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學清
金秋十月,大地披上節日的盛裝,赤橙黃綠青藍紫,萬水千山總是情。秋風撩起人們旅行的衝動,人來人往,東西南北中。十月的螢屏,是鋪天蓋地的旅遊新聞,看到各地旅遊景點誘人的熱鬧場面,我的心也泛起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念頭。有的人喜歡成群結隊到大自然去,看山看水;我卻喜歡獨自到城市裡走街串巷,探尋史跡。
清晨,我來到南溪古街。南溪古街位於宜賓市南溪區,長江邊古城遺址仙源壩上。全長1000米,東連迎賓大道與老城區;南接濱江公園、五星級巨洋國際大飯店;西靠迎賓廣場;北鄰金融街區、商業綜合體,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走近古街高大寬敞的牌樓門前,映入眼帘的是騎樓、天井、馬頭牆等明清時期風貌建築,一下子就像聞到古色古香的味道。
漫步在古街青石幽巷,驚嘆古街巷穿城、水融街、樓重院的「千樓千面」巧妙布局。民居院落、亭臺樓閣、廊橋棧道、牌坊壁照、風物雕塑等景點,都深藏著本土風流人物、風土人情的動人故事。
肅立在「黃帛流風」牌坊前,仿佛聽到長江的濤聲講述著南溪漢代烈女黃帛躍江尋夫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史書記載,相傳黃帛的丈夫張真外出求學,在縣城長江中翻船溺亡。黃帛苦尋屍首,月餘未果,最後悲切投江尋夫。縣人感念夫妻情深意篤,遂將兩人屍體合葬縣城西郊,並在縣城內修建牌坊祭祀。
徜徉在古街的胡同巷,猶如穿越在仙源壩上,如縷如煙的明清時光。不經意間,推開明代四川總兵、時稱「西南奇捷」南溪老鄉侯良柱的總兵府大門,頓感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穿雲破霧。南溪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武官侯良柱,報國安邦、慷慨激昂,孝悌忠信的錚錚漢子,終因忠孝不能兩全,戰死沙場,忠骨還鄉。
小溪潺潺、花草芳香的幽巷,腳步輕輕地來到一幢名叫「芳園」寓所,這是南溪籍著名女紅軍甘棠少年時代的家。甘棠原名闞思穎,是川南名士闞舜臣之女,協助周恩來妥善解決西安事變的功臣劉鼎(闞思俊)之妹。
登上書香飄逸的仙源塔,信手翻開史書漢簡,千年沉澱的書香撲鼻而來。高七層、四方青磚的的仙源塔,是南溪古街標誌性建築,也是鳥瞰南溪古街最佳場所。憑欄遠眺長江奔流,雙塔輝映,琴山橫亙,江南俊秀,澤溯仙源,怎不心曠神怡,思緒萬千?
古街古巷古味道,看街看巷看熱鬧。門庭若市,琳琅滿目的美食,散發出誘人垂誕欲滴的味道。嗅著那縷記憶的芳香,急急忙忙走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溪豆腐乾製作工藝的百年老店,買幾塊「郭大良心豆腐乾」,尋著「咚咚鏘」的鑼鼓聲,來到「仙源臺」的戲樓前,看川劇戲曲唱興旺。
仙源臺是一座精美的歇山頂式建築,原為清末南溪望族闞氏私人戲樓,供闞氏家族舉行慶典,祭祀唱戲之用。其後,逐漸成為群眾在傳統節日舉辦活動的重要場所。南溪人民喜愛的傳統藝術川劇,經常在這裡演出。
遊古街青石幽巷,如瀏覽南溪古老的清明上河圖;觀古街景點雕塑,閱讀南溪聖賢史書;嘗美味大餐,品味南溪美食的味道。
【作者簡介】
黃學清,筆名黃山,四川宜賓人,重度肢殘農民,文學愛好者。宜賓市首屆書香家庭稱號獲得者、宜賓市南溪區作家協會會員、南溪區史志研究學會會員、南溪區新體詩歌學會會員、南溪區南溪街道新鄉賢聯誼會副會長、南溪街道茶花社區農家書屋管理員。創辦黃山書屋(現升級為南溪街道茶花社區農家書屋),作品在多個報刊雜誌網絡平臺發表。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