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單位是火炮發展史上第一代被廣泛認可的表述方式,畢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實心鐵球、鉛球等是主要的彈藥形式,彈藥越重帶來的殺傷力就越大,加上英國在全球勢力的崛起,以英制磅為單位的火炮曾一度風靡世界,即便是在後膛裝火炮興起之後,仍然延續了近一個世紀,出現了不少火炮型號,今天就來簡單介紹幾款少見的。
QF 3磅炮
QF 3磅炮也被稱為維克斯3磅炮,是維克斯公司在20世紀初期研發的小口徑艦炮,用來取代法制哈奇開斯3磅炮。兩者的彈頭和發射藥可通用,不過其他結構變化很大。
相比之下,F 3磅炮的膛壓提升不少,發射藥裝藥量增加了一倍,因此火炮的最大射程達到了5100米,另外也可以用來進行有限的防空作戰,戰鬥射速約20發每分鐘。
在1905年剛服役的時候,這種火炮在軍艦上的主要作用是對付魚雷艇這一類目標,屬於副炮,因此大小艦艇都有裝備,總共生產了約600門,一戰後這些火炮又被拆解用於內河炮艇之類的艦艇,甚至有改裝防空炮的版本。
BL 10磅炮
BL 10磅炮屬於山炮系列,它是英國在總結了19世紀末發生的殖民地戰爭改進的火炮,用來取代RML 2.5英寸炮。
該炮的口徑為十分罕見的63.5毫米,改進炮管的膛線等結構,但是仍然沒有液壓復進結構,屬於架退炮的一種,戰鬥全重將近400千克,行軍時可拆解成4個大件。
火炮服役於1901年,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在開戰的第一年就退出一線,在一些稍微次要的戰場上堅持作戰,倒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還有部隊用它英勇作戰獲得了「皇家」稱號。
RML 7磅炮
RML 7磅炮是英國槍炮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型號,因為它是第一種英國全鋼製炮管的火炮,因此它也被稱為「鋼炮」。
在19世紀60年代,英軍認為當時裝備的2.5英寸山地炮太重了,於是希望設計更輕火炮予以取代,奈何當時在青銅炮管上進行了諸多嘗試,比如通過鑽孔等方法,均不能在重量和威力之間找到平衡,於是將目光對準了鋼,並很快取得了突破。新式炮管有兩種,一種重86千克,另一種重68千克,後來又增加了91千克的炮管加長型號。
這種7磅炮在70年代大量服役,主要提供給駐紮印度的軍隊,在那裡有大象可用,拖曳大炮簡直輕而易舉,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服役。火炮參加英阿戰爭等,一直使用到19世紀末。
RML 9磅炮
RML 9磅8英擔、6英擔火炮,是英國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的火炮,英擔是一種重量單位,1英擔約為50.8千克。之所以加上英擔單位,是為了區分不同重量的9磅炮,6英擔9磅炮是後來改進的馬匹牽引版。
有意思的是這種火炮是用來取代阿姆斯特朗8、12磅炮的,因為後兩者可靠性實在是太差,看來阿姆斯特朗的成名之路上也有不少的敗筆。這些RML 9磅炮參與了祖魯戰爭和第一次布爾戰爭,個別不重要的部隊一直使用這種火炮到了1901年。
QF 12磅炮
這是一種於1894年問世的多用途海軍炮,口徑76.2毫米,是阿姆斯特朗的優秀作品之一,不僅英國皇家海軍大量裝備,還出口到不少國家,早期的聯合艦隊就裝備了不少這種火炮。
在一戰時期,QF 12磅炮是英國驅逐艦的主力火炮,在更大型的戰艦上則是輔助火炮,用來攻擊驅逐艦或魚雷艇等目標;另外它經過簡單修改之後還被用於潛艇甲板炮。
BL 15磅炮
BL 15磅炮也被稱為15磅7英擔炮,其實它的口徑和前面那位12磅炮相同,都是76.2毫米,之所以有這種口徑相同磅數不同,主要是英國在1892年採用新一代無煙發射藥,它能夠給炮彈提供更大的推動力,所以炮彈重量從5.7千克增加到6.8千克。
該炮在1892年開始服役,初期為架退炮,不久後開始生產具有簡單液壓緩衝系統的新版本,對於這套並不成熟的軟後坐力系統,有人略帶諷刺評價它「向後坐一英尺,再向前跳2英尺」。
這種火炮也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早期的戰鬥中投入戰鬥,但很快就被其他型號替代了。
QF 18磅炮
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英國已經意識採用軟後坐原理的速射炮有多重要,於是向軍火公司提出火炮招標,共有5個型號競選,最終確定了QF 18磅炮。
該炮採用84毫米口徑,在1904年開始服役,是一戰英軍的主力野戰炮之一,僅從威力上來看,它相比於75、77毫米的野戰炮更具有威力,二戰前仍然有較多數量服役,取代它的是著名的25磅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