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在這送鼠迎牛的交替時節,賜給人們的是寒冷,這冷到爆的氣候,也是江南數十年來未曾遇見了,記憶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過這樣的冷寒徹骨,但老宅中卻總是熱火朝天,大哥的朋友們常常會聚集在這裡,這是一群喜歡激揚文字的文學青年,象中國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所有年輕人一樣充滿理想,熱情,朝氣蓬勃,我記的有亞波,宗彪等等十餘個。
前天,突然接到宗彪哥的電話,說在臨海餘同豐書齋辦個展,特來電相邀,敬請拔冗。他是個媒體人,記者,公務員,也是個作家,著作有七,八部厚厚的書籍,雜文集等,品讀過他的《水滸亂談》,《三國笑談》,感受到他恣意縱橫的思維和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獨特的見解。總之,這是個有獨立思想,在當代公務員隊伍中難能可貴,有些鶴立的老兄。今天又辦藝術個展了,我自忐忑。
開幕式臨海市市長王丹女士,文旅局局長王榮傑局長在趙宗彪先生的陪同下親臨觀展
趙宗彪先生向臨海市委宣傳部林偉軍部長介紹作品
在以前幾次交集中,也曾了解他除了喜歡寫作,喜歡讀書外,業餘也喜歡鐫刻,在木頭上刻刻劃劃,將一段木頭橫截成三公分左右厚的大大小小的圓木板,磨平,刻上一瓣樹葉,一個古式的盆,幾條有如簡筆畫般的山形川流,古式的廊脊沿角等等,填上墨跡,顧自玩的開心,津津樂道與其中。
津津樂道——:聚土成山,滴水成河。當微小散落於空廓時,其是微不足道,但當微小凝聚在一起時,卻能予人以無比震懾的能量。宗彪先生的木刻畫展就予人以這樣的感受。上午的「美好江南 自在一刻——趙宗彪二十四節氣木刻展」。甄選了宗彪先生近十年來500餘件木刻作品的80餘件。
品讀作品,黑白二色,沒有多餘的色彩,黑底白紋,木質的原色作白,簡約的線條,沒有多餘的細枝繁癤,墨黑的底通過稍顯粗細深淺的刻紋的白,構成畫面深邃的立體深度,而予人以穩重,幽遠,高貴,深奧之感。雖顯蕭瑟卻見數朵梅花傲立枝頭,予蕭瑟中卻展生命的激情昂揚,與這凍寒的時節相得益彰,不知是這時節成全了作品,還是這作品成全了時節?唯見白鶴翩翩於蘆蕩,魚翁獨鉤於寒江,月拌山影,孤城含月,群雁已臨山崗。白鶴翩翩於蘆蕩,細雨紛紛,煙堵歐鷺,蓑衣箬翁鉤寒江。芭蕉承上櫻桃,青梅煮酒,麥黃秧綠,龍舟粽香競先後。梅紅染襟,螢繞香蒲,稚童歡騰於河塘。荷葉承珠,池映鵲橋,犀觴烹茶松陰下。蓮伴美人,菊採東籬,百果為餡秋餅香。桔青橘黃,白露為霜,遍採朱萸思親長。紅爐溫酒,梧桐葉落,風勁草飛天蒼茫。數九待春,雁離山崗,孤貓悵立磐石上。春華落淨,寒風伴孤,冬去春來,萬物無不在這自然的循環之中消長,作為自然生命的一個個體的「人」,人類生命的孤獨只是一個時序。但人又因生命延續引伸的欲望和貪婪,沉溺於表象的繁華,憚於貪慾表現的七彩圖像,而不願重歸生命孤獨的本真。他們為失去繁華而痛苦,而糾結,而憤怒,而爭鬥。
趙宗彪先生部分作品欣賞
宗彪先生通過二十四節氣的時序變化給予人們生命的啟迪,是生命藝術表現的經典,是藝術者個體表達的一幀深刻的人文關懷的善意。它能啟發人們遵循自然,珍惜繁榮,也要順應的接受落寞,寂靜和孤獨,而使人類生命歸於本源,重構完美自然生命的和諧。
羅獻兵/文 FROM:犀賁桼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