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英語的重要性日顯突出,尤其在少兒中,英語的重要性也逐漸被社會認可。
目前,在我國的大部分小學都開設了少兒英語課,有的地區也開辦了一些業餘少兒英語學習班。少兒英語課程和英語輔導班的開設,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少兒英語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少兒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進。許多教學法都被應用到少兒英語的教學中。並且這些方法在少兒英語的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學法應該是靈活的,不能一成不變,生搬硬套。我們應該探索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水平。
01
交際法
交際法是七十年代產生於西歐的一種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方法體系。它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內容以語言功能為綱,針對學習對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即專用英語。
2.教學過程交際化,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充分接觸所學語言。為此教師要提供真實的情景和努力創造外語環境,讓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去學習和運用語言。
3.認為學生所犯語言錯誤是正常的,語誤是學習語言過程中一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就好像是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存在的「中繼語言」一樣,標誌著語言學習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發展水平。由「中繼語言」逐步過渡到完善的語言時,語誤便會逐步地消除。因此,作為教師,不應該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和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少兒階段的孩子,因為剛開始接觸英語學習,常常充滿好奇和期待。因此教師要時時鼓勵學生,切忌使孩子產生牴觸英語的情緒。
4.不排斥講語法,也不排斥母語和翻譯。交際法只反對以語法為綱,卻不排斥語法教學。
交際法教學研究過程分為接觸、模擬範例練習和自由表達思想三個步驟:
(1)接觸,讓少兒一開始在模擬真實情景中接觸自然的話 語。比如讓少兒看VCD、聽童謠、聽故事時,話語主要是對話形式。對話通常用圖畫表示情景,每張圖畫只敘述對話中的一個內容。總之,讓學生在接觸的過程中,儘量用直觀實物為好。以此使學生得到更直觀的接觸。
(2)模擬範例練習,讓少兒不斷重複模擬範例的練習,以便其在表達思想時能靈活使用同類的句型。教師要準確把握操練的難度和方式。由於少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操練的方式要靈活,內容要新鮮才能達到好的效果。例如可以開展一些小競賽和遊戲。在競賽和遊戲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就動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總之,交際法的宗旨是注重應用,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要注意怎麼應用,得體應用。
(3)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也應注意在課堂上儘量用英語授課。用英語上課並不是對教師要求太高,教師上課時要用教過的、學生能聽懂的英語,講解課文、單詞和組織教學,而不是漫無邊際地說英語。教師講課時用的英語都是經過準備的,在備課時也要查閱工具書,這樣也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02
暗示法
兒童的外語學習與語言習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語言習得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的過程。而外語學習卻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行為。
如果在被動學習的情況下,學生還處在消極的情感狀態下如焦慮、沮喪等,定會影響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所以學生只有處在積極的情感狀態下,如自信、愉快等才能有利於語言知識的掌握。
暗示法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兒童最容易受到教師的暗示。羅扎諾夫認為因為權威的資料是一種人們記憶最深影響最大的資料,所以教師必須具有學術權威。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的暗示過程中才能使學生更大程度的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
因此,兒童英語的任課教師應該是經過專業培訓的英語教師,具有一定的英語教學水平,懂得英語的學習方法。
但是現狀是部分小學的少兒英語教師都是經過短時間培訓的教師,並且一些課外兒童英語輔導班的任課教師大部分也沒獲得上崗證。
少兒英語的內容雖然很簡單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學術權威就大打折扣,從而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音樂也是暗示法操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暗示法的其中一個原理叫做「音樂會場中假消極狀態的學習」。羅扎諾夫認為音樂可以提高人們的自信心,用音樂獨特的無形力量可以使學生放鬆,同時也可以加深對所學材料的掌握。音樂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一種暗示的力量幫助學生營造良好心理氣氛。而在教學中應該選用哪種音樂可根據情況而定,但一定要用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音樂。
暗示法對教師的朗讀技巧也提出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能夠和著音樂把握住自己的聲音、語調以及朗讀的節奏。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加強訓練朗讀兒歌,把握節奏和語調。教師可課前跟著教材配備的磁帶或光碟進行練習。教師和著音樂朗讀這些節奏時,也可以藉助手勢和動作努力做到聲情並茂,從而提高教學過程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03
全身反應法
全身反應教學法把外語學習看作是與母語學習相類似的過程,認為完全可以像兒童學習母語那樣去學習外語。按照學習母語的方式去設計外語教學的模式,突出外語教學過程中語言和動作的統一。全身反應法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是自然法和理解法,強調理解先於開口。
全身反應法在少兒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比較廣泛。例如在學習26個英文字母的時候,老師製作了相應的字母卡片,大小寫不在一張卡片上,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地區分字母的大小寫。在具體授課時,教師可以手舉卡片,讓孩子們自己發音;老師說指令,讓孩子們自己找相對應的字母卡片。這樣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認識了發音,而且注意力也容易專注。
詞彙既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而低齡兒童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不擅長通過分析對比掌握語言規律和記憶單詞,所以記憶詞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難掌握的環節。但是他們天性活潑好動,對於直觀的視覺刺激有較好的接受能力,同時也樂於參與和模仿。教師應充分掌握這一特點,將全身反應理論結合於詞彙教學,充分利用教師的肢體語言,將這些動作直觀的展示給他們,並強調讓其通過肢體動作的模仿進行理解記憶,最終達到掌握應用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授身體器官的時候,可以邊指著自己的身體部位邊說口令:口香糖黏哪裡?口香糖,黏……讓學生接下去。
巴布閱讀,
打造機構核心競爭力,
提升機構抗風險能力!
6月29日10點,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