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2021-01-18 騰訊網

對於村上春樹,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懂的人不屑一顧。正如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連我身邊也存在這樣兩種極端的人。

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因素使這位日本作家如此佔盡風光,甚至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相形見絀呢?回答自然多種多樣。

從我而言,同時日本作家,讀其他總覺得在讀別人,彼此之間橫著一道巨大的鴻溝。而讀村上,則更像在讀自己,在傾聽自己的心聲,遊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簡而言之,村上春樹引起的是心的共鳴。

村上文學的基調基本是孤獨與無奈,但較之於孤獨與無奈本身,作者著重訴求的似乎更是對待孤獨與無奈的態度。

人生,本質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是宿命式的不可能,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那麼,何苦非努力不可呢?為什麼就不能轉變一下態度?既然怎麼努力爭取理解都枉費心機,那麼不再努力就是了,這樣也可以過得蠻好嘛!換言之,與其勉強通過與人交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莫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這是村上春樹的方式。

所以讀完《挪威的森林》無不發現,無論是從渡邊、直子、玲子,亦或者是永澤……的身上都能真切地體會到孤獨和無奈。有人因此自殺喪命,有人卻學著品味消化。

世人本都是孤獨的個體,一個人來到這陌生的世界,又一個人默默離開。只是應對孤獨的方式不同。所以我們與人交往,為了能夠互相理解彼此陪伴來消減內心那份寂寞。這樣做並不會消除孤獨感,只是在試圖忘卻。可當夜深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空蕩的房間時,那種感覺仍會蔓延全身。

於是,這種孤獨和無奈在村上這獲得了安置。在一般人眼裡無價值、負面的、需要被摒棄東西,在村上筆下成了有價值、正面的、玩賞的對象。

他在燈紅酒綠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建造了一個小世界。而書中的「我」便一個人躲在裡面聽著爵士樂,喝著罐裝啤酒,一邊慢慢地細細品味孤獨和無奈。

性與愛

或許你曾聽人這麼介紹過這本書:「這是本小黃書呀,裡面有可多啪啪啪的內容」…更會發出驚嘆:「怎麼一本小黃書能被那麼多人喜歡?獲有那麼高的讚譽?」

然而與其說內容露骨,不如說其表達的現實。村上毫不忌諱地把這些都表現了出來,愛就是愛,無需隱晦。

無論你對書中主人公的愛情有什麼看法,都不能否認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是本現實主義的愛情小說了。

而在村上春樹筆下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好麼?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我就這麼喜歡你。

青春交往中的真情

當代文學中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暢銷書不嚴肅,嚴肅作品不暢銷。

偶爾,也有例外。《挪威的森林》就是個例外,它不同於瓊瑤的小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不僅暢銷,而且還獲得過很多文學大獎,對日本和中國的青年讀者,尤其是大學生,具有鮮以匹敵的巨大影響。

這種影響也不同於瓊瑤的小說,不是讓少男少女流一灘眼淚,過兩年就會把主人公的姓名和他們千篇一律的交往弄混或忘記。

然而,這影響是好是壞,則見仁見智。道學家視之為濫情的洪水猛獸,不準兒女們閱讀,生怕他們學壞。趕時髦者則奉之為圭臬,認為年輕人就應該那樣生活:泡酒吧,交男女朋友,廣泛涉獵、充分體驗生活。這兩種看法雖不無道理,也有現實依據,但都很極端。

《挪威的森林》真實地反映了上世紀60年代末瀰漫於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工業國家的時代精神;同時,又讓我們看到青春交往中的一縷輕煙般的真情。作者沒有說教,要讀者怎樣,但那縷真情無疑是他稱道的,也讓讀者為之感動。

評論家白燁:《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作為一部描寫青春的小說,《挪威的森林》還算是成功,並沒有落入俗套,如果要是把它放在純文學裡,那麼《挪威的森林》就顯得有些落俗了,它沒有很強的感染力,對於故事的發展也很緩慢,顯得有點拖拖拉拉。在心理刻畫方面,那並不是一流,無法讓人感到人物的真實,顯得有些虛無縹緲。

宮崎駿《虞美人盛開的山坡》說過:

多年後,再回想這樣的迷茫或許連執著的原因都記不得了。

青春就是讓你張揚的笑,也給你莫名的痛。

所謂成長,最終不過是愛過痛過之後,嘗試學習內心和諧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成長是痛的,是疼的,很多人甚至把命丟在了這個門檻上。

就像曾經看到過的這樣的話:

成長是一個人的朝聖路,沒有一個人能夠幫助另一個人成長,再多的左突右突和痛苦,我們都要像蟬一樣,蛻一層皮,然後把內心的痛苦和恐懼不安統統丟掉。

因此,不要害怕去愛,不要害怕被愛。

無論何時,都願你有勇氣重新開場。

相關焦點

  • 電影《挪威的森林》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對於電影版《挪威的森林》,看過原著的觀眾會失望,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迷惑。與其看這種「原著的皮毛」,倒不如去看看原著好了。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實在有太多的詬病了。誠然,哪怕一部電影選角不是太到位,但可以將原著小說的意境影像化,那也算一部佳片,可是《挪威的森林》更讓我失望的正是這裡。不知道是不是村上春樹的這部作品太強大了,還是導演陳英雄火候不到位,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仿佛就像在花兩個小時在翻一本書。然而電影在「翻書」的過程中,忽略了太多小說裡的細節,導致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感覺劇情的過度十分突兀,線索的詮釋也十分不自然。
  • 《挪威的森林》:只有三角戀?那是你沒看明白
    文|椰子也愛笑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輯|壞貓1962年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發行了一首《挪威的森林》,它就像是平靜湖面上泛起的漣漪,喚醒了人們對於青春時代的美好記憶。就連村上春樹也不例外,或許是某天偶然聽到時,觸及了內心一隅柔軟的角落,隨即執筆寫下了同名小說《挪威的森林》。
  • 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
    我說專注小說的小九,今天的話題是: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第一次接觸挪威的森林是在高中,當時他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平靜,完全想不到小說居然還可以這樣寫,在這之前,平時見不到的,我也讀過不少作品,想到兒時看的兒童文學,再到後來的文學名著,甚至連鬼吹燈盜墓筆記這樣的流行小說也是來者不拒,但這些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的內核主要的是講述一個故事。
  • 如何評價《三體》這部小說?有人推崇至極,有人嫌棄文筆極差!
    說到三體這部小說,相信很多人是不陌生的,作者劉慈欣通過宏大的敘事,構建了一個宇宙文明。很多人在閱讀三體這部小說的過程中,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一開始閱讀這部小說,感覺作者的文筆非常的差,可是細讀後才會已被這部書所震撼。有人說三體作為小說寫得非常糟糕,小說的開篇寫的破破爛爛,無聊透頂。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當做一本黃色小說來看,也許是因為年少不知愁。
  • 如何說我愛你——《挪威的森林》的書與電影
    其實問題應該被闡釋的更為清楚一些,書,或者直接說小說,分成很多種類型,風格,流派,但如果簡單粗暴的區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故事為小說的主要線索和內容,一類並不以故事見長,而是通過更多的複雜元素,作者對於世界,對於人,對於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以文字的方式儲存起來,成為一種時間的藝術。有的小說兩方面都有,有精彩的故事,也有豐富的內容。
  • 方向感和《挪威的森林》
    借用《挪威的森林》中永澤的說法,那好比勞作和努力的區別:沒有方向感的勤奮是勞作,有方向感的勤奮是努力。說法誠然有些玄乎,但作為感覺倒也不是不能明白。那麼什麼是方向感呢?一下子還真說不大好,勉強說來,那恐怕既是一種朦朦朧朧的直覺,又是一種近乎執拗的理性判斷。讓我接著《挪威的森林》往下說吧!姑且讓時間倒退到1988年。地點是廣州的暨南大學。
  • 挪威的森林,究竟是什麼樣的文字,才能描述出如此深刻的世界?
    說起《挪威的森林》,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首耳熟能詳的歌,「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溶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伍佰獨具風格的嗓音,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說這首歌就是伍佰看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才創作的。今天小創就要給大家分享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愛與欲的糾結,身與心的迷失和救贖
    《挪威的森林》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是村上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愛情糾纏,該影片獲得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以及入圍第六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村上春樹的原著中夾雜了關於愛情、性、死亡、人生等話題的探討。導演陳英雄在120分鐘左右的電影裡呈現出了渡邊和直子、綠子之間愛與欲的糾結,身與心的迷失和救贖,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主要長篇小說有《尋羊冒險記》(野間文藝新人獎)、《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谷崎潤一郎獎)《挪威的森林》、《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東京奇譚集》等短篇小說集、隨筆集、遊記、翻譯作品等諸多著作。而且村上春樹雖然用日語寫作,但他創作中的語言思維是英語式的,甚至是美國式的。因此他的小說得以在世界範圍內真正流行。
  • 《秘密森林》是一部犯罪懸疑電視劇,這部劇的評價高嗎?
    就我個人而言,《秘密森林》這部犯罪懸疑電視劇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每個人對這部電影的見解都不同,但都可以匯集成一個意思,那就是這部電視劇是一部高質量,且非常值得一看的犯罪懸疑劇,而且《秘密森林》這部犯罪懸疑劇的評分相當高,評分高達9.3分,並且將近百分之七十的人打出了五星,可見打擊對這部電視劇的喜愛度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提起村上春樹只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可能更厲害
    而村上春樹最著名的作品當屬《挪威的森林》,很多小夥伴即便是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可今天讀書君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則是和《挪威的森林》其名的一本書,那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本書的名字初看的時候透露著一股濃濃的中二氣息,但本書與《挪威的森林》這樣的青春文學不同的是這本書是作者的一次試驗,是一次偉大的嘗試。
  • 《挪威的森林》生活還是需要一點希望的,哪怕是一點亮光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小說《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最近我喜歡上了作家村上春樹,並一舉榮登我最喜歡的作家排名,沒有之一。《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所著,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首先,我們按照慣例介紹一下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
  • 村上春樹究竟想通過《挪威的森林》告訴我們什麼?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的創作背景是在人們享受著豐富生活、經濟發展飛快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期裡邊,人們的精神產生了一些危機。那麼,《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總的來說,挪威的森林講述的是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群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生活和愛情時彷徨,苦悶、迷茫和他們對待生活、生命態度的差異,最終決定了他們人生結局的不同走向。文章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對象,講述了「我」的愛情和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
  • 《挪威的森林》主題歌曝光 選自披頭四同名歌曲
    首張先行劇照 菊地凜子、松山健一  【來源:電影網】松山健一主演的電影《挪威的森林》主題歌敲定,選自英國老牌樂團披頭四的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這是披頭四歌曲有史以來,首次作為日本電影主題歌。  之所以選用披頭四的歌曲作為主題歌,主要是由於原著作者村上春樹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披頭四的這首歌《挪威的森林》,但如果想得到歌曲的使用權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該片製作人小川真司與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二人與披頭四方面經過長達1年的交涉協商,才最終籤下歌曲的使用權,可謂相當不易。  陳導演表示為了與原作劇情相吻合,選用原版歌曲是必須的,因此才會有了長達一年的等待。
  • 《挪威的森林》:背負創傷的抒情詩,我們拿什麼找回逝去的青春?
    從陳英雄電影改編說起無論是改編什麼名著,大概都會聽到有人說:電影不及原著小說!改編《挪威的森林》遇上的問題,可能比改編任何名著都要多。因為自詡為村上的專家太多,喜歡村上小說的人太多,相比之下,陳英雄這個名字,好像太渺小了。我很喜歡陳英雄的《挪威的森林》,事實上村上的小說也看了也不下5遍。說實話《挪威的森林》的故事讓我蠻驚訝的。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文|喵大小姐 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大概是十年前,那會只知道它很有名,由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先生所創作,風靡海內外,但當時我卻並未看懂。 如今再次翻閱,越發覺得它處處透著悲傷的痕跡,這種悲傷,源於真實,源於一種對青春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