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2020-11-23 中公教師網

一、教學目標(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知識與技能】理解超重、失重及完全失重的概念,能夠說出其對應條件。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和理論推導,提升歸納總結及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重點】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對應條件。

【難點】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超重和失重的現象。

三、教學過程(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環節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坐電梯的時候,電梯突然上升和下降有什麼感覺?並追問學生為什麼感覺「變輕」或「變重」了呢?這就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超重與失重》有關,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 定性研究

引導學生利用書本定性的研究超重與失重現象,讓學生進行如下操作,分別感受書對手掌的壓力:

(1)用手託著書保持靜止。

(2)用手掌緩緩向上、向下移動書本。

(3)用手掌突然豎直向上、向下移動書本。

學生操作後,教師提問:「緩緩移動和突然移動,手掌受到的壓力和靜止時有什麼不同?」

學生總結:緩緩移動時,手掌所受壓力與靜止時對比幾乎無變化;

突然豎直上升過程中,手掌所受壓力與靜止時對比會變大;

突然豎直下降過程中,手掌所受壓力與靜止時對比會變小;

2. 定量研究

引導學生定量的研究超重與失重現象,讓學生進行如下操作,分別測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1)在彈簧測力計下掛鈎碼。

(2)將鉤碼用彈簧測力計緩慢上移、下移。

(3)將鉤碼用彈簧測力計突然豎直上移、下移。

學生總結:緩緩移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與靜止時對比幾乎無變化;

突然豎直上移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與靜止時對比會變大;

突然豎直下移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與靜止時對比會變小;

3. 分析論證(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上面兩個實驗中的現象,引導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加以論證。

以鉤碼(或書)為研究對象,它在豎直方向受兩個力的作用:重力mg,測力計的拉力(或手的支持力)T。規定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知道:

(1)靜止和勻速上下時,

(2)突然豎直上移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說明T變大,則

教師總結這種情況稱之為超重,即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大於物體重力的現象叫做超重。

(3)突然豎直下移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說明T變小,則

教師總結這種情況稱之為失重,即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小於物體重力時的現象叫做失重。

教師加以補充:在失重的狀態下,如果,則物體對懸掛物或支持物完全沒有作用力,稱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環節三:鞏固練習(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讓學生解釋上課伊始提出的問題,並追問:我們實際的體重真的「變輕」或「變重」了嗎?

生答:電梯突然上升,人受到向上的a,感覺「變重」是由於超重引起的;電梯突然下降,人受到向下的a,感覺「變輕」是由於失重引起的。所以,超重和失重並不表示物體重力的變化。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知識點。

作業:思考在完全失重狀態下哪些物理現象不會發生。

四、板書設計(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中公講師解析

相關推薦:

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分析方法

教招物理筆試:小船渡河模型和斜拉船模型

談談牛頓前面的那些巨人們

機車啟動知多少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秘籍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物理知識點講解2——超重和失重
    物理知識點講解2——超重和失重 2020-11-14 15:50
  • 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實際上,並不是心臟的位置提高了,而是自身的重心位置相對平衡位置提高,產生向下的加速度,這就是「失重現象」。反之,若物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可以是豎直向上,也可以是某加速度的豎直向上的分量)就是「超重現象」。而當人造衛星做勾速圓周運動時,其向心加速度等於衛星所處高度的重力加速度,則其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 物理學中的超重和失重是指什麼?
    超重與失重,都是以地球引力為參考如今超重和失重,更接近一種感受類的詞語。當我們坐過山車、玩其他遊樂設施,身體感覺變重,就知道現在是超重狀態,感覺身體飄飄然,就是失重狀態。人類在地球上,失重和超重以地球重力加速度為標準,那麼人類離開地球,進入其他星球,失重和超重的概念會不會產生改變。目前來看,只要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人類就算走到月球上,也會說:「我現在失重啦!」
  • 高中物理:幾分鐘帶你掌握超重失重,自己也可以輕巧解題得滿分
    大家好 ,今天給大家介紹超重和失重 ,小編覺得要想學習好超重和失重就必須理 解兩個概念,就是實重和視重。1.實重和視重(1) 實重:物體 實際 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 是不變的。
  • 招教考試物理專業考點解密之超重和失重
    失重:當物體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本身重力的現象(物重<視重),FN=mg-ma。完全失重:當物體以加速度a=g豎直向下加速或豎直向上減速時(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等於零的現象。
  • 【高考技巧】關於高中物理的學習能力
    高中物理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最大的區別就是,高中物理系統性非常強,而且每個章節的重難點非常固定,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各種重點模型。在做題的時候,首先得讀準題,其次就要在腦海中先建立起一個模型(而且要通過不斷鍛鍊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思維不太好的建議用筆畫一畫,然後進行受力分析。
  • 牛頓第二定律:「超重、失重」的定量表達
    「超重、失重」現象是牛頓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課本上對「超重、失重」的描述是通過例題的形式得出結論。例題:如圖4.7—3所示,人的質量為m,當電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時,人對地板的壓力F/是多大?:F/=—F即人對臺秤的壓力大小為:m(g+a)>mg人對臺秤的壓力大小即為臺秤的示數——視重,當視重大於物體的實際重力mg時,稱為超重
  • 一線精英教師II談高一物理易錯題:超重和失重,帶你走出誤區
    當電梯開始啟動上升時,你會心慌同時也會充分體驗到「腳踏實地」的感覺,電梯即將停止上升時,則會頭暈同時有種「飄飄然」的感覺,這就是失重和超重造成的。那麼什麼是超重呢?什麼又是失重呢?學過高一課程的同學都會知道超重就是支持力大於重力的現象叫做超重;而失重就是支持力小於重力的現象叫做失重。在這裡我們一定要注意失重不是失去重力!!這是很多同學容易誤解的地方。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歸納總結,新學期預習/複習必備!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歸納總結,新學期預習/複習必備!
  • 學好高中物理:教你怎樣「生活化」教學
    高中物理學是一門與生活聯繫十分緊密的自然科學,在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源於生活,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近幾年關於物理也課程的高考試卷也有越來越多的題目與生活相關,例如「魚餌自動投放器」、「地震波」以及「靜電除塵裝置」等,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繫,為了進一步探討高中物理
  • 2020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有關超重失重的問題
    >申論題庫 ▎ 時政熱點      首先,我們來掌握一下超重和失重的專業解釋。超重是指物體所受的支持力大於物體自身的重力就是超重。相反的物體所受的支持力小於物體自身的重力就是失重。這麼解釋估計很多人還是理解不了,也不知道怎麼考察該知識點。舉個例子,現在假設一個人小明站在體重計上,那麼這個時候人自身的重力G,體重計給人一個支持力(我們用F視來表示)此時G=F視。第一種情況,小明開始猛然下蹲,大家思考一下是超重還是失重。第二種情況,小明開始猛然起身,屬於超重還是失重。
  • 超重和失重問題及其拓展--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超重和失重問題及其拓展
  • 高中物理的24個經典大題模型,每次考試都出現!
    高中物理的24個經典大題模型,每次考試都出現!每個進入高中學習的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覺得物理特別的難學。聽老師講課,一聽就懂;自己做作業,一做就錯。本次的主要內容是物理大題模型。內容較多,記得先收藏,這樣就可以慢慢學習啦!記得分享給其他小夥伴,一起進步成長!
  • 因為考生不會應用超重、失重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掌握超重、失重現象並不困難,難的是不知道把超重、失重的定量表達應用於解決複雜問題。明確了超重、失重的定量表達,就可以應用於解決下面這道超級難的高考題。例題:質量M=10kg的木楔ABC靜置於粗糙的水平面上,其間滑動摩擦係數μ=0.02,在木楔θ=300的斜面上,有一質量m=1.0kg的物塊由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當滑行1.4m時,其速度為1.4m/s,在這過程中木楔沒有動,求地面對木楔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 高考物理常考的24個模型詳解,高中三年都會用到!
    每個進入高中學習的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物理特別的難學。聽老師講課,一聽就懂;自己做作業,一做就錯。遇到這種情況,小編都會告訴他:提前預習,認真聽課,總結歸納題型……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成績。 今天呢,小編就替大家總結歸納好了物理模型。內容較多,記得先收藏,這樣就可以慢慢學習啦!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動力學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動力學 2011-10-28 15:05 來源:百度文庫 作者:
  • 高中教案:《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力》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基本知識目標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新東方網整理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將每一知識點的定義、公式和需要掌握高考考試的內容都整理了出來。      4.圓周運動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 衡中退休老教師:吃透這24個模型題,高中3年物理高分穩上!
    眾所周知物理,數學、英語,號稱高考三大攔路虎。物理在高考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物理不像英語那樣需要多年的積累,也不像數學有那麼多繁瑣的公式定理。雖然物理也是理科學科,但其涉及的公式定理,還沒有數學的十分之一,因此也是最好突擊且最容易突擊的學科。
  • 2015福建高中會考物理考試大綱
    一、命題依據   依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物理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基礎會考方案(試行)》以及《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基礎會考物理學科考試大綱(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