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也沒想到,我們所熟知的素數居然蘊含這麼大的魅力

2020-09-08 數學經緯網

這些不可拆分的素數依然不斷展現出新的數學奧秘。

2018 年 3 月 20 日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宣布,將該年度阿貝爾獎授予美籍加拿大數學家羅伯特·朗蘭茲(Robert Langlands),以表彰他在數學領域所作出的終身成就。他提出的最終以他名字命名的數學理論「朗蘭茲綱領」(Langlands program),通過與素數的共同聯繫將幾何學、代數學和分析學等概念結合起來,在數學的眾多分支領域之間架起了「橋梁」。

羅伯特·朗蘭茲,著名的朗蘭茲綱領的提出者。

當時挪威國王將為朗蘭茲頒獎,致敬這項最新的科研成果。素數,可以說是數學領域中最龐大、最古老的數據集,數學家們歷經 2300 年的努力一直在不斷探索它的奧秘。那麼是什麼吸引無數傑出的數學家,數千年來前僕後繼地投身於素數研究中?

尋找素數的歷程

為了研究素數,數學家們將正整數通過素數篩選算法,直至僅剩素數保留下來。在 19 世紀,用試除法來篩選獲得了數百萬以內的素數列表。當然,現代計算機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找出數十億以內的素數,但所用篩法的核心思想 2000 年來從未改變。

公元前 300 年,亞歷山大裡亞的數學家歐幾裡得描述到:「素數是只能用 1 來計數的數。」這意味著素數不能被除了 1 以外的任何小於自身的數整除。並且為了保證整數的唯一分解,數學家們並不把 1 看作素數。此外,歐幾裡得還證明了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沒有窮盡。

公元前 200 左右,古希臘數學家埃拉託斯特尼(Eratosthenes)提出了素數的快速篩選法,這是一種簡單且歷史久遠的篩法,用來找出一定範圍內所有的素數。

在 2~100 範圍內進行 2,3,5,7 篩選後留下的所有素數

埃拉託斯特尼素數篩法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留下 2 ,把 2 的倍數都劃掉;2 後面第一個沒划去的數是 3 ,留下 3 ,把 3 的倍數都劃掉;然後留下 5 ,把 5 的倍數都劃掉;再留下 7 ,把 7 的倍數都劃掉。如此這般,將最小的四個質數——2,3,5,7——的倍數依次篩掉。此時,下一個未被篩掉 11 的平方已經大於 100,所以停止。這樣在 2 到 100 之間的整數隻執行這 4 次篩選,最終只留下了素數集合。

從 1 ~ 100 之間的數字中篩除 2, 3, 5 和 7 的倍數,留下就是素數 通過 8 次篩選步驟,可以分離出 400 以內的全部素數。通過 168 次篩選,可以分離出 100 萬以內的全部素數。這便是埃氏篩法的強大之處。

為素數制表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國數學家約翰·佩爾(John Pell),他致力於將有用的數字製成表格。其研究動力來源於對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Diophantos) 所提出的古老算術問題的研究熱情,還來自於對數學真理進行系統整合的個人追求。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在 18 世紀早期 10 萬以內的素數得以廣泛傳播。截止 1800 年,各種獨立的研究項目列出了百萬以內的全部素數。

從左至右,為英國數學家約翰·佩爾,德國數學家卡爾·弗裡德裡希·興登堡,奧地利數學家雅各布·菲利普·庫利克

為了將這項繁瑣的篩選工作自動化,德國數學家卡爾·弗裡德裡希·興登堡 (Carl Friedrich Hindenburg)使用一種可調節的滑塊,可以一次性排除整張紙上的所有倍數。另一種技術含量低卻高效的方法是使用模版來定位特定素數的倍數。到19世紀中葉,數學家雅各布·庫利克(Jacob Kulik)開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項目:找出 1 億以內的所有素數。但直至庫利克逝世,這些工作還沒有完成,不過已經找出來的素數填滿了 4212 頁表格.

如果不是&34;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決定對素數自身進行分析整理,19 世紀這樣一套「大數據」的結果可能也僅限於用作素數參考表。

17 世紀,對數表的誕生大大推動了天文、航海的蓬勃發展。一本作為給高斯生日禮物的對數工具書後附錄了一張300萬以內的素數表,這個在旁人看起來無實際用途的表格卻激發了他的強烈興趣。他開始著手進行數據分析統計工作。

他每次以 1000 個數為一組,分別計數這一範圍內素數的個數。先計數 1000 以內素數的個數,接著是 1001 到 2000 之間,然後是 2001 到 3000 之間,以此類推,高斯開始探索這個在旁人看來毫無樂趣的素數列表。

高斯發現,隨著數值增大,素數出現的頻率會逐漸降低,遵循「反對數」定律。雖然高斯的素數分布定理並沒有算出素數數目的精確值,但他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近似值。例如,根據素數定理預測在 1000000 到 1001000 之間存在 72 個素數,而正確結果是 75,誤差在 4% 左右。這令他提出一個猜想:

,其中

為不大於 x 的素數個數。也就說當 x 趨近無限時,有下式成立:

而在這個猜想提出一個世紀之後,這個稱之為素數定理(prime number theorem)才得到了證明。

π(x), x/lnx 和 π(x)/(x/lnx) 的比較

隨著素數計數範圍越來越大,估計值與真實值的相對誤差將趨近於 0。懸賞百萬獎金,位列當今數學界七大難題之一的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也描述了高斯定理估算的精確程度。

素數定理和黎曼猜想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它們在早期,都是從枯燥的素數表數據分析開始的。現在,我們獲取數據的方式都來自於電腦程式的運算,不再需要手算篩選,但數學家們仍在尋找素數研究的新模式。除了 2 和 5 之外,所有素數都以 1,3,7 或 9 結尾。19 世紀,人們發現這幾個末位數字在素數中存在相同的出現頻率。換句話說,如果你計數到 100 萬,25%的素數末位為 1,25% 末位為 3,25% 末位為 7,25% 末位為 9。

對素數末位數字的分析

除了 2 和 5 之外,所有素數都以 1,3,7 或 9 結尾。19 世紀,人們發現這幾個末位數字在素數中存在相同的出現頻率。

圖表來自:The Conversation, CC-BY-ND,作者Martin Weissman

幾年前,史丹福大學的數論學家萊姆克·奧利弗(Lemke Oliver) 和坎南·桑德拉賈恩(Kannan Soundararajan)在實驗中觀察素數及其下一個相鄰素數的末位數字規律,意外發現了一個問題。例如,23 之後的素數是 29,它們的末位數字是前 3 後 9。那麼,相鄰兩個素數的末位數字,是前 3 後 9 常見,還是前 3 後 7 常見呢?

100 萬以內的連續素數末位數字對出現的頻率。相同顏色代表末位數字對具有相同的間距值。

數論學家們預計會存在一些差異,但實驗結果遠超預期。將相鄰素數末位數字對按照間距不同進行分組,譬如,23 與 29 間距為 6。結果發現,像 23 和 29 這樣前 3 後 9 的素數對兒的佔比,超過先 7 後 3 的素數對兒佔比,儘管兩種情況中相鄰素數對兒的間距都為 6。雖然數學家們很快給出了一種較為可信的解釋。但是,當涉及到連續素數的研究時,數學家們大部分還局限在分析數據進而尋找合理解釋的階段,距離揭示真相的唯一標準——數學上證明,似乎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End -)

註: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遇見數學」

相關焦點

  • 沒想到袋鼠王頭上居然長「草」
    沒想到袋鼠王頭上居然長「草」說到袋鼠,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會回想起在一年前,在澳大利亞一隻袋鼠挾持了一隻狗狗,狗狗的主人在情急之下和袋鼠進行了一波拳擊擂臺賽,可沒想到的是,袋鼠在一瞬間就被一拳KO了,獨自留在草坪上一臉懵逼。「我是國寶耶,你竟然敢打我?」那時也是讓網友們笑噴了。但是時至今日,袋鼠的境遇更是每況愈下,作為澳大利亞國寶的它,這回可不僅僅是被人打了。
  • 素數大猜想(1)孿生素數猜想
    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 張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別轟動的原因在於,作出巨大數學貢獻的他已經接近60歲,之前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講師。2013年5月14日,《自然》在「突破性新聞」欄目裡,宣布一個數學界的重大猜想被敲開了大門。5月18日,《數學年刊》創刊130年來最快接受論文的紀錄誕生了。世界震動了!5月20日,《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了這個華人學者的工作。文中引用了剛剛卸任《數學年刊》主編職務的彼得·薩納克的講話:「這一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
  • RKO被說唱歌手引用,沒想到「毒蛇」蘭迪居然這麼說……
    10:10:54 來源: 月雅之書畫 舉報   RKO被說唱歌手引用,沒想到
  • 動物實際大小的對比……雲吸的時候沒想到都這麼大啊!
    如今許多人都會上網「雲吸」各種動物,在網友們的鏡頭下,每種動物都是可可愛愛……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動輒兩三米高,好幾百斤的「大可愛」們,真的就這麼好吸麼……天天看俄羅斯人欺負熊緬因貓跟挖煤貓的體型對比,同屬喵星人,體型都有這麼大的差距。緬因貓和美短的差距也很大呀。毛茸茸的野牛,可愛吧?
  • 誰能想到,綠化帶裡的「灌木」居然起了個這麼好吃的名字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又讓這道菜看起來更加豐盛了一些,讓我們大聲喊出它的名字——鵝掌藤。那麼有人就要問了,這掌狀複葉的植物又不是只有你一個,怎麼偏偏就你叫了鵝掌?沒辦法,誰讓人家常見呢,而且好巧不巧,最容易見到鵝掌藤的地方,還是特別喜歡吃鵝掌的廣東。
  • 失去了電影大屏幕的《巨齒鯊》沒想到會差別這麼大?
    沒想到觀影目的的改變讓小編對於這部電影的感觀居然變了這麼多。首先因為是手機的關係,原本比較有視覺衝擊感以及音效衝擊感的鏡頭在第二遍刷的時候變淡了許多。 然後就開始發現電影當中很多不合情節之處,首先第一點就是人物的設定。
  • 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存在多項式算法
    可見任意後繼多組陰陽都能被一組陰陽所刻畫,沒有例外,一組陰陽若不能刻畫任意對象,那多組陰陽也不能刻畫任意對象,即心外無物。天下蒼生皆有一父一母,若無,即便多父多母也生養不出,陰陽學是世界的基底,可同態分割出小素數的大素數叫陽,與大素數局部同構的小素數叫陰,陰陽是兩類和而不同的素數,陽,顯示了相鄰性,不同;陰,顯示了重合性,不異。
  • 黎曼函數的零點,和素數分布聯繫到一起,其中原因並沒那麼高深!
    前幾天有網友問我,為什麼全體自然數會和素數分布聯繫到一起?他所指的,就是那個著名的黎曼zata函數,我並非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但還是可以試圖來回答。黎曼猜想指出,ζ(z)函數的零點,決定了素數如何分布,要理解這點,我們並不需要太深的知識。兩百年前,大數學家歐拉得到了著名的歐拉乘積式,這個公式太漂亮了,全體自然數與全體素數,居然就這樣美妙地聯繫到了一起。
  • 孿生素數猜想的新突破
    孿生素數猜想是數論領域中最著名的猜想之一,自提出以來,便一直困擾著數學家。孿生素數是指那些相差為2的素數對,比如3和5、5和7、11和13、17和19、599和601……除了第一對孿生素數(即3和5)之外,每個孿生素數對中的第一個素數總是比6的倍數小1。所以第二個孿生素數總是比6的倍數大1。
  • 老鼠比貓還要大?湯姆本想配置毒藥,沒想到意外得到神奇藥水
    但其實科學家根本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無所無能,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人,只不過比我們更加的知識量儲備更加的豐富而已。和我們想像中的科學家簡直就是天差地別,說白了我們想要的其實只是超能力而已。雖然不知道未來人類會不會有超能力,但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別想了,踏踏實實的學習工作才是最實在的。可是在動漫世界裡,就是不一樣,什麼都可以擁有。
  • 張益唐:通過素數證明升起的另類明星
    下文節選自中信鸚鵡螺新書《素數的陰謀》, [遇見] 已獲授權發布.當張益唐還是個小男孩時,他就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解決數學中的大問題。張益唐出生於中國上海。1964 年,大約 9 歲的他找到了畢達哥拉斯定理的一個證明,該定理描述了任意直角三角形邊長之間的關係。
  • 誰能想到今年最流行的鞋子居然是Slipper?
    雖然說了那麼高大上,但它其實就是我們人人都有、人人都穿的——拖鞋。作為一個既可以在家裡舒舒服服地穿著,又可以出門凹造型的萬金油,還有一腳蹬的方便性,幾乎是鞋子中的戰鬥機。而且隨著時尚潮流對舒適程度的轉移,越來越多人鍾愛又好看又方便的款式了,而拖鞋近幾年來也是頻頻在各大時尚街頭出現。「西裝+拖鞋」的搭配方式你見過嗎?
  • 素數大概有多少個?15歲的高斯翻過素數表之後給出了答案
    比如,是否存在無窮多組間隔為2的素數對,任意一個大偶數都是兩個素數的和。。。高斯在1792年研究過一個關於素數的重大問題。一個自然數N以內的素數到底有多少個?實際上,這個也符合我們對於素數分布的直觀感受。我們早就知道素數是無限多的,隨著數值的增大,素數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分布也就會越來越稀疏。但是我們卻沒有想到,其實素數佔到全體自然數的概率是有一個基本穩定的值的。分析上面的最後一列數據,相鄰兩行的數值上大概相差2.3。想想看,假如我們把N作為自變量,後面的那個間隔的平均值L作為未知量,組成一個函數。
  • 「數學思維繫列」你可能不知道,小學學的素數既有趣又有用還很難
    目前關於這一命題最好的結果是我國知名數學家陳景潤的結論,陳景潤證明了:一個充分大的偶數必定可以寫成一個素數加上一個最多由2個質因子所組成的合數。上面是素數基礎知識的介紹,看起來素數是數學家研究的話題,其實不然,素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素數的如下3個性質是非常重要的。
  • 如假包換,這真的是素數的公式!
    愚人節期間,我們哆嗒和往年一樣,發了一篇愚人節的整蠱文章《素數公式發現,所有數學之謎即將揭開》,沒想到大家和我們一起玩的很嗨,真是一個歡樂的愚人節。文章中我們寫出了下面這樣一個公式,並說它是第n個素數p(n)的表達式:文章還專門解釋了方括號[x]是取整函數,p!表示階乘,並規定0! = 1。
  • 沒想到他們的描述居然出奇的一致!
    畢竟,我們未曾經歷過死亡的、無法去體會,已經死去的、也沒辦法回來告訴我們。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那怎樣才能知道天堂是否真的存在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一位經歷過死亡,並遊走在死亡邊界而又成功返回的人來告訴我們真相。
  • 素數的魅力使得數千年來數學家們前赴後繼地投身於對它研究中
    尋找素數為了研究素數,數學家們將正整數通過素數篩選算法,直至僅剩素數保留下來。在 19 世紀,用試除法來篩選獲得了數百萬以內的素數列表。當然,現代計算機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找出數十億以內的素數,但所用篩法的核心思想 2000 年來從未改變。
  • 素數並不孤獨
    用類似歐幾裡德證明中的構造,我們知道,兩個相鄰素數之間的距離可以要多大有多大。而隨著數目越來越大,相鄰素數之間的距離似乎也越拉越長。 在無限延伸的自然數集中,向無窮的地平線望去,雖然仍有無窮的素數,但它們似乎也愈變孤獨。 這種孤獨甚至是可以度量的。
  • 外國網友分享動物實際大小的對比照…雲吸的時候沒想到都這麼大啊
    」們,真的就這麼好吸麼……天天看俄羅斯人欺負熊,來感受一下真實的熊掌大小?緬因貓跟挖煤貓的體型對比,同屬喵星人,體型都有這麼大的差距。這麼大個頭的翻車魚,沒想到剛出生的時候只有這麼一點大吧?可能有人知道駝鹿是最大的鹿科動物,但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這貨居然這麼大……
  • 素數作用竟然這麼大,證明你是學霸還是學渣的時刻到了!
    目前最大的素數找到啦:277232917-1。它也是人類發現的第50個梅森素數。這是1月初網際網路梅森素數大搜索(GIMPS)項目宣布的。        「大素數的應用,主要是網絡密碼。」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賈朝華說,上網都要用大素數為基礎的RSA等密碼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