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前沿科技盤點,2020世界前沿科技盤點

2020-11-09 智能家居Zorro


2019年/2020年,世界政局都在動蕩不安、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大國衝突明顯升溫、國際治理步履維艱,但科技卻成為陰霾中一抹耀眼的亮色,創新多點突破,成果遍地開花,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成為推進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甚至政治格局變化的最主要的推動力。

在基礎科研方面,基礎研究屢獲新突破,不斷拓寬人類對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和意識本質等重大科學問題的認知。例如,首張黑洞照片問世,進一步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科學家首次在「超級地球」大氣層發現水蒸氣;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發現熱傳遞的第四種方式,實現聲子真空傳熱;首次證實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首次合成世界第一個含 18 個碳原子的純碳環;首次論證現代人類確切起源地;首次解析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等。

在技術創新方面,創新突破明顯提速,顛覆性技術持續湧現。谷歌(Google)實現「量子優勢」,開啟量子計算新時代;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天機芯」問世,有望推動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3D列印出會「呼吸」的人造器官,為人類器官移植帶來巨大期望;新基因編輯系統「先導編輯」問世,分子剪刀向超精確邁進;首款無創腦控機器人手臂誕生,腦機接口再獲突破等。

在產業變革方面,成熟技術加速落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形成新的生產力。如5G商用從2019年開啟,將重構全球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慧應用加速社會向智能化轉型;全球競相布局區塊鏈,數字貨幣迎來爆發式發展;太空探索熱情高漲,商業航天產業向陽而生;生物醫藥突破不斷,助力大健康產業快速膨脹;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能源革命漸行漸近等。

總體來看,2019年全球科技從微觀到宇觀均在加速發展。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集群式技術創新浪潮持續湧現,並呈現多點群發之勢,交叉融合加深。科技正為經濟和產業變革注入新的動能與活力,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已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謀求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抓手,各國紛紛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投資和戰略布局。科技是國家實力的決定性因素已成為共識,大國間科技競爭博弈日益激烈,全球科技創新競合進入一個新階段。

新興經濟體與傳統強國科技創新之爭愈演愈烈成為新趨勢。發達國家憑藉固有優勢,在保持科技創新領先地位的同時繼續加速「奔跑」,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則表現搶眼,努力追趕,在部分領域躋身前列。例如,中國在5G和人工智慧領域湧現出一批科研成果;印度軟體製造業發達,班加羅爾甚至被譽為「印度矽谷」,生物醫藥也是印度的優勢產業,印度已成為世界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國;俄羅斯在國防、飛機製造、核工業等領域繼續保持優勢。

2019年,美國以 5810.3 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保持全球第一,但全球份額已由10年前的34%降至24.98%;中國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以5192.2億美元位列第二,其份額由10年前的12.5%增至22.32%;日本研發投入為1931.7億美元,位列第三;印度研發投入增速最快,同比增長9.07%,達940.6億美元,首次超越韓國位列第五。韓國研發投入強度居世界之首,高達4.35%;歐洲數國由於經濟疲軟等原因,研發投入增長乏力,但研發強度總體處於較高水平。

從創新表現來看,新興經濟體正在成為重要創新主體。根據 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發達國家仍然在創新活動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新興經濟體的排名持續上升,對世界創新格局已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通過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國際專利體系,對全球研發和國際專利申請率的貢獻顯著提升。

全球科技「對抗」之勢明顯加劇,全球創新面臨更多風險和阻礙。近年來,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快速提高,技術自主化水平日益提升,產業鏈逐步向高端轉移,美國明確將中國視為美國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遏制中國科技的手段層出不窮,如限制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打擊中國高科技企業、阻撓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等。

全球研發投入概況示意

中國、美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兩國關係對於全球經濟創新發展舉足輕重。中美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本應成為人類科技進步的一大助推器,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認識到,科技創新是解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擴大、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緊張等重大問題的一劑良方。但是,這些重大問題只有全球國家和地區的密切合作甚至全球共同行動才能真正解決。在科技合作上採取「零和」思維甚至搞「科技冷戰」,無疑會影響全球科技合作局面,減緩全球創新態勢,進而阻礙人類文明進程。

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既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大量湧現的過程,也是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相適應,並不斷革新、提升的過程。當前,科技在伴隨和推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生態等深入協同發展的同時,也對人類社會發展和全球治理體系產生深刻影響,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

在這場大變局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實力增長的發動機,是導致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利益格局在這個進程中不斷演變和調整的最根本的動力。世界各國不得不面對這種變化,將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視為國家戰略機遇,通過積極和多樣化的產業政策促進新技術的研發和新產業的培育,推動國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不斷進步。

隨著全球地緣戰略角逐的中心舞臺由歐美地區向亞太地區轉移,戰略競爭的範圍從傳統領域不斷擴展到太空、網絡、極地等領域和人工智慧、腦科學、5G等新技術、新疆域,全球治理面臨的問題更加多元、複雜。大國權力格局之變,已經開始衝擊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的功能與地位,推動全球治理規則和理念加速轉變,現行國際體系重構將不可避免。

科技進步為重大全球性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當今世界正面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生態危機、糧食危機、能源短缺、衛生問題、恐怖主義、網絡信息安全、全球政治經濟不平狀況加劇等重大全球性問題,而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將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可能的方案。例如,科技進步促進產業鏈轉型升級,可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綠色能源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為解決能源短缺和全球氣候變暖提供有效方案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揭示人類生命現象、探討疾病機理提供新依據,也為研發生物醫藥、開展疾病診斷和防控提供新手段,進而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

科技進步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全球性問題往往超過國家和地區的界限,關係到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對這些問題,沒有哪個國家或少數國家組成的「國家集團」能夠獨自承擔、獨立解決,或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只有全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國家形成緊密合作的「命運共同體」,才能共同應對和解決重大全球性挑戰,但要達到此種共識還任重道遠。

數位化革命帶來「智慧化」社會治理新模式。近年來,前沿技術的蓬勃發展為社會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並極大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推動了社會治理人性化、現代化、智能化創新。

其中,大數據技術已在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管理、房屋價格監控、城市公共設施利用、公共參與等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快速收集與挖掘、及時研判與共享,為社會治理開展科學決策和準確預判提供有力支撐;人工智慧技術通過模擬人類的智慧,逐步進入公共領域,推動智能警務、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智能化應用發展,讓社會治理更加便捷、高效;區塊鏈技術由於具備分布式、透明性、可追溯性和公開性等特徵,適用於促進社會治理結構扁平化、治理及服務過程透明化,有效提高政府社會治理數據安全性,推動治理智能化和可信政府建設等

這些技術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通過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慧化」社會治理新模式,可實現對社會運行的精確感知、對公共資源的高效配置、對異常情形的及時預警、對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極大推動社會治理向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轉變,而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則標誌著國家實力的增長。

安全風險與倫理挑戰日益凸顯,科技倫理規制亟須提上議程。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諸多挑戰。例如,大數據技術不僅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網絡安全、個人隱私等方面的困境;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從設備解鎖、刷臉支付到安檢、安防、犯罪偵查等,在帶來效率、便利並增進社會福祉的同時,也不斷引發歧視偏見、隱私保護、個人自由、倫理邊界等爭議;基因編輯、腦科學等生命科學的新進展,在守護人類健康的同時,也使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與家庭倫理受到挑戰生物技術的武器化和兩用生物技術繆用等更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滅頂之災;新興社交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變革信息傳播格局的同時,也正在帶來虛假信息、信息操縱和偽造、「真相衰退」等負面影響,給國家安全、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造成極大困擾。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技的力量越強大,它帶來的風險可能也就越大。如何促使科技按照人類規則發展,使其成果造福人類,而不是摧毀人類的生存與社會秩序;如何加強科技倫理規制,讓科技始終向善,成為人類社會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相關焦點

  • 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誰抓住了這一戰略機遇,就能站在世界發展的潮頭,將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上要求我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的趨勢和特徵。愛因斯坦也曾預言:「未來科學的發展,無非是繼續向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進軍。」
  •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發展態勢——航空篇
    2020年上半年世界前沿科技發展態勢——航空篇前沿科技在航空領域的探索應用不斷加深,將顛覆現有空戰模式。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美空軍計劃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情報、監視與偵察(ISR)和空戰任務規劃能力,並幫助其改善全球機動能力和後勤補給水平。
  • 你好,世界 2020 | Part 1 預告:2020全球商業盤點
    歡迎關注36氪出海微信公眾號( ID:wow36krchuhai ),及時獲取前沿資訊、了解全球新趨勢。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在2020年12月15、16日,36Kr Global 推出的「你好,世界 2020」年終盛典中,我們將 Part 1 確定為「2020全球商業盤點」。我們希望通過回顧這一年的跌宕起伏與峰迴路轉,探索通向未來的前路與徵途。
  • 聚焦前沿科技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在滬啟幕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楊有宗、何曦悅)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30日在上海開幕,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同步啟幕。該社區將集聚全球頂尖國際組織總部,未來將形成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十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濟南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今天,以「創新海洋科技 引領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同時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國際組織向大會發來賀信。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致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包振民,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託吉爾·摩恩,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伊安·艾利森等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出席大會。
  •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中國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學科領域發展不平衡光明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齊芳)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
  • 共謀前沿科技,聆聽未來之聲——2020浦江創新論壇掃描
    新華社上海10月24日電(記者 龔雯、張泉、何曦悅)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數字世界、智能社會、智慧生活加速到來。正在上海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拉開了一場思想盛宴,科學家與企業家在此同頻共振,從探索前沿技術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共謀科技合作與創新共治,共創美好生活和無限未來。
  • 盤點2019:中國科技成果驚豔世界
    新華社發記者 劉 垠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時速600公裡的國產高速磁浮列車即將「起飛」,被譽為 「新世界第七大奇蹟」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門迎客,我國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圓滿成功……2019年進入倒數計時,回顧這一年,緊盯國際發展前沿、聚焦國計民生關鍵問題,我國一系列科技成果斬獲重大創新和突破,在世界科技舞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提示:欲獲取超高清大圖版產業圖譜,在數據猿微信後臺回復關鍵詞「圖譜」即可) 而此次《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的推出,是繼產業全景圖發布之後,在尋找「中國數據智能產業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這一大型策劃活動中的又一重磅系列內容。 同樣,此系列盤點所呈現的企業與相關內容,也是經過層層篩選推薦機制下產生。
  • 《2020研究前沿》全球發布:中國四領域領先穩居世界第二
    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13日面向全球發布,其評估世界主要國家在11大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的研究活躍程度顯示,中國以「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化學與材料科學」「數學」「信息科學」4個領域領先,以及42個排名第一的研究前沿數,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上繼續穩居世界第二。
  • 世界海洋科技論壇青島舉行 發布十大海洋前沿問題
    新華網青島8月16日電(郭亞麗)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中國科協在會上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本次論壇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等六位院士做了現場主題報告,就當下海洋科技領域熱點問題交流了觀點。
  • 《2020研究前沿》全球發布:中國四領域領先穩居世界第二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13日面向全球發布,其評估世界主要國家在11大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的研究活躍程度顯示,中國以「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化學與材料科學」「數學」「信息科學」4個領域領先,以及42個排名第一的研究前沿數,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上繼續穩居世界第二。
  • 盤點2019十大國際科技新聞,這是世界科學前沿的方向標
    29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19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高度擴展的仿生物細胞機器人誕生;人類獲得首張黑洞照片;3D列印出會「呼吸」的人造器官;超導材料最高臨界溫度刷新;新癌症疫苗讓CAR-T療法高效攻擊實體瘤;全球首座浮動核電站正式啟航;「量子霸權」實現:200秒完成萬年計算;「基因魔剪」升級,新基因編輯系統問世;「萬物DNA」材料讓存儲無處不在
  • 盤點2019中國科技的那些成果:「胖五」歸來、5G商用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科技2019:創新不斷推進 學風持續加強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從年初嫦娥四號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巡視探測,到歲末中國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長徵五號
  • 嫦娥四號、黑洞照片……盤點2019中國科技的那些成果( / 1 )
    郭文彬 攝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裡,與新中國攜手同行70載的中國科技事業日益發展壯大,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應用都持續推進,一系列重要成果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廣泛服務國計民生。根據《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2019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中國研究前沿熱度指數以139.68分緊隨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十大學科當中,中國「化學與材料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生態與環境科學」3個領域前沿熱度指數排名世界第一,另有5個領域居世界第二;在十大學科領域的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中,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達33個。
  • 年終盤點丨2020十大中國黑科技
    2020年的開始,冬天並非寒冷,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團凝結在心底幽靈一般沉重的壓抑,眾志成城的感動像春天的種子,冒芽、展葉、開花、碩果纍纍,是復工復產的堅強信心鋪築中國經濟的風景這邊獨好。2020年即將過去,歷史會銘記它,人民不會忘懷它。
  • 盤點:本周十大科技前沿產品與趨勢
    這周電子科技行業又有哪些前沿的、讓人驚呆的高科技產品及技術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1、谷歌智慧型手機應用於太空機器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谷歌先進技術和項目小組(ATAP)合作把安裝了Tango系統的手機用於國際空間站中的SPHERES衛星中。
  • 聚焦科學研究前沿 中科院等機構發布《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彭韻佳)中科院等機構13日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在主要科學領域的研究活躍程度進行評估。由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整體仍最活躍,以研究前沿熱度指數281.11分居全球首位,中國得分151.29,繼續穩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跟隨其後。
  • 基礎前沿交叉領域2019年進展與趨勢
    基礎前沿交叉領域2019年進展與趨勢[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20, 42(6): 608-622.在數學及其交叉、物理及其交叉、化學及其交叉、納米科技方面,世界主要國家部署戰略、計劃,對基礎前沿交叉領域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
  •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學科前沿專場報導
    核心提示:專場聚焦不同腫瘤領域的診療前沿進展,包括新書發布會、年度進展、名醫功夫茶、診療前沿和綜合治療等多個單元。會議內容精彩紛呈,各位名家大咖共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2020年11月12至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花城廣州召開。學科前沿專場於11月14日下午在琶洲會展中心C區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