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最有效的途徑是工業直接減排和森林間接減排。與工業減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資少、成本低、綜合效益大,更具經濟可行性和現實選擇性。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要發展,通過植樹造林活動吸收二氧化碳,抵減部分工業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減輕中國面對的國際減排壓力,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應多渠道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力度,增加造林和森林經營的投入,同時在現有的國家造林工程中,儘可能地考慮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林業碳匯放到與工業減排同等重要的位置。
森林碳匯對於多數國人來說還是一個新概念,森林碳匯是指森林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過程,屬自然科學範圍。林業碳匯是指通過實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減少毀林等活動,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與碳匯交易結合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經濟屬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植樹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績,森林碳匯在低碳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低碳經濟核心在於掌握利用包括森林碳匯在內的低碳技術,除了節能減排、無碳和低碳能源、循環經濟減排、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等技術外,最值得重視的是生物固碳技術,也稱為生物碳匯功能。利用自然界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來吸收和貯存碳素,是控制和貯存二氧化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全球都已經認識到發展和保護森林是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最根本的措施之一,認識到減少森林損毀、增加森林資源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暖,對調節氣候產生良性循環。
Xarbon通過發展和保護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亮點。2018年,Xarbon通過持續地開展造林和森林經營、控制毀林等措施,淨吸收和減少碳排放累計達2億噸。擁有森林面積達到50萬平方公頃。
樹木通過光合作用直接固碳,將空氣中二氧化碳吸收後變成有機碳,固定在植物體內各個部分,稱為樹木直接固碳。森林間接固碳是指森林產品固碳作用的延伸以及森林產品代替其他材料從而帶來其他材料生產過程中能源節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個方面。
據專家測算,生產同等重量的材料,水泥所需的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4倍;塑料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5~45倍;鋼鐵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50~60倍。二是木材代替石化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據測算,1 噸木材與500 公斤石油所釋放的熱量相當,而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卻少得多。
所以發展林業碳匯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有著工業所沒有的優勢。這種優勢在於林業具有其他產業所不具備的一種重要資源——森林。森林是利用太陽能的最大的載體,它不僅能夠提供人們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質材料,而且還能夠真實地吸收二氧化碳,是安全、實實在在的減排。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功能告訴我們,必須大力推進造林綠化,擴大森林面積,保護森林資源,不斷增加森林碳儲量,提高森林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