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青春不迷茫,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講的是這樣的事!

2021-01-18 更新學院

孔子說三十而立,日本有位我們熟悉的作家們,村上春樹29歲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日本的文學新人獎,後來更是憑藉一部《挪威的森林》暢銷日本,這時候他已經寫作了將近10個年頭,而在他成為小說家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村上村樹父親是教師,爺爺是和尚,母親是船商之子,他在相對封閉的關西文化中成長著,父親允許他可以到書店賒帳買一些正經書來看,中學後他變得叛逆,高中整日和女生廝混,逃課抽菸,迷戀爵士樂,後來轉學考入東京早稻大學,學習文學戲劇。

畢業後他與妻子花了500日元開了家酒吧,在經營與讀書中他後來決定寫作,在他31歲的時候,他將酒吧轉讓,從事專業寫作,於此同時日本文壇出現了一批作家,對社會現實不滿,但又無力改變,於是開始逃避和選擇在精神上超脫,由此人們稱他們為內向派!

文學究竟應該以怎樣的形式存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著不同形式,流派,但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始終無法迴避,而我們在社會上生存的價值與意義也離不開著幾個問題,儒家講究入世,小乘佛法說度己,大成佛法說度己度人,而道教將就自然無為,但在現實中更多人似乎都在世俗中。

內向派對社會是漠不關心的,將現實中的矛盾迴避掉,使個人與自我脫離人群,脫離生活,脫離現實世界而無意義地存在。「無意義的人,在無意義的地方,過著無意義的生活」成為他們表達的中心,正如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描述戀愛、友情中充滿了逃避與幻想。

青春的迷失,愛情的死亡,婚姻的成功,最終都離不開每個人的孤獨,社會的冰冷,物慾的橫流,使這些內向的,迷失的的一代人無法融入現實生活中,在掙扎中在我的心靈世界如夢,然而這些夢與現實格格不入,焦慮,空虛籠罩在日本的東京,京東,或者名古屋!

喜歡爵士樂村上春樹用《挪威的森林》作為書的題目是因為這是披頭四的一首表達個人孤獨彷徨的一首歌,與自己的主題相似,無論是後來的超現實,還是意識流都是對人內心的表達,無論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現在好多文章在販賣焦慮。但內向派更多的是對自我的救贖與解放。

魏晉風華有嵇康陶淵明,他們的豁達是很多人不能比的,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們何必活在思想的牢籠裡呢?是曾想,無論是儒,釋,道,最終都是對我們思想的一種解放,我們不可能脫離現實生活,但我們最寶貴的就是想像力與創造力,而一切物質文明的到來,都是我們內心的想法變成了現實不是嗎?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銘
    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一個人來救我。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讀來令人憂傷的書,它關乎青春與彷徨,關乎孤獨與愛情,關乎迷失與救贖,關乎死亡與成長。可以說,這是一部青春戀愛、成長小說,寫於1987年。就好像有16歲的幻想少年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就有《挪威的森林》的讀者群。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 提起村上春樹只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可能更厲害
    說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必竟是每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前的大熱門人選,雖然一次都沒有得獎,還得了個與小李子其名的綽號:陪跑健將。但小李子在2016年已經獲了奧斯卡獎,現在陪跑屆只剩下村上春樹一人了。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當做一本黃色小說來看,也許是因為年少不知愁。
  • 《挪威的森林》等九部村上春樹作品首次發布有聲書和電子書
    8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書展分會場靜安嘉裡中心發布會獲悉,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電子書和有聲書(以下簡稱「電聲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現場,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攜手多家平臺合作方代表,籤署「反盜版聲明」,共同維護數字出版環境的純淨。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開始選曲的時候有三四十首曲目,但是我們最後精選出來十幾首。"  音樂會選曲幾乎都出自村上春樹的作品,原著的文字會滲透入樂曲中,變成爵士經典作品的一部分,以旁白、朗讀等形式出現。
  •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究竟想表達什麼?
    那些日子充滿了不安全感、對社區宿舍生活的擔憂;適應、調整合在一個大群體中創造一個利基;參加一些有趣而無聊的講座;然後與不同的朋友群體打交道;陷入愛河、被拒絕,還有最重要的是,在付完髒亂費用後不要忘記節儉的生活。高中畢業後是一個巨大的過渡時期,第一次走出去進入現實世界。令人恐懼的是「一個偉大的未來在召喚,儘管對糟糕的失敗的恐懼揮之不去」。回想起來,人們會好奇自己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對於村上春樹,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懂的人不屑一顧。正如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連我身邊也存在這樣兩種極端的人。 而讀村上,則更像在讀自己,在傾聽自己的心聲,遊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簡而言之,村上春樹引起的是心的共鳴。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就像村上春樹先生在訪談裡提及:「……我眼看就四十了,想趁自己的三十年代還拖著青春記憶尾巴的時候寫一部類似青春小說的東西。」 在我的理解裡,《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告別青春的作品,還是一個心靈救贖的故事。
  • 《挪威的森林》:背負創傷的抒情詩,我們拿什麼找回逝去的青春?
    改編《挪威的森林》遇上的問題,可能比改編任何名著都要多。因為自詡為村上的專家太多,喜歡村上小說的人太多,相比之下,陳英雄這個名字,好像太渺小了。我很喜歡陳英雄的《挪威的森林》,事實上村上的小說也看了也不下5遍。說實話《挪威的森林》的故事讓我蠻驚訝的。我很意外《挪威的森林》是一個如此用性來證明愛的故事。村上春樹本來就是一個很會用大量篇幅來書寫性這方面的作者。
  • 獵場渡邊君是誰是個什麼樣的人 挪威的森林成定情信物
    在電視劇《獵場》中,羅伊人一直說鄭秋冬非常像《挪威森林》裡的渡邊君。令網友好奇的是渡邊君是誰呢?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不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劇中,伊人曾說鄭秋冬以前像極了《挪威的森林》裡的渡邊君,寡言少語。鄭秋冬於是翻看了這本書,然後打了個電話給伊人,他認為渡邊君和自己一點也不像。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越南導演改編村上春樹名作《挪威的森林》,到底算不算成功?
    2010年,被文藝青年奉為圭臬的村上春樹著名的青春小說《挪威的森林》被越南導演陳英雄搬上銀幕。     就觀感而言,導演對這部小說的改編並不算差,不僅還原了小說的原貌,也並未喪失村上的精髓,尤其是對「孤獨」這一主題的呈現和把握上。
  • 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
    我說專注小說的小九,今天的話題是:和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家,他的《挪威的森林》你看過嗎?第一次接觸挪威的森林是在高中,當時他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平靜,完全想不到小說居然還可以這樣寫,在這之前,平時見不到的,我也讀過不少作品,想到兒時看的兒童文學,再到後來的文學名著,甚至連鬼吹燈盜墓筆記這樣的流行小說也是來者不拒,但這些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的內核主要的是講述一個故事。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他的小說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但是,2006年起村上春樹的作品就連續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但都未曾如願。
  • 村上春樹究竟想通過《挪威的森林》告訴我們什麼?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的創作背景是在人們享受著豐富生活、經濟發展飛快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期裡邊,人們的精神產生了一些危機。而另外一類讀者,則是完全持相反的態度,他們完全不知道這個故事的人物是在幹嘛,只覺得看完心裡十分壓抑,煩躁難安。那麼,《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總的來說,挪威的森林講述的是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群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生活和愛情時彷徨,苦悶、迷茫和他們對待生活、生命態度的差異,最終決定了他們人生結局的不同走向。
  • 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每個人心中最好的村上春樹都不同村上春樹在日本、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超高人氣是毋庸置疑的。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他的「青春三部曲」(《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海邊的卡夫卡》《舞舞舞》《1Q84》等作品均深受讀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