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話糙理不糙

2021-01-19 彙編文史

在農村,家族觀念都是非常濃重的,往往很在意血緣關係,在人們關係之間所起到的「紐帶關係」,其中「祠堂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現在農村中還保有大量的宗族祠堂,裡面專門用來供奉家族中已經逝世了的先人,還能夠看到人們毫不避諱地將德高望重的長輩遺像,懸掛在大廳正中央,要知道這些行為在城市中幾乎是不常出現的。

生活在農村的人,在接觸的文化跟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就有一定差距,他們的整體生活節奏都比較慢,而且也不用為了生存而煩惱,基本上一切的生活必需品都是自給自足,一年到頭去超市大採購幾次,基本上就足夠了。所以說在這種相對封閉的生存環境中,人們對於好關係的維繫,最集中體現在「親戚關係」上面。本來人的天性就是「群居」,在人類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中,都是在遵循著以家庭為最小單位而發展進步的,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明顯。

農村的人們這麼在意血緣關係,自然會延伸出很多關於此類的文化現象,俗語當然是少不了的,「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這句話,總結的就是不同的輩分之間關係親疏的體現,不僅表現出農村人們對於親戚關係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慢慢的也在脫離這種思想。

要想弄明白這句話,就要弄明白這裡面的「一代」、「二代」和「三代」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人和許多的親戚,那麼親人和親戚的區別就是劃分「一代」與「二代」之間的重要標準。能夠稱之為家人的人,都算是我們的第一代親戚,就像是我們的父母,孩子、親兄弟姐妹,還有父母雙方的雙親,這都是一代親人裡面所涵蓋的人,這些人毫無疑問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跟我們朝夕相處的人,關係自然是最近的,所以「一代親」說的就是親人裡面跟我們關係最好,最親密的人。

「二代表」這個表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老表」,在親戚的關係中算是處於第二個階層的,說白了也就是堂兄弟姐妹以及表兄弟姐妹,這種親戚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常出現的,唯一的交集可能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相互之間走門串戶了。但是為什麼關係並不是特別的親密還要相互走動呢?之前我們就說到了,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在意宗族關係的民族,這些親戚就算在平時跟我們的聯繫並不多,畢竟也是在這個社會上跟我們有著緊密關係的人,如果再不加以維持,那麼這個大家族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了,這樣子一個家族就會被認為是即將要衰敗的跡象。如果是一個非常興旺的家族,肯定是大家都想一起團結在一起的,這樣子家裡每一分子都能夠沾到光,而且在遇到困難、走投無路的時候,還能夠得到親戚的幫助,人們都說「多條朋友多條路」,那麼親戚當然就更應該要團結起來了。

最後的「三代了了了」說的就是關係更遠的親戚了,一般都是子女輩的子女們之間的聯繫,結合實際想一想,好像確實也沒怎麼聯繫了,因為到了第三代的時候,他們就會組成新的關係圈,再和家族中的聯繫其實就已經非常淡了。

說了這麼多,在聯繫到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其實親戚之間的感情,的確是已經呈現出越來越遠的一種趨勢,大家都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家庭上,就算是逢年過節也只是走個過場罷了,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情感交流,你認為這種現象是好還是不好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出仇」啥意思?話糙理不糙
    導讀:農村俗語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出仇」啥意思?話糙理不糙農村當中有著非常多的語言形式,比如說我們常常聽到的俗語,也有我們時常掛在口中的順口溜,相比俗語,順口溜往往更加的能表達人們的意思,而能流傳到現在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並且有的順口溜,雖然話糙理不糙!就比如農村俗語裡說的「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出仇」,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有關村裡的老人家,老人家表示:話糙理不糙!
  • 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話糙理不糙,做父母不妨一看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每次都很享受認知俗語的過程。雖然現代很多年輕人都追逐一些潮流文化,但是在我眼裡,潮流文化和俗語文化沒法比。前兩天回農村老家,學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句話,反正我們這裡老一輩的都知道。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首先來說一下堂親。在過去農村,一個姓氏的家族大多住在一個村子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家族內的人經常走動,互相之間也會在各種大事上幫忙。例如誰家有紅白喜事,整個村裡的堂親都回來幫忙,你幫我,我幫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非常親厚的堂親關係。就算是不在農村生活了,在春節、清明等節日,很多人還是會回農村看望長輩。因此說「一堂親萬年」。「一表三千裡」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說的是什麼意思?
    說到「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這句俗語,有不少朋友聽過,還有不少朋友經歷過,這裡說的一代、二代、三代並不是自己、父母、爺爺奶奶這樣的三代,而是另有其他意思,因為一部分朋友看到後,會有錯覺,認為怎麼和父母以及爺爺奶奶不親了呢?
  • 農村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什麼意思?
    在農村,俗語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是一代代在田間辛苦耕耘的先人,通過細微的觀察和對事物認知的一種「解釋」!在漫長的歷史中,俗語的發展包含了人情世故,包含了農業種植,也包含了自然天氣!可以說,農村的俗語是一部記錄社會發展的編年史,畫盡了人事的蒼桑!
  •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農村曾有一句話非常的實在,也是一輩一輩的流傳下來,爺爺輩經常說道:「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至於為什麼會流傳下來這麼一句話,難道親戚之間的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 生活中常用的10句歇後語,犀利直白,話糙理不糙!
    生活中常用的10句歇後語,犀利直白,話糙理不糙。1、冰上打架--腳滑(狡猾)。賞析:腳滑,與狡猾諧音,雙關,本指腳底打滑,站不穩。轉指臨事溜走,或詭計多端。2、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賞析:歪嘴吹喇叭是斜著吹的,吹出的氣不正。斜:諧「邪」。指不正當的風氣和作風。也指人胡說八道。4、兵臨城下彈琴--故作鎮靜。賞析:司馬懿大兵壓境,兵力很少的諸葛亮在城頭上彈琴以示有恃無恐。喻內心深處非常驚慌,但表面上還是做出鎮靜的樣子來。5、玻璃做鼓--經不起敲打。賞析:伯樂,古代有名的相馬家。揮鞭,策馬。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含義?
    在農村中流傳著一些語言簡練、通俗簡單的俗語,這些俗語的共同點是話糙理不糙,都是農村裡祖祖輩輩在生活中汲取的經驗和傳統的思想,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俗語的具體含義,大家了解以後一定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句俗語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俗語中的三個數字代表的都是物品的尺寸。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農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地,很多古代先人一代代流傳出了很多智慧語句,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俗語了。話糙理不糙,雖然些許可能帶點老思想,可是多數還是作用巨大的,這些農村俗語也是老一輩的人生經驗總結,包含著先人們一生的經驗,各個方面的經驗都有。比如在婚假方面,就有這麼一句先人對於後人的告誡,「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半路夫妻的意思就是指代一些離過婚的夫妻了,他們可以說是人生路上重新組建的家庭了,以往的婚姻情況可能不順,離婚之後,雙方才走到了一起。
  •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啥意思?為何親情會漸行漸遠
    但是在農村裡面,同樣也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為什麼親情會在一代一代流傳的過程中,慢慢的消散和遠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一代人之間親密無間過去在農村裡,一對男女結婚之後可能會生好幾個孩子,兄弟姐妹有好幾個。後來一段時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多是獨生子女。現在國家放開二胎之後,很多人都意識到,還是應該生兩個。
  • 農村老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怎麼理解?有道理嗎
    可能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農村俗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這就是講的親戚關係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感情淡化,而後逐漸就沒有來往了。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很早就有了對親戚關係的理解,也習慣性地將親戚理解為「自家人」,互相也會更加注意團結、互相幫襯著。
  • 馬上要過年了,農村俗話說「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
    馬上要過年了,農村俗話說「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要到農曆春節了,春節可以說是中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了,它象徵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每當這個時期,在外上學、工作的遊子們都會登上返鄉的列車,回到家中與家人們團聚。
  • 農民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這話到底有什麼含義
    農民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這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在農村,流傳著很多很多的老話,「家有一寶不如,家有一老」,還有,「再窮不耕丈人田」,等等一些有著一定道理的老話,這些老話都是農村老一輩人根據很多年的生活經驗得出來的,都是有一定道理,而且還通俗易懂,大多都很容易上口,隨口一說都能說出來,但是,真的只是在農村流傳的這些老話,由於地域的局限,讓這些老話才能夠在農村流傳許久,讓後人理解的更多。
  • 俗語「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啥意思?老人的經驗總結!
    在中國以前的時候,鄉下的農民們大多沒什麼機會去讀書,所以文化人也一般不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什麼文學方面的創作,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一兩句的俗語中就有不少是由樸實的勞動人民所創作的,這些俗語雖然說起來比較「俗」,但這只是一種接地氣的體現,並不代表著沒有什麼內涵,而恰好相反的是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一輩親,兩輩淡,三輩四輩不管飯。兩姨親不算親,沒了姨娘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古人對於親戚遠近,有很多話糙理不糙的俗諺流傳。所謂「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就是說表親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非常疏遠,幾乎形同陌路一般,而堂親之間就算過了很多代,仍舊還是一家人。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都是農村人最重視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一座房子往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還是一家人感情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講究也會特別的多。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農村俗語:「建房勿斷落,段落了三代」,什麼意思,建房有何考究?
    因此人們經過長期的總結而出的一句農村俗語「建房勿斷落,段落了三代」,這是什麼意思?建設房子有哪方面的考究?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建房勿斷落,段落了三代這句話比較容易理解,那就是說我們在農村建設房子的時候不要把房子建設在斷層地帶,這樣會很危險,而且影響後代長遠的安全。而所謂的「落斷」就是指在地質結構上的斷層,特別是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的農村,一種地勢比較常見。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這些忌諱可信嗎?
    在古時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意思,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改變很多俗語在今人眼裡都有點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還是多見,其實俗語話糙理不糙,非常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今天要說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
  • 諷刺人情淡薄的句子,話糙理不糙!
    二、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情過著過著就淡了,太多人成了點讚之交,甚至換幾回暱稱和頭像,彼此就相忘於江湖了。三、掏心掏肺地給予,未必能換來真心實意的在乎。好心好意的幫襯,未必能得到別人的感動和尊重,這個世上,人心難測,誰也看不透表面的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