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溪文明門城樓竟是明朝「老古董」(圖))
文明門城樓,始建於明正德年間。
從四川宜賓城坐船下行約60公裡,在南溪縣城,有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古文明門城樓和兩邊與之連接的一段古城牆。
「華西壩」版熱忱歡迎高品質、有故事的川內文史類稿件(非副刊),一經採用稿酬從優。投稿郵箱:332120008@qq.com。
請註明聯繫地址以奉稿酬
古文明門城樓與古城牆瀕臨長江邊,是一個全部用條石壘砌成的水碼頭。寬長斜緩的石梯從岸邊拾級而上,便是巍峨雄偉的文明門城樓和與之相連的一段用巨石大磚壘砌的高高城牆。這是川江上罕見的一個古城樓古城牆建築,因其建築風格獨特造型美觀別致,吸引無數江面船過和慕名前往的遊客。凡是到此觀看過的人,無不驚訝讚嘆。
南溪歷史悠久,建縣距今有1400多年。南溪古為僰侯國,秦為西南夷地。
民國時期軍閥連年混戰,南溪縣城大部分損毀,加之新中國成立以來地方搞城市規劃建設,原來的九道城門現僅存「文明門」「廣福門」「望瀛門」三道城門的城樓及臨靠長江邊一段石頭城牆。如今那些壘砌的一砣砣巨大石頭的表面和邊角,由於年代久遠,長期風吹雨淋,日曬夜露,霜欺雪虐,現已風化朽蝕剝脫,石與石連接之間留下寬深凹陷的溝槽。惟有那位於縣城大南街的文明門城樓,新中國成立前後經縣民竭力保護和縣人民政府多次進行「修舊如舊」維修,才得以新生重放光彩。
文明門城樓,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5——1521年),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重修,為高大的石拱門,門上鐫刻「文明門」三個大字。城門瀕臨長江邊,門前是一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縣民集資增修的石碼頭,從江邊至城門共有五個平臺,約4米寬、12米長(供人上下岸歇氣和貨物停放),總有64級階梯,數百人同時行走也不擁擠。階梯上部兩側是用條石砌成的寬大石欄平臺。
文明門城樓是在城門城牆基座上建成的兩層樓亭角式古建築。通高為17.35米,角樓高8.1米,佔地面積為69.75平方米。此樓為雙簷或重簷歇山式頂。城樓的主體框架為井字柱穿鬥,四壁為木格花窗,各樓層房面覆蓋小青瓦,城樓兩層簷角高翹。房頂為寶鼎鎮脊,寶鼎兩邊橫豎對稱翔龍各1條,另分開的四條房脊上各塑猿猱1隻,四根粗長鐵鏈上系寶鼎下連猿猱,用以固定寶鼎。
站在城樓俯瞰遠眺,隔江對峙相望的是聳立在蒼山翠林叢中的鎮南塔,滔滔江水東去的江面是往來的船舸爭流,好一派蔚為壯觀的川南秀麗風光;從碼頭江岸往上仰視高望,巍峨雄偉的文明門城樓頭摩雲天,仿佛是頂天立地的巨人。看見那古色古香美不勝收的雄偉建築,不免使人浮想聯翩發思古之幽情。1982年夏以來,先後有不少電影製片廠、電視製作中心在此拍外景。葉源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