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2021-01-18 書影集散地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

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村上春樹是很有趣的作家,作品反覆閱讀的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小細節,不同的人,不同年齡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

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

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想起木月、直子、綠子、玲子、永澤、初美……

想起那段陽光怎麼都曬不幹的,潮溼發黴的青春。

雖是十八九歲的年紀,卻並無朝氣,總是彷徨無措,雨季太長,讓整個世界都沉重粘稠。

小說最後,玲子給渡邊重彈了《挪威的森林》。

畫面最終定格在:渡邊靠在電話亭上,給綠子打電話,內心反覆的問自己:「我現在哪裡?」

這首歌也有一貫的John Lennon的風格,仔細聽這首歌,仔細看每一句歌詞,好似完全概括了渡邊和直子的相處。

我曾經擁有過一個女孩

又或者,我應該說她擁有過我

她帶我看了她的房間

很好不是嗎,這樣?

挪威的森林

她叫我留下

告訴我隨意就座

於是我環顧四周

卻發現沒有一把椅子

我只好坐在地毯上,等候時機到來

喝著她的葡萄酒

我們聊至深夜兩點,她說

是時候睡覺了,嗯?

她告訴我早上要工作

然後開始笑了起來

我和她說我不用

之後就只好在浴室裡入眠

醒來時

人走茶涼,鳥兒都飛走了

我點上一支煙

很好不是嗎,這樣?

渡邊和直子

青梅竹馬的男友木月自殺,聰明優秀的姐姐自殺,讓直子迷失在黑暗冰冷的森林裡。

渡邊成為她的依靠;

成為她對這個世界所有的留戀;

也是她同外界唯一的聯繫。

直子是否真的試圖掙脫這片沼澤?

至少在渡邊看來,直子在努力。

可最後,直子還是選擇一個人走向樹林,走向永遠17歲的木月。

不是不能活著,是直子不願意繼續活著,她願意自己的生命中止在21歲。

或許從一開始,直子就知道自己只有自殺這一條路可走,才會一直讓渡邊記住她,記住她曾這樣存在過。

回想這一切,渡邊才悲哀的發現,直子連愛都沒有愛過他。

渡邊對直子的愛,或許也摻雜了對好朋友木月的不舍,照顧直子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成了渡邊的某種責任。

從木月自殺開始,渡邊和直子的青春便消失了。

渡邊能躲進自己的殼裡,直子卻不行,只能橫衝直撞,頭破血流。

渡邊和綠子

雖然渡邊深深愛著直子,可是最動聽的情話都說給了綠子。

綠子全身迸發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簡直就像剛剛迎著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

渡邊和綠子在三樓上,看附近失火冒起的煙,街上,消防車,人群亂做一團。

他們喝著啤酒,不緊不慢的說著:「不要緊,我不跑的。」「死了就死了唄」,彈著吉他,一首一首的唱著歌……

不知為何這個場景覺得兩人都好可愛。

綠子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愛的缺失,使她渴望不加條件的愛。

她對現實生活的瑣事感到無聊透頂,只信愛情。

一定程度上,綠子是渡邊和世界的聯繫。

如果沒有綠子,渡邊能不能放下木月和直子的死,向前走,很難說。

永澤和初美

對永澤,只感覺佩服。

他無疑是適合這個社會生存規則的人,儀表堂堂,熱情,聰明,理智。

永澤是一個集幾種相反特點於一身的人,而這些特點又以十分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

永澤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也非常成熟,比如:

對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不屑一顧,作品還未經時間洗禮,不足為信,不願浪費時間。

如果讀的東西和別人雷同,思考方式也會雷同。

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

努力和勞動有很大區別,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

當然,渡邊對木月的友誼和對永澤完全不同。

渡邊清楚知道,永澤是不能交心的人。

初美是渡邊眼中最適合當女友的人,她嫻靜、理智、幽默、善良,華貴而高雅。

初美一心一意愛著永澤,即使知道永澤時常同別的女孩廝混,也沒有怨言。

但在得知渡邊也去找女孩廝混之後,她反覆追問渡邊,為什麼要這樣。

在初美看來,渡邊和永澤完全不一樣,雖然她接受永澤做的一切,但她還是願意相信身邊有純粹美好的愛情,即使不屬於自己。

或許這個小小的希冀最終還是破滅了。

她在永澤去德國兩年後和一個男子結了婚,又過了兩年便用剃刀割斷了手腕動脈。

玲子的故事

個人聽喜歡玲子的故事,玲子描述的那個為了讓別人傾心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工於心計的洋娃娃一樣的13歲女孩。

讓我想到《白夜行》裡的雪穗,美麗但是致命。

玲子也是幸運的,最終在和直子與渡邊的相處中,救贖了自己。

也看過2010年陳英雄導演的《挪威的森林》,說實話,並不太喜歡。

男主角松山健一有點太帥了,演渡邊不太合適,

倒是水原希子挺符合我心中的綠子。

村上的小說,有很多相似的人物和意向。

比如主人公大多是二三十歲的普通男人,普通的相貌,普通的家庭,普通的能力,似乎總在社會邊緣遊蕩,愛讀書,愛聽音樂……

還有這部小說中直子開始提到的荒草地的井。

在李滄東導演,村上春樹短篇小說《燒倉房》改編的電影《燃燒》裡也同樣出現過這樣一口井。

同樣隱秘,不知具體位置,甚至不確定是否真的存在。

也發現一種特別好的選書方式。

不僅能從作者和出版社來選,也能從你喜歡的作家的作品中,多次看到他喜歡的作品。

就像村上春樹很喜歡菲茨傑拉德,也多次提到《了不起的蓋茨比》,就知道這本書大概率非常好。

木月、直子、渡邊、永澤、初美他們都是在茂密的森林裡迷了路,有人永遠走向黑暗,有人看到一點光……

這裡的每個人或許都有我們的影子,只是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的很極致,而我們會在長大的過程中,變得柔軟,學會妥協,一步一步穿過森林,摸索著向前。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銘
    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一個人來救我。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讀來令人憂傷的書,它關乎青春與彷徨,關乎孤獨與愛情,關乎迷失與救贖,關乎死亡與成長。可以說,這是一部青春戀愛、成長小說,寫於1987年。就好像有16歲的幻想少年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就有《挪威的森林》的讀者群。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 提起村上春樹只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可能更厲害
    但小李子在2016年已經獲了奧斯卡獎,現在陪跑屆只剩下村上春樹一人了。而村上春樹最著名的作品當屬《挪威的森林》,很多小夥伴即便是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可今天讀書君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則是和《挪威的森林》其名的一本書,那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當做一本黃色小說來看,也許是因為年少不知愁。
  • 《挪威的森林》等九部村上春樹作品首次發布有聲書和電子書
    8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書展分會場靜安嘉裡中心發布會獲悉,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電子書和有聲書(以下簡稱「電聲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現場,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攜手多家平臺合作方代表,籤署「反盜版聲明」,共同維護數字出版環境的純淨。
  • 內向的青春不迷茫,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講的是這樣的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日本有位我們熟悉的作家們,村上春樹29歲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日本的文學新人獎,後來更是憑藉一部《挪威的森林》暢銷日本,這時候他已經寫作了將近10個年頭,而在他成為小說家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 成年後再讀《挪威的森林》:關於生與死、愛與性、孤獨與救贖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一旦進入就會迷路。紅極一時的甲殼蟲樂隊唱了一首《Norwegian Wood》,「海潮的清香,遙遠的距離,女孩的香氣,洗髮香波的味道,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細碎的片段,生動又凌亂,縹緲又具體。1987年村上春樹因為這首歌構築的世界,以《挪威的森林》為同名寫了一本青春小說。
  •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究竟想表達什麼?
    它可以暫時作為療養的地方,但長期停留會使你在一個不太理想的世界裡變得虛弱。我們都通過名人、書籍、音樂、食物和飲料來尋求積極的氛圍。但接下來會有一個刻薄的評論或指控,有時是正當的,有時是完全沒有根據的。有時,當事情本應保密時,它的信任就會被打破,成為誹謗的素材。有時,這是一個錯誤的感知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通過光澤侵蝕,露出下面更醜陋的一面。所以,你看到一個人必須變得堅強才能生存。
  • 挪威的森林,究竟是什麼樣的文字,才能描述出如此深刻的世界?
    說起《挪威的森林》,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首耳熟能詳的歌,「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溶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伍佰獨具風格的嗓音,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說這首歌就是伍佰看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才創作的。今天小創就要給大家分享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 越南導演改編村上春樹名作《挪威的森林》,到底算不算成功?
    2010年,被文藝青年奉為圭臬的村上春樹著名的青春小說《挪威的森林》被越南導演陳英雄搬上銀幕。     就觀感而言,導演對這部小說的改編並不算差,不僅還原了小說的原貌,也並未喪失村上的精髓,尤其是對「孤獨」這一主題的呈現和把握上。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今日好書推薦:《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樹豆瓣評分:8.5可讀指數:※※※※※下面書上君帶大家三十秒了解這位三次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者——村上春樹1949年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1979年以《且聽風吟》(群像新人文學獎)登上文壇。
  • 《挪威的森林》:只有三角戀?那是你沒看明白
    文|椰子也愛笑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輯|壞貓1962年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發行了一首《挪威的森林》,它就像是平靜湖面上泛起的漣漪,喚醒了人們對於青春時代的美好記憶。就連村上春樹也不例外,或許是某天偶然聽到時,觸及了內心一隅柔軟的角落,隨即執筆寫下了同名小說《挪威的森林》。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開始選曲的時候有三四十首曲目,但是我們最後精選出來十幾首。"  音樂會選曲幾乎都出自村上春樹的作品,原著的文字會滲透入樂曲中,變成爵士經典作品的一部分,以旁白、朗讀等形式出現。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就像村上春樹先生在訪談裡提及:「……我眼看就四十了,想趁自己的三十年代還拖著青春記憶尾巴的時候寫一部類似青春小說的東西。」 在我的理解裡,《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告別青春的作品,還是一個心靈救贖的故事。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
  • 村上春樹:別害怕當笨的人
    村上春樹覺得自己是後一種。還不忘把大部分同行都拉下水,他聲稱大半的小說家,幾乎都是這種個性。《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片,很多人看了當時很感動。片子裡,那些一輩子圍著古老文物打轉的人,看起來似乎和村上故事裡那個腦袋不太靈光的人,有著類似的氣質。隔著屏幕,忍不住對他們萌生敬意。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著有在日美同步出版的長篇小說《歲月之光》《傾聽村上春樹》等多部作品。翻譯過多部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等日本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尤其作為《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等村上春樹重要作品的譯者而聞名世界。村上春樹及其作品也因為他的譯介,在西方世界得到關注,並獲得好評。
  • 《挪威的森林》:由人物的分析著手探討村上春樹筆下成長的得與失
    對於村上春樹來說,《挪威的森林》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創作出來的,書中的人物則反映了當時日本青年人的情感狀態。村上喜歡音樂,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歌曲《Norwegian Wood》,於是,1987年村上就以這首歌的名字寫了一部青春戀愛小說。本文將結合書中人物的成長曆程,解析《挪威的森林》中主要人物的情感關係以及探討我們成長的得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