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汨羅江上一葉舟
思維是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它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
前段時間遇到了兩個粉絲的問題:一個是A,某機關公務員關於2021年工作思路的規劃報告;另一個是C,某理科大學生新生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思修課(研究報告或論文成果)。
這兩個人的身份角色、年齡段、報告主題不同,看似不一樣,但做事思維的邏輯本質是一樣的:你得按順序來,按規矩來!少走一步都不行,會讓你付出一步繞一個彎的代價。
A和C同樣都是收到了上級布置的命題作業,信息的內容不多,不繁複,但信息量很大。A的主要困惑是:謀劃明年工作如何進行思考;C的主要困惑是:不知道怎麼把故事寫好。很顯然,A比C的思維更清晰,指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思考,但他們都犯了同一個致命性的錯誤:
「結果思維」的求成心太重。
什麼意思?就是心態太著急,著急完成一件事,直接奔著結果去,而忽略了思考最基本的底層邏輯——邏輯思考的起點,從理解信息開始。
孫子兵法說:多算多勝,少算少勝。
怎樣才能避免做事的邏輯混亂,掉進一個又一個思考的「萬丈深淵」?下面以C的案例來舉例說明。
一、拆解思維——理解萬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切事情開始時頭緒多,很難著手處理。事實上,往往萬事開頭難,難在我們不願意花時間去磨刀,磨刀才能不誤砍柴功。拿著一把鈍刀,不僅砍柴費勁,鈍刀還會傷了自己的手。
在學生時代,多數人都有這種經歷:明明會做的一道題,因為自己沒有仔細看題,導致丟分。長大了,這種情況會變得更好嗎?成年人的情況只會更糟!
快節奏的今天,人們普遍養成了快速瀏覽信息的習慣,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往往忽略了對信息的認真閱讀。
做好一件事情,磨刀是首要任務。
所謂磨刀,就是花費一定時間去搞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一旦方向錯位,進程就會越來越混亂,問題越來越多,每走一步,下一步都會有十個坑在等著你去填。
比如,C的命題需要在時代的背景下,圍繞中國夢、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主題選取故事。我問C,你選擇的主題是什麼,C給我的回答是,選擇某項科技的發展來映射出這些年國家在科技方面的發展故事。C的回答,答非所問,忽略了故事本身是需要從某個主題出發的。很顯然,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總之他並沒有仔細認真閱讀命題,反而在諸多細節的問題上糾纏不清,消耗了大量時間和情緒,比如怎麼講好故事,怎樣才能故事寫到2000字等等。
失誤越低級,結果越糟糕!
磨刀,怎麼磨?
匆匆忙忙或是走馬觀花地閱讀,重複十次,也不叫磨刀。你需要的是拆解思維。
對所做的事情(命題內容的信息)至少要進行三遍的理解。
第一遍:進行一字一句的地毯式閱讀,對命題有初步的認知了解。第二遍:根據段落句子、標點符號、句式和關聯詞,找出信息的層級關係,抓住核心關鍵詞進行閱讀理解。第三遍:掌握命題的主旨核心,針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搜索查詢」,搞懂內容為止。通過層層拆解,在大腦裡「磨刀」,越磨越亮,思路清晰才能讓自己「做正確的事」。
二、價值思維——做好選擇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價值(物質和精神),而追求價值就必須去塑造價值,但不是每個事物都具有同等價值。這就好比「班尼路」和「路易斯威登(LV)」兩者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你要想讓價值最大化,前提是大腦擁有價值思維。或許可以這麼說,人一生的價值總和,就是一次次價值選擇「加減乘除」後,最終累積的結果。
比如,c告訴我科技故事可以反映人生觀、價值觀,但我問他為什麼不選擇中國夢,他無法給出解釋。
沒錯,選取主題故事的角度可以很多,但作為思修課來說,很顯然中國夢的價值遠比人生觀、價值觀這種話題的等級性和層次性更高級,體現的時代性、格局觀更富有魅力,更重要的它是當下的一個實事熱點。為什麼不從這個角度來選取故事呢?
如何在大腦中做好價值選擇?
找出信息的關鍵詞,分析價值,做出優先次序。判斷自己能否駕馭第一次序的價值,如果能就選取這個價值,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如果不能,以此類推直至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價值次序」。當然,這裡不能排除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挑戰自己,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即使這件事情做得不好,但通過它可以反饋出自己能力存在的不足和劣勢,通過查漏補缺方式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從這點來說,遠比做自己擅長的、停留在舒適區的事情帶來的價值更大。
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話: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審視什麼?這句話用在價值上最貼切不過。什麼才是值得你選擇的,需要三思而行,而不是隨意選擇,僅憑一時的興趣、熱度和感覺去選擇,然後陷入選擇的困惑裡,要麼放棄,要麼繼續撓頭髮狂……
三、信息思維——考驗耐心
人的社會,是信息社會,沒有信息的社會一潭死水。人的認知差,本質上來說是信息差,區別段位不同。段位高的,比如馬雲利用信息差,成了阿里巴巴;段位低的,比如那些利用信息差賺錢月薪過萬的人。
從本質來說,買賣,買賣,買的是信息差,賣的也是信息差,一個是缺,一個是有。這個世界最大的生意,就是信息差的買賣。這就是信息的價值。
收集信息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關鍵步驟,信息收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事情的好壞、成敗。
比如,上面B提到選擇科技故事,選用什麼樣的「科技故事」也是個技術活。C開始選取的故事是深圳發展,這個故事角度並不新穎,缺少足夠的熱點,關鍵是主題也太寬泛,對他來說難以駕馭。
既然是故事,自然是要切入到某個「人事物」的角度裡,有具體場景的帶入感,兼容實事的時效性,社會的話題性、情感的爆發性,而且容易搜集足夠多的素材來支撐故事,讓故事生動飽滿,這樣才能避免故事內容變成華而不實的空洞辭藻。
我給c舉了一個例子,近兩年美國接連針對華為出臺禁令,任正非、孟晚舟被扣加拿大、5G、晶片,關聯在一起,可以圍繞美國打壓華為的事件,從中國花錢買2G到輸出5G,制定標準,在很多技術層面和專利數量上領先世界的艱辛歷程來講故事,通過「華為通信」這個點來講中國故事,體現中國夢相比一般性的科技故事,對聽眾而言(C的這個選題是需要演講的),更具有心靈的震撼度和對國家的認可度。
通過這個示例的講解,我給C的建議是訓練自己的信息思維。
收集,不低於10個主題故事的收集。不要急於選取故事,而是要多看一些時事新聞,收集相關的主題資料,根據價值思維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出最具價值的故事信息。提取,抓住信息的核心關鍵詞,最敏感的話題點,鎖定那些最能打動人心,引發情緒共鳴的信息,以及有足夠的事實和數據的信息來支撐故事。信息工作做得好,等於講好了50%的故事。
信息思維看似簡單,考驗的卻是一個人運轉思維的調配能力,面對各種龐雜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需要大量的基礎知識和邏輯思維來做後盾。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有一類很掙錢的公司,叫諮詢公司。
比如全球著名的麥肯錫公司,說它是做諮詢的,更確切地說它是用專業知識來幫企業做信息整理、分析、加工,然後創造出有價值決策的公司。
對於非專業諮詢人士來說,信息思維最重要的考驗是耐心、耐心。只要你能沉下心來查閱資料,做好收集、分析、整理、歸納的工作,信息才會為你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完成以上三大步驟,最後運用「清單思維」來做好工作,實現一個可控、高效的結果。
思路清晰並不等於有效執行。
清單思維就是把幹好一件事的思路、主題、線索以菜單列表的形式來實現可視化邏輯組織框架,減輕大腦的負擔,「按部就班」地按照事先預設的規範流程來操作,避免大腦因其他幹擾事物的出現而造成的遺漏、錯誤等等。
同時清單思維更大的作用在於,記錄自己在每個關鍵節點中存在的知識點不足,以便通過快速學習,即學即用方式可以讓自己在短期內達成一個理想的結果。
結束語
絕大多數人的工作,遠沒有達到要把飛船送到月球的難度,但我們卻依然為一個報告怎麼寫,一個總結怎麼寫而苦惱。
有句話說,有些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寧願做任何事情。
這裡的事情,包括很多無意義的浪費時間的苦惱的糾結的思考,這是一種很奇特的現象。換句話說,多數人寧可胡思亂想,也不願意在真正的思考上花費一些時間進行刻意練習。
思維的東西比較抽象、枯燥、乏味,一開始的練習是非常痛苦的。但思維的建構一旦形成,它就可以幫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你實現高效率的人生;避免在一個坑裡反覆掉下去幾十次,避免十年後,你還在同樣的坑裡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