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銘

2021-01-18 愛琴海ai讀書

一聽這曲子,我就時常悲哀得不行。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一個人來救我。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讀來令人憂傷的書,它關乎青春與彷徨,關乎孤獨與愛情,關乎迷失與救贖,關乎死亡與成長。

可以說,這是一部青春戀愛、成長小說,寫於1987年。就好像有16歲的幻想少年少女的存在就有瓊瑤熱一樣,有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就有《挪威的森林》的讀者群。

但它又不同於普通意義上的情感小說,很多人都說年少讀不懂《挪威的森林》,讀懂已是過來人,就是因為它有很深刻的內涵和宏大的主題。需要配合著一定的成長經歷來體味。所以,《挪威的森林》的讀者又不僅限於青年人。

這裡有一個個迷失的自我,有許許多多的祭日。幾乎每個人包括渡邊、直子、木月、永澤、初美、玲子等,他們都在孤獨、迷惘中掙扎,卻又不想融入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群之中。

書中玲子的一句話說的好:我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而渡邊的那句話則更加語出驚人:無論如何我也不認為你們有什麼不正常,我覺得不正常的那些傢伙全都神氣活現地東奔西竄。

這就好比一個哲學性的真假命題,不是一般人輕而易舉就能徹悟,而像這樣真知灼見的東西,書中還有很多,比如純真與放蕩、生與死、性與愛。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渡邊、以及他為數不多的朋友的青春迷惘。

01戀愛中非同一般的形態:性與愛的分離

一般來說,小說總少不了愛情元素,不錯,《挪威的森林》中也有愛,但這裡的愛卻是戀愛中非同一般的形態。

先來說直子。初讀故事,相信很多人會產生和我一樣的誤會,以為直子和渡邊是一對戀人。但當深入故事才發覺原來直子是渡邊朋友木月的女友。之前,他們經常進行三人約會,聊聊天、吃吃飯、散散步的那種。木月的自殺使他們中斷了一年的聯繫,後來的一次偶遇之後,他們開始了一周一次的漫無目的、快速而寡言的街頭行走。

雖然直子並不真心愛渡邊,但她依賴他。後來發展成一種似戀人又非正常戀人的那種關係:其中有直子對渡邊的信任、依賴,渡邊對直子的愛慕、責任。

直子真心愛木月,但她的身體卻對他無動於衷;她不愛渡邊,但她的身體並不排斥他,在二十歲生日那天與他「順利」(這是相對她和木月的情況而言)發生了關係。

再說渡邊。他無奈長期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綠子之間。他愛直子「自己心田中為直子保留了相當一大片未曾被人染指的園地」。他為她守候,企盼她病癒後一起生活。但他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綠子,她的樂觀瀟灑神氣活現使他早已深陷其中,只是自己長期迴避做出結論而已。

特殊的情形使他同時愛著兩個女孩。但他們之間這種關係卻不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三角戀」關係。直子知道綠子,但她更知曉自己的現狀,她的唯一希望就是「你能常來療養院看我,並且永遠記得我」。綠子呢,她也知道渡邊有愛的人,他們以單純的朋友關係開始交往。所以,至始至終,大家都沒有將情形帶入「三角戀」的狀態中。

值得指出的是,直子和渡邊是「有性無愛」(儘管那性,是僅有的一次),而渡邊和綠子則是「有愛無性」(因為對直子的承諾,渡邊一直在單方面克制著)。就如同,直子對木月「有愛無性」、對渡邊「有性無愛」一樣。這種性與愛的分離,使戀愛採取了新的形式,從而使整個故事引人入勝、刻骨銘心。

02一種類似少年時代的憧憬:對純真的執著與嚮往

很明顯,渡邊是一個嚮往純真、追求純真的人。但當我們看到他一次次和不同的女孩發生關係,總覺得這擺明的放蕩和純真自相矛盾。

永澤曾說過:渡邊君也差不多,和我。親切熱情倒是不假,但就是不能打心眼裡愛上某個人,而總是有個地方保持清醒,並且有種饑渴感,如此而已。

或許,這就是所謂「青春的迷惘」。渡邊愛直子,可因為她是逝去的好友木月的女友,又加之直子的病、他們之間那層似有若無的薄薄的隔膜,使他的渴望得不到釋放,故而尋求釋放。

不過,書中他也一直聲明,他不喜歡「這樣和女孩睡覺的方式」,感到無聊,感到累。尤其是當他終於收到直子的信、來到直子所在的療養院,並且兩人做好約定之後,他有相當長的時間潔身自律,包括被綠子要求抱著睡覺時,他都沒有越雷池半步。由此可以看出他對純真感情的執著。

不過,細想之下,渡邊心中的理想女子既不是直子,也不是綠子,而是初美。「嫻靜、理智、幽默、善良,穿著也總是那麼華貴而高雅。我非常喜歡她,心想如果自己有這樣的戀人,壓根兒就不會去找那些無聊的女人睡覺。」尤其是在他們三人一起吃飯時,永澤和初美吵嘴,渡邊送初美在計程車中感受到的「感情震撼」的東西,直到十二三年以後,他才領悟到,那是一種類似少年時代的憧憬。

而,少年時代的憧憬,總是純真的。所以,後來當渡邊得知初美自殺後,他便和永澤絕交永無再聯繫過。可見,初美的形象在渡邊心中的地位。

還有木月,他是個純真到「就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孩子」;還有「近乎病態的愛潔成癖」的敢死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純真;另外,渡邊愛不釋手,讀了一遍又一遍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蓋茨比也是個歷經坎坷而始終不失純真的典型人物。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是渡邊在直子所在的療養院外的小山包看到直子房間的燈光時所說:我真想用兩手把那光嚴嚴實實地遮住,守護它。我久久地注視那若明若暗搖曳不定的燈光,就像蓋茨比整夜整夜守護對岸的小光點一樣。

所有這一切無不彰顯著渡邊對純真的嚮往和追求。這是渡邊身上的閃光點。

03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銘:經歷死亡,也經歷成長

在《挪威的森林》裡,有太多的人死去,而這小說的題詞亦是: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死亡,尤其是這種不正常死亡,使整個故事籠罩著一層悲哀的色調。

首先是木月的死。木月的突然間沒留下任何前兆和遺言的自殺身亡,將渡邊和直子帶入一種前所未有的內心的虛無,他用自己的死將生者的一部分拽進死者世界。

也正因為此,渡邊感受到「死並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許是吧,當我們沉痛而固執地懷念死者,那麼死者就如同和以前一樣仍活在我們生命裡。

後來提到是直子姐姐的死。直子姐姐看似和木月一樣,突然有一天什麼話都沒說就自殺身亡,但她的死卻是有著前兆的——精神病的前兆,兩三個月就來一次的心情煩躁,將自己悶在房間裡,不吃不喝不上學——只不過因為姐姐的乖巧、出色,以及煩躁過後的安然無事,大人們並沒把這當成事。

作為直子因為先經歷姐姐的死,後又經歷木月的死,使得她的精神終於崩裂,從而永遠無法像正常人一樣。

書中有句話說,我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在療養院,那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些相互幫助的病人和醫生,良好的生活環境曾使直子看上去近乎痊癒,就在大家都為此高興,而渡邊也因此對未來有所安排和部署時,神不知鬼不覺地,直子的病再次惡化了。雖然她從療養院轉入正規醫院後,有康復的跡象,但她最終選擇了放棄自己。

直子的死對渡邊的打擊比當年木月的還要大。然而,他卻通過直子的死再次感覺到,「所謂死,並非是使生完結的決定性因素,而僅僅是構成生的眾多因素之一」。但是,「無論熟知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而無論如何,作為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從悲哀中掙脫出來」。正如村上春樹所說,「所謂成長就是這麼回事」。

玲子曾不止一次地說過,這裡的人相互幫助,相互拯救。或者我們正是通過拯救別人來拯救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渡邊是拯救直子和玲子的人,但直子的離去,最終證明了他的失敗。好在玲子後來走出了待了八年的地方,回到人群之中;所以說,渡邊和玲子最終完成了對彼此的救贖。

04結語:

最後說說此書最惹人爭議的地方,性描寫。

村上春樹曾說,這是一種「反羞澀」,越是如實寫,越是沒有腥味,反而顯得純淨。這樣的解釋或許有一定道理,我多少認同。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故事中人物間那種有些混亂的男女關係。

要說當今我們眼前的社會,也已經相當開放,尚還有一定的倫理道德規範,不致太過不堪。《挪威的森林》成書於1987年,真不知當時的日本是否書中描述的那個樣子,想到這裡心中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就像村上春樹先生在訪談裡提及:「……我眼看就四十了,想趁自己的三十年代還拖著青春記憶尾巴的時候寫一部類似青春小說的東西。」 我想大抵每個人都希望跟自己的青春做場鄭重的告別吧! 在日文裡,「挪威的森林」的意思是「無路的森林」。 小說開頭,就是渡邊的回憶,他想到了那片霏霏細雨的草地,想到了直子。 當時直子問他:「我心裡要比你想的混亂得多。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 內向的青春不迷茫,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講的是這樣的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日本有位我們熟悉的作家們,村上春樹29歲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日本的文學新人獎,後來更是憑藉一部《挪威的森林》暢銷日本,這時候他已經寫作了將近10個年頭,而在他成為小說家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
    《挪威的森林》等9部村上春樹作品推出有聲書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15 火熱的八月是屬於書的節日,南國書香節和上海書展讓書香氛圍更加濃鬱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
  • 提起村上春樹只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可能更厲害
    但小李子在2016年已經獲了奧斯卡獎,現在陪跑屆只剩下村上春樹一人了。而村上春樹最著名的作品當屬《挪威的森林》,很多小夥伴即便是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可今天讀書君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則是和《挪威的森林》其名的一本書,那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很多人把《挪威的森林》當做一本黃色小說來看,也許是因為年少不知愁。
  • 《挪威的森林》等九部村上春樹作品首次發布有聲書和電子書
    8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書展分會場靜安嘉裡中心發布會獲悉,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內的九部村上春樹代表作電子書和有聲書(以下簡稱「電聲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現場,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攜手多家平臺合作方代表,籤署「反盜版聲明」,共同維護數字出版環境的純淨。
  •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究竟想表達什麼?
    村上春樹的世界和人物都屬於自由主義的世界。這些角色是無懈可擊的,在性方面大膽大膽,毫不猶豫,毫不含糊。兩難境地,愚蠢的小報復和憤怒的表現,感情的變化使你處於困境之中。這只是一個有很多隨意性和色情話題的愛情故事嗎?!雖然不是一瞬間,它會陷入骯髒的鍋中。事實上,它感覺像泥土,原始和真實的大量諷刺。它是關於關係,死亡,一個即將到來的故事-讓你感到悲傷和懷舊。
  • 《挪威的森林》:背負創傷的抒情詩,我們拿什麼找回逝去的青春?
    改編《挪威的森林》遇上的問題,可能比改編任何名著都要多。因為自詡為村上的專家太多,喜歡村上小說的人太多,相比之下,陳英雄這個名字,好像太渺小了。我很喜歡陳英雄的《挪威的森林》,事實上村上的小說也看了也不下5遍。說實話《挪威的森林》的故事讓我蠻驚訝的。我很意外《挪威的森林》是一個如此用性來證明愛的故事。村上春樹本來就是一個很會用大量篇幅來書寫性這方面的作者。
  • 越南導演改編村上春樹名作《挪威的森林》,到底算不算成功?
    2010年,被文藝青年奉為圭臬的村上春樹著名的青春小說《挪威的森林》被越南導演陳英雄搬上銀幕。     就觀感而言,導演對這部小說的改編並不算差,不僅還原了小說的原貌,也並未喪失村上的精髓,尤其是對「孤獨」這一主題的呈現和把握上。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今日好書推薦:《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樹豆瓣評分:8.5可讀指數:※※※※※下面書上君帶大家三十秒了解這位三次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作者——村上春樹1949年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1979年以《且聽風吟》(群像新人文學獎)登上文壇。
  •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對於村上春樹,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懂的人不屑一顧。正如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連我身邊也存在這樣兩種極端的人。 而讀村上,則更像在讀自己,在傾聽自己的心聲,遊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簡而言之,村上春樹引起的是心的共鳴。
  • 村上春樹:別害怕當笨的人
    村上春樹覺得自己是後一種。還不忘把大部分同行都拉下水,他聲稱大半的小說家,幾乎都是這種個性。《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片,很多人看了當時很感動。片子裡,那些一輩子圍著古老文物打轉的人,看起來似乎和村上故事裡那個腦袋不太靈光的人,有著類似的氣質。隔著屏幕,忍不住對他們萌生敬意。
  • 《挪威的森林》:只有三角戀?那是你沒看明白
    文|椰子也愛笑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輯|壞貓1962年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發行了一首《挪威的森林》,它就像是平靜湖面上泛起的漣漪,喚醒了人們對於青春時代的美好記憶。就連村上春樹也不例外,或許是某天偶然聽到時,觸及了內心一隅柔軟的角落,隨即執筆寫下了同名小說《挪威的森林》。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開始選曲的時候有三四十首曲目,但是我們最後精選出來十幾首。"  音樂會選曲幾乎都出自村上春樹的作品,原著的文字會滲透入樂曲中,變成爵士經典作品的一部分,以旁白、朗讀等形式出現。
  • 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依然是獲獎的大熱門比如今年賠率榜排名前十的作家,「千年陪跑王」村上春樹自不必說,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奧茲(Amos Oz)、阿多尼斯(Adunis)都是老面孔了。對村上春樹本人來說,每年都是文學獎大熱門,每年又都與諾獎擦肩而過,肯定是既無奈又心塞。
  • 或許像村上春樹那樣,假如真有時光機
    或許像村上春樹那樣《假如真有時光機》是今年五月南海才出版,村上春樹週遊世界的隨筆集,翻了一下,240頁,標價四十九元,那一瞬間,頓起「殺意」,書這玩意,那麼薄,如此貴,明顯把不少利潤都放給了流通環節,只是可惜了村上,可惜了村上粉,可惜了以為如此文字是最淳樸乾淨的地方,乾淨淳樸還要靠孔方兄去搞定。
  • 村上春樹因何受歡迎,御用翻譯林少華:這4個特點,常人模仿不了
    村上春樹自出道以來就仿佛被上帝親吻了一樣,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自1989年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百萬冊,近30年來他的所有作品出版量幾乎是同時期所有日本文學作品的總和,以致於村上春樹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至今仍是大中學生和白領階層等都市青年的讀書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