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昆明植物研究所
語音播報
玉米不僅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農作物、飼料及工業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單子葉模式植物,其每年因蟲害造成的損失平均高達12% ~ 19%。目前,儘管植物抗蟲分子機理在某些植物,如擬南芥、野生菸草和番茄等物種中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關於玉米抗蟲機制的研究卻很少。研究表明次生代謝產物丁布類化合物(BXs)是玉米中重要的抗蟲物質,並且其合成途徑也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該類化合物合成的調控機制仍缺乏研究。
為進一步解析玉米如何通過調控丁布類化合物的合成進而調控植物抗蟲的分子機理,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建強團隊利用反向遺傳學手段與比較轉錄組分析,鑑定了兩條負調控關鍵丁布化合物DIMBOA和DIMBOA-Glc合成的信號途徑,即ZmMPK6和乙烯介導的信號途徑。該團隊首先發現玉米中的激酶ZmMPK6受模擬昆蟲取食的快速誘導激活,進一步通過穩定轉化,在玉米玉米自交系A188中將其沉默。研究發現,一旦ZmMPK6沉默,模擬昆蟲取食誘導的激素乙烯的釋放量則顯著下降,而抗蟲丁布類化合物DIMBOA和DIMBOA-Glc的含量上升,玉米對斜紋夜蛾、粘蟲以及玉米螟的抗性增強(圖1)。進一步,對模擬粘蟲取食處理的ZmMPK6沉默玉米A188外施乙烯並檢測其中的DIMBOA和DIMBOA-Glc水平變化,發現乙烯的施加降低了DIMBOA和DIMBOA-Glc的含量(圖2)。以上結果說明,粘蟲取食誘導ZmMPK6正調控乙烯合成,進而通過乙烯途徑又負調控DIMBOA和DIMBOA-Glc的合成及植物的抗蟲性。通過比較分析ZmMPK6沉默玉米A188中模擬粘蟲取食和乙烯誘導的轉錄組,該研究還鑑定了一系列可能調控丁布合成酶基因表達的候選轉錄因子,為未來通過遺傳操作的方式實現農作物改良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基因。另外,該研究還通過對比不同玉米品系中模擬粘蟲取食誘導的ZmMPK6激酶活性以及乙烯、丁布類化合物的水平及植物的抗蟲性,揭示了玉米的抗蟲響應受遺傳多樣性的影響,為今後玉米、甚至單子葉農作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及參考依據。
該研究成果以ZmMPK6 and ethylene signaling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accumulation of anti‐insect metabolites DIMBOA and DIMBOA‐Glc in maize inbred line A188為題發表在New Phytologist雜誌上。昆明植物所博士研究生張翠萍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吳建強與副研究員齊金峰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及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粘蟲取食誘導ZmMPK6正調控乙烯合成、負調控DIMBOA和DIMBOA-Glc合成及植物的抗蟲性
圖2. ZmMPK6通過乙烯信號途徑負調控DIMBOA和DIMBOA-Glc合成
玉米不僅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農作物、飼料及工業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單子葉模式植物,其每年因蟲害造成的損失平均高達12% ~ 19%。目前,儘管植物抗蟲分子機理在某些植物,如擬南芥、野生菸草和番茄等物種中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關於玉米抗蟲機制的研究卻很少。研究表明次生代謝產物丁布類化合物(BXs)是玉米中重要的抗蟲物質,並且其合成途徑也被廣泛研究,但是關於該類化合物合成的調控機制仍缺乏研究。
為進一步解析玉米如何通過調控丁布類化合物的合成進而調控植物抗蟲的分子機理,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建強團隊利用反向遺傳學手段與比較轉錄組分析,鑑定了兩條負調控關鍵丁布化合物DIMBOA和DIMBOA-Glc合成的信號途徑,即ZmMPK6和乙烯介導的信號途徑。該團隊首先發現玉米中的激酶ZmMPK6受模擬昆蟲取食的快速誘導激活,進一步通過穩定轉化,在玉米玉米自交系A188中將其沉默。研究發現,一旦ZmMPK6沉默,模擬昆蟲取食誘導的激素乙烯的釋放量則顯著下降,而抗蟲丁布類化合物DIMBOA和DIMBOA-Glc的含量上升,玉米對斜紋夜蛾、粘蟲以及玉米螟的抗性增強(圖1)。進一步,對模擬粘蟲取食處理的ZmMPK6沉默玉米A188外施乙烯並檢測其中的DIMBOA和DIMBOA-Glc水平變化,發現乙烯的施加降低了DIMBOA和DIMBOA-Glc的含量(圖2)。以上結果說明,粘蟲取食誘導ZmMPK6正調控乙烯合成,進而通過乙烯途徑又負調控DIMBOA和DIMBOA-Glc的合成及植物的抗蟲性。通過比較分析ZmMPK6沉默玉米A188中模擬粘蟲取食和乙烯誘導的轉錄組,該研究還鑑定了一系列可能調控丁布合成酶基因表達的候選轉錄因子,為未來通過遺傳操作的方式實現農作物改良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基因。另外,該研究還通過對比不同玉米品系中模擬粘蟲取食誘導的ZmMPK6激酶活性以及乙烯、丁布類化合物的水平及植物的抗蟲性,揭示了玉米的抗蟲響應受遺傳多樣性的影響,為今後玉米、甚至單子葉農作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及參考依據。
該研究成果以ZmMPK6 and ethylene signaling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accumulation of anti‐insect metabolites DIMBOA and DIMBOA‐Glc in maize inbred line A188為題發表在New Phytologist雜誌上。昆明植物所博士研究生張翠萍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吳建強與副研究員齊金峰為共同通訊作者。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及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粘蟲取食誘導ZmMPK6正調控乙烯合成、負調控DIMBOA和DIMBOA-Glc合成及植物的抗蟲性
圖2. ZmMPK6通過乙烯信號途徑負調控DIMBOA和DIMBOA-Glc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