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概況:千億市場的好賽道
1.1 千億速凍,歷久彌新
何為速凍?速凍指的是採用專業設備,將預處理的產品在低於-30℃的環境下,迅速通過其最大冰 晶區域,使被凍產品的熱中心溫度在 20min~30min 內達到-18℃及以下的冷凍方法。而速凍食品指 的是採用速凍工藝生產,在冷鏈條件下進入銷售市場的預包裝食品。
速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狀態、色澤風味和營養成分。在這樣的凍結條件下, 細胞間隙中的 游離水和細胞內的游離水及結合水,能同時凍成無數微小的冰晶體,冰晶分布與天然食品中液態水 的分布極為相近, 這樣就不會損傷細胞組織。當食品解凍時, 冰晶融化的水分能迅速被細胞所吸收, 而不至於產生汁液流失。
速凍行業千億市場規模,5 年 CAGR 達 10%,量增是主要驅動力。速凍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 其市場規模在 16 年突破千億大關,18 年預計到 1300 億以上。拆分量和價兩個因素看,長周期看 單價增速與通脹基本持平,11-18 年單價複合增速為 2.3%,產量增長是市場規模增加的主要驅動 力,11-18 年產量複合增速達 10.8%。
1.2 細分品類:面米和調製食品佔據主要份額,處於不同行業 發展階段
速凍面米和速凍調製食品佔據主要份額。我國速凍食品按照產品種類可分成速凍調製食品、速凍面 米製品和速凍其他食品三類,速凍調製食品包括魚糜和肉糜製品,包括魚丸、蟹棒、肉丸、午餐肉 等,多用於火鍋、麻辣燙等場景,速凍面米製品包括水餃、湯圓、油條等,速凍其他食品包括速凍 菜餚和速凍農水畜產等。17 年速凍行業整體規模為 1200 多億元,其中速凍面米和速凍調製食品 佔比分別為 53%/33%,是速凍食品的主要構成。
具體來看:
速凍面米寡頭競爭,格局較為穩定。當前速凍面米行業頭部玩家為三全(含龍鳳)、思念、灣仔碼 頭、安井和千味央廚,CR5 達到 72%左右。事實上,在 08 年左右,思念、三全、龍鳳和灣仔碼頭 四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 60%,近年來雖然湧現出安井(速凍火鍋料為主)、千味央廚(原思 念旗下)等玩家,但總體來看行業寡頭競爭格局仍然較為穩定。主要原因系速凍面米作為主食替代 品,多在商超渠道銷售,面向 C 端為主,多年來,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龍頭已塑造一定的市場 認知度、渠道和產品優勢,而且目前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複合增速 2.5%)。
速凍調製食品處於成長期,集中度有待提升。安井食品是速凍調製食品的主要龍頭,市場整體比較 分散,且複合增速較高,處於成長階段。由於速凍調製食品應用場景比較豐富,包括餐飲端(火鍋 店、麻辣燙、關東煮等)、便利店和家庭端,未來隨著餐飲最佳賽道火鍋行業的規模擴張,以及便 利店全國化滲透帶來的速凍調製食品增量需求,我們認為這一細分品類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以安井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憑藉其產品、渠道和供應鏈優勢,有望搶佔增量市場,進一步提升市場佔 有率。
速凍菜餚方起步,成長空間廣闊。速凍菜餚正在興起,目前規模比較大的有功夫鮮食匯(功夫集團 旗下,服務真功夫門店起家,17 年對外開放供貨)、信良記(主營水產品預製菜,目前有 5000- 7000 噸年產量的小龍蝦)等,預計規模都在 10 億左右;行業內上市公司也於近幾年入局,安井 18 年將「其他製品」分類擴充為「速凍菜餚製品」,將原有的千葉豆腐、蛋餃、天婦羅等產品歸 入其中,調整經營策略為三劍合璧,開始大力發展速凍菜餚行業,19 年收入規模做到 5.5 億,三 全食品、千味央廚也布局了少量速凍菜餚產品。整體來看,行業內中小玩家較多,行業整體方興未 艾,我們認為隨著餐飲端對預製半成品需求的增加,速凍菜餚類產品發展空間廣闊。
1.3 國際對標:相較歐美日的人均消費水平,尚存很大空間
我國速凍食品的人均消費水平還處在較低水平。人均速凍食品消費量和花色(品類)上,我國距離 歐美日均有較大差距。1)人均消費量上,美國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量達到 84.2kg/年,歐洲 42.6kg/ 年,日本也達到了 22.9kg/年,但相比之下我國的人均消費量僅為 10.6kg/年,較發達國家的差距較 大;2)速凍食品的花色(品類)上,美、歐、日均保持在 2500種以上,而我國僅 600 種,較發 達國家亦有差距。
對標國際,我國速凍食品未來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觀察 1980 年日、美及歐洲各國冷凍食品消費 量,可以看到我國目前人均消費量高於 1980 年的日本,尚不及當時的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由於 飲食習慣和口味上的差異,各國在速凍食品消費品類中有所不同,歐美各國的速凍蔬菜消費最多, 比例可能在 30%以上;日本則是調理食品消費類最大,比例超過 50%。與飲食習慣相對較為接近 的日本相比,我國的人均速凍食品,尤其是速凍調製食品的消費量尚有翻倍空間。
二、為什麼我們看好速凍行業?
速凍行業發展的根本動能是 BC 兩端的降成本訴求,包括人工、房租等顯性成本,也包括時間成 本、機會成本等隱性成本。C 端來看,家務社會化大趨勢下,應用速凍食品可以減少烹飪時間,把 更多時間留給陪伴家人、工作、休閒娛樂。B 端來看,連鎖化率增加+外賣要求出餐速度提高+外賣 高扣點率、人工租金成本提高擠佔餐廳利潤,應用速凍食品不僅可以降低顯性成本(如縮減後廚, 降低人工和租金費用),也能夠降低機會成本(因出餐速度不夠快/產品不夠標準化而導致的客流損失)。因而,出於對降低成本的訴求,無論是顯性成本,還是時間、待把握的客流等隱性成本, 速凍都是具備 BC 兩端充沛需求動能的好行業。
2.1 C 端:家務社會化趨勢,增加外食、外賣和速食需求
家務社會化是人口結構、宏觀背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長期趨勢。隨著年輕人工作時間變長、女 性勞動比例增加、家庭規模減小等趨勢的演變,人們做家務的時間、能力和意願都有減少,原先為 滿足家庭成員生活需要的各項家務勞動,將逐步轉化為社會組織提供社會化服務,具體到一日三 餐來看,就是外食、外賣和速凍食品的需求增加。具體來看:
年輕人工作時間增長,當前城鎮就業人員周工作時間在 40 小時及以上的比例在 95%左右。根據人 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作時間相關數據,過去十年間,平均工作時間在 40 小時/周及以上的人數佔比逐漸提升,尤其是 25-34 歲之間的中青年群體,接近 96%的就業人員其 周工作時間大於等於 40 小時。
此外,《中國婦女發展綱要》顯示女性工作比例逐年提升。而與此相對比的是,中國女性家務勞動 參與率超過 70%,位居世界第一。對於年輕的消費群體而言,由於家庭結構因素(父母對獨生子 女的照料程度提升)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其烹飪意願和技術普遍低於其他年齡段的人群。新一代獨 生子女普遍烹飪水平較低,依賴便捷的半成品食材。據統計,一線城市的新中產群體每個月下廚的 次數僅為 15.1 次,平均每 2 天才下廚一次,如果我們按照一日三餐計算,每個月年輕人下廚的比 例僅為 16.8%。
無論是年輕人工作時間增長,或是家務勞動主要參與方——女性的工作比例逐年增加,再是家庭結 構因素導致這一代的年輕人在家烹飪頻率不高,隨之對應的是烹飪水平下降,這些因素都催化了家 務社會化的不可逆趨勢。家務社會化指的是原來維繫家庭功能所必需的各項家務勞動,逐步轉化為 社會組織去提供社會化服務的過程。反映在一日三餐上,就是外出就食、外賣、使用速食或速凍的 比例增加。
從數據來看,用餐飲業規模/總人口來衡量人均外食支出,當前人均外食支出約 3500 元,相較於 10 年前已經翻番,年均複合增速 8.9%。除外出就食以外,方便速食的規模也在不斷上升,從方便食 品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及總產值的逐年增長可見一斑。
2.2 B 端:標準化+出餐快+降成本需求,速凍是最佳選擇
餐飲連鎖化率提升是較為確定性的趨勢,對於這些企業而言,標準化食材的應用有助於菜品複製粘 貼到每一個餐廳,使得全國各地的餐廳能夠提供標準化出餐,這對於餐廳的連鎖化擴張無疑是至關 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外賣的蓬勃發展也是當下不容忽視的趨勢,外賣平臺競爭的一個核心要點就 是速度,用速凍半成品可以省去食物原材料到半成品的加工階段,提高出餐速度,符合這一趨勢的 需求。再者,對於餐飲企業而言,成本壓力如懸頂之劍,外賣雖然增加了餐飲企業的收入,但是其 高扣點率也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與此同時,人工和房租成本與日遞增。餐飲企業的利潤本來就 薄,高扣點率+人工+房租的壓力下,降低成本迫在眉睫,使用速凍產品可以通過精簡後廚,減少人 工、房租來緩解成本的壓力。因此,在標準化+出餐快+降成本的三大訴求下,速凍是餐飲企業的 最佳選擇。
2.2.1 餐飲連鎖化率提升,增加標準化需求
連鎖餐飲業規模持續擴大,且連鎖化率提升。我們從兩個數據口徑來觀察這一現象,其一,從歐睿 數據來看,19 年中國餐飲業規模近 5 萬億,其中連鎖餐飲業規模 5000 多億,佔比約 10%。縱向 來看,連鎖餐飲業規模逐年提升,且其同比增速明顯高於餐飲業整體增速,呈現出連鎖化率提升的 趨勢。其二,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口徑來看,我國規模以上連鎖餐飲業企業規模持續擴大,當前達 到 2000 億元左右,10 年複合增速達到 9%。其佔規模以上餐飲業企業營業額的比例逐年增加,當 前已接近 35%。
除了連鎖化率提升以外,連鎖企業呈現向頭部集中的態勢。無論是龍頭餐飲品牌的開店數據,抑或 是規模以上連鎖餐飲企業整體的表現,均呈現了這一態勢。
1、規模以上連鎖餐飲企業平均門店數量逐年上升。連鎖企業門店數量高速增長,而企業數量幾年 來變化不大,主要系單企業的門店數量增加,通過簡單測算平均門店數量,近 10 年來已經從 38 家 上升到 64 家。
2、以海底撈、肯德基、星巴克為代表的龍頭連鎖企業開店提速。以海底撈為例,其 17/18/19 年的 新開門店數量分別為 98/200/308 家,其開店速度保持向上態勢。
連鎖化率提升並且頭部集中的趨勢增加食材標準化+高效率需求。以海底撈為例,蜀海專門為其供 應食材,頤海國際供應調料,前端門店的食材需求由上遊關聯企業集中供應,一方面可以保障產品 質量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產品的標準化和可複製。因此,對於連鎖企業而言,集中向上 遊採購速凍半成品原材料,能夠保證原材料端的標準化和高效率需求。
2.2.2 外賣規模增長,要求出餐速度更快
外賣規模增長,提高對出餐速度的訴求。2019 年餐飲外賣市場規模約 6000 億,目前佔餐飲整體 市場規模 12%左右,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近幾年增速始終保持在 20%以上,遠高於餐飲行業整 體增速。以美團外賣為例,15-19 年交易額 CAGR124%,19 年全年 GMV 近 4000 億元,交易筆 數 87 億筆,日均交易兩千多萬筆。
此外,餐飲外賣市場處於寡頭競爭格局,美團市佔率 6 成以上,餓了麼市佔率 3 成左右,配送速度 是一個競爭焦點,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因此,隨著外賣市場的蓬勃發展,訂單配送時長也不斷減少,對應的是出餐速度要求日益提高,這就決定了餐飲企業做外賣生意需要原材料能夠快速響應 配合,給予了速凍半成品一個絕佳的發展機遇。
2.2.3 外賣高扣點+人工租金成本增加,餐飲業壓縮成本提升盈利迫在眉睫
外賣行業的擴容除了在出餐速度上增加了對半成品原料的需求以外,外賣平臺普遍的高扣點率擠壓餐飲企業利潤,也進一步提升企業降成本訴求。
外賣平臺交付成本較高,利潤較薄。因此,外賣平臺保持高扣點率是長期趨勢,這對餐飲企業是一 種利潤壓力,強化企業降低成本訴求。外賣平均客單價一般在 40~50 元之間,提升空間有限,而 騎手等成本較為剛性,下降幅度也有限,因此外賣平臺交付成本難以下降,利潤水平整體較薄。以 龍頭美團外賣為例,其 19 年也才實現營業利潤率轉正。目前美團的扣點率一般在 18%-21%左右, 餓了麼相比美團低 1-3pct,由於外賣業務當前盈利能力有限,保持高扣點率去維持盈虧平衡將是長期趨勢。體現在美團財報上,就是變現率(外賣業務收入/GMV)的逐年提升,目前已經達到 14% 左右。
除了面臨外賣平臺高扣點的壓力以外,餐飲企業自身的人力、租金成本也在逐年增長。原材料、人 力和租金是餐飲業的三項主要成本,三項合計成本可達到收入的 70%左右。近幾年來,人力成本 與租金成本漲幅明顯。租金成本方面,以上海為例,商鋪平均租金從 17 年的 5-6 元/日.平米上漲 到 8-9 元/日.平米,短短三年間漲幅超過 50%,按照餐飲業坪效 2.5 萬元,商鋪平均租金 8.5 元/日. 平米計算,一般餐飲企業的租金成本佔其收入的 12%及以上。人力成本方面,近幾年住宿和餐飲 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在 5%左右的同比,跑贏通脹。按照餐飲業人效 23 萬 元,人均工資 5 萬元計算,一般餐飲企業的人力成本要佔其收入的 20%左右。租金、人力這兩項 不可忽視的重要成本逐年上漲,給企業利潤帶來較大的壓力。
餐飲企業普遍利潤不高,壓縮成本提升盈利迫在眉睫。根據中國餐飲年報公布的餐飲子行業平均淨 利率,正餐淨利率在 5%~7%,火鍋淨利率較高(因為省去了部分後廚),在 10%~15%,快餐波 動較大,在 6%~15%。整體來看,餐飲企業利潤率普遍不高,但其對人工和租金的變化較為敏感。 根據敏感度測算,假設人力成本佔比 20%,租金成本佔比 10%,若人工和房租成本各增加 10%, 將拖累淨利率 3 個百分點。我們認為,長周期來看,人工和房租成本漲幅持續跑贏通脹是必然趨 勢,將會進一步侵蝕餐飲企業利潤,餐飲企業亟需壓縮成本提升盈利。
為何速凍可以降低成本?精簡後廚。另外,應用速凍半成品也能夠將固定成本轉為可變成本,防控 風險。我們認為,速凍降低成本的關鍵不在於原材料,因為食材流通環節增加了速凍企業和各級分 銷商等利潤分享者,哪怕考慮到速凍企業的集採規模效應,結合中間環節的利潤分成,餐廳的採購 價格也未必比直接採購原材料來得低。關鍵還是在於速凍有利於精簡後廚。後廚作為典型的成本中 心,餐廳應用速凍半成品,能夠精簡從原材料到熟食加工過程中的洗菜擇菜工、廚師等人員配置, 以及精簡後廚面積從而降低租金成本。
此外,後廚人員、後廚佔用的餐廳面積等成本都較為剛性,面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所導致的行業 需求下滑時期,不利於調節成本,會承受較大的利潤損失。而應用速凍半成品有助於餐廳將後廚移 出一線門店,將原本的固定成本轉化為速凍半成品材料這一可變成本,從而加強餐廳防控風險的 能力。
三、為什麼是現在?來自日本的經驗
速凍行業需求具有持續可觀的空間是一個長周期邏輯,那為什麼是現在推薦?我們認為,過去我 國速凍行業的人均消費量明顯低於歐美日,主要系需求端消費者使用頻率有待提高(背後存在對 速凍食品「不健康」的擔憂)+供給端冷鏈運輸水平較低兩方面原因。具體來看:
1) 需求端:消費者使用速凍頻率有待提高。根據一些調查,消費者對於速凍食品的使用頻率仍有 待提高。每周購買一次速凍食品的消費者僅佔到 5%,每個月購買 1-2 次的僅佔 25.2%。對比 日本來看,每周購買 1 次以上速凍食品的消費者達到 32.7%,每個月購買 2-3 次也達到 25.5%。 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國消費者還沒有廣泛使用速凍食品,亦不足以支撐人均消費達到發達國 家水平。
消費者消費頻次較低的一部分原因是對速凍食品「不健康」的擔憂。根據一篇學術文章(2018 年)對速凍食品刻板印象的調研表明,71.91%的問卷受訪者認為速凍食品中添加了防腐劑, 54.04%認為速凍食品沒有非速凍食品安全,食材也不夠新鮮。誠然,傳統的飲食觀念是「新 鮮=營養」,而速凍食品經過二次加工後,造成了絕大多數消費者存在「不新鮮、有添加、不 營養」的觀念,從而影響了速凍食品的消費習慣。
2) 供給端,冷鏈運輸水平較低。儘管目前我國冷鏈物流基本面持續向好,但在人均冷庫保有量角度,我國仍低於主要的發達國家。14 年我國人均冷庫保有量僅為 0.116 立方米,僅為美國的 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甚至低於印度等新興國家。冷鏈運輸網絡尚不完善,在供給端制 約了速凍食品的運輸半徑和普及範圍。
首先要明確的是,速凍並不等於不健康。客觀來看,速凍食品可能會在其冷凍過程中由於生成冰晶 而導致細胞滲水和細胞結構有所破壞,故而造成一部分營養成分流失。但是對比外賣(對家庭烹飪 的替代性高),速凍食品的營養還是有保證的:
1)根據熊鳳嬌(2018)等學者的研究,常見的速凍調理製品的亞硝酸鹽含量普遍在 10mg/kg16mg/kg 的區間,遠低於國家標準的 30mg/kg,也低於國際標準 20mg/kg,考慮到原料食材中即 存在硝酸鹽,速凍食品在加工中添加亞硝酸鹽的程度實則非常低。
2)315 曾對外賣食品做過統計,醃製樣品中硝酸鹽最高值可達 27mg/kg,存在一定超標風險。
3)三全實驗室曾經做過實驗,新鮮包菜切片後細胞壁完整率為 82.5%,速凍包菜切片後細胞完整 率也高達 76.7%,可見細胞完整率也比較高。
因此,速凍技術本身就是對新鮮食材最大限度的保鮮,另一方面速凍食品也有國家食品安全檢驗 的背書,品質有保證,隨著速凍技術的發展,未來速凍食品的保鮮程度會進一步提高。
站在當下這個時點,短期來看疫情是一個消費者教育的時間窗口。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 文章指出,截止今年 2 月 24 日的 4 周內,速凍食品的購買者中有 26%是新購買者,2/22-5/15 這 12 周內,速凍市場整體同比去年增加 29%,其中家庭滲透率增加 8%,由此可見,許多沒有購買 速凍食品消費習慣的家庭開始接觸這一品類。
長期來看,需求端對標日本,隨著人口結構的推移與消費習慣的改變,具有充分的潛力;供給端隨 著冷凍技術和冷鏈覆蓋面積的提高,能夠進一步支撐速凍行業的發展。從長周期來看,速凍行業的 發展正當其時,恰逢起步中。
3.1 需求端:對標日本,速凍後面大有可為(略)
由於日本的社會文化、飲食習慣等與我國有一定相似性,在探究速凍這類消費品時,參照日本的發 展經驗有一定的意義。通過人口結構、消費特徵的對標,我們認為中國當前可類比日本 80-90 年 代,且後續的人口結構、消費特徵也將呈現與日本 90 年代以後類似的趨勢。因此,日本速凍行業 的發展能夠給予我們一定的啟示。對於日本而言,其 90 年代往後十幾年中,速凍行業增速遠高於 餐飲業整體增速,且龍頭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進一步全品類化發展,其中行業擴容主要系餐飲端 滲透率增加+家庭端用量翻倍,體現其適應人口特徵、消費習慣變化的發展趨勢。通過對標日本, 我們認為速凍行業未來大概率是餐飲規模和速凍使用滲透率雙增+外賣推動速凍用量+家庭用量增 加三條主線共進,具有較為可觀的市場空間。
3.2 供給端:速凍技術+冷鏈運輸是必備
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食品冷鏈體系的建設。速凍食品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各 個環節都需要低溫環境,以此來保證食品的新鮮和安全。其中,廠家速凍環節需要應用急凍工藝, 迅速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以防止冰晶生成過程中導致的細胞滲透失水和細胞結構破壞,從而影響 食物的風味。目前,速凍設備的質量水平、技術含量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然而,冷凍設 備只是冷鏈體系的其中一個部分,此外還有冷庫冷藏、冷藏車/船運輸和冷櫃銷售等環節。
從總體上看,我國速凍食品冷鏈物流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速凍食品在流通環節存在一定的盲點、 斷點。但是,隨著近幾年冷庫規模、冷鏈物流規模的快速發展,其中冷庫容量、冷鏈物流總額近幾 年的增速均接近 20%,食品冷鏈的流通環節支持能力不斷提升。
3.3 展望十年:速凍行業尚有翻倍空間,龍頭受益於行業擴容 +全品類化+集中度提升三重邏輯
上文我們已經詳細論述了中日之間速凍行業的可比性,參考日本的經驗,由於人口結構、消費習慣 的變遷,同理,長期來看我國行業空間仍有翻倍的空間。參考日本速凍企業集中度提升、全品類化 的趨勢,也正與我們觀察到的,國內速凍龍頭企業逐漸全品類化發展相吻合(安井拓展 C 端米麵 類產品、三全進軍涮烤類產品、海欣收購米麵企業百餚鮮等),且由於中低端產品原材料成本看長 期仍然較有壓力、中高端產品品牌優勢突顯,速凍龍頭企業兼具規模優勢帶來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長 期精耕行業帶來的品牌優勢,有望逐步提升市佔率。展望未來十年,速凍企業龍頭將長期受益於行 業擴容、全品類化發展和集中度提升的三重驅動因素,實現確定性的發展。
四、從 BC 兩端談速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目標客群,找到合適打法,塑造相對應的競爭力是關鍵。BC 兩端目標客群不同,其對速凍產 品的訴求也有區別。B 端由於購買者與使用者分離,對於他們而言,在品質有所保障、供應穩定的 基礎之上,產品性價比是首要考慮因素,對應到速凍生產企業,成本優勢、供應鏈能力及渠道網絡 是關鍵競爭力;C 端由於直接面向消費者,研發出能夠滿足消費者痛點的好產品,甚至在消費者心 中豎立起品牌是要點,因此對於速凍生產企業而言,敏銳的產品嗅覺、日積月累的品牌力和渠道網絡必不可少。
1) ToB 端:渠道網絡是基礎,成本優勢是打造性價比的關鍵,供應鏈能力是支撐
經銷商渠道網絡是基礎。雖然說國內連鎖化率有所提升,但是整體餐飲企業還是比較分散,三十萬 餘家的餐飲企業,連鎖化率在 10%左右,廠商需要經銷商利用自己的資源,對接到這些分散的小 餐飲企業,幫忙推廣產品,而產品銷量的增加,也會反哺到成本和供應鏈。因此,成體系的渠道網 絡布局不可或缺,公司通過建立和廣大經銷商的信任和聯繫,擴大自己的銷售邊界,延伸觸角到分 散的小餐飲企業,是銷售產品,規模起量,成本和供應鏈能力有優化空間的基礎。
B 端價格敏感,廠商具備成本優勢,方能給予下遊經銷商和終端更多價值空間。餐飲業,尤其是小 餐飲企業本身利潤就薄,應用速凍半成品的主要驅動力是簡化後廚、降低成本,因此必然對速凍半 成品的價格比較敏感。對於廠家而言,關鍵在於一方面通過規模效應,在採購、運輸和生產上面降 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靈活的管理平抑原材料成本波動(尤其是近幾年魚漿、豬肉價格上漲的時 候)、管控費用的投放,通過自身的成本優勢,在保持自身一定利潤水平的同時,給予下遊經銷商 和終端(餐飲店)更多價值空間,方能下遊激發的需求。
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不可或缺。速凍食品的產業鏈較長,從上遊原材料初加工,到速凍食品生產、冷 鏈運輸、下遊冷庫/冷櫃儲藏到終端消費,其中跟速凍食品生產企業最相關的是生產和冷鏈運輸環 節。充分的產能布局能夠保證穩定及時響應下遊需求,而部分龍頭全國化產能基地的鋪設更是可以 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因地制宜研發新品;除了產能以外,速凍產品需要全程冷鏈運輸,企業對冷鏈 的投入和高要求是產品質量安全過關的重要一環,這正符合了下遊餐飲企業對產品供應穩定和質 量放心的訴求。
2) ToC 端:產品屬性仍突出,品牌和渠道網絡是加分項
我們認為,C 端更加看重產品能否貼合消費者需求,這就要求廠家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夠快速抓到市場熱點,提供符合消費者當下需求的好產品。以日本味之素為例,其抓住了消費者追求好吃 +便捷的需求,推出了微波爐復熱即可食用的煎餃,最終成為爆款,長期位居日本煎餃類產品榜首。 以安井為例,其把握住消費者對中高端速凍火鍋料的需求趨勢,於 19 年推出鎖鮮裝產品,銷售額 迅速上漲,目前已經成為三四億體量的大單品。而安井手抓餅、洽洽小黃袋等雖然不是行業內的先 發者,但目前都做到了相當可觀的體量,背後不容忽視的是安井和洽洽的品牌力與渠道網絡。他們 通過對消費者心智的佔領以及渠道密集鋪貨增加曝光度和可獲得性,得以後來居上。因此,對於 C 端而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好產品始終是根本,而品牌力和渠道網絡也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力所在。
五、相關企業分析(略)
我們看好速凍行業在人口結構、宏觀環境大趨勢下的長期發展空間,無論是餐飲端、家庭端,或者 說介於兩者之間的外賣通路,均有機會帶來相當可觀的行業需求增量。對標日本,我們認為速凍行 業尚有翻倍的市場空間,在速凍行業這一優質賽道中,安井作為行業龍頭企業,B 端依靠渠道、供 應鏈和管理效率,具備成本優勢,C 端市場嗅覺敏銳,大單品頻出,綜合來看核心競爭力突出;三全近兩年大力改革機制,效果顯著,20 年重點切入涮烤類產品,全品類化發展值得期待;海欣產能瓶頸突破,且延伸品類至速凍米麵類,產能+品類突破下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5.1 安井食品:渠道+產能布局完善,先發優勢深厚
5.2 三全食品:老牌速凍米麵龍頭,迎來變革紅利期
5.3 海欣食品:品類、產能瓶頸均有突破,步入快速成長期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東方證券)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