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寫《且聽風吟》為了表達什麼?

2021-01-15 記者倪好

每一個作家,終其一生,其寫作技巧和價值觀點可能會變,但其內心深處的性格,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學風格卻很難改變。文學風格,既使得作者寫出了自己的特點和標籤,同時也可能讓作家陷在其中無法自拔。村上春樹是個優秀的作家,他有自己傲然於文壇的獨特風格,然而,也正是這種風格,讓他圉於其中孤獨徘徊,始終無法突破升華,具體來說,這種風格就是「距離感」。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的文字特點

作家的風格,基本上在成名作中就奠定了。村上春樹1978年發表的《且聽風吟》(《風の歌を聴け》),除了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蜚聲文壇的敲門磚。這本書寫滿了「距離感」。書中的「我」無名無姓,是一個就讀生物系的大學生。從小就很少說話,14歲突然發了瘋,喋喋不休地說了三個月的話後,發了一場高燒。後來高中畢業時,「我」決定成為一個只把心裡話說一半的人。

《且聽風吟》(《風の歌を聴け》)

心裡話說一半,不想跟別人交心,留下的一半就是「距離感」,在這本小說裡,儘管只有主角下定決心把話說一半,但似乎所有的角色都跟主角一樣。當我們通讀村上春樹的著作,其實他大部分小說中的人物都是如此,總是欲言又止,充滿心事。

《且聽風吟》跟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一樣,人物間的對話十分簡短,每個人都惜字如金,很少吐露自己的心事。他們心事重重,只能藉助比喻、景物描寫來反映腦海最深處的心思,或者直接讓角色開一個玩笑,提出一個疑問,使聽話的人陷入沉默,以「終結交流」的方式來表現無法被說或不願說出的感受。

中學時的村上春樹

只把話說出一半的寫法,讓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是閱讀對話時,時常感覺到到一種疏離感,仿佛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全都是萍水相逢一般,就像流浪者的短暫相聚。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村上春樹通過寡淡如水卻又暗含深刻意味的語言,營造了一種久別重逢,心有靈犀的錯覺,讀者可以感覺到,儘管書中的「流浪者」不清楚彼此的經歷,但在某個時刻,似乎大家都是知己,一個字一個詞便可以達成心照不宣的效果。

無法被治癒的「距離」

流浪的人終將相聚。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與主角最親近的人,往往都是通過意外認識的。以《且聽風吟》為例,某一天,書中的「我」去熟悉的酒吧消遣,結識了一位因酒醉而昏迷的陌生女人。在好心送女子回家後,原本沒打算深交的兩人,又因為各種巧合而不停相遇。在命運的搭橋牽線下,二人漸漸對彼此產生了好感,開始了類似戀愛的生活。

《且聽風吟》中的「我」和陌生女人

在跟陌生女人交往的過程中,「我」開始回憶以前感情生活的往事,特別是關於上一個死去女友的故事。同時,「我」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想法。儘管在「我」和陌生女子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可以聽出我們對彼此的傾慕和渴望,但在我們之間,始終沒有發生什麼。我們只是在某些時刻互相陪伴、彼此傾聽,說出在那個時刻適合的話語。兩人的關係彷彿只是簡單而有分寸的觸碰、甜蜜又適可而止的依賴。

村上春樹

正如小說的題目《且聽風吟》,主角和女人的這種關係就像風一樣,迎面吹來,只是輕輕地拂過,最後不留痕跡地離開。在《且聽風吟》裡,人們的對話就像不同方向吹來的微風,划過皮膚,然後無影無蹤。文字與文字之間也只是簡單的「接觸」,甚至缺少閱讀的連貫性。其實,這就是村上春樹一以貫之的寫作特點——「距離感」。

距離感

這種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感受,常常被我們理解成現代社會獨有的「疏離」。之所以人與人之間保持著克制、敏感的距離,背後反映的是無法名狀的孤獨和找不到生活意義的空虛。但退一步說,距離感並非是一種「壞」的東西,「距離」雖然讓人痛苦,可是也只有透過「距離」,人們彷彿才能獲得清醒。因為只有在似遠似近的距離中,我們才能重新發現自己。

村上春樹

「距離」的另外一種表現是焦慮,儘管孤獨、空虛、無意義,但「距離」不表示人的內在完全是靜止的。相反,「距離」也有可能蘊含著喧囂和噪音,比如《且聽風吟》中,主角「我」除了簡單對話外,內心其實有大段的獨白,各種各樣「無聲」的「噪音」環繞在腦海中。只是那些東西無法說出口,不知道怎麼表達,只能被迫沉默,只能說一半。也就是說,「距離」除了帶來孤獨、空虛和寂寞,它本身同時也是一種焦慮和不知所措。

村上春樹

如果說「只把心思說出一半」的想法構成了人與人的「距離」,那麼為了治療「距離」感帶來的恐慌,書中的「我」轉而開始寫作。「我」迫切需要寫作,因為它有可能是一種對於「距離感」的救贖。村上春樹為了說明寫作的用處,引用了一句話:「寫文章這種活動,是對無法改變的自己,與包圍著自己的事物之間的距離,做一個確認。」這裡的「確認」就是想知道,自己作為一個跟其他人永遠有距離的個體,如何生存在這個複雜、未知的世界。最終「我」發現,寫作能夠確認的只能是彼此的距離,寫作無法跨越人與人之間的那道無法徹底溝通的深淵。因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存在無法被治癒的「距離」。

村上春樹文學的特點

在村上春樹看來,愛情和寫作一樣,無法彌合距離,只能接受它的存在。在《且聽風吟》中,「我」與女人所發展的「愛情」之所以點到為止,似有似無,就是出於村上春樹對於「距離感」的理解:喜歡一個人,並不是為了讓彼此的心靈融合在一起,而是為了理解、包容、欣賞,並沉浸在兩個人的距離中。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都鐫刻著一股濃濃的「距離感」,雖然他無法把心中所有的感悟和想法完全傳遞給讀者,但透過字裡行間噴薄而出的意義,每個讀者都在書中確認了他們與村上春樹之間確實存在「距離」。村上春樹寫《且聽風吟》的目的,無非想要表達人類個體之間永恆的「距離感」,這種「距離感」刻骨銘心、撕心裂肺,但又無可奈何,不論讀者看完這本書能有什麼樣的體會,只要翻開書的第一頁,「距離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不得不說,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有一種哲學家的氣質,雖然他沒有受過專業的哲學訓練,只能靠作家的「直覺」去把握某些難以言說的概念,但通過文學特有的筆觸,他仍舊創造了一種獨特而廣受歡迎的文體。然而,他從《且聽風吟》這本書開始塑造的「距離感」,既是他成名的墊腳石,也是他進一步「質變」的絆腳石。

《老人與海》

距離感,跟世界的疏離感,或者說缺少融入世界的決心,以及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讓他的作品卡在升華的門檻上,邁不出去那至關重要的一步。畢竟文學不能只關照內在,只把呵護自己的柔弱內心擺在人生意義的最優先位置,偉大的文學,是《老人與海》中聖地牙哥對馬林魚鍥而不捨地追逐;是《紅與黑》中於連在斷頭臺上的平靜和嚮往;是《米格爾街》中扭曲而又不自知的眾生相。

村上春樹文學中的「距離感」,細膩地拿捏了普通人心底某些柔軟的所在,讓人們有一種舔舐傷口的共鳴,然而,過於細膩反而落入「自我感動」的怪圈,舉目四望,除了「我」,就是跟「我」牽連的蚊蚋小事。

村上春樹的「距離感」很安靜,適合挑燈夜讀,在咖啡的嫋嫋香氣中慨然輕嘆。然而,在燈光的三尺之外,世界上還有高山之巔、還有滔天巨浪、還有勇士的吶喊。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
    村上春樹幹嘛22歲就結婚?《且聽風吟》開始是用英語寫的?在《身為職業小說家》裡,村上春樹披露了過去幾十年寫作生涯中的大量細節,比如處女作《且聽風吟》最初是用英文創作的,寫了一章左右,然後再翻譯回日語。村上把這種寫作方式稱為移植,而不是簡單的翻譯,這種寫作和思考方式,在他看來就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日語文體。之後《且聽風吟》的創作,就接著這種文體寫了下去。
  • 讀懂村上春樹的那種孤獨!且聽風吟,靜待花開……
    《且聽風吟》是村上的第一本小說,是他無意間伸手接住那一片雪花後,證明他擁有這個才華去接受人生中的那份「天啟」。村上憑藉這部小說拿到了日本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這部中篇小說是村上走入作家殿堂的入場券,也是此後村上的書迷飲下的第一本青春的烈酒。
  • 《且聽風吟》:靈魂深處的「天空之城」
    偶然間讀到村上經典名言裡的一句話:「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正是由於這句富含哲理的句子,讓我對村上的作品有了極大的興趣。而後的每一瞬間,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有著怎樣的人生體驗才能將時間皺縮的如此恰到好處」。為了能讀懂村上,我竭盡所能去尋找他的所有作品,經過細心的挑選,我還是決定拜讀他的處女作《且聽風吟》。
  • 《且聽風吟》: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納蘭性德這句話應該很好的描述了這本書的一個大致的梗概,書名為《且聽風吟》,雖美其名曰「風」,但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意象,它象徵著你在人生長河裡面所面對的光怪陸離的事,林林總總的人……然而這一切都會幻化成風,隨著時間的漸進,漸行漸遠,一切一去杳然。有幸拜讀這本《竊聽風雲》——村上春樹先生的處女作,聽聞這還是他在經營爵士樂酒吧時,熬夜所著而成的。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但村上不是這樣。 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 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市,爺爺是個寺廟住持,父親則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在如此優渥的閱讀條件下,孤獨又敏感的少年村上,自然而然地愛上了閱讀。 雖然喜歡讀書,但在學校裡,村上春樹卻成績平平。
  • 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如果你常年關注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你會發現,今年的榜單跟去年、前年乃至大前年,都沒有什麼太大區別。村上春樹依然是獲獎的大熱門比如今年賠率榜排名前十的作家,「千年陪跑王」村上春樹自不必說,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奧茲(Amos Oz)、阿多尼斯(Adunis)都是老面孔了。
  • 村上春樹:72歲,身高五尺七寸,有恐高症,愛打麻將,祖父是和尚
    經營吃茶店期間,村上春樹寫了第一本書《且聽風吟》,就是在廚房案臺上完成的,他的朋友讀過這本書後告訴他不應該再寫書了,因為它「太糟糕了」。不久後,《且聽風吟》為他贏得日本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日版《且聽風吟》的封面4.愛貓成性村上龍送來了「啤酒」麒麟村上春樹十分愛貓,當年靠寫作賺來的第一筆錢就買了一隻蘇格蘭折耳貓。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村上春樹:假如真有時光機
    假如真有時光機,且只能使用一次,你會用來做什麼呢?村上春樹的回答是:回到1954年的紐約,在那裡的爵士俱樂部盡情聽一場克利福德·布朗和馬克斯·羅奇五重奏的現場演奏。《假如真有時光機》是村上春樹寫的一本旅行隨筆。
  • 內向的青春不迷茫,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講的是這樣的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日本有位我們熟悉的作家們,村上春樹29歲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日本的文學新人獎,後來更是憑藉一部《挪威的森林》暢銷日本,這時候他已經寫作了將近10個年頭,而在他成為小說家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 《挪威的森林》等九部村上春樹作品首次發布有聲書和電子書
    8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書展分會場靜安嘉裡中心發布會獲悉,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電子書和有聲書(以下簡稱「電聲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現場,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攜手多家平臺合作方代表,籤署「反盜版聲明」,共同維護數字出版環境的純淨。
  • 《燃燒》的原作小說裡,村上春樹寫了什麼
    因為電影《燃燒》的關係,讀了村上春樹的原作《燒倉房》,也順便讀了村上的幾個短篇。都很喜歡。《燒倉房》收錄於《螢》。劉亞仁飾演鍾秀村上春樹在小說裡,使用了富裕男是否殺死女孩作為懸念,但這並不是一個偵探故事,村上也沒興趣給出標準答案。在整個事件中,村上鋪陳了這條暗線,實際是從人物及其言行的描寫中,由讀者理解和想像完成的。
  • 村上春樹:別害怕當笨的人
    在神宮球場看棒球比賽的村上,突然有了寫小說的念頭。自傳作品裡,他把這段經歷幾乎描繪成了某種神秘旨意:寫作的念頭從天而降,他恰好牢牢接住了它。從此一寫就寫了四十年。創作的大部分時間裡,幾乎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十點睡覺。無論大腦空白還是寫不下去,都嚴格遵守每天4小時的寫作計劃。然後出門跑步,每天跑10公裡。
  • 村上春樹在特殊時期的精選歌單,超好聽!
    在節目中,村上春樹不僅分享了自己日常在聽的19首音樂,更是用沉穩且讓人舒適的語調說道:「把與新冠的鬥爭形容成戰爭是不恰當的,這並不是為了互相殺戮的力量之戰,而是為了大家都活下去的智慧之戰。」為了能讓諸位打起精神,讓諸位平靜內心,我選了一些能夠緩和心情的作品,用我平時經常用的唱片機,分享給大家。」假如不了解光聽聲音,你可能很難想像村上春樹今年已經71歲了。他的嗓音低沉中還有一絲沙啞,幽默且溫暖人心,讓人能夠忘記偏見與煩惱。
  • 中國作家殘雪再登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 村上春樹,也還在……
    村上春樹「陪跑」諾貝爾文學獎11年的村上春樹是日本知名作家,其作品《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受到很多人喜愛。其中,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打破了日本文壇的沉寂,出現了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每年,博彩公司的諾獎競猜賠率榜上,村上春樹的排名都高居不下,今年仍然如此。今年他能否打破「陪跑魔咒」,讓我們一起期待。
  • 遠方到底有什麼?——評村上春樹《假如真有時光機》
    該書的日文名直譯為《寮國到底有什麼》,緣於村上春樹乘飛機前往寮國途中,在河內中轉時,被當地人一臉不解地問道:「寮國到底有什麼,會是越南沒有的呢?」這句無意中的問話讓彼時的村上春樹無言以對。或許正是為了尋找遠方的那個「什麼」,才要動身去寮國的吧。而這,不就是所謂的旅行?彼時的村上春樹如是所想。
  • 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
    村上粉絲再度失望。但不妨繼續期待:2019年,村上在他擔任DJ的特別電臺節目中表示,自己要繼續努力寫作到90歲。村上還對「幹自己喜歡的事,不和討厭的人來往」的生活態度表示了熱切讚賞。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日本當代作家 。1975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無論是在日本、亞洲還是歐美,村上春樹都吸引著無數年輕人,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什麼能火這麼多年?御用翻譯林少華說:村上春樹的小說有四個特點,是普通日本作家難以模仿的,也寫不出來,正是這4點成就了他。這樣的文字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是令女孩子心動,甚至許多高中生寫文章時都喜歡模仿他的風格。村上春樹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說家,他一再強調:「最重要的是語言,有語言自然有故事,再有故事而無語言,故事也無從談起,所以文體就是一切。」
  • 書單|在村上春樹的小說中尋找他的私人閱讀書單
    2020年1月12日,正值村上春樹71歲生日,筆者特地翻了村上目前發表的所有長篇小說(也包括處女作中篇小說《且聽風吟》),整理了村上小說中出現過的所有文學作品以及相關的段落(《國境以南,太陽以西》與《天黑以後》中沒有出現文學作品,故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