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過年了,農村俗話說「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

2021-01-09 香蕉不吶呢

馬上要過年了,農村俗話說「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要到農曆春節了,春節可以說是中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了,它象徵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每當這個時期,在外上學、工作的遊子們都會登上返鄉的列車,回到家中與家人們團聚。回到家中,肯定要和親朋好友坐在一起吃頓飯,聊聊自己的經歷,談一談對以後的規劃。

在農村,依舊流傳著很多富有哲理的話語,例如「瑞雪兆豐年」等等,很多俗語都是話糙理不糙,雖然看起來樸實無華,卻蘊藏著深厚的道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條關於過年的俗語,叫做「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農村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夜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春節有著很多豐富多彩的習俗,很多地方也會有一些講究和忌諱。比如說今天說到的「二十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

臘月二十九這天,也被稱作是小除夕,這天人們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置辦大年三十吃年夜飯的食材。也有人會把家中打掃得乾乾淨淨,擺上酒宴進行祭拜。可以說這天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一天,人們都在為了過年而做準備。因此二十九不上門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在這天並沒有什麼重要的、特別的事情,就不要再去別人家拜訪做客了。因為人們都在忙著幹活,沒時間來接待你。

一般中國一句話叫債不過年,如果是欠別人錢,怎麼都要在除夕前把錢給還了,如果不還就等於是背著債,在來年都是不吉利的。但是總有各種原因,在除夕時無法還錢。但是有些地方規定,如果欠債的人貼了門神、春聯、放鞭炮後,討債人就不得上門討債了。還有的地方規定當下過餃子之後就不能再討債了。其實在除夕夜,無論是討債的還是躲債的,大家都不願意走到這一步,畢竟除夕一家人團圓祭祖,有特殊的意義。在這歡樂家人團聚的日子,前來討債確實是有些掃興了,因此也就有了三十不討債的說法。

小夥伴們,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小編一起討論。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別忘了點擊關注和收藏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有道理嗎?
    歲月匆匆從來無聲,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迎來了嶄新的2019年,之前的苦樂喜悲,陰晴風雨已是過去,當下最重要的趕緊回到家,在過年這段時間,好好陪陪親人,好好的欣賞下懷念已久的農村美景。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用樸實是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下「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馬上過年了!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文/豬友巴巴馬上過年了!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俗語:三十晚上不熄燈,啥意思?老祖宗告訴你啥叫過年的味道
    除夕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在很多的國家,只要到了中國的春節就會讓學校的中國留學生放假回家過年,除夕這一天人們回到家中,合家換了開開心心的過一個圓滿的年,可是我國除夕和春節這兩天都有很多的習俗。我國的疆域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民間就把這些叫做「風俗」,也正是因為這些習俗,才能讓我們大年三十更加有過年的味道,小時候的春節非常的有年味,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過年的氣氛越來越少,過年時候的習俗也越來越少,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大年三十晚上不熄燈」我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意思。
  • 今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貼春聯要在28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春節臨近,又到了貼春聯的時候,滿大街紅紅火火的春聯,喜慶的節日氣氛在春聯的烘託之下,顯得那麼的熱烈,貼春聯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像在我們這的農村貼春聯更是無所不至,像庭院裡面要張貼:春光滿園,水缸之上要貼:清水滿缸,床頭上面要貼:夢見周公,出門對面牆上要寫:出門見喜,也被笑稱:出門見喜,跌倒不起,起來再爬,摔掉你的狗牙,過年春聯真的是裡裡外外無所不在,家庭內外全是紅紅火火的景象。
  • 俗語:三十晚上不關燈,是什麼意思呢?看完或許就懂了
    文/茶葉樹上的蜜蜂【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俗語:三十晚上不關燈,是什麼意思呢?看完或許就懂了春節的腳步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又稱除夕夜。所謂的除夕夜就是破就碎,除夕夜的晚上已經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國在除夕夜和春節這兩天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又被大家成為年俗。
  • 農村老人說『年豬三不殺,年貨三需辦』,啥意思?有啥講究?
    如今距離春節不足二個月,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都開始返鄉了,這些年大家相隔萬水千山,都有說不完的心裡話,嘮不完的故鄉情,當然也是農民購置年貨的繁忙時間,大家上街購買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年忙到頭,也該歇歇養養身子了,以前在農村,農民還要殺豬過年,更顯的年味濃厚,農村老人還說過年有『年豬『三不殺』
  • 俗話說:「三十晚上不熄燈」,講的是什麼?你知燈裡又有哪些含義
    再過幾個月,就迎來了2020年,又是一年新春,張燈結彩,非常熱鬧和喜慶,一大家子團團圓圓吃年夜飯,而每個地方,過年都稍微不同,不過年三十那天,每家每戶晚上是不熄燈的,俗話說:「三十晚上不熄燈」,這講的是什麼?你知道燈裡有哪些含義嗎?
  • 春節將至,俗語「好男有才怕過年,好女有膘怕元宵」這話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到了臘月初三,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春節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對於這個時候到了年底農閒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沒有啥事了,其實雖然是農閒的時候,但是農民此時也是比較忙碌的,這到了年底,家裡還是要收拾,而且還有的男人在這個時候也要忙碌幹活,所以說越是到了年底,大家就越忙
  •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文/玄逸歷史解說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冬至那一天不下雨的話,過完年之後,春天來的就特別快。在古代的時候,科技發展還比較緩慢。那時候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出了很多的自然規律。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農村歇後語搞事情,「大家三十看黃曆」什麼意思?
    農村的歇後語與諺語不同,歇後語多是具有」諷刺「的意味,在農村一般歇後語有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為」引子「,後半部分如謎底一般,這其實都是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也反映了農村世代傳統的傳統文化,對於過年的歇後語有哪些,可能你還不清楚,今天小編整理出最全的過年歇後語」大餐「!
  • 2021年二月沒九,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不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民間有很多關於「九」的諺語,最常見的一句就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社會在發展,人口在流動,城市發展之後,湧入城市就業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多,脫離土地,把戶口遷到城鎮的農村居民逐年增加,留守在農村生活的也只剩下老弱婦孺,農忙的時候,筆者回村幫忙收割糧食,在地裡幹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的村民看不到幾個。
  •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什麼意思,啥是仰頭女?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什麼意思,啥是仰頭女?文/農夫也瘋狂結婚生子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過程,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了。在古代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後代,那就是最大的不孝了。
  • 農村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什麼意思?
    這些俗語,大多言簡意賅,話糙理不糙,卻又耐人尋味,從中道理,又怎麼全部在課本中讀出!也許,這就是傳承,這就是我們所堅守的「魂」吧!隨著歷史長河不斷的發展,有些俗語已經淹沒在如今快生活節奏中,無不讓人唏噓。以下兩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在農村俗稱為「386199」的隊伍,數量相當龐大,說的是啥意思?
    要說386199隊伍是怎樣的隊伍,其實是跟現在的農民不種田,都跑去城裡打工有關的,可以說是年輕人都跑城裡才造成這種情況產生的。那麼這些隊伍到底都是誰組成的,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老農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農村老人說在農村有一支被俗稱為「386199」的隊伍,而且數量相當的龐大,是啥意思呢?其實這句話是可以分開來解釋的,比如說38指的就是女王了,畢竟38是婦女節,而61說的就是兒童節意指兒童,而99就是指的老人了。而這些都是由於年輕人都跑城裡打工去了,農村還留下來的人群了。
  • 正值三九期間,農村俗語「三九不掛簾,明年倒春寒」,啥意思呢?
    導讀:正值三九期間,農村俗語「三九不掛簾,明年倒春寒」,啥意思呢?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天氣愈發地感到一天比一天的冷,尤其是小寒期間大範圍的寒潮來襲,多地的氣溫降低到了全年最低點。在筆者這裡的河北南端,氣溫降至到了零下十七度七,創下了近三十年來的最低氣溫。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