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C-H氧化應用在多羥基化齊墩果三萜類化合物的合成

2021-02-22 WeeChem微觀化

現代醫學的進步,很大一部分歸功於類固醇的發展。自上個世紀以來,通過使用有機合成化學,即可實現許多類固醇原料的轉化合成能力。像是從橄欖中可提取出的五環三萜類的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其就有著廣泛的生物活性。雖然這種化合物價格低廉,但它的低水溶性卻阻礙了其作為藥物應用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Chem

 

為了開發其全部藥理潛力,人們也通過合成相關衍生物來克服這一限制。然而,合成獲得更高羥基的齊墩果萜烯類化合物至今卻仍具有相當的挑戰性。不過,儘管齊墩果酸的臨床應用受到限制,但是合成含有更多羥基的齊墩果萜烯類化合物仍然因其後續可應用性而讓許多學者嘗試挑戰。

圖片來源:Chem

 

近期,奧地利University of Vienna的Nuno Maulide教授在Chem上發表了通過C-H氧化的方法,實現了多羥基化的齊墩果烷三萜類化合物的合成及應用。

圖片來源:Chem

 

該研究分別經由幾個關鍵合成方法,分別是鈀催化的羧基化、1,5-HAT過程和C-23的氧化等方法。使用C-H鍵氧化的合成邏輯來模擬P450單加氧酶在自然界中進行的過程。

圖片來源:Chem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通過使用C-23-OH作為合成手柄,進行氫原子轉移至C-6位置,從而實現了高度氧化的天然產物uncargenin C和protobassic酸的合成。

圖片來源:Chem

 

通過這些概念,該團隊即可以齊墩果酸合成過去難以以合成方式實現的B環氧化。通過這樣的合成方法,該研究也揭示了一種抗白血病的中間體。

圖片來源:Chem

 

參考文獻:Berger et al., Application of Relay C-H Oxidation Logic to Polyhydroxylated Oleanane Triterpenoids, Chem (2020), 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0.04.007

原文作者:Martin Berger, Christian Knittl-Frank, Sophie Bauer, Georg Winter, and Nuno Maulide*

相關焦點

  • 雲南農業大學楊生超團隊在姜狀三七齊墩果烷型三萜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取得重要進展
    內容來源於Planta人參皂苷是人參屬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前期人參屬植物三萜代謝途徑挖掘工作主要集中在達瑪烷型的人參皂苷生物合成,但針對積累在姜狀三七這一分布在我國西南部的人參屬植物中的齊墩果烷型三萜例,例如ginsenoside Ro、chikusetsusaponin IV和IVa的生物合成卻未見報導。
  • 樺樹茸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好處?
    樺樹茸中的三萜類化合物 三萜類化合物,又叫靈芝酸,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鯊魚油、甘草、五味子等,其中都含有少量的三萜類化合物。
  • Trost 團隊 Nature Chem:Pd催化環化策略實現萜烯的全合成
    改造自然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種更簡單的合成方法來接近結構複雜的目標分子。近期,Trost團隊報導了一種簡化萜烯合成的策略,通過顛倒自然的兩相生物合成路線的順序,應用是鈀催化的聚烯環異構化關鍵反應,實現萜烯的合成。該成果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DOI: 10.1038/s41557-020-0439-y)。
  • 三萜類化合物stelletin E的全合成
    以stelletin E(3)為代表的stelletins類化合物具有挑戰性的trans-syn-trans骨架結構,它們與schweinfurthins
  • 瀋陽藥科大學陳麗霞團隊從靈芝中發現具有抗炎活性的新三萜類化合物
    內容來源於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近日,瀋陽藥科大學陳麗霞團隊在《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農林科學大類一區)在線發表了靈芝(Ganoderma lucidum)抗炎活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 Plant Cell | 比利時根特大學研究人員鑑定調控蒺藜苜蓿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種子特異性轉錄因子TSAR
    皂苷是植物機體產生的免受病原體攻擊或食草動物捕食的防禦類化合物
  • 【科研新進展】(102)徐功教授課題組在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植物保護學院徐功教授課題組成功開發了walsucochin降三萜類天然產物的高效全合成路線,在天然產物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先後從越南割舌樹 (Walsura cochinchinensis) 的枝葉中分離得到C24降三萜類化合物walsucochins A/B及walsucochinoids A-R,其結構特點是具有[6/6/5/6]四環系的稠環分子骨架。研究表明,walsucochin B對過氧化氫誘導損傷PC12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具有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
  • 昆明植物所靈芝三萜化合物研究獲新發現
    新化合物methyl ganosinensate A靈芝作為我國傳統的名貴滋補中藥,受到國內外的普遍關注。從上世紀80年代起,人們已開始進行靈芝化學成分的研究。結果表明,羊毛甾烷三萜化合物(lanostane)是靈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腫瘤、抗前列腺癌、抗炎、抑制HIV-1蛋白酶等重要生物活性。雖然關於靈芝三萜新結構的報導從未間斷過,但目前對結構比較特殊的靈芝三萜的報導卻很少。
  • 多烯化合物如何合成?|數例分析話你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化解 chem。歡迎訂閱關注簡介前段時間,我們介紹過蝦蟹為何煮熟了會變紅(點擊閱讀詳情)。此外,Paracentrone 1為多累計共軛烯烴化合物,並且還含有一個丙二烯結構;而Bafuredin 5則只含有孤立的兩個共軛烯烴,但是烷基鏈上有兩個手性甲基存在。因此,雖然這兩個化合物都是多烯類衍生物,但是合成上需要考慮的問題則大有不同。
  • 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有新法
    12月8日,南京工業大學對外宣布,該校毛建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鎳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類似物與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還原偶聯反應,首創了一種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的新策略。該反應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操作安全簡便,有望促進羧酸類藥物合成的發展。  有機羧酸類化合物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農藥中。據統計,有超過450種上市藥品中都含有羧酸官能團。
  • 靈芝三萜是什麼
    靈芝三萜是在靈芝裡提取的一類靈芝化學物質,別名總三萜,由於靈芝總三萜是一個總稱,特指靈芝中具備三萜結構的全部化學物質,靈芝中含有的三萜類成分有122種。三萜類化合物是什麼呢?萜類化合物指的是存在於自然界、以「異戊二烯」為基本單位,化學式為「異戊二烯」倍數的烴類及含氧衍生物。簡易而言,萜類是不一樣總數的「異戊二烯」構成的天然化學物質。異戊二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5H8。萜類的化學式是(C5H8)n,n代表不同總數的異戊二烯。
  • J Med Chem 一周文獻速遞 20200615-20200619
    這些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允許製備各種各樣的結構,包括構象上受限制的吲哚類(化合物41-50)。化合物20、23、32、33和35是伊波拉和馬爾堡傳染病病毒的優秀抑制劑。代表性化合物(20、32和35)在大鼠和人的血漿和肝臟微粒體中表現出良好的代謝穩定性,32不抑制CYP3A4和CYP2C9。這些4-(氨基甲基)苯並醯胺適合進一步優化作為線狀病毒侵入抑制劑,有潛力開發為治療和控制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藥物。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特徵生物標誌物萜類化合物具有指示生態系統和植被多樣性的潛力。為理解和應用萜類生物標誌物,需通過普查、鑑定和分析工作,明確不同生態系統中現代植物和表土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及其對應關係。研究團隊在貢嘎山表土中檢測到46種萜類化合物,主要為蒲公英烷、齊墩果烷、木栓烷、烏散烷、羽扇烷、穀氨酸和羊毛甾烷系列等(圖3-4),包含幾乎所有萜類化合物,與生態多樣性豐富的上覆植被一致。但是在乾旱的西崑侖山,僅發現以蒲公英烷系列為主的7種多環三萜化合物,說明萜類化合物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覆植被的生態多樣性。
  • 【合成生物學】基於非正則輔因子的醛類化合物合成
    手性化合物是許多藥物、農藥和精細化學品合成過程中重要且有價值的中間體。對於手性藥物分子來說,不同的對映異構體在生物體內可能發揮不同的治療作用。因此,高光學純度的對映異構體化合物合成技術在不同領域中越來越受到關注。手性分子可通過有機合成或生物轉化的方法獲得。與化學催化法相比,利用酶或生物有機體的不對稱還原反應具有更多優勢,如安全、環保的反應條件,高反應產率,廣泛的底物範圍和較少的副反應等。
  • 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新方法 操作安全成本低
    該反應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操作安全簡便,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羧酸類藥物合成的發展。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有機羧酸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農藥等之中,據統計,有超過450種上市藥品中都含有羧酸官能團。例如丙磺舒可用於抗痛風藥物、脫氫膽酸為利膽藥物、11-烯酸可用於尼龍合成。
  • 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基於以往發展的甲基化反應,甲基往往需要在合成前期引入目標分子中,目前尚無通用的手段可以實現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這也便意味著很多母體化合物引入甲基需要從頭合成,由此降低了藥物研發中藥物分子甲基化的效率。
  • 【關注】靈芝多糖體、三萜類聯手抗癌
    其實,不僅靈芝多糖體有抗腫瘤效果,靈芝三萜類也有這方面的作用。研究發現,將肝癌細胞和三萜類中的靈芝酸U、V、Y、Z放在一起培養時,肝癌細胞無法生長繁殖,顯示靈芝的三萜類成份能直接將肝癌細胞殺死,其抗癌原理和多糖體增強身體免疫力是不一樣的.生命的可貴在於品質,而非單純的壽命延長。
  • 靈芝多糖體、三萜類聯手抗癌
    而靈芝多糖體抗腫瘤的運轉機制就不一樣了,它一方面增強免疫系統中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等抑制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能力,同時還使它們釋放消滅腫瘤細胞的激素,進而達到抗癌的目的:另一方面則保護體內的正常細胞,使其不受西藥、化療和放療的傷害,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4914.該化合物11l在體外表現出抗病毒活性,並且該化合物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無急性毒性為後續HIV抑制劑的臨床藥物發現提供了起點。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0156.
  • 北京化工大學宋宇飛教授、趙宇飛教授Green Chem.: NiFe-NS 納米片長波長可見光催化苯酚羥基化制苯二酚
    開發綠色、可持續的苯酚羥基化一步合成苯二酚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宋宇飛教授和趙宇飛教授團隊利用超薄鎳鐵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納米片(NiFe-NS)實現了在最高 550 nm 波長下苯酚羥基化製備苯二酚的高效高選擇性催化轉化。通過多種表徵手段和理論計算,豐富的表面缺陷被認為是 NiFe-NS 催化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