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2020-09-03 中國青年報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視覺中國供圖

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

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最後來一張地月合影

中國航天人追尋火星的腳步,在火箭飛行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帶著十幾種不同功能的科學載荷,在萬眾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徵途。

「定向天線展開!」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控制,在4億公裡的距離上,地面和探測器間傳送的無線電信號,將變得非常微弱,而展開這個近6平方米的「大鍋」非常重要,它能大幅提升傳輸信號強度。到了火星軌道,與地面遠距離通信就全靠它了。天線展開後,意味著中國探火之旅從此有了「生命線」。

出門遠行的第四天,天問一號飛行過程一切正常,但身邊沒有了熟悉的地球大氣,它隻身旅行在黑色的宇宙海洋,而地球和月球變得越來越小。

天問一號拿出隨身攜帶的光學導航相機,為地球和月亮拍了一張合照。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仿佛正向人們微笑示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專家告訴記者,探測器在太空中,就像輪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不同的是飛離地球後沒有衛星導航系統指引。與傳統的無線電導航不同,光學自主導航可以通過圖像目標識別和特徵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導航信息的獲取。

「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八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飛向目的地」。

在天問一號飛近火星的過程中,中國航天人將裝有長焦鏡頭的導航敏感器當作一隻「千裡眼」,最遠可以在1000萬公裡的距離識別火星,還能自主適應火星從點目標到面目標、從弱目標到強目標的火星圖像提取,即使沒有外部導航信息,也能夠在深空飛行中自主找到前進的道路。

成為一顆人造行星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的定義,深空邊界為距離地球200萬公裡遠的空間,7月29日,也就是天問一號入軌後6天,它成功突破這一邊界,正式成為太陽系中一顆遨遊深空的人造行星。

截至8月25日23時,天問一號遠離地球的距離突破1000萬公裡,累計行程達9329萬公裡。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總師崔曉峰表示,是邊界就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的挑戰極限,深空邊界也一樣,代表著超遠距離、超大時延的環境變化,這無疑是地面飛控人必須攻克的難關。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漫漫太空旅行要順利完成,一定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目前,天問一號處於無動力飛行狀態,在飛行過程中,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微小的偏差會逐漸積累放大,因此,及時修正調節十分必要。

8月2日,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頓發動機工作20秒鐘,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環繞器技術副總負責人朱慶華說,很多汽車都具有車道保持功能,如果車偏離了自己的車道,就會自動修正方向,讓車回到原本的車道上來。火星探測器的軌道修正與之類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測器要修正的不僅僅是飛行方向,還有飛行速度等多個變量。

他告訴記者,天問一號發動機開機時間確定為20秒鐘,軌道專家最終拿出了既能滿足發動機標定又實現地火轉移能量最優的控制策略。

據崔曉峰介紹,未知的太空意味著風險和挑戰,牽好地面和太空飛行器的「通信線」至關重要。在照顧好天問一號的同時,飛控人還必須合理利用深空測控資源,實施了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和中繼星的休眠喚醒,兼顧好在月球上的「老壽星」嫦娥三號著陸器,讓中國的「玉兔」能夠在月球背面繼續巡視探測。

未來的過五關斬六將

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介紹,在未來幾個月的飛行過程中,天問一號還將經過3-4次中途修正和1次深空機動修正,環繞器逐漸飛近火星,進入火星捕獲段。

這其中,火星捕獲是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風險最高的環節之一,由於火星捕獲窗口的唯一性,捕獲的成敗決定了火星探測任務的成敗。這一點火制動過程,通常被稱為「踩剎車」。

張玉花說,「剎車」踩早了,探測器速度降得過低,探測器會墜入大氣層撞擊火星;踩晚了,探測器就不能被火星引力捕獲,從而飛離火星。

成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後,火星探測器會進行一系列軌道調整,進入停泊軌道,將近火點調整到著陸點上空附近,並在每次經過近火點時,對巡視器著陸區域進行詳查,為著陸巡視器的下一步著陸做好準備。

張玉花說,探測器進入火星捕獲軌道後,經過3-4次軌道調整,將進入周期約兩個火星日的停泊軌道。火星探測器會在停泊軌道運行約75天,開展12次預著陸區成像探測,並將成像數據回傳至地面,完成著陸巡視器預選落區的預探測。

她告訴記者,在完成3個月的火星中繼任務後,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將在近火點進行制動降軌,進入科學探測軌道,並在該軌道上繼續運行1個火星年,執行火星全球遙感探測任務。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到幾個月之後才能實現。

北京飛控中心一位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說,第一個月,對天問一號和地面的航天人來說,都是新鮮且緊張的,天問一號猶如新生兒,每一天都處於新的位置,面對著新的環境。而航天人們則如新晉父母,要守護它,去應對每一個可能的挑戰。儘管很難,但這一切都將充滿意義——濃縮在十幾個月裡,見證中國的問天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作者 郭超凱 龐丹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這將是一次漫長的太陽系之旅,按照專家的估算,到達火星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約1.95億公裡,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公裡,整個過程中還要歷經軌道修正、制動捕獲等難關。  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 「天問一號」遠徵火星要邁7道坎
    我們去梳理一下,一般來說有七道坎,每一道坎都有探測器倒下。第一道坎就是發射窗口,火星和地球最近距離每26個月出現一次,所以就是每26個月會有一個最佳的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但是一旦發射窗口錯過了,那麼就還要再等兩年多。美國的洞察號是因為它發射前有一些故障,所以從2016年等到了2018年才實施。
  • 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探火之路不簡單——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題:探火之路不簡單——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要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胡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和挑戰也非比尋常。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之遙的奔火軌道上,極速前進,探測器各項功能及運行情況良好。
  • 探火路上要邁過幾道坎兒?
    第二道難關:設計約束新,不確定性大面對遙遠而未知的星球,「天問一號」奔赴火星的旅程中不可避免要經受新環境的考驗。第四道難關:驗證任務重,試驗難度大專家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上有很多新技術是原來衛星或探測器沒有使用或者遇到過的。為了確保探測器的可靠性,研製團隊開展了大量的試驗驗證,除了常規的力、熱等試驗外,還要完成氣動外形,防熱燒蝕,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及著陸,火星車內場、外場等系統、分系統及單機級專項試驗,驗證任務極其繁重。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50歲後有5道「疾病坎」,若你能邁過去,恭喜,長壽會悄悄靠近你
    所以說人到中年,一定要注意幾道「疾病坎」,如果你能平安邁過,那麼恭喜你,你很可能與長壽有緣。 50歲後,要注意這5道「疾病坎」 1、防腸胃疾病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
    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中新社記者:10月28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
  • 探火路上要邁過哪些坎兒
    第一道難關: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截至2020年6月底,世界各國舉行了44次火星探測活動,但任務成功率只有50%左右。由此可見,火星探測任務本身固有的風險非常大。第二道難關:設計約束新,不確定性大面對遙遠而未知的火星,「天問一號」在旅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受新環境的考驗。
  • 全馬、半馬成績的9級段位,你現在突破了幾道坎?
    你是幾段選手?快去評論去曬一曬吧留言有禮喔!對於大部分馬拉松跑友來說,馬拉松成績都是從目標完賽到進430,再到400、330、310、300甚至更快,每一次進步都是夾雜汗水的拼搏過程,每升一個等級,都是一次打怪的過程,快看看你已經突破了下面哪個門檻?
  • 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暗九和兩年坎,分別是指什麼?
    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就是針對老年人而言,當人長到一定歲數之後,應有的忌諱和說法。人老兩年坎人老兩年坎,是哪兩年,哪兩道坎?答:73歲,84歲。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說法真的有道理嗎?顯然不是,要不然全中國(或者說漢文化覆蓋區域)的老人,不都在這兩個歲數去世呢嗎,哪來的百歲老人呢。
  • 120邁等於120公裡嗎?邁與公裡的差別太大了!請別再說多少邁了
    對於現在的許多車主,都喜歡說自己的車子能跑多少邁,而且在許多人的眼裡,80邁就相當於是每小時80公裡。那麼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這是不正確的,其實邁的單位並不是速度,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的話,它其實是長度的單位,或者是距離的長短,跟國家規定的公裡數,並不是同一個單位的。
  • IHC 這道坎,我們一起過!
    免疫組化(IHC)是很多病理研究和腫瘤學研究過程中的必要實驗,但想要拿到好的IHC結果真心不容易今天小艾特意為您準備了IHC實驗成功秘訣的心法和神兵,幫您翻一翻IHC這道大坎。今天坐電梯時碰到了小劉,可把我嚇了一跳。
  • IHC 這道坎,我們一起過!
    免疫組化(IHC)是很多病理研究和腫瘤學研究過程中的必要實驗,但想要拿到好的IHC結果真心不容易今天小艾特意為您準備了IHC實驗成功秘訣的心法和神兵,幫您翻一翻IHC這道大坎。今天坐電梯時碰到了小劉,可把我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