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和郭松課題組在ES&T Letters發文 探究中式餐飲源排放生成二次...

2020-12-08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11/26 信息來源: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

2020年11月11日,環境領域綜合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在線發表了胡敏教授和郭松研究員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rom Typical Chinese Domestic Cooking Emissions」。該研究基於氣溶膠生成潛勢反應器與氣溶膠質譜儀,首次探究了在城市居民家庭生活中,中式餐飲源排放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過程。

最近的研究表明,兩種典型城市生活方式源——機動車和餐飲排放,是城市大氣有機氣溶膠的主要貢獻者。餐飲源一次排放有機氣溶膠的研究較多,但對其產生的二次有機氣溶膠的氧化特徵與生成機理尚不清楚,因此,評估餐飲源對大氣環境質量、氣候效應和健康風險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本研究選取了城市居民家庭烹飪中具有代表性的宮保雞丁、煎豆腐、手撕包菜、炸雞塊4種菜品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氣溶膠生成潛勢反應器對稀釋後的煙氣進行氧化,模擬餐飲源排放在環境大氣中的老化過程。重點探討了餐飲煙氣在不同氧化程度下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潛勢、氧化程度、氧化途徑和質譜特徵。研究發現,餐飲煙氣通過形成醇羥基與過氧化物等加氧過程生成低氧化性的二次有機氣溶膠(less oxidized oxygenated OA, LO-OOA),氧碳比僅為0.29—0.41。不同氧化程度下,餐飲源排放對一次與二次有機氣溶膠的貢獻呈現動態變化,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潛勢較低,餐飲源一次排放與二次生成的有機氣溶膠含量相當。本研究最終確定了餐飲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質譜特徵在 m/z 28, 29, 41, 43, 44, 55, 57處,獲得的餐飲源二次有機氣溶膠譜圖可作為有機氣溶膠源解析的通用源譜,以實現環境大氣中餐飲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來源解析。

家庭烹飪菜品

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餐飲源排放特徵和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研究,本研究是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參見ES&T、ACP、AE、JES上的文章),在餐飲源排放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機制上的突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生張子睿和博雅博士後朱雯斐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指導和合作導師是胡敏和郭松。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支持。

論文信息:

Zhang, Z.; Zhu, W.; Hu, M.; Wang, H.; Chen, Z.; Shen, R.; Yu, Y.; Tan, R.; Guo, S.,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rom Typical Chinese Domestic Cooking Emiss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2020(published online).

相關論文信息:

He, L. Y.; Lin, Y.; Huang, X. F.; Guo, S.; Xue, L.; Su, Q.; Hu, M.; Luan, S. J.; Zhang, Y. H.,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resolution aerosol mass spectra of primary organic aerosol emissions from Chinese cooking and biomass burning.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0, 10, (23), 11535-11543.

Zhao, Y. L.; Hu, M.; Slanina, S.; Zhang, Y. H.,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emitted from Chinese cook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41, (1), 99-105.

Zhao, Y. L.; Hu, M.; Slanina, S.; Zhang, Y. H., The molecular distribu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emitted from Western-style fast food cook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7, 41, (37), 8163-8171.

He, L. Y.; Hu, M.; Huang, X. F.; Yu, B. D.; Zhang, Y. H.; Liu, D. Q., Measurement of emiss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from Chinese cook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4, 38, (38), 6557-6564.

He, L. Y.; Hu, M.; Wang, L.; Huang, X. F.; Zhang, Y. H.;Characterization of fine organ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Chinese cook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4, 16(4), 570-575.

相關焦點

  • 北大學者探究中餐排放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機制
    機動車和餐飲排放,是城市大氣有機氣溶膠的主要貢獻者。近日,北京大學團隊開展研究,首次探究了在城市居民家庭生活中,中式餐飲源排放生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過程。他們發現,餐飲煙氣通過形成醇羥基與過氧化物等加氧過程生成低氧化性的二次有機氣溶膠,其獲得的相關數據可為環境大氣中餐飲源二次有機氣溶膠的來源解析提供參考。最新研究表明,兩種典型城市生活方式源——機動車和餐飲排放,是城市大氣有機氣溶膠的主要貢獻者。
  •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敏課題組在PNAS上發文揭示北京霾...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敏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州A&M大學張人一教授合作研究揭示北京霾形成的機制。研究顯示,與直接排放至大氣中一次顆粒物相比,城區交通等排放的大量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和周邊工業生產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SO2)經化學轉化生成的二次顆粒物對北京霾的貢獻更大,有針對性的控制上述三類氣態汙染物是治理北京霾的關鍵。
  • 宿州海螺水泥窯NOx超低排放工業實踐探究
    宿州海螺水泥窯NOx超低排放工業實踐探究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新世紀水泥導報  作者:郭彪華 閆加威等  2020/12/17 14:16:20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為進一步降低水泥窯NOx排放量,選擇宿州海螺2號窯作為工業實踐探究對象。
  • 西湖大學吳連鋒/鞠峰課題組發文:糖尿病藥二甲雙胍變成新興環境...
    最近,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連鋒課題組和工學院鞠峰課題組共同在環境健康領域國際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發表了題為Metformin chlorina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exhibit marked toxicities of a potential health
  • 汙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nbsp&nbsp&nbsp&nbsp汙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nbsp&nbsp&nbsp&nbsp臭氧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又與周圍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
  • 科普:何為二次無機氣溶膠?
    【新聞背景】來自中科院方面的消息稱,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汙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這些源的平均貢獻分別為15%、18%、12%、4%、25%和26%
  • 那些令人崩潰的Chinglish: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For example, to express the concept "I have not seen it":   我見過最多的錯是「until now」和「so far」兩個不分。(可能是因為中文裡都和「至今」有關的原因。)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探究一規律,活求二次函數背景下的面積最值問題,越深入越簡潔
    二次函數背景下圖形面積問題,是中考數學試卷中的常見題型,在數學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這類問題歸根結底是坐標系背景下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問題。進一步又可歸結為已知三個頂點坐標求三角形面積的問題。後者就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所在。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是抓住了解決此類問題的「牛鼻子」。
  • Last Love Letters
    The letters, spanning the 17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reveal the timeless truths of war in the words of fallen heroes throughout the ages.
  • 二次函數「定軸動區間」下的最值問題探究 - 愛數學做數學
    二次函數「定軸動區間」下的最值問題探究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考壓軸題出現動態二次函數研究,動態解析拋物線產生的問題,便成為九年級複習備考的一個重要方面。動點、動點、動區間各類題型中,定軸動區間問題極為考驗學生對二次函數理解深度。
  • 華北電力大學郝潤龍課題組ES&T:UV/NaClO2-NH4OH同時脫硫脫硝反應機理與動力學研究
    以過氧化氫和過硫酸鹽為自由基前體物的傳統UV-AOP方法存在量子產率低、汙染物脫除效率較低、自由基氧化選擇性較差等問題。為了構建更為高效的煙氣淨化體系,本工作鑑於NaClO2量子產率更高且自由基活性更強,首次探究了UV/NaClO2脫硫脫硝的可行性及反應機理,並證實該方法是目前已知的效果最好的一種UV-AOP煙氣淨化方法,同時脫硫脫硝效率達到98.7%和99.1%。
  • 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All Mum's letters Letter
    I didn't understand why my mum kept writing Johnny when he never wrote back.   "Wait and see-we'll get a letter from him one day," she claimed.
  • 機動車排放的NO能將臭氧「吃掉」?生成臭氧汙染的背後究竟有多複雜?
    陸克定說:「這背後的二次反應轉化紛繁複雜,越研究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目前秋冬季臭氧還有很多未知來源,大氣汙染防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更堅實的科技支撐。」1784年之前,VOCs主要來源於自然界排放,1784年之後,人為源排放量大增,使得自然界內部的沉降還原循環被打破。
  • 江南大學張松林課題組:伯胺與二氟卡賓反應製備異腈
    近日,江南大學張松林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利用伯胺和原位生成的二氟卡賓反應合成異腈的簡便方法。張松林教授課題組研究興趣是有機合成新方法的發展和應用,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綠色、高效和新穎的三氟甲基化和腈基化反應的發展和應用
  • 別克gl8es商務車報價最新版 別克gl8商務車 雅典娜
    別克gl8es商務車報價最新版 別克gl8商務車 2021雅典娜升級版別克gl8最新款長寬高5203*1878*1811/mm,軸距為3088mm,動力上搭載了一臺2.0T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260馬力,最大扭矩為350Nm,傳動系統匹配的是9擋手自一體變速箱,駕駛體驗感更棒。滿足國六排放。
  • 中科院預熱燃燒技術突破煤粉鍋爐氮氧化物無氨原始排放新紀錄
    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3日發布消息說,採用該所預熱燃燒技術的兗礦鮑店礦電廠40t/h煤粉預熱燃燒鍋爐當天經第三方測試顯示,以煙煤為燃料,不採用煙氣淨化措施,鍋爐氮氧化物(NOx)原始排放濃度在82.3-94.5mg/m?
  • 郗恆東課題組在JFM發文報導熱湍流中大尺度環流反轉機理突破性進展
    西工大航空學院郗恆東課題組在JFM發文報導熱湍流中大尺度環流反轉機理突破性進展近日,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郗恆東教授課題組在熱湍流系統中大尺度環流反轉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educed flow reversals in turbulent conv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rner vortices
  • 加拿大環境部John Liggio團隊ES&T Letters:大氣光氧化液晶單體化合物的研究
    LCM的大氣演化過程,對未來LCM的大氣監測和風險評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全文速覽 本研究應用流動管反應裝置對兩種典型的顆粒態LCM的大氣光氧化反應進行實驗室模擬,結合在線的氣溶膠質譜儀和電噴霧萃取電離質譜,對LCM的反應動力學、大氣持久性、氧化產物和反應機理進行深入分析。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