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別害怕當笨的人

2020-12-03 鯨落島

有這麼一對朋友,從來沒有見過富士山。 有一天,一起約著去看。腦子比較好使的那個,走到山腳下便停了下來。找了幾個角度望了望富士山,心中瞭然,富士山原來長這樣,於是心滿意足打道回府。另一個腦袋不太靈光的人,一直爬到了山頂。筋疲力盡。從各種高度、角度看完後,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這就是富士山。

兩種人裡,你是哪一種?村上春樹覺得自己是後一種。還不忘把大部分同行都拉下水,他聲稱大半的小說家,幾乎都是這種個性。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片,很多人看了當時很感動。片子裡,那些一輩子圍著古老文物打轉的人,看起來似乎和村上故事裡那個腦袋不太靈光的人,有著類似的氣質。隔著屏幕,忍不住對他們萌生敬意。

腦袋看起來不太靈光,甚至有點兒笨手笨腳。極度較真。撞了南牆,也要琢磨起這南牆到底是什麼材質做成的。擋也擋不住的傻氣。

這樣的人,有什麼特別的呢?

01笨,不是非要吃苦頭而是適當取捨

1978年四月,一個晴朗的下午。在神宮球場看棒球比賽的村上,突然有了寫小說的念頭。自傳作品裡,他把這段經歷幾乎描繪成了某種神秘旨意:寫作的念頭從天而降,他恰好牢牢接住了它。從此一寫就寫了四十年。

創作的大部分時間裡,幾乎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十點睡覺。無論大腦空白還是寫不下去,都嚴格遵守每天4小時的寫作計劃。然後出門跑步,每天跑10公裡。自認為笨笨的村上,為了寫作,過著一種近乎苦行僧的生活。

在寫作收入還不穩定的狀況下,賣到經營多年、用來謀生的爵士酒吧。後來又遠走異鄉,為了不受名聲所擾,將自己特意隔離起來。這些決定,每一個都暗藏著極大的風險,稍不注意,也許會毀掉現有的生活。這樣看來,村上所做這些決定都體現了他所謂的「笨」。「笨」,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忘掉眼前利益爬富士山的兩個人,一個止步於山腳,一個爬上了山頂,甚至踏平了各個角落。誰比較辛苦?當然是後者。但眼下的皮肉辛苦,讓他領略到了富士山真正的魅力。

村上春樹第一次跑馬拉松時,抱怨道:「跑過60公裡的休息站,我只覺得自己快死了。」一開始,只能跑20到30分鐘,且已經氣喘籲籲、心跳加速、雙腿打晃。到了1983年,他能連跑22公裡。每天要出門跑10公裡的計劃,也有不想繼續的念頭。但他堅持了下來。

跑步不是為了眼前的心情舒暢,而是為寫作儲備健康的體能,緩解常年伏案工作對身體造成的損耗。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是:不是明天的自己會怎麼樣,而是十年後的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02比較笨的人,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品質?

2009年,英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他的作品《異類》中,首次提出1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0000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這個定律在國內一度走紅,各類成功學紛紛把它奉為圭臬。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計算的話,10000小時大致為5年。也就是說,只要5年的堅持不懈,每個人都可以從普通人晉級為大師。果真如此嗎?

5年,從普通人到大師,確實鼓舞人心。但真如這個定律所說的話,富士康裡的流水線車間,大概是全世界最容易孕育大師的地方。

堅韌,不為外力動搖的定力。這的確是所謂「笨」的人身上,最優秀的品質。且需要持續付出。但持續,不是一個人人都適用的簡單數字。5年的重複勞動,並不會帶來質的提升。

村上春樹認為,寫作就像打擂臺賽。每天跳上臺的人很多,從臺上跌落的人,更多。生活中大部分事情也都如此,機械性的重複毫無裨益,每天都需要上擂臺般,投入相當的專注,應對層出不窮的心智挑戰。確保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益。

這需要持續不斷的,迎難而上的勇氣。感覺到容易的時候,往往是在走下坡路。體會到難,不得不打起十分精神,傾注心無旁騖的時間、心力,才是上坡路。

03聰明的人「人間不值得」笨的人「活著真有意思」

現在比較流行【聰明喪】。破罐子破摔式的喪,眼界太低,格局太窄,容易失了體面。喪字前面有了聰明的開場,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況味就出來了。

某種程度上,1萬小時定律大大緩解了我們的焦慮感,和玻璃心。所謂「人間不值得」,不願努力,和不夠聰明是兩回事。對,我是夠懶,但你不能說我天賦不夠。聰明,反倒成了不願努力的藉口。

難過的是,無論怎麼聰明地喪,體面地喪,它既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無法掩蓋真實的疼痛感。「我們能夠帶進墳墓裡去的,歸根結底,也只有已經盡心盡責的滿足感,以及拼盡全力的證據。」

當年靠處女作一舉拿下新人獎,飛速躋身文壇新星,一開始,村上春樹也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有久負盛名的評論家言辭激烈,指責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一樁「婚姻詐騙」。空有形式,毫無內容。

不僅是評論家,曾經的高中同學也會特意跑到他的店裡吐槽「那種玩意兒都能獲獎的話,我也能寫。」你看,喪是一種常態。但村上春樹選擇的是遠走異國他鄉,默默反抗。在遠走歐洲那段時間裡,依舊老老實實寫作。最早寫出了《挪威的森林》,廣為暢銷,經濟根基有了保障,算是為自己的職業作家路上打開了新的局面。

來自各路評論方的批判,確實讓他心有憤懣,耿耿於懷。可是又忍不住一次次感嘆,邊喝著熱騰騰的咖啡,邊心無旁騖敲鍵盤,對他來說是件多麼有意思、多麼幸福感炸裂的事。

「所有的人一輩子之間都在尋找某一種重要的東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而且如果幸運地能找到,實際上被找到的東西,往往已經致命性地被損壞了。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得不繼續尋找。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活著本身也會失去意義」。

人類的基本境遇,時代的不可抗力,原生家庭的矛盾創傷,或是社會風潮的不盡人意,這些幾乎是這個星球上所有個體都會面對的難題。泥濘中仰望星空,不僅僅是一種浪漫主義,而是尋找光芒。你知道總有一個目標,一些事物,能輕易喚醒你的渴望。

哪怕生活中有層出不窮讓你灰心喪氣的事,抬頭凝視這個目標,這些能從你的內心深處勾勒出幸福感的事物,就是幫你打敗喪的,最好的籌碼。

04至少,他從不走路

村上春樹雖然看上去一臉禁慾,又顯得勤勉努力,但行為處事上,完全可以用叛逆來形容。大部分年輕人按照約定俗成的順序,畢業、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他先結了婚,因為生活所迫開始工作,一邊工作一邊修學分,花了七年時間才算畢了業。相比於早稻田大學的畢業文憑,他認為在新宿歌舞伎町通宵打工的經歷,對他更有價值。

成名後,他不上電視不上廣播,極少參加朗讀會,不願意讓媒體拍照,也很少接受採訪。寫作風格西化,毫不避諱地對外表示對日本當代文學並不熟知的態度,這樣的姿態在日本文壇上也可以說得上是離經叛道。

創造新的文體,並不亞於一場革命。聽起來刺激,實際上往往需要挺過很長一段吃力不討好的煎熬時期。任何專業領域,新事物出現,被接受起來都不會那麼容易。

儘管遭受職責,村上春樹始終以開闢新的文體為己任,從不因評論試圖改變。如果不是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對寫作真正的熱愛,很難以這種孤絕的姿態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堅持就堅持了40年。

村上這樣形容自己的理想生活:「懷抱心愛的貓,專心寫作。累時聽歌,品酒。至於跑步,只要他還能走,就會一直跑下去。和吃飯、睡覺、寫作一樣,跑步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連自己的墓志銘都已想好:『至少,他從不走路。』」

05其存在本身,就是一道光芒

就在今年11月初,村上春樹舉辦了一次罕見的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將把自己手稿、書信、藏書、個人作品相關書評及近2萬張私藏唱片都捐獻給自己的母校早稻田大學。將近70歲的他,擔心離世後,這些珍貴的資料可能會散失掉。

從1978年4月那個晴朗的下午,在神宮球場外的觀看席上,29歲的村上春樹覺得某種事物飄然而至。成為小說家的念頭,從天空飛落到他的掌心,從此命運之弦扭轉。如今,在小說家的道路上,他已邁過了第40個念頭。沒有孩子,沒有音樂之外的多餘的娛樂,生活裡依然除了寫作,就是跑步。

「一個幸運的作家一生也許能寫出12部長篇小說。不知道我的身體裡還有多少部好作品。」已經出版了14部長篇小說的他,仍然在積極活躍地創作。

無論外界如何神化,還是他謙卑地將自己當做普通人。年復一年的持續投入、專注、堅韌的品質,和對熱愛之事的內在激情與瘋狂,是這位比較「笨」的人身上,最令人動容的品質。

在這個浮躁艱難的時代裡,似乎所有人都在狂奔。比小聰明、比速度、比成功,誰也不知道狂奔的盡頭在哪裡?狂奔的意義是什麼?

如村上春樹這般,偶爾做個「看起來腦袋不怎麼靈光」的笨蛋,又有何妨呢?你要知道,聰明的人不止你一個。但肯下功夫的人,越來越少。而我們終要面對的,無他,只有你內心深處的渴望,和是否忠於自己的良心。

相關焦點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給了一個「日本人」!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被掩埋的巨人》是石黑一雄自2005年《別讓我走》之後出版的首部長篇小說。開獎前,村上春樹又雙叒成為博彩公司的諾獎熱門與以往幾年一樣,人們關注的不是誰得獎了,而是村上春樹又一次「陪跑」了。村上春樹依然是獲獎的大熱門比如今年賠率榜排名前十的作家,「千年陪跑王」村上春樹自不必說,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奧茲(Amos Oz)、阿多尼斯(Adunis)都是老面孔了。對村上春樹本人來說,每年都是文學獎大熱門,每年又都與諾獎擦肩而過,肯定是既無奈又心塞。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翻譯技巧的探討等。
  • 村上春樹昨晚罕見在東京演講:翻譯是我的愛好
    2017年才過去4個月,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已經已經出版了三本書,分別是長篇小說《殺死騎士團長》、與另一位日本女作家川上未映子的長篇對談集《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以及剛剛出版的《村上春樹 翻譯(幾乎)是全部工作》。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但大部分人對他的了解,還停留在「《挪威的森林》的作者」,和「諾貝爾文學獎陪跑運動員」這兩個標籤上。其實,真實的村上春樹遠不止於此,他其實是個值得人深挖的「寶藏男孩」。今天,書單君就想來聊聊,那個不太為大眾熟知的村上春樹。慢慢來,人生還有很多日子張愛玲曾經說過:成名要趁早。 這句話不知道引發了多少人的焦慮和過勞。
  • 村上春樹:假如真有時光機
    村上春樹的回答是:回到1954年的紐約,在那裡的爵士俱樂部盡情聽一場克利福德·布朗和馬克斯·羅奇五重奏的現場演奏。《假如真有時光機》是村上春樹寫的一本旅行隨筆。村上春樹站在曾經居住的寓所前精彩文摘「那風景裡有氣味、有聲音、有肌膚的感觸
  • 村上春樹寫《且聽風吟》為了表達什麼?
    當我們通讀村上春樹的著作,其實他大部分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如此,總是欲言又止,充滿心事。《且聽風吟》跟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一樣,人物間的對話十分簡短,每個人都惜字如金,很少吐露自己的心事。他們心事重重,只能藉助比喻、景物描寫來反映腦海最深處的心思,或者直接讓角色開一個玩笑,提出一個疑問,使聽話的人陷入沉默,以「終結交流」的方式來表現無法被說或不願說出的感受。
  • 諾貝爾文學獎預測獲獎者排名,村上春樹排名第三
    英國博彩公司公布,71歲的村上在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預測榜再次上榜,名列第3。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夕,日本人總是對人氣作家村上春樹滿懷期待,村上迷更是高度投入,但直到目前都是年年期望
  • 《燃燒》的原作小說裡,村上春樹寫了什麼
    因為電影《燃燒》的關係,讀了村上春樹的原作《燒倉房》,也順便讀了村上的幾個短篇。都很喜歡。《燒倉房》收錄於《螢》。劉亞仁飾演鍾秀村上春樹在小說裡,使用了富裕男是否殺死女孩作為懸念,但這並不是一個偵探故事,村上也沒興趣給出標準答案。在整個事件中,村上鋪陳了這條暗線,實際是從人物及其言行的描寫中,由讀者理解和想像完成的。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張雄關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爵士樂  眾所周知,村上春樹是爵士樂的發燒友。長期以來他通過經營爵士酒吧、電臺傳播爵士樂,並從不同的角度把爵士樂融入到自己的文學作品中。
  • ——評村上春樹《假如真有時光機》
    該書的日文名直譯為《寮國到底有什麼》,緣於村上春樹乘飛機前往寮國途中,在河內中轉時,被當地人一臉不解地問道:「寮國到底有什麼,會是越南沒有的呢?」這句無意中的問話讓彼時的村上春樹無言以對。或許正是為了尋找遠方的那個「什麼」,才要動身去寮國的吧。而這,不就是所謂的旅行?彼時的村上春樹如是所想。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一定會有很多人懷念1978年那個明媚的春日,在明治神宮棒球場那一記漂亮的擊球聲,它締造了一個如此重要的作家,讓我們感受到真切的意趣,以及奇異幻象的動人之處。就讓我們祝福村上春樹72歲生日快樂,希望他在今天晚餐時,和夫人陽子一起開一瓶好酒,吃一餐美食,寧靜而快樂地度過這個生日——就像他曾經期望的那樣。下面是關於他的15條好玩的信息。
  •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時報出版社表示,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首度回顧自己30多年來職業小說家的生涯,全書分成十二回,從入行、到工作的邏輯、乃至於小說的發想創意,可以看出村上春樹工作上的心路歷程。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村上春樹首次介紹了為何自己在22歲就結婚。
  • 對談集《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中文版問世,村上春樹:作家「必須和...
    這是村上春樹迄今接受過的最長訪談,總共歷時四次、11個小時,總計13萬字。這部深入探析村上春樹藝術和內心世界的訪談記錄,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中文版,近期與讀者見面。「後記」中,村上春樹如此描述這次訪談——川上未映子把過去從未有人問過的那類問題迎面砸來,並且毫不膽怯地從各個角度反覆提問,一直問到心滿意足為止。「而在一個個回答那樣的提問當中,我在自己心中發現了我本身迄今從未想到的意味和風景。」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所以村上春樹的文章整體看起來乾淨、清爽、透明、了無陰財,很顯然他的小說成功了,這種不同於其他日本作家的行文風格迅速捕獲了中國讀者。他的代表小說《挪威的森林》很多人都讀了不下百遍,甚至有人能一字不差的背下來。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不要因為寂寞隨便牽手,然後依賴上,人自由自在多好。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 村上春樹與諾貝爾 誰更需要誰
    撰稿|張 生  村上在西方世界的走紅  最近關於村上春樹的新聞比較重要的有兩則,一是前段時間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英國的「立博」(Ladbrokes)預測今年10月中旬開獎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排名,村上排在榜首,賠率也最低。二是在近期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端展開後,北京有書店把日本作家的書從櫃檯裡撤掉,村上主動對此現象發言。
  • 或許像村上春樹那樣,假如真有時光機
    或許像村上春樹那樣《假如真有時光機》是今年五月南海才出版,村上春樹週遊世界的隨筆集,翻了一下,240頁,標價四十九元,那一瞬間,頓起「殺意」,書這玩意,那麼薄,如此貴,明顯把不少利潤都放給了流通環節,只是可惜了村上,可惜了村上粉,可惜了以為如此文字是最淳樸乾淨的地方,乾淨淳樸還要靠孔方兄去搞定。
  • 村上春樹《刺騎士團長》:每個人都是永遠的未完成
    --村上春樹在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我不禁覺得這本書是村上春樹的作品集大成、但凡、《1Q84》我們近年來看到的,以及《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所有帶有村上春樹印記的元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例如,米安色,一個看似完美的男人,卻仍然有一些不清楚的不足之處;例如,十三歲神秘的女孩,例如,石室裡無緣無故的貝爾,例如,……有著騎士指揮官身體的想法(idea)寫作技巧和往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