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健康報)大氣中濃度越來越高的二氧化碳讓享受著工業文明成果的人類傷透了腦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要取代化石燃料尚需時日,依靠綠化來「減碳」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但二氧化碳「加熱」地球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發生。有沒有更快捷的「減碳」方法?於是,「低碳生活」這一環保熱詞迅速走紅。「走路還是開車?」「爬樓梯還是坐電梯?」「開空調還是不開空調?」……當越來越多的人被這些跟「低碳生活」有關的選擇題困擾時,武漢已悄然興起了一批「環保新人類」,他們以碳減排為目標,節電、節水、節氣、節油,將武漢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小數據大排量
普通人一年製造4噸碳
「今天你減碳了嗎」?這是豆瓣「低碳生活」小組創建者在主頁上的宣言,宣言下即是碳排量計算器的連結軟體,這套精確的計算公式將「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碳補償」這一鏈條直觀而簡潔地呈現出來。
前天,記者利用軟體自測碳排量,點開「碳排量計算器」的頁面,一堆問題就冒出來了。比如,是否使用節能燈、每年搭乘長途飛機的總次數、汽車耗油公升數以及用電度數……當記者逐條逐條地耐心回答完問題,結果竟讓人大吃一驚:一年竟然要製造4噸二氧化碳數量,而一位中國人每年碳排量的平均水平也就是2.7噸。
「只要在生活習慣上稍加改變,就能為節能減排做貢獻。」臺灣「減碳達人」張楊乾是第一個把每天的生活軌跡跟碳排量直接掛鈎的華人,他的「低碳部落格」曾被評為「臺灣公益應用最佳博客」。他在博客中說道,其實「低碳人」不難做到,多搭公交、少坐電梯、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聽音樂時儘量把聲音調低、用清洗衣物的水來拖地……
「低碳生活是種態度,不僅減排,更是對原汁原味生活的一種回歸。」
小行為大改變
五年沒買新T恤
少排185千克碳
40件環保T恤輪流穿、平時吃飯自帶筷子、儘量不坐電梯……自從5年前肖丹(化名)加入豆瓣「低碳生活」小組,生活方式就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除了工業,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會製造出很多碳排放,就連衣服都會增加碳排放。」學環境工程的肖丹是「低碳生活」小組的核心成員,她說一件衣服從棉花到製成成衣,每一個環節都在排放二氧化碳。肖丹參與了很多環保活動,得到了不少活動紀念T恤。她發現每次活動一結束,環保T恤就基本不穿了,她覺得既浪費又不環保。後來肖丹索性把它當作夏天的T恤穿,既減少了碳排放,又能多次利用環保T恤上的宣傳信息。
5年下來,肖丹一共攢到了40件T恤,除了剛上大學時買的2件T恤外,現在每年夏天穿的都是這樣的衣服,僅衣服一項,肖丹5年來就減少了185.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夏天的衣服都是環保文化衫,不是為了省錢,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省2.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認養6棵香樟樹
抵消員工排碳量
從英國留學回來創業的「海歸」李卓(化名)在「低碳」問題上就更直接了。35歲的他認養了自家門前的6棵香樟樹,以此來抵消員工的碳排放量。
「在歐洲很多大企業都會實行『碳中和』。」李卓告訴記者,「碳中和」就是計算出每位員工日常活動中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後付相應費用給專門機構,通過植樹、購買環保器材等途徑,來抵消員工的「碳排量」。
2010年,李卓開了家規模不大的公司,加他自己有20名員工,他根據每位員工的交通工具及出行路線統計他們的「碳排量」:走路和騎自行車不產生碳排量,坐公交每公裡的碳排量是0.069公斤、騎電動車是0.094千克、地鐵是0.042千克、開車達到0.11千克。李卓通過地圖得出每個人上班的往返公裡數,最後得出全體員工一年使用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7噸,再加上辦公室裡電腦、辦公用電、印表機、傳真機、複印機、UPS電源等產生的碳排放量,公司員工出行和辦公器材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一年為70噸。「一株香樟一年可以吸收12.045噸。」李卓說,這麼算下來,他就認養了自家門前的6棵香樟樹。
以步代車減少碳足跡
每月電費60元
武大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宋恩峰也是個「低碳族」。儘管家裡有車,但他堅持步行上班,「步行上班可以鍛鍊身體,還能減少我的『碳足跡』。」宋恩峰關注「低碳生活」多年,他說「碳足跡」就是一個人的「碳耗用量」,碳耗用得多 ,製造的二氧化碳也越多。由於他經常需要乘飛機出差,碳足跡多的時候一年竟有10多噸,於是他開始選擇步行上班作為對環境的補償。
宋恩峰將「低碳」踐行到每一個生活細節,就連對電腦的使用也嚴格按照節電方式操作。比如將電腦顯示器進入睡眠模式的時間設定在1分鐘,空調只在極端天氣下才會使用,家裡的燈基本都是用的節能燈,他還使用了定時節能,控制微波爐、飲水機、電視等電器的待機功能,一個月下來,他家的電費經常只需60元。
宋恩峰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政府可以採取措施鼓勵環保行為。比如每個月電費帳單後面可以對應寫出這個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樣就能讓市民將能耗與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聯繫起來。」
小生活大智慧
「舉手之勞」
防止全球變暖
「低碳生活不僅有利於保護環境,與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也息息相關。」市三醫院臨床營養師崔蔚認為,人體健康取決於營養和運動兩個因素。低碳出行增加了身體活動次數,從而大大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多素少葷的飲食習慣可降低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病率,而使用環保材料、減少使用固體燃料則可讓兒童遠離呼吸道疾病。
淘米水可以用來洗臉洗手,而且絕對是天然的美白產品;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網友「低碳一族」在博客中分家居、交通、辦公三部曲給出了實用的「減碳」建議。
●家居篇
儘量選擇小戶型,室內以走簡約設計之路,設計以自然通風、採光為原則,減少使用風扇、空調及電燈的機率。通常,在整個建築的能量損失中,約50%是在門窗上的能量損失。中空玻璃不僅把熱浪、寒潮擋在外面,而且能夠隔絕噪音,降低能耗;廣告宣傳單不要隨手一扔,可做成家用「骨碟」。
●交通篇
如果去8公裡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開車出門購物的人,請有計劃購物,儘可能一次購足;開車族避免冷車啟動、減少怠速時間,儘量避免突然加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擋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潤滑油、定期更換機油、高速駕駛時不要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
●辦公篇
多用電子郵件、QQ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印表機和傳真機;在午餐休息時和下班後關閉電腦及顯示器,可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辦公室內種植一些淨化空氣的植物,如吊蘭、非洲菊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複印機、印表機排放出的苯。
責編:江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