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蛋白激酶發生核苷酸依賴性構象改變

2020-11-28 科學網

 

近期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了題為「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undergoes nucleotide-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changes」(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發生核苷酸依賴性的構象改變)的研究論文。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吳嘉煒教授,其早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育強化部,2003年回國後受聘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建結構生物化學實驗室。長期從事生物大分子結構生物學研究,在蛋白質分子的微管結構基礎上研究其調控機制,為藥物研發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先後在Nature、Cell、JBC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40餘篇。2011年榮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種在細胞內行使能量代謝調節的蛋白激酶。它主要的特徵是能與AMP結合,通過AMP感受細胞能量狀態來維持真核細胞的ATP生成和消耗的平衡,即能量穩態。同時,AMPK在調控細胞生長和增殖、建立和穩定細胞極性、調節動物壽命、調控生理節律等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2009年,吳嘉煒研究小組曾在AMPK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相關論文「AMP激活的蛋白激酶自抑制機制的結構特徵」(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uto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在Nature雜誌上發表。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解析了兩個包含激酶結構域的AMPK片段結構,並詳細研究了單磷酸腺苷(AMP)調節AMPK激酶活力的動力學過程,並提出了一個新的AMPK活力調控模型。這一研究為Ⅱ型糖尿病的新藥研發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能量感受器AMP激活蛋白激酶通過AMP結合γ亞基上變構激活形成了異源三聚體複合物。哺乳動物AMPK核心共晶體結構揭示在ATP存在的情況下γ亞基的核苷酸結合位點3被遮蓋。然而存在AMP時則結合到了核苷酸結合位點3上。誘變研究表明位點3和4對於AMPK變構激活至關重要。

 

新研究揭示了AMP可能在AMPK上的結合位置及相應的生理意義,為深入了解APMK的調節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來源:生物通 何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p27變構激活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
    p27變構激活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3 18:34:04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Seth M.
  • 激酶的動態構象決定其功能
    激酶的動態構象決定其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2:51:05 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Charalampos G.
  • 基於結構的蛋白激酶抑制劑設計
    蛋白激酶是經過很多實驗和事實驗證的有效的抗癌藥物靶點,截至2017年,美國FDA總共批准了38個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劑,其中大部分用於癌症的治療。同時激酶作為其他疾病的靶點有效性的驗證工作也在進行中,包括神經失調,炎症及代謝類疾病。
  • Science:揭示ABL激酶的動態構象變化,為開發新一代癌症靶向藥物...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結構生物學系主任Charalampos Babis Kalodimos博士說,「這是第一次捕捉到蛋白激酶如此短暫的構象,考慮到人類有超過500種激酶,這真正展示了還有很多未知領域需要探索。人們對ABL激酶及其耐藥機制已經研究了20年,但有了這項技術,我們如今處於改善靶向治療的新起點。」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3月9日訊/生物谷BIOON/---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是結合DNA並修復雙鏈斷裂的最重要的酶之一。這種修複方式對於產生能夠幫助免疫系統抵禦入侵者的受體至關重要。但是DNA-PK不僅結合DNA,而且還結合RNA。
  • . | 「光學鑷子」助力研究蛋白變構的分子機制
    在本文中作者關注的一類信號傳導模塊是環核苷酸結合結構域(Cyclic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s, CNBD),CNBD是普遍存在且結構保守的domain,主要功能是調節與環核苷酸有關的蛋白激酶、鳥嘌呤核苷酸交換因子,核苷酸門控通道和轉錄因子的活性。迄今為止關於CNBD的結構域調節多種蛋白功能的general的研究仍然是缺乏的。
  • 肌酸激酶(科普)
    1基本形式肌酸激酶有四種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腦型(BB)、雜化型(MB)和線粒體型(MiMi)。MM型主要存在於各種肌肉細胞中,BB型主要存在於腦細胞中,MB型主要存在於心肌細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於心肌和骨骼肌線粒體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兩個相同的亞基組成的二聚體。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通過調控mRNA的剪切和翻譯,miRNA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脅迫應答等許多生物學過程。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
    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載體蛋白是跨膜蛋白分子,能夠與特定的分子,通常是一些小的有機分子,如葡萄糖、胺基酸、核苷酸或離子等結合
  • Nature:繞過Ras激酶「不可成藥性」的抗癌新思路
    Ras-MAPK信號通路的失控發生於多種腫瘤的早期演進過程中,並且也是很多腫瘤抗藥性的內在原因。Ras-MAPK信號通路的持續性異常激活常由於K-Ras激酶的突變導致。然而,Ras激酶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可成藥」蛋白,即便在體外實驗中起作用的藥物,一旦到了體內也常常會失效。這嚴重降低了Ras作為藥物靶點的潛力。
  • 嘧啶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對人體來說,兩個CPS還有一點不同:CPS1是一個獨立蛋白,而CPS2是一個三功能蛋白CAD的一部分。CAD將催化此途徑前三步反應的酶活性融合在一條肽鏈中,即包含CPSase、ATCase(天冬氨酸轉氨甲醯酶)和DHOase(二氫乳清酸酶),故稱為CAD。
  • 第四節 G蛋白和磷脂酶C
    第四節 G蛋白和磷脂酶C   G蛋白在TCR/CD3與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結合過程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通過G蛋白可使PLC發生活化,從而激活磷脂醯肌醯肌醇代謝途徑,引起淋巴細胞活化和增殖。
  • BMC Biology | CIPK15激酶介導NH4+轉運蛋白的反饋抑制
    ATM1活性的反饋抑制由蛋白激酶CIPK15所介導,通過對C端保守的蘇氨酸殘基磷酸化調節NH4+的攝取和積累。然而,目前對負責NH4+依賴性ATMs磷酸化的完整調控通路尚不完全清楚,在此推測在NH4+積累條件下,可能存在特定激酶發揮關鍵調節作用。1.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互作組:NCI-H446細胞,PKA-Cα、PKA-Cβ和PKA-R1A分別拉下來的蛋白複合物;4. 磷酸化蛋白質組:NCI-H526細胞和NCI-H69細胞;cAMP的長效類似物(8-Br-cAMP)處理組和對照組。技術方法:激酶組,RNA-seq,互作組、磷酸化蛋白組實驗路線圖研究結果1.
  • 核糖核苷酸的整合竟促進...
    同源重組以完全相同的染色體作為模板執行精確的修復,因而僅發生在DNA經歷或完成複製的S和G2期。NHEJ可在整個細胞周期發生,因為這種修復模式不需要模板,僅基於DSB的結構而容易產生錯誤。哺乳動物細胞中的DSB主要通過NHEJ加以修復。圖片來自Leejunga9126/wikipedia。
  • 綜述|呂志民團隊總結代謝酶在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中的非經典功能
    1.代謝酶對基因表達的調控基因轉錄受染色質結構改變的調控,而染色質結構的改變由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所引起。研究表明,多種位於細胞質或線粒體的代謝酶可以轉位至細胞核中,並參與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磷酸化以及糖基化等在內的組蛋白和DNA的修飾,進而改變染色質結構並調控基因轉錄。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
    可能是由於SARS-CoV-2病毒刺突蛋白與宿主受體的結合親和力較強,SARS-CoV-2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率要高得多,從而導致全球範圍內的感染。SARS-CoV-2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SARS-CoV-2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
  • CHOM | 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實時構象變化過程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位於病毒表面,介導病毒與受體ACE2結合,誘導隨後發生的病毒進入細胞,從而感染細胞並產生新的病毒顆粒。刺突蛋白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受體細胞的大門。該蛋白也是免疫系統識別的主要目標,是抗體的主要識別對象,因此是目前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發的關鍵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