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過年了,農村俗話說「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要到農曆春節了,春節可以說是中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了,它象徵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每當這個時期,在外上學、工作的遊子們都會登上返鄉的列車,回到家中與家人們團聚。回到家中,肯定要和親朋好友坐在一起吃頓飯,聊聊自己的經歷,談一談對以後的規劃。
在農村,依舊流傳著很多富有哲理的話語,例如「瑞雪兆豐年」等等,很多俗語都是話糙理不糙,雖然看起來樸實無華,卻蘊藏著深厚的道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條關於過年的俗語,叫做「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農村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夜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春節有著很多豐富多彩的習俗,很多地方也會有一些講究和忌諱。比如說今天說到的「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
臘月二十九這天,也被稱作是小除夕,這天人們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置辦大年三十吃年夜飯的食材。也有人會把家中打掃得乾乾淨淨,擺上酒宴進行祭拜。可以說這天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一天,人們都在為了過年而做準備。因此二十九不上門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在這天並沒有什麼重要的、特別的事情,就不要再去別人家拜訪做客了。因為人們都在忙著幹活,沒時間來接待你。
一般中國一句話叫債不過年,如果是欠別人錢,怎麼都要在除夕前把錢給還了,如果不還就等於是背著債,在來年都是不吉利的。但是總有各種原因,在除夕時無法還錢。但是有些地方規定,如果欠債的人貼了門神、春聯、放鞭炮後,討債人就不得上門討債了。還有的地方規定當下過餃子之後就不能再討債了。其實在除夕夜,無論是討債的還是躲債的,大家都不願意走到這一步,畢竟除夕一家人團圓祭祖,有特殊的意義。在這歡樂家人團聚的日子,前來討債確實是有些掃興了,因此也就有了三十不討債的說法。
小夥伴們,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小編一起討論。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別忘了點擊關注和收藏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