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民畫家手繪二十四節氣圖 動畫展現詩情畫意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 (張踐 勾瑞)近日,上海金山農民畫時令節氣圖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畫作線條細膩、色彩鮮豔,頗具民俗氣息。6月5日,記者來到了上海金山農民畫家陳惠芳的家中。一進門,她就向記者介紹起了立夏節氣圖。

陳惠芳說,這幅畫就是二十四節氣裡面的立夏,當地的風俗習慣就是要燒野米飯,野米飯其實就是蠶豆飯,因為立夏季節是蠶豆成熟的季節。

陳惠芳在創作二十四節氣圖。 勾瑞 攝

在現場,陳惠芳按照節氣順序,將已經完成的作品依次展開。一幅幅鄉村風情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人們在不同節氣裡的農事活動。釣魚放鴨的立春、萬物復甦的驚蟄、踏青賞花的清明、採茶正當時的穀雨、燒著野米飯的立夏。單純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農俗,這便開啟了陳惠芳的創作之路。

陳惠芳創作的二十四節氣圖。 勾瑞 攝

陳惠芳介紹說,小時候的節氣歌謠像順口溜一樣,爸爸媽媽經常說,可謂是耳熟能詳。而且,二十四節氣跟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當中飽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她希望現在的年輕人都能了解和學習。

陳惠芳向記者介紹「野米飯」。 勾瑞 攝

在陳惠芳家中記者了解到,傳統的農民畫經過專業後期製作,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更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目前,由陳惠芳創作的二十四節氣圖,將有十三幅作品被後期製作以詩配動畫的形式推出。(完)

相關焦點

  • 成都民俗老畫家:畫二十四節氣 傳遞風俗人情
    大寒是最後一個節氣,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而本組畫中的立冬,近景展現的是秋收後進補以度嚴冬的食物,而遠景則展現的大家在秋收後的田裡面耕田的場景,以備來年春季耕種打下基礎。這些場面都可以很好的反應24節氣指導著人們應季而種應季而收的作用,同時讓人們通過這些農忙的場景,了解民俗。
  • 中國風二十四節氣手繪插畫圖片,超適合做壁紙的唯美圖片
    說到二十四節氣,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預知冷暖雨雪的指南針,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更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生活經驗積累的智慧的結晶。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最唯美二十四節氣手繪插畫圖片,真心每一張都超級想收藏做壁紙呀!
  • 光影時節|重新認知「二十四節氣」
    故宮的24節氣》是由故宮博物院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出品。 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跟著黃磊、多多父女,一起打開二十四節氣的秘密
    為了滿足小朋友的閱讀需要,我們用心打造了圖書版《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是一本什麼書?《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是關於自然和時間的百科全書。小朋友可以和與多多一起誦讀關於節氣的美妙詩詞,還可跟多爸學到七十二個神秘有趣的物候、天象、傳統節日、民俗、飲食、神話等知識。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12條經典路線
  • 涵義極其複雜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形成的
    詩中描寫的是農民在芒種耕作的情形,從中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事實上,節氣誕生於2000多年前,在勞動人民的摸索和改進下,才有了如今的模樣。農事催生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西晉哲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中記載:「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節氣,審寒溫,以為早晚之期,故立曆日。」
  • 溪山清遠 循著二十四節氣看遍巴山蜀水
    原標題:溪山清遠 循著二十四節氣看遍巴山蜀水   在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看作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有了氣象衛星、高清雲圖、智慧氣象,我們早已不再需要「肉眼」觀天,二十四節氣為何還如此重要?這份「遺產」在當下價值幾何?
  • 【長圖】二十四節氣——小寒
    【長圖】二十四節氣——小寒 2021-01-05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背誦的節氣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裡,從辛勤的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
  • 【二十四節氣】秋分
    一起走進二十四節氣——秋分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如今的秋分已經不僅是24節氣之一,更是作為農民豐收節而被慶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其實,關於秋分,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寒暑平,晝夜均」,由於農曆中秋季的開始於「立秋」,結束於「霜降」,共計90日,而秋分恰好平分秋季。而「晝夜均」則是因為,秋分時節,太陽運行到黃經180°,也就是赤道,此時北半球晝夜平均,自此以來,夜長晝短。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在高速現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與作用,成為日期上的附註。但「二十四節氣」申遺的成功再度喚醒了這一被日漸淡忘的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既有表現寒暑往來物候變化的,也有反應氣溫高低降雨狀況的,古人通過它能夠直觀、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以此掌握農時,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二十四節氣始於上古,產生於黃河流域。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丹麥]安徒生著,傅光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安徒生把他的一生看作是童話。他來自小鎮歐登塞的底層社會,十四歲時去了哥本哈根,在那裡闖出了自己的路,成為了國王和王子的朋友。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編,中信出版社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讀者化身小阿哥小格格,探索故宮悠久歷史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淮南子》二十四節氣圖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小寒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今年的小寒自2021年1月5日正式開始。節氣來由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從小寒開始,天氣越來越寒冷,但寒冷的程度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古代人對這一規律總結得很透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社恐」插畫師化身城市「偷窺者」,繪二十四節氣圖表白鄭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鮑彌佳 立秋前後,一套描繪鄭州二十四節氣的插畫在網絡上熱傳。畫面裡,既有熟悉的鄭州高樓地標,也有平常生活裡的煙火氣。法桐樹遮天蔽日的人民路,夕陽映襯下的農業路大橋,汝河小區夜市裡熙攘的人群,北龍湖粉紅色的亂子草,國棉三廠大門前飄零的落葉……喚起人們關於鄭州的點滴記憶。
  • 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 頤和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日曆
    隨後,趙元萍拿出頤和園首版二十四節氣日曆,翻到2020年10月2日這一天,畫面中正是知春亭的宜人景象。照片下方有知春亭的介紹:「建於昆明湖東岸邊、玉瀾堂前的小島上。北有山為屏,南面朝陽,亭畔疊石綴石,植桃種柳,冬去春來之際,此處冰融綠泛春訊先知……」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系頤和園首次推出,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