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德菁英匯
玉米的上漲在預料之中,因為今天是周四,又到了拍賣的日子。回顧從5月22日拍賣開始以來的成交情況,除提高保證金、限制央企資金支持的6月25和7月2日兩周成交均價有所回落外,其餘各周期、現貨價格均是高歌猛進,溢價幅度之高令人咋舌。以本周吉林2015年二等糧成交均價2080元/噸計算,溢價達到390元,溢價幅度23%。出庫成本2190,集港成本2330,到山東成本2430,到華南成本2480。
玉米為何能夠如此堅挺,供需面和情緒面的因素在我們的周報中,以及市場人士的分析中討論的都比較充分了,在這裡我們不再贅述,可以去看我們的周報。
但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漲,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與上漲邏輯不符合的情況。短期內可能不足夠扭轉玉米的強勢,但也可能成為後期的隱患。
1.年度產銷差,究竟有多少?
目前接近7月底,距離19/20年度結束還有兩個月多一點,約為1/5個年度。且不說1億噸缺口,即使按照5000萬噸缺口,2億噸產量計算,供應缺口恰是1/5,也就是說這個階段市場應該新糧耗盡,完全依靠拍賣糧供應。但實際情況,拍賣糧出庫進度依然緩慢,各地飼料企業和深加工企業,包括貿易商都還有一定的庫存。也就是說,產銷差並沒有5000萬噸那麼大。
2.玉米價格高企,對小麥、稻穀價差縮小
隨著玉米價格創出多年新高,對小麥和稻穀的價差也縮小至近年新低。以今日價格計算,山東地區小麥對玉米價差已經為0,比臨儲最後一年的水平還低;華東、華南中晚秈稻對玉米價差為400,也已經接近臨儲時期的水平。這樣的價格和價差下,應該會抑制玉米的消費,並且刺激其他穀物的替代。周末開始,市場傳聞國家將定向投放稻穀和小麥平抑玉米價格,根據我們的了解,可能性較大。在小麥稻穀庫存高企的情況下,國家也有去庫存的需要。喊了多年的稻穀替代,在玉米價格高企的今年,可能真的要來了。
3.中美貿易協議階段一繼續執行,進口增加只是幅度大小問題
雖然美方持續甩鍋、挑釁,給中美關係蒙上一層陰影。但我國始終保持克制,信守中美貿易階段一協議,持續在採購美國的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USDA的平衡表已經把我國近兩年的進口放到配額上限的700萬噸,根據需要,還有增加配額的可能。雖然進口只是小千萬噸級別,似乎不足以完全扭轉供需,但壓垮駱駝的又何嘗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4.澱粉:亦步亦趨的跟隨
澱粉由弱轉強,有三個因素:第一是玉米價格支撐,並且山東還在提價接玉米,後期澱粉成本會更高;第二是深加工持續虧損,勢必挺價惜售,我們也看到了山東澱粉和副產品都在接連提價;第三是澱粉企業虧損導致開機不足,澱粉庫存逐周下降。在周報中我們一直在提示澱粉和對玉米價差均已經不適合做空。後期,澱粉價格還會圍繞玉米價格波動,在玉米價格不能有效回調的情況下,澱粉還會保持偏強狀態。
策略上,09合約2245的價格已經和7月中的拍賣成本持平,但是之後幾周的而拍賣可能火爆依舊,即使09合約不繼續上漲,因為沒有低價糧源供應,顯著回調的空間也比較小。而01合約和05合約,已經出現了相對近月滯漲的現象。在新糧上市、陳糧大量結轉出庫、可能的稻麥拍賣以及進口到港的多重因素下,繼續上漲的空間可能有限。如有近月多單和9-1正套,建議止盈出場,關注遠月合約上可能的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