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首次實現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2021-01-08 經濟日報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用光實現原子尺度空間分辨一直是納米光學領域追求的終極目標之一。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點燃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希望,然而,螢光發射與拉曼散射過程不同,分子螢光在金屬結構非常靠近分子時會由於非輻射過程被放大並佔主導而導致螢光信號被淬滅,這極大限制了近場螢光顯微鏡的解析度發展,也是迄今為止SNOM螢光成像空間解析度很少達到10納米左右水平的根本原因。

針對以上挑戰,該團隊對等離激元納腔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精細調控,特別是探針尖端原子級結構的製作與控制。他們通過精緻的針尖修飾方法在探針尖端構築了一個原子尺度的銀團簇突起結構,並將納腔等離激元共振模式調控到與入射雷射和分子發光的能量均能有效匹配的狀態,再採用超薄的三個原子層厚的介電層隔絕分子與金屬襯底的電荷轉移,從而成功實現了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致發光成像。

他們驚喜地發現,當探針逼近分子時,即便間距在一納米以下,光致發光的強度還是一直在隨間距的變小而單調增強,通常存在的螢光淬滅現象完全消失。這充分保證了這項技術發明的普適性,為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等領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研究結果實現了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領域長期期待的用光解析分子內部結構的目標,為在亞納米尺度上探測和調控分子局域環境、以及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對於近場光譜學和顯微學的基礎認知與技術發展都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2020-08-12 04:22:45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8月11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 中科大實現世界首次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中科大實現世界首次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20-08-12 08:19
  • 【科技日報】我科學家首次實現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科技日報合肥8月11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用光實現原子尺度空間分辨一直是納米光學領域追求的終極目標之一。
  • 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0.8 nm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現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 中國科大實現亞納米分辨的近場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Å的亞納米分辨水平,從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該成果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 光學成像將進入亞納米時代
    上圖所示為亞納米解析度的單分子光致發光成像實驗裝置示意圖首次實現了單分子螢光成像的亞分子解析度。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日的《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 利用光實現原子解析度一直是納米光學的終極目標之一,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點燃了人們對這一目標的希望。
  • 中國科大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合肥8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該成果8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中國科大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合肥8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近場螢光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該成果8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近日將成像空間解析度大幅提升,推進至~8?
  • 中科大學子首次實現最高解析度單分子拉曼成像
    6月6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重大科研成果,該校科學家日前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6月6日在線發表這項成果。研究由侯建國院士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董振超研究小組完成,博士生張瑞、張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單分子螢光成像概述
    這其中,用螢光探針標記,檢測和分析單個分子的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能夠幫助科學家們在不破壞生命體正常生理狀態的情況下,清晰地觀察到單個分子的活動。但是由於它不能排除來自焦平面上下的雜散信號,信噪比較差(圖1),對於本身信號已經很弱的單分子螢光來說,寬場成像不是一種好的成像方法。
  • 【光明日報】我科學家實現世界最高解析度單分子拉曼成像
    6月6日,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的亞納米分辨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的成果正式發布,這一成果把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使人類能夠識別分子內部的結構和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構型。這一成果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侯建國院士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董振超研究小組完成的,博士生張瑞、張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中科大實現世界最高解析度的單分子拉曼成像
    《自然》雜誌於6月6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這項成果由中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侯建國院士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董振超研究小組完成,博士生張瑞、張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 創新前沿】JACS報導我校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研究進展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Photochromic Fluorescent Probe Strategy for th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Biomarkers
  • 【科技日報】中國科大實現世界最高解析度單分子拉曼成像
    在綠色入射雷射的激發下,處於STM納腔中的卟啉分子受到高度局域且增強的等離激元光的強烈影響,使得分子的振動指紋信息可以通過拉曼散射光進行高分辨成像。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的科學家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於6月6日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世界著名納米光子學專家Atkin教授和Raschke教授在同期雜誌的《新聞與觀點》欄目以《光學光譜探測挺進分子內部》為題撰文評述了這一研究成果。
  • 光學成像進入亞納米時代
    首次實現了單分子光螢光成像的亞分子解析度。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10日的《自然光子》雜誌上。用光達到原子解析度一直是納米光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而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為這一目標帶來了希望。董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成功地在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中展示了亞納米尺度空間解析度,並具有納米引力彈性場的局部增強效應。
  • 一種可用於超高分辨顯微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
    2015年3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最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課題組在著名期刊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Development of a Reversibly Switchable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OFI)的文章,報告了一種可用作高速活細胞超解析度顯微成像的新型反覆光激活綠色螢光蛋白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最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院士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高分辨化學識別與成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 據文章通信作者之一董振超教授介紹,印度科學家拉曼於1928年發現了光子被物質分子散射後能量發生變化的光散射現象,並在兩年後因此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拉曼散射中光子的能量變化通常起源於分子振動能量與入射光子能量的疊加,因此拉曼散射光中包含了豐富的分子振動結構的信息。
  • 我國實現世界最高解析度單分子拉曼成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於6月6日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 ...組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實現長時間超高解析度活細胞成像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孫育傑課題組近日成功研製新型可逆光激活螢光蛋白GMars-Q,從而實現了基於並行RESOLFT原理的長時間活細胞超高解析度成像。該項工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以封面文章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