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2021-01-18 軌道為你而來

不要因為寂寞隨便牽手,然後依賴上,人自由自在多好。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

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

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一言以蔽之,《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漂泊在旅途上寫下的書籍,於是感傷和孤獨,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它的基調。

01、面對成名背後的爭議,村上春樹大膽反擊

這本書誕生以前,村上春樹便立志要讓它成為,「讓全國少男少女流幹紅淚的小說」。

而《挪威的森林》也不負眾望,自問世以來,僅用25年的時間,便在日本銷出1500餘萬冊,相當於,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可是,龐大的讀者基數帶來的,除了耀眼的成績,還有巨大的爭議。

想必讀過村上春樹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裡描述男女關係常常伴隨著性描寫,而這一點在《挪威的森林》裡有很明顯的體現。大量直白、細膩且大膽的性描寫,令人咋舌。哪怕是在民風開放淳樸的日本,這也是備受爭議的。

針對媒體和讀者的質疑,村上春樹卻坦蕩地反唇相譏道,「越是如實寫,就越是沒有腥味。」

其實這樣的爭議,儘管在此書出版多年後,依然沒有停止。《挪威的森林》曾因深刻的主題和意義,被美國新澤西州列為高中暑假課題圖書之一,但卻引起監護人的反彈。

有部分學生監護人認為,書中有關於性的描寫,「不適合十幾歲的孩子」。最終該書被迫從課題圖書列表中刪除。對此出版社很不滿,直言,「校方屈服於壓力,很遺憾。」

關於文學作品中性描寫的爭議,坊間一直喋喋不休,我倒是想起莫言對此的回覆,簡單又有力量。

諾貝爾文學獲得者莫言說過一句話,「文學裡的性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愛情和性的描寫,是對人性的描述和刻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文字的奇妙之處在於,通過意境的建立,傳達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揭示。大膽直白的性描寫,不過只是揭示主題的工具之一,將性和人的生存狀態打散,在心靈和感情的短暫愉悅中反省現實和自我。

02、《挪威的森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挪威的森林》以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環境作為背景,飛速發展的經濟帶來的是物慾橫流背後的孤獨和寂寞。村上春樹在裡面描繪了繁華都市生活下孤獨又失落的少男少女眾生態。

主人公渡邊是一位性格內向的寄宿大學生,為了躲避好友木月離世的悲痛,而藏匿在東京鬧市裡。在花花公子永澤的教唆下,渡邊沉淪在一夜情的歡愉中,換來的卻是更加深刻的孤獨。

渡邊偶遇同樣在東京逃避現實的直子,兩顆孤獨的靈魂和身體都在不斷靠近。可是就在他們第一次突破界限以後,直子卻不聲不響地消失了,選擇在療養院隱居。

就在渡邊和直子還在摸索著相處的界限時,活潑開朗的綠子卻闖入了渡邊的生活。同樣承受著命運施加的壓力,綠子卻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渡邊想要尋求綠子的庇護時,他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靈魂早已迷失。

《挪威的森林》裡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也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只有反映和批判現實生活的立意和主題。主人公在複雜的男女關係之中沉迷,其實是都市物慾生活對心靈的衝擊和侵佔。

03、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同樣因為描寫情慾而備受爭議的王小波,他曾說過,

「寫性有媚俗的嫌疑......但生活就是如此,又何須掩飾?」

小說的題目,《挪威的森林》,本就帶有多層含義,但最終還是直指人們內心的孤獨:

首先,作為披頭四樂團經典搖滾音樂,它是女主人公直子最喜歡的音樂,卻又不敢輕易提起,「一聽這曲子,我就時常妄想得不行,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在茂密的森林裡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黑又冷,又沒有一個人來救我。」

其次,書中描寫的一切,以文字的形式,真實再現了日本國度對上世紀60年代搖滾文化的踐行。罷課、學潮、性亂......等等離經叛道的行為,其實都是現代都市青年在黑暗社會裡,無法排解痛苦的表現。

《挪威的森林》裡面的性描寫,不全是愛欲的表現,更多的只是一種排解鬱悶和孤獨的手段,是彼此企圖從孤獨中尋求解脫的救生圈。比如當他為了安慰一位受情傷的女子,同她「不約而同地跨入旅館,其實雙方都不特別想一起睡覺,只是如若不睡,事情便無法收場。」

他們在孤獨和空虛中彷徨,在荒誕的情慾中尋求慰藉,最終卻加速心靈的損耗。然而,這個苦澀的過程,卻是他們的成長曆程,在一次次撞南牆以後才摸索出人生的意義。

04、來聽聽大佬們對它的評價

我國著名翻譯家林少華曾經說過:

「村上作品的基調是孤獨和無奈,而最讓我動心和引起共鳴的,是他把孤獨和無奈作為玩味的對象,還把這種玩味升華為審美境界 。」

作家周嘉寧回憶《挪威的森林》,卻充滿青春的氣息:

一本《挪威的森林》被翻了很多遍,姑娘們都願意像綠子一樣穿短褲,晃蕩著兩條細腿,並且死死記住綠子與渡邊的對話:「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整個世界森林裡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黃油。」

美國華人學者李歐梵教授更將《挪威的森林》列為20世紀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部文學譯著之一。

在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環境,閱讀《挪威的森林》,雖然沒有那個時代的痕跡和苦澀,但精神的匱乏和物慾的縱橫,卻有幾分相似之處。或許正因如此,這本書自從引進國內以後,多次再版,至今仍保持著較高的銷量。

好的作品如酒,文字雋永,時光卻將它衝刷得更加醇厚。無論什麼時候再讀這本書,你都會從中收穫不一樣的感悟和深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從青春吃的苦頭裡收穫經驗和教訓。閱讀此書,既是在回味自己與過往青春的距離,也是在窺視當代年輕人內心脆弱的契機,從而拉近親子關係和教育。

推薦村上春樹以《挪威的森林》為首的經典代表作,從《且聽風吟》到《挪威的森林》再到《海邊的卡夫卡》,生命不息,旅途漫長。一頓飯錢,足以讓你走進大師的世界。

不喜歡套裝的朋友們,也可以直接購買單品,在《挪威的森林》裡邂逅有趣的靈魂!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村上春樹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內向的青春不迷茫,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講的是這樣的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日本有位我們熟悉的作家們,村上春樹29歲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日本的文學新人獎,後來更是憑藉一部《挪威的森林》暢銷日本,這時候他已經寫作了將近10個年頭,而在他成為小說家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 提起村上春樹只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可能更厲害
    但小李子在2016年已經獲了奧斯卡獎,現在陪跑屆只剩下村上春樹一人了。而村上春樹最著名的作品當屬《挪威的森林》,很多小夥伴即便是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可今天讀書君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則是和《挪威的森林》其名的一本書,那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當做一本黃色小說來看,也許是因為年少不知愁。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 《挪威的森林》等九部村上春樹作品首次發布有聲書和電子書
    8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書展分會場靜安嘉裡中心發布會獲悉,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電子書和有聲書(以下簡稱「電聲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現場,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攜手多家平臺合作方代表,籤署「反盜版聲明」,共同維護數字出版環境的純淨。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銘
    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一個人來救我。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讀來令人憂傷的書,它關乎青春與彷徨,關乎孤獨與愛情,關乎迷失與救贖,關乎死亡與成長。可以說,這是一部青春戀愛、成長小說,寫於1987年。就好像有16歲的幻想少年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就有《挪威的森林》的讀者群。
  •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究竟想表達什麼?
    村上春樹的世界和人物都屬於自由主義的世界。這些角色是無懈可擊的,在性方面大膽大膽,毫不猶豫,毫不含糊。兩難境地,愚蠢的小報復和憤怒的表現,感情的變化使你處於困境之中。這只是一個有很多隨意性和色情話題的愛情故事嗎?!雖然不是一瞬間,它會陷入骯髒的鍋中。事實上,它感覺像泥土,原始和真實的大量諷刺。它是關於關係,死亡,一個即將到來的故事-讓你感到悲傷和懷舊。
  •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對於村上春樹,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懂的人不屑一顧。正如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連我身邊也存在這樣兩種極端的人。 而讀村上,則更像在讀自己,在傾聽自己的心聲,遊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簡而言之,村上春樹引起的是心的共鳴。
  • 越南導演改編村上春樹名作《挪威的森林》,到底算不算成功?
    2010年,被文藝青年奉為圭臬的村上春樹著名的青春小說《挪威的森林》被越南導演陳英雄搬上銀幕。     就觀感而言,導演對這部小說的改編並不算差,不僅還原了小說的原貌,也並未喪失村上的精髓,尤其是對「孤獨」這一主題的呈現和把握上。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開始選曲的時候有三四十首曲目,但是我們最後精選出來十幾首。"  音樂會選曲幾乎都出自村上春樹的作品,原著的文字會滲透入樂曲中,變成爵士經典作品的一部分,以旁白、朗讀等形式出現。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今日好書推薦:《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樹豆瓣評分:8.5可讀指數:※※※※※下面書上君帶大家三十秒了解這位三次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者——村上春樹1949年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1979年以《且聽風吟》(群像新人文學獎)登上文壇。
  • 或許像村上春樹那樣,假如真有時光機
    或許像村上春樹那樣《假如真有時光機》是今年五月南海才出版,村上春樹週遊世界的隨筆集,翻了一下,240頁,標價四十九元,那一瞬間,頓起「殺意」,書這玩意,那麼薄,如此貴,明顯把不少利潤都放給了流通環節,只是可惜了村上,可惜了村上粉,可惜了以為如此文字是最淳樸乾淨的地方,乾淨淳樸還要靠孔方兄去搞定。
  • 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依然是獲獎的大熱門比如今年賠率榜排名前十的作家,「千年陪跑王」村上春樹自不必說,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奧茲(Amos Oz)、阿多尼斯(Adunis)都是老面孔了。對村上春樹本人來說,每年都是文學獎大熱門,每年又都與諾獎擦肩而過,肯定是既無奈又心塞。
  • 村上春樹與諾貝爾 誰更需要誰
    其中,除了近年來走紅的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欽(Jonathan Franzen)的作品,如《糾正》、《自由》等,就是村上的眾多作品了,而且他的遠比喬納森的要多,從《舞舞舞》、《斯普特尼克戀人》、《挪威的森林》、《天黑之後》、《海邊的卡夫卡》,直到《1Q84》,總之,只要是村上的作品,幾乎一本都不缺,當然,全都是英文的譯本。這讓我驚訝不已。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但大部分人對他的了解,還停留在「《挪威的森林》的作者」,和「諾貝爾文學獎陪跑運動員」這兩個標籤上。其實,真實的村上春樹遠不止於此,他其實是個值得人深挖的「寶藏男孩」。今天,書單君就想來聊聊,那個不太為大眾熟知的村上春樹。慢慢來,人生還有很多日子張愛玲曾經說過:成名要趁早。 這句話不知道引發了多少人的焦慮和過勞。
  • 村上春樹:別害怕當笨的人
    村上春樹覺得自己是後一種。還不忘把大部分同行都拉下水,他聲稱大半的小說家,幾乎都是這種個性。《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片,很多人看了當時很感動。片子裡,那些一輩子圍著古老文物打轉的人,看起來似乎和村上故事裡那個腦袋不太靈光的人,有著類似的氣質。隔著屏幕,忍不住對他們萌生敬意。
  • 《挪威的森林》:由人物的分析著手探討村上春樹筆下成長的得與失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像無根的浮萍,孤獨並面對著社會的壓力,城市的燈紅酒綠遮蓋不了人們內心的焦慮。對於村上春樹來說,《挪威的森林》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創作出來的,書中的人物則反映了當時日本青年人的情感狀態。村上喜歡音樂,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歌曲《Norwegian Wood》,於是,1987年村上就以這首歌的名字寫了一部青春戀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