝦就是用自己的胸足,去刮取和過濾這些普通的藻類為食。
真正讓南極磷蝦發光的,是它們特殊的身體結構!
在磷蝦的眼柄、胸足基部,生長有放光器。
這種發光器由晶體、發射器、和發光細胞組成。
起主要作用的是發光細胞,原理大致是螢光素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發出藍色的冷光。
通過發射和聚焦後,就形成點點磷光了!
磷蝦進化出這磷光,有啥用呢?
有人分析,是想通過這光來模糊自己的身型,從而減少被捕食的風險。
可筆者想,這不是顯得更起眼了嗎?
磷蝦為了避免捕食,其實有其他的策略,只不過這策略……實在是適得其反!
3.「一下吃個飽!」
自然界體型弱小的生物,往往喜歡扎堆聚集,數量越多,力量越大嘛!
螞蟻和蜜蜂就是靠這招,讓很多生物不敢小覷。
南極磷蝦居然也學這招,可是它們忘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它們根本就沒啥攻擊力,所以就談不上威懾力了!
南極磷蝦扎堆兒,到了什麼程度呢?
它們可以在每立方米的海水裡,聚集2萬~3萬隻個體。
整群的重量可以達到百萬噸以上!
以至於這個群體,能夠將方圓數公裡的海水,都染成黑褐色。
這可樂壞了像藍鯨這樣的巨大海洋生物!
好捕捉(欺負),還數量多。只要張開嘴,遊一圈就填飽肚子了。
其他動物,諸如企鵝、海豹、海鳥等,也盯上了南極磷蝦。
不得不說,它這個扎堆兒的保命策略,實在是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