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賦初現 愛書如命
為了不讓自己落後失去讀書的機會,塗安華拼命努力學習,在三年級期末考試中竟考了語文數學雙百分,這讓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很驚奇。「剛開始的時候,我害怕自己沒有讀過書會學不懂,但是沒想到自己對學習如此熱愛,期末考試成績一出來,我就感覺信心增加了很多。」塗安華說。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塗安華開始對小人書著迷,不僅熟讀書裡的內容,還模擬畫書中的小人。不僅如此,他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有時間就看書學習。
「15歲的時候,我的大哥到了成家的年紀,家裡窮沒有錢繼續給我交學費,我便輟學跟著父親在蔬菜公司裡打工,想著將來父親退休了我還能頂替他的工作。」塗安華說,輟學後,老師也來找過他談話,說他是塊讀書的料,中途退學太可惜了,但是那個時候家裡太窮,根本沒有辦法,只能離開學校。
雖然塗安華只上了3年學,15歲就離開學校,但是他對書籍的喜愛卻一發不可收拾。
那時候書籍比較便宜,塗安華把辛辛苦苦打工積攢的錢大多用於買書,一來二往便和書店的保管員熟絡起來。「那時候有很多書都不好買,我就跟保管員說好話,叫他多找一些好書賣給我。」塗安華說,那些年他錄過磁帶,放過牛,製作過芽菜,生活雖然過得很苦,但是只要書籍陪伴,就會覺得很快樂。
19歲的時候,塗安華創作了自己的處女作《西瓜贊》,讚揚的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被當時的《南溪文藝》選中刊發,並得到了一塊兩毛錢的稿費,這對塗安華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成就了他後來的學習創作之路。
快樂學習 永不懈怠
從那以後,塗安華更是堅定了自己學習的信心,他相信唯有學習才能改變一個人。他刻苦自勵,鍥而不捨地自學,創作了《南溪賦》、《南溪水利賦》、《南溪首屆豆腐乾食品文化藝術節賦》、《江南賦》、《八卦民居賦》、《南溪美食賦》等大量的詩詞楹聯,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怪才」。
2001年,塗安華在南溪文明門附近創辦了一家「文化茶園」,在茶園理擺放了大量書籍、刊物,供大家無償閱讀。這在當時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前來查找資料、閱讀的人越來越多。「有這麼多人和我一樣喜歡學習,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塗安華如是說。
「我們家現在有近8000冊各類書籍,每個月用於買書的開銷在600元以上。」塗安華說,他們一家對穿衣享受都不講究,唯獨只愛讀書,只要是喜歡的書籍,不管多貴都捨得買。
隨著網購的盛行,塗安華也開始在網上購買書籍,儘管家裡已到處堆滿了書,但妻子和女兒還是很支持他,並時常給他推薦新書。「妻子和女兒平常就喜歡看書學習,在我愛書如命的影響下,就更愛看書了。」塗安華說,在書環如堵的環境下,家裡逐漸形成了熱愛知識,喜歡閱讀的良好氛圍,還時常為一個字、詞或一個觀點發生爭論,一家人其樂融融,這種風習也影響到了塗安華身邊的朋友,形成了不分老幼的一個「文友圈」。
塗安華說,知識和技能在求職難得的當今社會固然重要,但培育和樹立下一代的人生價值更為重要。自強不息,大愛無疆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優良傳統,由家到國,由國至家,都應該繼承,弘揚這筆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