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典,抱樸存真——趙宗彪先生的二十四節氣木刻畫觀後感

2021-01-15 視界World

造物在這送鼠迎牛的交替時節,賜給人們的是寒冷,這冷到爆的氣候,也是江南數十年來未曾遇見了,記憶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過這樣的冷寒徹骨,但老宅中卻總是熱火朝天,大哥的朋友們常常會聚集在這裡,這是一群喜歡激揚文字的文學青年,象中國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所有年輕人一樣充滿理想,熱情,朝氣蓬勃,我記的有亞波,宗彪等等十餘個。

前天,突然接到宗彪哥的電話,說在臨海餘同豐書齋辦個展,特來電相邀,敬請拔冗。他是個媒體人,記者,公務員,也是個作家,著作有七,八部厚厚的書籍,雜文集等,品讀過他的《水滸亂談》,《三國笑談》,感受到他恣意縱橫的思維和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獨特的見解。總之,這是個有獨立思想,在當代公務員隊伍中難能可貴,有些鶴立的老兄。今天又辦藝術個展了,我自忐忑。

開幕式臨海市市長王丹女士,文旅局局長王榮傑局長在趙宗彪先生的陪同下親臨觀展

趙宗彪先生向臨海市委宣傳部林偉軍部長介紹作品

在以前幾次交集中,也曾了解他除了喜歡寫作,喜歡讀書外,業餘也喜歡鐫刻,在木頭上刻刻劃劃,將一段木頭橫截成三公分左右厚的大大小小的圓木板,磨平,刻上一瓣樹葉,一個古式的盆,幾條有如簡筆畫般的山形川流,古式的廊脊沿角等等,填上墨跡,顧自玩的開心,津津樂道與其中。

津津樂道——:聚土成山,滴水成河。當微小散落於空廓時,其是微不足道,但當微小凝聚在一起時,卻能予人以無比震懾的能量。宗彪先生的木刻畫展就予人以這樣的感受。上午的「美好江南 自在一刻——趙宗彪二十四節氣木刻展」。甄選了宗彪先生近十年來500餘件木刻作品的80餘件。

品讀作品,黑白二色,沒有多餘的色彩,黑底白紋,木質的原色作白,簡約的線條,沒有多餘的細枝繁癤,墨黑的底通過稍顯粗細深淺的刻紋的白,構成畫面深邃的立體深度,而予人以穩重,幽遠,高貴,深奧之感。雖顯蕭瑟卻見數朵梅花傲立枝頭,予蕭瑟中卻展生命的激情昂揚,與這凍寒的時節相得益彰,不知是這時節成全了作品,還是這作品成全了時節?唯見白鶴翩翩於蘆蕩,魚翁獨鉤於寒江,月拌山影,孤城含月,群雁已臨山崗。白鶴翩翩於蘆蕩,細雨紛紛,煙堵歐鷺,蓑衣箬翁鉤寒江。芭蕉承上櫻桃,青梅煮酒,麥黃秧綠,龍舟粽香競先後。梅紅染襟,螢繞香蒲,稚童歡騰於河塘。荷葉承珠,池映鵲橋,犀觴烹茶松陰下。蓮伴美人,菊採東籬,百果為餡秋餅香。桔青橘黃,白露為霜,遍採朱萸思親長。紅爐溫酒,梧桐葉落,風勁草飛天蒼茫。數九待春,雁離山崗,孤貓悵立磐石上。春華落淨,寒風伴孤,冬去春來,萬物無不在這自然的循環之中消長,作為自然生命的一個個體的「人」,人類生命的孤獨只是一個時序。但人又因生命延續引伸的欲望和貪婪,沉溺於表象的繁華,憚於貪慾表現的七彩圖像,而不願重歸生命孤獨的本真。他們為失去繁華而痛苦,而糾結,而憤怒,而爭鬥。

趙宗彪先生部分作品欣賞

宗彪先生通過二十四節氣的時序變化給予人們生命的啟迪,是生命藝術表現的經典,是藝術者個體表達的一幀深刻的人文關懷的善意。它能啟發人們遵循自然,珍惜繁榮,也要順應的接受落寞,寂靜和孤獨,而使人類生命歸於本源,重構完美自然生命的和諧。

羅獻兵/文 FROM:犀賁桼藝術

相關焦點

  • 成都民俗老畫家:畫二十四節氣 傳遞風俗人情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在沒有「天氣預報」的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響國人,指導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這一消息令著名老成都民俗畫家戴樹良欣喜又欣慰。他通過手繪民俗畫的方式,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解讀。
  • 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時間:2020-11-23 13:07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小雪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小雪的節氣到來的時候,人們也會想要了解一些節氣的知識
  •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制定的?這三種方法真有智慧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是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是一項已經被二千多年的實踐證明了的科學成就。2016年11月30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還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那麼,中國的古人是如何制定二十四節氣的呢?又為什麼能制定得如此精確呢?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編,中信出版社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讀者化身小阿哥小格格,探索故宮悠久歷史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近幾十年發現的重要早期遺址,如良渚、陶寺、石峁等,都發現了與冬至、夏至等節氣有關的遺蹟。石峁古城距今約4000年,其東門方位偏北,那個角度,正好夏至的日出能照進來。主持發掘的孫周勇先生認為,這應當並非偶然。4000多年前的陶寺和5000年前的良渚,均發現了測日影的觀象臺遺址。主持良渚發掘的劉斌先生認為,當時的農業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應該對季節的變化有了較深的認識。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南白象一小《印象節氣》課程 感受二十四節氣的生活之美
    南白象一小的學生在春分時節齊放紙鳶,感受節氣的魅力。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一年有四時,四時各不同。二十四節氣孕育的是豐富的傳統文化、時間哲學,寄予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清明風箏,穀雨花」等時令生活與民俗情趣。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導語: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曆法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農業生產而建立的,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的曆法,它記錄四季輪迴,也反應氣候物候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今天我們就走進二十四節氣,看看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下面就有一份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請查收。
  • 上海農民畫家手繪二十四節氣圖 動畫展現詩情畫意
    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 (張踐 勾瑞)近日,上海金山農民畫時令節氣圖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畫作線條細膩、色彩鮮豔,頗具民俗氣息。6月5日,記者來到了上海金山農民畫家陳惠芳的家中。一進門,她就向記者介紹起了立夏節氣圖。
  •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寒
    |陳國權:清平樂·冬至 2020-12-21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大雪 2020-12-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雪 2020-11-22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
  • 頤和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日曆
    隨後,趙元萍拿出頤和園首版二十四節氣日曆,翻到2020年10月2日這一天,畫面中正是知春亭的宜人景象。照片下方有知春亭的介紹:「建於昆明湖東岸邊、玉瀾堂前的小島上。北有山為屏,南面朝陽,亭畔疊石綴石,植桃種柳,冬去春來之際,此處冰融綠泛春訊先知……」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系頤和園首次推出,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
  • 二十四節氣| 古詩文中的春分節氣
    今天是農曆戊戌年二月初五,正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到:「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在這一天太陽位於黃經0°,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同時因為我們位於北半球,所以小朋友們,今天的白天和黑夜的時間是一樣長的喲。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凝結的智慧都在這裡
    本篇主要介紹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時間及其在奇門中的應用,熟記二十四節氣在九宮八卦中的位置,有助於我們更快地掌握奇門局相關的參數及應用方法。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溪山清遠 循著二十四節氣看遍巴山蜀水
    原標題:溪山清遠 循著二十四節氣看遍巴山蜀水   在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看作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有了氣象衛星、高清雲圖、智慧氣象,我們早已不再需要「肉眼」觀天,二十四節氣為何還如此重要?這份「遺產」在當下價值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