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出爐 和平、中立、強勢、進取四大特徵最為顯著———
中國的海外形象如何?國人留給海外民眾的印象是什麼?昨日,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出爐。調查顯示,在海外民眾眼中,中國神秘而有魅力,幸福、溫順、理性是中國國民的主要特徵,超過半數的海外受訪者表示願意考慮購買源自中國的品牌
關鍵詞:國家形象
對中國印象是
「強勢、進取」
對老外來說,中國是神秘而有魅力的國家。超過1/3的海外受訪者表示中國在他們的印象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國家。儘管超過70%的海外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所了解,整體來講,海外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依然是神秘多於熟悉。
在外交形象方面,中國「和平」「中立」的形象在發展中國家民眾中的接受度更高。在美、英、澳三個國家,部分受訪者對中國對未來世界和平的影響和作用持審慎和觀望態度。
在海外受訪者印象裡,中國是一個「強勢的」「進取的」的國家。在調查覆蓋的六個國家都有超過60%的受訪者對此認同。但不同國家受訪者對中國「強勢」的態度有所差異。其中,印度、美國和馬來西亞受訪者表現出較大的防範心理,較多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具有攻擊性的」;而南非、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受訪者對此的反應則溫和很多。
在訪問的六個國家中,南非民眾對中國的印象最為積極、正面和友好,他們對中國「有魅力的」「可接近的」「友好的」「平和的」等正面描述的認可度最高。相對來看,印度、美國和馬來西亞民眾對中國的發展表現出較大的防範心理,這些國家的受訪者對中國的總體印象相對消極。
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海外民眾對中國「試圖獲取過多的經濟實力」的說法有較高認同。超過70%的印度受訪者認為如此。近60%的美國受訪者認為這是他們對中國的印象。
三成老外認為
中國人「幸福」
超三成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中國人是「幸福的」,同時有10%-20%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中國人是「不幸的」。在印度和南非,超過50%的受訪者用「幸福」形容中國人。
「溫順」也是中國人的一個主要特徵,除馬來西亞外,在其餘五個國家,認為中國人「溫順」的比例都在50%左右。
「理性」是中國人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在各國受訪者中,對此表示認同的比例都在三成以上,在印度和南非這一比例接近50%。與中國人「溫順」「理性」的形象相對應,只有不到兩成的海外民眾認為中國人是「衝動的」「有個性的」。
形象宣傳片中
人物「臉不熟」
紐約時代廣場播放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是我國在國家層面進行對外形象宣傳的首次嘗試。調查顯示,超過30%的受訪者表示該宣傳片給他們留下了「中國有很多人才」、「中國發展得很好」、「中國人很自信」的印象。
對於宣傳片的傳播效果明顯,超過80%的海外受訪者表示能很好地記住這是關於中國的宣傳片。不過對於宣傳片中的人物,多數受訪者表示只認識其中少數幾個人。根據調查排名,各國受訪者最喜歡的中國元素排名趨於一致,排在前5名的依次是熊貓、長城、成龍、中國美食和故宮。
此外,調查發現,海外民眾對中國了解程度較高。通過電視、網際網路、報紙雜誌三大主要途徑,70%以上的海外受訪者對中國有所了解。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達到90%左右。
表示對中國有所了解的受訪者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在70%以上;相對來講,英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最低,對中國有所了解的比例為60%。
中國品牌「聯想」
在海外居首位
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已經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在中國品牌中,熟悉度相對最高的中國品牌依次是聯想、海爾、中國國際航空、華為、中國銀行、TCL、青島啤酒、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和李寧等10個品牌。
其中,聯想和海爾是海外消費者最熟悉的兩個品牌。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對聯想和海爾「非常熟悉」的受訪者達到80%-90%。
在發展中國家,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熟悉度相對更高。但在發達國家市場,中國品牌的熟悉度相對較低。超過半數的海外受訪者表示願意考慮購買源自中國的品牌。該比例低於美國、歐洲和日本品牌的接受度,與韓國品牌的接受度不相上下。
中國國家形象調查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察哈爾學會、華通明略三家機構聯合開展,覆蓋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非6個國家的2359個樣本,被訪者覆蓋18-55歲的當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