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微生物降解製漿及全竹的綜合利用」項目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國家微生物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自主研發的「竹材微生物降解製漿及全竹的綜合利用」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該項目從製漿源頭上降低能耗、減少汙染,綠色環保,把微生物製漿降解工藝過程的渣料和廢料變廢為寶,用作飼料添加劑和菌肥添加劑,成為可利用的農副產品,可以作為葉面肥抗蟲劑,噴在農作物上1個月內不用打農藥,農作物增產顯著。

2月3日,科技部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在科技部專家公寓主持召開了國家微生物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北京亮宇奇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江西鼎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竹材微生物降解製漿及全竹的綜合利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副秘書長孫小林主持了評價會。科技部火炬中心原主任、研究員馬彥民,科技部農村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陳良玉,環保部原環評司司長、研究員牟廣豐,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處長、研究員田有國,北京工商大學理學院功能材料教授、博導孫家躍,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張能玲等七位專家擔任評價會專家。

評價專家會認真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工作總結匯報,對項目資料進行了審查和質詢,認為項目研究成果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主要創新點(1)自主研發了微生物-多糖複合粘菌團降解製漿技術,取代傳統的化學蒸煮法分解原竹纖維木質素,從製漿源頭上降低能耗、減少汙染,綠色環保。通過菌株之間的協同效應,比單獨使用白腐菌降解工藝,降解完全,提高生物降解效率。(2)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未漂竹漿》檢測,定量、緊度、抗漲指數、耐折度、耐破指數、撕裂指數、環壓指數均達到或超過國家相關標準指標要求。(3)利用微生物液中的酶物質來改變漿外物中木質素、蛋白質、脂肪、果膠、單寧、色素等的結構,把微生物降解工藝過程的渣料和廢料變廢為寶,用作飼料添加劑和菌肥添加劑,成為可利用的農副產品。(4)在製漿過程中,微生物製漿產生生物漿液,通過循環8-10次的發酵之後,可以作為葉面肥抗蟲劑,噴在農作物上1個月內不用打農藥,並且農作物還增產顯著。(5)利用竹皮製作竹邊清茶,竹中段製作鐵丹木,竹材、竹材頭尾下腳料等植物製漿,實現了全竹的綜合利用。(6)自主研發了生產設備,有效地滿足工藝需求的同時並且能實現大批量的穩定生產。(7)生物漿循環十次生成的有機益生菌液,可用於農作物代替農藥滅蟲,且對產量增產效果明顯,餘料副產品還可以用來製成養豬場的除臭劑,而且使用這種除臭劑的養豬場無臭味,豬糞可進一步被製成有機肥、有機菌肥,連續使用3年土地變成免耕地。經多家農業公司、養殖場、造紙廠,反映良好。(8)該項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重要意義和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國家微生物農業產業聯盟理事長、北京亮宇奇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紅表示,要藉此次評價會的東風,在國家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產業聯盟的平臺上,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技術,加快示範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產品適應性研究,拓寬應用領域,加大推廣力度,滿足市場需求。集聚資源,注重創新,促進微生物農業整體技術進步,為解決我國循環經濟、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綜合利用赤泥生產巖棉工藝技術」項目順利通過科學技術成果評價
    2020年10月25日, 由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組織,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綜合利用赤泥生產巖棉工藝技術」科學技術成果評價會在京召開。該項技術成功通過科學技術成果評價。專家組按照國家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和要求,認真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 「以竹代木」,竹材能完全取代木材嗎?
    竹材不僅價格穩定,還是我國的優勢資源。我國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竹林面積最大、竹產量最多的國家,被譽為「竹子王國」。而且,一根竹子兩三年即可成材,生長周期遠遠短於其他速生樹種。與此同時,「以竹代木」除了能有效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矛盾,還能緩解碳排放和生態環境等問題。據測算,利用1噸竹材將減少森林砍伐3.9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2噸。竹與木的應用對比從室內延伸至室外,從地板發展到家具、裝飾、建築。
  • 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25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太陽能跨季節儲能零碳設施農業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體制全球海面風場探測微波散射計」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白腐真菌降解木質素的特性 白腐菌製漿造紙行業未來之星
    白腐菌是屬於擔子菌亞門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是能夠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纖維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的微生物之一。木材在白腐過程中大部分纖維仍保持完整,且纖維素結晶度變化不大。由此設想利用對降解木質素選擇性好的白腐菌進行生物製漿,能開闢製漿方法的新途徑。
  • 第七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項目被認定科技成果3項,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論文11篇,EI論文15篇;取得13項軟體著作權;出版中文專著7部。項目在福建將樂、永安、甘肅天水、河南信陽等地建立了試驗示範基地,並通過建立1267.21公頃的示範區,使相關技術體系得到良好的推廣應用。
  • 半導體-電磁波波電效應消殺技術通過國家科技部成果評價鑑定
    11月21日,在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主導的「複合半導體電磁波波電效應微生物滅活技術科技成果評價專家評審會」上,一種基於半導體-電磁波波電效應的全新微生物滅活技術通過專家評審。該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存在於物理界面、水、空氣等介質病毒病菌的滅活消殺。
  • 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成功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成型製備方法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20年9月11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在北京主持召開由蕪湖聚焰生物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一種生物質燃料的製備裝置和製備方法」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項目主要創新點及特點:(1)研發了一種漸縮-漸擴型膜孔,研製了錐輥式成型設備。在保持壓力的穩定下,具有易脫模,原料適用性廣的特點,具有創新性。(2)提出了一種秸稈粉碎、脫水、預壓、調配壓縮生物質燃料的成型生產工藝。
  •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和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完成的「雲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辰安天澤參與的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超大規模遠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9 月 14 日上午,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由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超大規模遠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進行評價。
  • 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16年12月29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北京中航天基空間信息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西南科技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青島科技大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可循環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製備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新鄉新亞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技術改造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
    一、建設項目簡介  新鄉新亞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技術改造項目位於新鄉縣七裡營鎮南新莊村,本次綜合技改工程淘汰廠內落後產能、調整全廠原料結構,改進生產工藝及裝備水平、調整全廠紙產品結構,提高新亞公司整體清潔生產水平。
  • 全球首次利用餐廚垃圾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HA)項目中試完成
    11 月16 日上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本農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機物降解與資源化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揭牌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中意節能樓舉行。
  • 萱嘉生物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規範廣東省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工作,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及時、準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信息,加速科技成果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廣東省科技局特出臺《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的實施辦法》。
  • 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研究進展
    最近,抗性分子遺傳學組的科研人員在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從農藥廠活性汙泥中分離並鑑定了一株高效且具有很寬的降解譜的有機磷降解菌,經16S rRNA和生理生化鑑定為Stenotrophomonas sp.。
  • 第5658期 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17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濟南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連續玻纖PP熱塑性預浸料研發」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全球首個利用餐廚廢物等廢棄碳源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 H A)項目中...
    11 月16 日上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本農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機物降解與資源化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揭牌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中意節能樓舉行。(PHA)的中試項目。
  • 利用餐廚垃圾 可以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了
    記者在日前舉行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本農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機物降解與資源化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揭牌啟動儀式上獲悉,首個利用餐廚廢物等廢棄碳源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的中試項目已建成。
  • 利用餐廚垃圾,可以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了
    來源:光明網圖集 記者在日前舉行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本農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機物降解與資源化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揭牌啟動儀式上獲悉,首個利用餐廚廢物等廢棄碳源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的中試項目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