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假包換,這真的是素數的公式!

2021-01-08 哆嗒數學網

愚人節期間,我們哆嗒和往年一樣,發了一篇愚人節的整蠱文章《素數公式發現,所有數學之謎即將揭開》,沒想到大家和我們一起玩的很嗨,真是一個歡樂的愚人節。

文章中我們寫出了下面這樣一個公式,並說它是第n個素數p(n)的表達式:

文章還專門解釋了方括號[x]是取整函數,p!表示階乘,並規定0! = 1。

歡樂歸歡樂,因為愚人節的關係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貼出的公式本身是不是對的。

在這裡,我們哆嗒數學網的小編負責人的說,如果只從等式兩端是否相等的角度來說,這絕對是如假包換、童叟無欺、「珍珠」都沒這麼真的素數公式。整篇文章,也許就這個公式是靠譜的。

這個公式其實寫進了不少數學科普書,要解釋它也很容易。

說來奇怪,按照一般人的標準課程,我們大多數人對數學中數論知識的學習都集中在小學。到了初中、高中除了一些競賽需求,幾乎不怎麼學習數論了。到了大學,也只有部分專業的同學才學習初等數論。

初等數論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和數數差不多,也就是我們解釋這個公式的重點。

公式有兩個「連加號」Σ,也就是我們要解釋的重點。

數素數的π(x)函數

給定一個整數x,我們把不超過x的素數的個數表示為π(x)這個函數。比如不超過6的素數有2、3、5三個,那麼π(6) = 3 。 不超過11的素數有2、3、5、7、11這5個素數,於是π(11) = 5。

這樣,很容易看出,如果是第n個素數p(n),π(p(n)) = n, 而且x < p(n) 時候π(x) < n(即π(x) ≤ n-1), x ≥ p(n)的時候π(x) ≥ n 。

這個時候π(x) 還只是數數遊戲的,我們需要表示成一種只有加減乘除的東西。

利用威爾遜定理把π(x)函數表示出來

學過初等數論的同學們都知道一個叫做威爾遜定理的命題:

p是素數或1,若且唯若 (p-1)!+1是p的倍數。不止如此,當p是合數的時候(p-1)!還是p的倍數。

有了這個,我們可以分析分母了那個連加號了。

我們先看分母上連加號的內部:

這裡,k=1的時候,上面的式子值是1。

根據威爾遜定理,當k是合數的時候,[(k-1)!/k]是整數,所以方括號可以去掉。上面式子的值其實是[1/k]。對於正整數,值是0。

當k是素數的時候,(k-1)!/k = ((k-1)!+1)/k - 1/k,所以對右邊的方括號做一些簡單變換,可以得到整個式子是值是1。

所以當連加號的k從1跑遍j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堆1和一堆0的加總。k是素數或1的時候是1,合數的時候是0。這些1加起來正好是不超過j的素數的個數加上1,即1+π(j) 。

伯特蘭-切比雪夫定理、π(x)和素數公式

我們已經把開頭的式子改寫了成下面的樣子了:

看看連加號內部根號下的部分,

這是一個關於j的遞減的式子,關鍵點在j = p(n) 這一處。當j ≥ p(n)的時候π(j) ≥ n,分子小於了分母,取整後就是零了。

相反,當j < p(n) 的時候π(j) < n就是說π(j) ≤ n-1,這樣分母不會比n大,取整後是一個不小於1但不超過n的整數。

好了,我們都知道n的開n次根號是不小於1且嚴格小於2的。利用這個我們能得到下面的結論:

當j < p(n)的時候整個連加號內部的式子(下圖式子)的值都是1,j ≥ p(n)的時候都是0。

所以當連加號的j從1開始一直的時候,實際上是連續的幾個1相加,然後到p(n)開始都是0相加。正好跑了p(n) - 1個1。

至於為什麼跑到的終點是2的n次方,這是因為

伯特蘭-切比雪夫定理:對所有正整數n,n和2n之間必有素數。

利用這個定理,你能歸納出,第n個素數p(n)不會超過2的n次方。

於是素數公式出爐。

愚人節的文章還給出另外一個公式,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啦。

一點心得

好了,對於這個公式你們想說什麼呢?複雜度太高?因為它裡面有階乘!矯揉造作?這個和一個一個數有什麼區別?

理由也許都對!這些理由或許就是即便看上去把素數寫成了一個「簡單公式」,也對和素數有關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的原因。

但它的確是一個正確的公式,也許可以看成「正確的廢話」素數公式版吧。

不過,讀者中有第一次見這個公式的小夥伴,是不是也感到一些有趣呢——你們可以拿去繼續騙人吶!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相關焦點

  • 這些網紅「聲音」是如假包換的偽科學
    原標題:這些網紅「聲音」是如假包換的偽科學 阿爾法聲波刺激海馬體,可以提高記憶力;delta聲波30秒可以快速入眠;特定頻率的聲波能提高免疫力…… 打開某短視頻軟體,許多這樣的短視頻撲面而來,視頻博主們說得煞有介事,讓人不得不信。記者親自體驗了一下,聽了視頻中播放的聲音,並無特別的感覺。
  • 素數公式發現,所有數學之謎即將揭開
    數學家們在1770年的一篇古代論文中發現,早在幾百年年前,就有人發現並公布了素數的公式,但被人忽略了。 發現這個公式的數學家叫做威爾遜,他起初發現發現一個著名的關於素數的定理。 威爾遜定理:p是素數或1,若且唯若 (p-1)!+1是p的倍數。這裡(p-1)!
  • 素數的4個謎語,這是數學家尚未解決的,第二個是我們經常聽說的
    1.孿生素數孿生素數是指其值相差為2的一對素數,也就是說,它們之間只有一個自然數,如:5和7,11和13,29和31。假設:在無限個素數中,假定有無窮多個成對的孿生數。儘管他未能證明這個假設本身,但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它表明孿生素數不超過7000萬,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這是第一次獲得素數間的距離限制。2.哥德巴赫問題哥德巴赫問題是指從4開始的任何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的總和。
  • 素數大概有多少個?15歲的高斯翻過素數表之後給出了答案
    這是一個相對來說弱化了的問題,比起那些一個勁就要找到素數公式的方向顯然要柔和得多,正是因為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強勁,所以這個問題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了充分的成果。這個通過統計得到的規律非常重要,高斯對於素數個數的猜測都是來自於這一列數據。
  • 根據黎曼猜想,可以得到素數分布公式嗎?
    黎曼在《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給出的是素數計數函數π(x),可以進一步利用π(x)推導出素數公式,但是求解π(x)依賴於黎曼函數的非平凡零點。在1859年,黎曼向柏林科學院提交了一份標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該論文僅僅只有八頁,卻讓接下來的數學家忙碌了一百多年。黎曼在論文中引用了6個假設,6個假設在黎曼的言語中,用了類似「顯而易見」等詞彙提出來,或者直接拿來用不給任何提示。
  • 數學家為何對素數著迷,素數規律如何關係著人類的信息安全?
    在200多年前,瑞士大數學家——歐拉,也試圖揭開素數之謎,可後來他在給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素數的計算公式,在我們這輩子可能找不到了;不過我還是想用一個式子來表達它,但並不能表示出所有素數。n^2-n+41,n等於1到40"。
  • 發現「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據,但可能在另外一個宇宙中!
    數學家們為數學中最著名,但未被證明的猜想之一發現了一個新證據,這個猜想被稱為「孿生素數」猜想;但這個證據的路線可能不會幫助證明孿生素數猜想本身。孿生素數猜想是關於素數(只能被自身整除且為1的數字)如何以及何時出現在數線上的猜想。「孿生素數」是在那條線上彼此相差2的質數:3和5,5和7,29和31,137和139,依此類推。
  • 素數是什麼,有哪些和素數有關的數學猜想還未得到解決?
    素數是所有數字的基礎,就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學元素一樣,化學元素是組成所有化學物質的基礎,素數包含了數的所有奧秘,所以數學研究者對素數有著特殊的喜愛。素數的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數的分解是許多網絡加密的基礎,我們要把兩個已知數相乘很容易,但是要把一個大數分解卻很難,利用整數的這一非對稱特性,密碼學家巧妙地設計了加密和解密的數學原理,比如RSA非對稱加密算法,就是基於大數分解。
  • 《數學提高》什麼是素數,素數有哪些?
    素數簡介根據算術基本定理,每一個比1大的整數,要麼本身是一個素數,要麼可以寫成一系列素數的乘積;而且如果不考慮這些素數在乘積中的順序,那麼寫出來的形式是唯一的,最小的素數是2。(1)素數p的約數只有兩個:1和p。(2)初等數學基本定理:任一大於1的自然數,要麼本身是素數,要麼可以分解為幾個素數之積,且這種分解是唯一的。
  • 華人數學家再取得素數研究突破 陶哲軒等人證明愛多士關於素數間隔...
    如果這一常數改進到2,就相當於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觀察者網註:孿生素數猜想即希爾伯特第8問題,猜想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使得p + 2是素數)。 到此為止,數學家們在反過來的一個問題——連續素數的間隔可以有多遠?——上已經取得了76年來第一個重要進展。隨著數字增長,相鄰素數之間的平均間隔會趨於無窮,但在任一有限的數字列中,最大的素數間隔可以比平均間隔大很多。
  • 出乎意料的美麗——素數的可視化及其潛在意義
    事實上,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如孿生素數、哥德巴赫猜想、回文素數和黎曼假設,都圍繞著素數趨於無窮時的這種普遍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當然,自從早期的歐幾裡得算法以來,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可以預測某些位置的算法,但是一般的定理還沒有被接受,之前的嘗試也沒有工具來測試大量的數字。然而,21世紀的技術確實允許研究人員用非常大的數字來測試提案,但僅憑這種方法就會引發爭議,因為蠻力測試並不是全球公認的可靠證據。
  • 他嘔心瀝血提出素數定理,卻發現別人早就捷足先登
    著名數學家王元院士作序推薦)一個複數域上的函數——Riemann ζ 函數——的非平凡零點 (在無歧義的情況下我們有時將簡稱其為零點) 的分布怎麼會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自然數 (在本系列中自然數指正整數) 中的素數分布產生關聯呢? 這還得從所謂的 Euler 乘積公式談起。
  • 「黎曼猜想」與「朗蘭茲綱領」,在尋找素數的途中接力前行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整數中尋找「素數」的分布規律。1859年,黎曼向柏林提交了一篇名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於是,數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道難題誕生了。為什麼說它極為重要呢?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就已經證明了「素數」無窮多,但是沒有給出構造素數的公式。所以人們利用「埃拉特斯特篩法」轉換,構成了一個公式。這個公式的原理是:要得到自然數n以內的全部素數,必須把「不大於根號n」的所有素數的倍數剔除,剩下的就是素數。
  • 真的假的?男子獵殺大腳野人曬出照片
    近年來,關於大腳野人的傳聞不絕於耳,這種身高超過2米,體型壯碩,渾身長滿黑色毛髮的類人怪物時常在茂密的森林中被拍到,但是由於距離較遠,加之它們移動迅速,因此一直沒有十分清晰的照片能確切證明這一物種的存在。
  • 素數大猜想(1)孿生素數猜想
    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 張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別轟動的原因在於,作出巨大數學貢獻的他已經接近60歲,之前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講師。2013年4月17日,一篇數論論文被投遞到純粹數學領域最著名的刊物《數學年刊》。不到1個月,論文所涉及領域的頂級專家罕有地暴露自己審稿人的身份,信心十足地向外界宣布:這是一個有歷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極了。這位評審人就是當今最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亨利·伊萬尼克。
  • 黎曼猜想仍舊,素數依然孤獨
    當時,我在微博上感慨:這絕非廉價的作秀。此時,X國的權勢者還在圖謀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財富、更嫩的女人,如八爪魚般將觸角伸向一切,拒絕為民族的未來做任何捨棄。--現在看這「感慨」真令人感慨。我眼中的麥可·阿蒂亞爵士,正是這樣的英雄。在我們身邊,甚至在我們的想像中,這樣的人已經絕跡了。
  • 孿生素數猜想
    素數(也稱質數)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數,如2、3、5、7等等。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其經典著作《幾何原本》中用反證法證明了素數有無窮多個。圍繞著素數存在許多著名的問題,孿生素數,也稱「雙生素數」或「雙胞胎素數」,就是其中的一個。
  • 素數判別和整數分解存在多項式算法
    可是,在自然數的序列1,2,3,……中,素數和合數混雜在一起,對前數千個素數的分布之考察發現素數的分布沒有規則,因此,鑑別一個自然數是素數還是合數就成為問題。這個問題在中世紀就引起人們的注意,當時人們試圖尋找素數公式,到高斯時代,基本上確認了簡單的素數公式是不存在的。如今更能肯定有限元有限次運算的素數通項公式是不存在的。
  • 《數學提高》素數是什麼和質數的區別
    素數一般指質數。質數是指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數的自然數。
  • 張益唐與孿生素數
    這位年近六旬,在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學中擔任臨時講師的人,這位幾乎沒有發表過專業論文的人,竟然成為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關鍵人物。 所謂「素數」,又稱「質數」,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字,例如:2、3、5、7等等。但隨著數字增大,素數在數軸上的分布越來越稀疏。想像一條數軸,普通數字是綠色的,素數是紅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