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有新法

2020-12-11 中國化工報

  12月8日,南京工業大學對外宣布,該校毛建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鎳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類似物與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還原偶聯反應,首創了一種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的新策略。該反應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操作安全簡便,有望促進羧酸類藥物合成的發展。

  有機羧酸類化合物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農藥中。據統計,有超過450種上市藥品中都含有羧酸官能團。例如丙磺舒可用於抗痛風藥物、脫氫膽酸為利膽藥物、11-烯酸可用於尼龍合成。除此之外,羧酸官能團常常應用於藥物製造以及化學合成中。因此,有機羧酸類化合物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據毛建友介紹,傳統合成有機羧酸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機醇類化合物或有機醛類化合物的氧化、腈類化合物的水解,有機試劑與CO2的反應也有較多的應用,如科爾貝—施密特反應和格利雅反應。但是這些反應在合成有機羧酸的時候會對反應底物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開發出更經濟、高效的新方法來合成一系列有機羧酸類化合物。

  該課題組使用鎳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類似物與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還原偶聯反應的策略,實現了酸酐與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還原偶聯反應。該反應既避免了有機金屬試劑的使用,又對酸酐β位以及γ位的不同位置的轉換,可以合成出多種含有羧酸官能團的化合物。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有機羧酸類化合物研究的發展,為進一步工業化提供了潛在可能。「有機金屬試劑怕水、怕氧,操作條件苛刻,而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不怕水、不怕氧,操作簡便;我們採取的還原偶聯反應的策略也比傳統方法合成路線更簡單。」該研究團隊主要成員、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生林庭志說。

  據毛建友介紹,很多工業化反應是在高於120℃、高壓的條件下進行的,而他們團隊設計的反應只須在常壓、80℃的條件下即可進行。與傳統的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的方法相比,新方法反應條件溫和、操作安全簡便,而且原料簡單易得、合成路線簡單,為之後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應用提供了可能的發展路徑。

  烷基溴化物是滷代物的一種,簡單易得的滷代物是有機合成領域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下一步,研究團隊將繼續研究鎳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類似物與其他種類滷代物的還原偶聯反應,並應用於更多有價值藥物的合成之中。 (周偉)

相關焦點

  • 合成有機羧酸類化合物新方法 操作安全成本低
    該反應條件溫和,底物適用範圍廣,操作安全簡便,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羧酸類藥物合成的發展。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有機羧酸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農藥等之中,據統計,有超過450種上市藥品中都含有羧酸官能團。例如丙磺舒可用於抗痛風藥物、脫氫膽酸為利膽藥物、11-烯酸可用於尼龍合成。
  • 芸苔素內酯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芸苔素內酯類化合物的種類比較多,除了天然的芸苔素內酯,市場上使用比較多的還有長效芸苔素內酯(丙醯芸苔素內酯)、28-高芸苔素內酯和24-表芸苔素內酯,今天就著重講一下這幾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丙醯芸苔素內酯國家芸苔素內酯類產品技術研究推廣中心設計一種丙醯芸苔素內酯的合成方法,以大豆甾醇為起始原料,經磺醯化、關環、開環異構、氧化酯化和內酯化五步反應後得到丙醯芸苔素內酯。
  • 三萜類化合物stelletin E的全合成
    以stelletin E(3)為代表的stelletins類化合物具有挑戰性的trans-syn-trans骨架結構,它們與schweinfurthins
  • 昆明植物所在玉米抗蟲次生代謝產物丁布類化合物的合成調控機制...
    昆明植物所在玉米抗蟲次生代謝產物丁布類化合物的合成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0-09 昆明植物研究所 目前,儘管植物抗蟲分子機理在某些植物,如擬南芥、野生菸草和番茄等物種中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關於玉米抗蟲機制的研究卻很少。研究表明次生代謝產物丁布類化合物(BXs)是玉米中重要的抗蟲物質,並且其合成途徑也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該類化合物合成的調控機制仍缺乏研究。
  • 【合成生物學】基於非正則輔因子的醛類化合物合成
    近期有讀者反映不能每天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原因在於微信公眾號平臺新近改變了推送方式。
  • 【Chem】C-H氧化應用在多羥基化齊墩果三萜類化合物的合成
    自上個世紀以來,通過使用有機合成化學,即可實現許多類固醇原料的轉化合成能力。像是從橄欖中可提取出的五環三萜類的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其就有著廣泛的生物活性。雖然這種化合物價格低廉,但它的低水溶性卻阻礙了其作為藥物應用的可能性。
  • 碳氮化物材料合成有新法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人員發現由鈦、鋁、碳3種元素組成的MAX相在氯化物熔鹽中會發生顯著反應,熔鹽中的銅、鐵、鈷、鎳、銀、鎘等陽離子作為路易斯酸發揮了氫氟酸的作用,從而創造性地使用路易斯酸熔鹽剝離MAX相合成出碳氮化物。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每日資訊丨你很有可能合成了一個錯誤的化合物,還蒙在鼓裡!這類化學不簡單!
    你很有可能合成了一個錯誤的化合物,還蒙在鼓裡!這類化學不簡單!藥物研發會接觸到很多雜環,2019年銷售額排名前200的藥物,基本上每個化合物都能出現雜環的影子。在雜環裡,芳雜環又是非常特殊的一類,時常有意外發生,最經典的當屬「滷素跳舞」,如果你還停留在解核磁只數氫的個數階段,這個時候你很有可能就中招了。
  • 樺樹茸中的三萜類化合物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好處?
    樺樹茸中的三萜類化合物 三萜類化合物,又叫靈芝酸,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鯊魚油、甘草、五味子等,其中都含有少量的三萜類化合物。
  • 【知識分享】有關有機胺類化合物的HPLC方法開發
    2.有機胺分類有機胺類化合物分為3類:鹼性化合物、中性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如果N連接的是吸電子基團,比如羰基,化合物對電子的約束增強,它們就會安分很多,即鹼性減弱,如果連接的吸電子基團繼續增多或者增強,N上的電子被被這些強盜搶走了,那麼它甚至不但不會有多餘的電子出去浪,它還要搶別人的電子
  • 高考有機化學二輪複習有機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知識點
    1.有機高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簡稱高分子,又叫聚合物或高聚物。  n值一定時,有確定的分子組成和相對分子質量,聚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鏈節的相對分子質量×n。一塊高分子材料是由若干n值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組成的混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幾乎無揮發性,常溫下常以固態或液態存在。
  • 天師大實現螺羥吲哚和「3,4」-稠合的羥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
    在眾多合成方法中,過渡金屬催化的合成轉化處於領先地位,是有機化學家構建C-C和C-X鍵的重要策略。過渡金屬催化的多米諾反應是一種高效的合成策略,廣泛應用於藥物和天然產物的合成。羥吲哚類雜環普遍存在於眾多天然產物、藥物和農藥中。特別是螺羥吲哚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Spirobrassinin、5-HT6拮抗劑和satavaptan等(Fig.1)。
  • 多烯化合物如何合成?|數例分析話你知
    那麼,化學家通常是採用什麼策略進行這些類型化合物的合成呢?此外,Paracentrone 1為多累計共軛烯烴化合物,並且還含有一個丙二烯結構;而Bafuredin 5則只含有孤立的兩個共軛烯烴,但是烷基鏈上有兩個手性甲基存在。因此,雖然這兩個化合物都是多烯類衍生物,但是合成上需要考慮的問題則大有不同。
  • 常見的吡啶類化合物合成反應
    舊文重發,溫故知新吡啶類化合物是目前雜環化合物中開發應用範圍最廣的品種之一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環狀結構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產物和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分子中,因此,對於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是極其重要的。到目前為止,化學家們已經發展了大量的方法合成小環化合物(三—六元環),例如Diels–Alder反應和其它環加成反應等。
  • 萜類化合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數量最多的一類植物天然產物,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功效,在醫藥、食品、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
  •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新華社新德裡5月14日電 印度研究人員最近報告說,他們新合成25種喹啉衍生物,在用實驗室培育癌細胞系進行的測試中,它們表現出強大的抗癌活性。
  • 有機化合物合成出現新技術
    60多種新的化合物,其中90%為新化學實體(NCE)——這些新化學實體在以前看來不是缺乏合成的現實條件就是根本不可能合成。  碳-碳耦合方法在有機化合物合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不過迄今這種方法一直被其局限性所困擾:如果其中一種原料化合物包含的官能團附著於其主體結構上,實驗就經常以失敗告終;而且在「雜原子」——非碳原子例如氮原子、氧原子和碘原子等——出現的情況下,這種方法經常不太靈驗,儘管這些「雜原子」在化學合成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