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書的話,哪我們與古時期的猿人又有何區別!
讀了許多的書,我卻仍然沒有認識到我為什麼要去讀書?但直到看了這句話,我才真正感受到書籍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書籍,我們就只能像動物一樣,將上一代的智慧傳給下一代,很難有突破性的發展,資源只能狹隘的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但有了書籍,我們可以接受廣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去創造和發明。
網際網路+報名階段剛剛開始,我找了一個創意項目向創業老師指教,老師問了我兩個問題: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項目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我胡亂地回答一通,自以為答案很正確,結果老師再也沒回我消息,讓我立刻懵逼了,但我還是不想放棄這個項目,就在圖書館裡找許多關於大學生創業系列的書籍,讀了一個多周,才漸漸明白自己當初的回答簡直是答非所問,也對創新創業有了更多的理解。
以前的我認為商業計劃書沒什麼用處,但自從看了這些書之後,我才明白項目計劃書不僅可以讓投資人清楚地了解你的項目,決定是否投資你,也可以理清自己整個項目的思路。讓我明白了項目主要面對的對象,項目能夠提供那些特殊的服務?客戶為什麼要選擇你的項目呢?你的項目存在競爭對手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又冷靜下來對自己的項目來進行周全的思考。
以前聽過一句話「大學就是一個鍛鍊學習能力的地方」,我的理解是,在大學裡學習的很多東西,可能都不會用到,但我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將來面對陌生的知識,可以迅速地吸收和掌握,並加以應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以後在上課的時候,我就自己不再聽老師講課,獨自坐在後面學習研究,反正老師講的知識也大都來源於書籍。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歷史上有所成就之人大都是自學而成。」毛澤東在老師楊開濟的指導下,博覽群書,經常熬夜苦讀,才有了日後的成就,而遠在美國的林肯,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只接受了很少的正規教育,但他仍然堅持自學,閱讀了常人許多難以理解的書籍,使他的成就遠遠地超過了那些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人。
他曾給一個想拜他為師的人說:「如果你真的有心成為一名律師,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至於是否能跟一個人學習,其實無關緊要,我就從沒有在什麼人哪兒學習過。相比之下,最重要的是,你去讀那些書,並試著去理解他們的主要意思,不要忘記,你成功的願望比一切都重要!」
林肯從自學中受益良多,大力鼓勵年輕人去讀書,不要盲目地相信名師,或者學區房,而要相信自己,自己首先要有成功的渴望,並且願意為之去讀書,並努力理解書中的知識,那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那就開始閱讀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