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隨著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結束,「低碳」的概念一下子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人們經常把低碳生活、低碳消費這些新鮮詞彙掛在嘴邊,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節能環保、健康綠色的生活。
不過也有不少希望嘗試低碳生活的朋友並不了解什麼是「低碳」,以及怎樣的生活方式才能算是「低碳生活」。今天我們就通過各種實例向大家解讀「低碳」這種新的生活方式。
既然要了解低碳生活,我們首先要明確這裡的碳究竟是指什麼。
相信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現狀大家都有所了解,這種自然現象是由於人為製造的過量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導致的,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就造成了輻射「只進不出」的狀態,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的危害很多,它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而這一切的誘導因素,就是以二氧化碳為首的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
現在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就是二氧化碳,而低碳的目的就是要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從而維護健康的生活環境。
但隨著近代社會發展和工業生產力的提高,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實際上是呈幾何增長的,因此最新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就是希望從宏觀角度,以國家身份嘗試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新經濟模式。
雖然不像工業排放那樣明顯而具有規模性,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卻同樣十分可觀,而且這些排放都是不經意間製造的,其中不乏與工業排放緊密相關的生活消耗,因此「低碳生活」並非逢場作秀,而是一場實實在在關係到生存環境的生活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