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崛起 碳匯 其實不是新詞彙

2020-11-27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8月29日消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碳匯的出現既是全球工業化時代高能耗,高汙染的縮影,也是解除全球氣候困境的措施,更是人類下一步高速發展的選擇。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發展碳匯林業不僅是海南林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建設國際旅遊島和生態省的必然選擇。而說起碳匯,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概念。

在全球氣候急劇變化,地球家園危在旦夕背景下,選擇低碳的生活生產方式已成為最時尚的選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環境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識。在近些年堅持不懈的大力宣傳下,低碳漸漸被大多數人所認識。但若說到關於減少二氧化碳而產生的一系列的新名詞和專業知識往往一知半解。現在,我們就暫時模仿央視《走進科學》,一起在碳匯知識海洋裡暢遊。

碳匯知識知多少

1997年12月,作為全球範圍內唯一目的在於抑制全球變暖的國際公約,《京都議定書》的籤訂可謂一路艱難,命途多舛。不僅遭到了這個星球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嫌棄,還歷經了八次馬拉松式談判,自從1992年各國政府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來,各國政府互相推諉,像菜市場買菜的大媽一樣不停地討價還價,斤斤計較。然而,雖然《京都議定書》還在艱難磨合中,其內容卻包含了世界最完整的「碳匯」知識。

所謂碳匯是指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根據清除氣體的主體的不同可劃分為森林碳匯、海洋碳匯等。而碳源是指碳源被定義為從大氣中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有趣的是,碳匯與碳源相互對立,卻又能相互轉化。

簡單舉例,人們一般都認為森林是碳匯。殊不知森林如果遭到砍伐焚燒等人類行動,就會遵循辯證法的原理轉化成碳源。但這絲毫不能減弱森林的碳匯功能。佔陸地總面積三分之一的森林植被區的碳儲量,幾乎佔到了陸地碳庫總量的一半。因此,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的覆蓋率是實現碳匯最經濟、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而基於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目的所進行的加強森林管理,減少毀林,提高森林的質量等等增強森林碳匯的林業活動屬於林業碳匯的範疇。但生態價值屬性並不是林業碳匯的全部。

要想真正理解林業碳匯,我們還需要加入一個新概念。那就是碳貿易。碳貿易是指減排權交易系統。其具體解釋為一方憑購買合同向另一方支付以使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或獲得既定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權的行為。簡單而言,《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各國二氧化碳減排量成為了大宗的虛擬商品在市場上進行買賣交易。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中會出現類似「來一升二氧化碳」的話語。碳貿易不僅是林業碳匯的社會經濟價值屬性,還幫助個人、企業實現碳中和。個人和企業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生產活動中成為碳源。如果每個人都種植一棵樹,那麼就能抵消掉由於呼吸而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就實現了碳中和,企業亦然。

低碳發展大家好

若把世界上的國家都當成因為二氧化碳而「發高燒」的地球母親的孩子,那麼,面臨母親生病的困境,每個孩子的處理方式、思維模式可謂五花八門,皆不相同。有些孩子選擇置之不理,有的則選擇採用碳匯經濟的藥方。

碳匯與碳源相互關係及其變化所形成的對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影響的經濟,便是碳匯經濟的具體意義,簡單而言,就是要實現碳資源的節約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提高相結合。

這幾年來,全球碳匯經濟發展迅猛。2005年,歐盟碳交易市場正式投入經營。自運行以來,歐盟碳交易市場共有25個國家和12000多家企業加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伴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強制性減排的規定使得整個國際市場的碳匯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利益永遠是最好的發動機。價格的上漲將帶動投資熱情,從而擴大碳匯市場。

我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卻一直強調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與世界各國共同承擔減排任務。我國早已引入履行《京都議定書》的任務。據山東省德州市發改委宣布,2012年上半年該市3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成功獲批,獲得國外資金317.8萬歐元。資金的流動是交流加深,技術的普遍提高,還有深入人心的環保意識都迫使企業向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

綠色崛起少不了

林業碳匯不僅是林業發展的新方向,也是碳匯經濟的重要內容。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雲博士曾表示:「大力發展碳匯林業不僅吸收了二氧化碳,還起到了增加農民就業與收入、幫助農村脫貧解困、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等多種效益,是多功能林業的具體體現。」在當前政策與環境惡化的背景下,推動林業碳匯恰逢其時。

繼全球受理成功註冊的清潔發展機制再造林項目在廣西成功建設後,碳匯林的巨大生意效益和經濟價值得以凸顯,全國各地的碳匯林項目紛紛開展。今年4月,首都碳匯林項目在門頭溝正式啟動。除了碳匯林項目的建設,其落實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國首個高速公路嘉興碳匯林建設和研究工作自開展以來,已完成了初步的工作,進入碳匯計量和監測階段,很快便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

在當前全球變暖,世界普遍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下,海南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節能減排的戰略號召,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作為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綠色崛起掀起了全省建設林業、保護環境的熱潮。大規模的綠化寶島保林、造林行動為森林碳匯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也提供了有利契機。

綠色崛起的實現,依託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的完整。其核心內涵是綠色、低碳、包容性發展。若想在實踐中成功運行綠色崛起的理論,作為根本保障的林業,必須充分發揮其關鍵特殊的作用。過去,人們大多將目光聚集在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生態服務範疇中,而忽略了其市場價值。隨著碳匯林業等概念的出現,森林生態服務逐漸價值化、市場化。

海南省林業廳總工程師周亞東介紹說,海南地處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植物生長迅速茂盛,發展碳匯林業具有無可比擬的生態優勢。在海南省陵水便有一片碳中和林。2012年,全國首個縣級碳匯專項基金會陵水碳匯專項基金會正式成立。基金會的成立為碳匯造林提供了資金的保障,也是海南省重視碳匯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碳匯林業的發展是海南生態建省,打造國際旅遊島的必然選擇。「通過碳匯,林業的多重經濟效益得到發揮,將為海南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周亞東說。

他認為,碳匯交易市場是碳交易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只有進入交易市場,碳匯的價值才能夠實現。海南大規模植樹造林的活動,由於缺少必要的計量,無法進行碳交易,致使碳匯經濟價值流失。因此,積極引進碳排放交易機制是發展碳匯經濟的當務之急。要關注森林碳匯,倡導經濟生活,在海南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十分必要。

推薦閱讀:

海南發展碳匯林業得天獨厚 成綠色崛起的新財富

海南:以戰略眼光發展碳匯林業

海南加強林業建設 森林碳匯能力持續增長

企業參與林業碳匯 中國碳市場可期

(來源:海南日報)

相關焦點

  • 北京普及森林碳匯知識 首個資源碳匯儲備庫啟動
    北京普及森林碳匯知識 首個資源碳匯儲備庫啟動 2008年03月01日 20: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3月1日電 (記者 於立霄)旨在增加林業碳匯、減緩氣候變暖的「生態科普暨森林碳匯」宣傳活動今日在北京啟動,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稱,林業碳匯措施成為國際公認的緩解氣候變暖的有效途徑,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森林的資源庫、生物庫和能源庫,第一個森林資源碳匯儲備庫已經啟動。
  • 新研究提出地球森林碳匯或需重估
    2020-09-10 05:42:43 來源:科技日報樹木長得越快 壽命就越短新研究提出地球森林碳匯或需重估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這一研究結果嚴重挑戰了對未來碳儲量的大部分預測,並為估算全球森林碳匯提供重要借鑑。目前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已經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因為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無疑是最大的碳庫,其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森林碳匯,就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
  • 碳匯鏈以林業碳匯做背景 積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吸收並固定CO2的碳匯功能。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林業碳匯是增強森林碳匯功能、減緩氣候變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全球溫暖化會引起植物個體水平上生理生態過程的變化,也會改變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水平上物種組成和結構的變化,最終可能引起一個地區生態系統類型的改變,並導致其生態系統功能發生轉變。
  • 山西啟動造林碳匯開發試點 減少碳排放
    28日,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省正式啟動造林碳匯開發試點,旨在促進碳匯交易,提升國土綠化質量。據了解,此次造林碳匯開發試點對象為該省2013年以來的新造林。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要求,試點項目要明確項目運作機制,具體為:政府發揮牽頭和引導作用,林草部門負責項目開發組織工作,試點項目企業承擔碳匯計量、核籤、上市等工作,林權主體作為收益一方。
  • 種樹 固碳 賣錢——福建林業碳匯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林業
    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漸成潮流,然而林業碳匯供給有餘、需求不足。新的商業模式引發林業碳匯項目開發熱情。但起步階段的碳市場,尚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局面。林業碳匯供給有餘,需求不足,「賣碳翁」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林業2016年12月22日,福建林業碳匯在碳市場首發上線。當天,順昌國有林場共售出15.6萬噸林業碳匯減排量,進帳約288萬元。
  • 綠色運輸崛起厚植綠色發展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話說,是全球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一場衛生危機、一場經濟危機、一場社會危機、一場人類危機,危機在全球範圍內給人們帶來苦難和死亡。這是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新註腳。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綠色發展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 科學網—揭示碳酸鹽巖風化碳匯受雙重影響
    本報訊(見習記者高雅麗)
  • Xarbon林業碳匯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因此,應多渠道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力度,增加造林和森林經營的投入,同時在現有的國家造林工程中,儘可能地考慮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林業碳匯放到與工業減排同等重要的位置。森林碳匯對於多數國人來說還是一個新概念,森林碳匯是指森林生態系統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過程,屬自然科學範圍。
  • 「脫碳」倒逼綠色轉型(新時代新步伐)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向國內外展示了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目標:今年,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努力實現碳中和;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中國確立了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廣泛擁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 科學家揭示土地利用調控碳酸鹽巖風化碳匯強度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在全球碳循環研究中,遺失碳匯是熱點問題之一,而碳酸鹽巖風化碳匯是重要組成部分。
  • 《江西的生態足跡》:傳遞綠色崛起的"江西智慧"
    全景再現半個多世紀江西生態變遷發展 忠實記錄江西探索綠色崛起的難忘歷程專家學者認為,《江西的生態足跡》這部宏大作品,既是一部讀來盪氣迴腸、令人深思的紀實報告文學作品,又是一幅清晰展現江西生態保護與建設、探索綠色崛起歷程的恢弘畫卷。
  • 樹木長得越快,壽命就越短——新研究提出全球森林碳匯或需重估
    這一研究結果嚴重挑戰了對未來碳儲量的大部分預測,並為估算全球森林碳匯提供重要借鑑。目前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已經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因為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無疑是最大的碳庫,其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森林碳匯,就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
  • 海洋生物是固碳與儲碳的天然「碳匯」,保護海洋可以緩解溫室效應
    科學家越來越擔心氣候變化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因此一直在努力探索新方法來緩解這一問題。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規模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二氧化碳去了哪裡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呢?
  • 湖北:森林碳匯開發 固碳能力變得「有價」
    中國園林網8月19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湖北省「林業碳匯開發培訓會」上了解到,湖北省將啟動森林「碳匯」開發工作,用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使森林的固碳能力變得「有價」。
  • 綠色低碳技術開發應用正深入湖南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當天,長沙市舉行第八個無車日活動,230餘名志願者從杜鵑廣場出發,沿著金星大道做長約7公裡的騎行,倡導全市人民選擇公共自行車等綠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記者 田超 攝   10月19日,首屆亞太低碳技術峰會在長沙開幕,峰會主題為「專注低碳技術·共創綠色未來」,旨在研討和推動低碳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經濟轉型。
  • 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植樹固碳,綠色減排
    在目前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環境下,林木的碳匯功能正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與重視。親手栽種一棵樹,就能為固碳減排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Photo: http://www.prnasia.com/sa/2010/03/16/20100316150439.jpg ) 2010年3月12日植樹節,中林聯合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攜手上海綠洲生態保護交流中心(綠洲公益),發起「植樹固碳,綠色減排」公益活動。這是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系列活動之一。
  • 生態天津 綠色發展——津沽大地崛起「綠巨人」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天津5月5日電 題:生態天津 綠色發展——津沽大地崛起「綠巨人」  新華社記者黃江林  傳統歌舞演出、剪紙、快板、霍元甲武術……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在5日輪番上演,拉開了2019年北京世園會「天津日」活動的序幕。
  • 新一代綠色數字金融:TREELION的通證經濟生態
    ,同時一定程度上擴大數字碳匯的交易額和全球定價話語權。  2.標準化綠色數字資產通過標準化規範資產體系,是推動綠色金融交易規模擴大的基礎。當前全球綠色資產的標準體系十分複雜,主要由於各國家和地區信息不對稱、缺乏透明度、發展不均衡導致缺乏國際合作等原因,無論是碳匯、水資源、電力、缺乏統一的共同資產認證標準。
  • 人工智慧對英語詞彙造成的影響,9個比較有意思的新詞彙
    如果把時間穿越到二十年前,恐怕在座的沒有幾個人聽過網際網路、垃圾郵件、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等等現在耳熟能詳的詞彙。 一些原有的詞彙,在新的場景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比如標籤、郵件、網、錦鯉等等。 無論是創造出來的新詞,或者使舊有詞彙擁有新的含義,總是伴隨著從籍籍無名到廣泛使用。
  • 世界主要河流能強化海洋"碳匯" 或助抗全球變暖
    世界主要河流能強化海洋"碳匯" 或助抗全球變暖 2008年07月22日 13: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22日電 一項最新的跨國研究顯示,南美洲第一大河亞馬遜河排入大西洋的營養物質,有助於大西洋形成可以儲存大量二氧化碳的「碳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