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與貴州遵義攜手發展紀實——求是之光 照耀西部

2021-01-13 浙江大學


    在中國的版圖上,人們很難把革命聖地遵義與浙江大學聯繫起來。但是,在抗戰期間,「在重慶與貴陽之間叫遵義的小城裡,可以找到浙江大學,這是中國最好的四所大學之一……遵義之東75公裡的湄潭,是浙江大學科學活動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研活動一派繁忙緊張的景象」。1945年,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英國《自然》周刊第27期上發表了他在遵義、湄潭的所見所聞,震撼西方。正如李約瑟所言,浙江大學在這裡辦學的7年,是與當地百姓結下深厚友誼的7年,也是創造了在當時乃至今日仍在國際學術界具有重大影響的一批學術成果的7年。
    
    歷史的車輪駛入2005年8月,恰逢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經歷了戰火洗禮的浙大師生,在「求是」精神激勵下,與遵義、湄潭人民一道,共同書寫著攜手並進開創美好未來的新篇章。
    
    一段歷史 鑄就「科教聖地」
    
    1937年,抗日的烽火燃燒在西子湖畔。浙大師生在竺可楨校長帶領下舉校西遷,開始了可歌可泣的「文軍長徵」。漫漫西遷路,浙大師生穿越浙、贛、湘、粵、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裡,於1940年來到貴州遵義、湄潭,定居辦學達7年。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竺可楨校長和浙大師生力行「求是」作風,不屈不撓、奮發圖強,何家巷內刻苦攻讀,湄江湖畔弦歌不輟。當時,整個中國物價飛漲,人民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浙大學生大多家在淪陷區,經濟來源斷絕,靠公費、借貸艱難度日。教授和職工雖有薪給,但多半拖老帶小,積蓄少、開支大,生活拮据。儘管困難重重,但浙大師生並沒有被嚇倒,仍致力於教學科研。當時,校園學術討論活動十分活躍。如數學系獨創的「數學研究」課,是四年級學生的必修課,分甲、乙兩門,每周各舉行一次,對報告的遴選和指導十分嚴格。生物系的學術論壇會常常延續到暮色茫茫。農學院農化系組織土壤肥料、生物化學和農產品製造三個讀書會,由同學輪流報告,師生共同討論,營造了濃濃的學習氛圍。李約瑟曾於1944年兩次參觀浙大,深為其學術空氣之濃、師生科研水平之高驚嘆,盛讚浙大是「東方的劍橋」。
    
    就這樣,浙大沒有因流亡而被拖垮,反而在顛沛流離中巍然崛起,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代蜚聲中外的求是學子。在湄潭期間,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成果;細胞學專家貝時璋專注細胞重組現象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物學家談家楨豐富和發展了摩爾根學說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王淦昌、盧鶴紱、陳建功等著名科學家的主要論文也在湄潭成稿。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浙大任教而日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共有27人,當時在浙大學習或畢業而日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共有23人。當時曾在浙大物理系學習的李政道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回憶說:「1943年,我考上了浙江大學的化工系。我來到湄潭,當時僅16歲,對工科和理科的認識不清楚,慢慢地和束星北、王淦昌兩位物理教授接觸多了,使我逐漸了解了物理學科的意義和重要,就決定由化工系轉為物理系。回想我一生最重要的機遇,幸運地遇到幾位重要的老師,得到他們的指導和幫助。而我最早接受的啟蒙光源,就來自束星北老師。」
    
    厚重的歷史,讓人刻骨銘心永志難忘。湄潭,這片地處雲貴高原的熱土因浙大的到來成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教育聖地」和「科學家成長的搖籃」。
    
    一種精神 激勵奉獻知識
    
    在抗戰期間,全國不少大學迫於局勢艱危,難以為繼。而浙江大學卻在艱難遷延中發展壯大,成為彪炳於中國高等教育史冊的西遷辦學典範,浙大西遷也被彭真同志稱譽為「文軍長徵」。這靠什麼?不是別的,就是求是精神。
    
    「赤日炎炎赤子情,鄉思縷縷六十年」。日前,浙江大學推出「重走西遷路」系列活動,其中,「浙大研究生遵義掛職鍛鍊匯報會」、「浙大青年教授重返第二故鄉支援西部建設」、「浙江大學求是精神教育基地」揭牌等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和生動的內容,再次掀起了「遵湄熱」。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大學與遵義地區的聯繫與來往日益密切,相互支持與合作不斷增進。近幾年,在教育部的指導下,浙江大學支持貴州省建設喜摘碩果。其中,支持「貴州省材料技術創新基地」的建設,特別是支持在貴州建立「國家複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是成功的範例。這是貴州省第一個「國家工程中心」,而這個中心的副主任是浙江大學長江特聘教授、材料化工學院的副院長鄭強。鄭強說,貴陽周邊不缺好大學,但貴州選擇了浙大,是因為歷史的情緣。現在,中心開始進入發展期,第一批研發課題已經啟動。在中試車間,記者看到了他們研製的一種抗老化時間長達30年,又可抗燃、抗靜電、抗斷裂的新型材料,這一技術在全國是惟一的。對此,浙大副校長朱軍教授說,在競爭激烈的材料科學領域,特別是高分子材料領域,國家級工程中心能建在貴州,讓人振奮,也讓人看到了貴州走向富裕的希望。
    
    今年3月,浙江大學與遵義籤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在「求是」精神的召喚下,浙大的領導一次次來到遵義,洽談合作事宜;浙大學科帶頭人也紛至沓來,報效遵義人民。浙大捐贈湄潭籍大學生在讀計劃已經啟動,今年就有兩位湄潭籍大學生每年得到4800元的捐助款。浙大捐贈湄潭的31臺電腦,將在科技信息領域發揮作用。日前,湄潭又迎來了一批浙大青年教授,梁月榮、張明方、張放、汪以真、程翼宇……個個身懷絕技,他們一到湄潭,就分成6個不同的學科小組走向湄潭的山山水水,要用自己的所長,以浙大後來人的身份實施「科教興湄」。
    
    專家們的到來使當地領導格外高興,在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上,黃正義副縣長一下子就拋出了9個大題目,請專家們幫忙破解,其中包括優質米和茶葉的深加工、特色農產品的種植技術、教育事業的對口幫扶……兩個多小時的討論會中,每個項目都有了對應的設想,教授們實事求是地說,一切還都要看發展,但我們肯定會盡力。
    
     60年前,浙大與遵義結下了歷史之緣,培養了血濃於水的深厚友誼。如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浙江大學與遵義人民走得更親更近了,浙江大學積極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動員廣大師生把理論知識與遵義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起來,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與遵義人民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報記者 應向偉 本報通訊員 單泠) 2005-08-26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對口支援貴州大學工作總結
    (2001年7月-2009年9月)  自2001年教育部組織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以來,浙江大學十分重視對口支援工作,在貴州大學的密切配合下,發揚「求是創新」精神,周密部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紮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帶動和促進了貴州大學的建設和發展。
  • 求是育英博雅專精 浙江大學中文系慶祝建系100周年
    本報訊 2020年12月18日,「百年中文: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系100周年慶典」在浙江大學求是大講堂隆重舉行。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剛教授,浙江大學中文系系友蔣承勇、呂建明、範一民、費君清、肖瑞峰、張夢新、沈勇、陳越孟等,中文系和古籍所師生代表共200餘人參加大會。慶典由古籍所所長王雲路主持。    浙江大學中文系濫觴於1897年成立的求是書院和育英書院的國文課程,發端於1920年之江大學創設國文系和1928年國立浙江大學設立中國語文學門。
  • 浙江高校——浙江大學
    #高校#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
  • 浙江大學,123歲生日快樂!
    最終來到遵義、湄潭等地堅持辦學近10年之久抗戰勝利後 浙大回遷杭州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浙大部分學科院系和師資被調整到國內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其中,留在杭州的部分後來分別發展成為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這同根同源的四所學校合併組建為新浙江大學「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如今的浙江大學18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
  • 為什麼說貴州是西部之光?貴州有哪些享譽全國的No.1
    多彩貴州山美、水美、人更美。近十年來,貴州在經濟發展上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一舉擺脫了貧窮落後的印象。貴州現在有太多的中國創造、中國製造享譽全國,今天小鵬有料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貴州這個西部之光是怎麼樣閃耀全國的?!
  • 同在貴州省的醫科類院校,遵義醫科大學和貴州醫科大學怎麼樣?
    遵義醫科大學歷史變遷:遵義醫科大學創建於1947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曾用關東醫學院、大連大學醫學院、大連醫學院等名稱。1969年學校整體搬遷至貴州省遵義市,更名為遵義醫學院。2018年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
  • 貴州一本大學排名及分析(含分數線、特色專業,可收藏)
    其省會貴陽更是被譽為「中國避暑之都」。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使貴州成為中國人養生避暑的首選,也是一個非常適合學習、生活的地方。這些年,貴州經濟發展很快,在基礎建設、高新技術等方面發展迅速,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很大,如建設了花溪大學城等,貴州各高校都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機遇。
  • 和家園·求是小學簡介
    傳承浙大百年風採 參照英國伊頓貴族公學原型設計  和家園·求是小學 盡顯高雅人文格調  即將進駐和家園的求是小學位於和家園位於雍園組團以西,沿楊梅山路,總建築面積達到14000餘方。  而此次攜手的坤和·和家園,作為黃龍商圈百萬大盤,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她傳承著西湖上遊,兩西(西湖,西溪)之間的優雅文化氣質,從宋高宗的一句西溪且留下,到18家杭州人的發祥地,再到賀龍百將團,這塊土地,因為濃鬱的歷史文化積澱而倍受杭州知本階層的青睞,而開發商坤和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中建國際、中國美院、西泠印社等文化機構對其20、30年代中西合璧的「金石建築」的打造,更讓和家園的房子充滿了高雅的文化氣息
  • 貴州舉行第四屆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新聞發布會
    歡迎大家出席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組織的第四屆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新聞發布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辣椒產業發展工作,將其列為重點工作推進。其中,辣博會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振興農村經濟和推動「黔貨出山」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 「西部之光」照亮青年才俊
    2004年以來寧夏選派270名訪問學者,為高質量發展凝聚人才力量。  「我在浙江大學學習收穫頗豐,更新了知識體系,開闊了眼界,結識了各專業優秀青年人才,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11月9日,回憶一年前作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到浙江大學研修的經歷,韓冰感慨萬千。
  • 浙江大學紀念建校120周年
    120年來,一代代浙大人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求是創新」校訓、「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省委省政府專門製作了勉勵銘牌贈送浙江大學。車俊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浙大全體師生員工及海內外校友表示祝賀。他說,國有成均,在浙之濱。
  • 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三個維度」看遵義,努力形成重要「增長極」
    在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際,近日,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採訪了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談遵義市如何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魏樹旺說,2035年正好是遵義會議召開100周年。歷史再次賦予遵義光榮的使命,遵義必須書寫好這份歷史答卷。遵義將堅持從歷史方位、國家戰略、貴州發展「三個維度」看遵義,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努力當好全省發展「火車頭」、形成重要「增長極」,為到2035年遵義會議召開100周年時,遵義現代化水平領先西部、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戰略目標而奮鬥。
  • 浙江大學,985工程,國家雙一流大學,常年位居大學排行榜前三甲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直屬高校,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受聘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
    6月12日,「浙大歡迎您」——環境與資源學院王金南院士求是講座教授受聘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宏建為王金南頒發聘書並佩戴校徽,他表示,浙江大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王金南院士作為國家重大環境規劃和汙染減排工程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國家第一批百千萬人才和國家環保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加盟浙大,一定能加快環資學院生態文明計劃的實施,加快環境規劃與管理本科新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為環資學院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 讓世界重新打量遵義——專訪遵義市委書記喻紅秋
    《小康》: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遵義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如何,前景怎樣?遵義有無法代替的魅力《小康》:從中央工作到執掌地方,二者有何不同,作為遵義這座城市的決策者,您如何評價這座城市,與您之前任職過的貴陽等城市相比,有什麼獨特之處?
  • 慕德貴市長談今日遵義
    「做特」就是要把文化的內涵,尤其是「遵義會議」的內涵,「紅軍長徵」的內涵,作為城市做特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來加以發展。同時,在遵義的名片裡面還有「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就是遵義對貴州來說歷史文化悠久,文化豐富燦爛,有漢三弦、新三股之說。遵義的福祉,被梁啓超響聲喻為天下第一,代表遵義歷史文化裡面很厚重的一塊,把遵義做特主要是圍繞文化做特。
  • 浙江大學123歲了!驚豔對比照刷屏,滿滿都是回憶!
    原創 今天過生日的 浙江大學從求是書院到浙江大學眾多學子自五湖四海而來亦有無數求是人往四面八方奔赴前程而去這裡,是夢開始的地方光陰流轉,歲月芳華圖片分別攝於1992年與2020年(柳豔薇 供稿)1964年,媽媽柳豔薇考入浙江大學光儀系。1992年,女兒錢檉成為媽媽的校友,進入浙大建築工程學院。28年前的那個冬天,老和山下、玉泉門口,母女倆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 2019貴州·遵義辣椒博覽會本月17日...
    2019貴州·遵義辣椒博覽會本月17日舉行 這份博覽會指南請收下!!!》8月5日上午,記者從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生態貴椒·香辣天下」為主題的2019貴州·遵義辣椒博覽會將於8月17日至18日在遵義市新蒲新區舉行。
  • 名家視點|張幼琪:寫給歷史的時代報告·貴州地質紀實文學大觀
    而當我們把所有的故事連起來縱橫捭闔地去讀,山川溪流,浩浩湯湯,作品就會不自覺地將我們引領進入一段令我們同心協力為之奮鬥、風雨兼程感同身受的時期。這些故事雖然寫的是地質行業,但他的擴展和後續效應卻彰顯在貴州、在中國、在20世紀跨越21世紀的時代。貴州地質紀實文學的直覺理性和穿透力,當之無愧地成為記錄這一時代的「金釘子」。
  • 從浙江大學、貴州大學,到太原理工大學,網紅校長鄭強有個西部夢
    有人評價道,「中國不缺高水平教授,更不缺大學校長,但缺少個性鮮明、敢說敢幹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大學校長。」此言不差,想想看,國內有極少數大學校長、教授自私自利,更不用說為學生著想。 因此,筆者認為,2020年4月22日,鄭強出任太原理工大學新任書記,對於山西的教育事業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