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科學的崛起(2000-2019):此消彼長

2021-03-02 植物生物學

    近日,小編整理統計了進入21世紀以來,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等經典老牌植物學期刊國內作者的發文情況。在此略作描述作為2019年度的結束篇。

2000年以來中國科學家(屬名地址為中國)在Plant Cell 年發文數量從幾乎為零達到了20-30篇。所佔比例接近25%,相比之下,美國科學家發文數量從50-60%降低到了30-40%。Plant Physiology發文數量佔比從0增長到了25%作用,而美國科學家發表文章數量降低到了20-30%。Plant journal的數據表現出同樣的趨勢,截止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Plant Journal發文佔比基本在25%左右。

同時,國內創刊的植物學期刊Molecular Plant的影響因子十年來從2左右迅速增長到10左右,迅速超越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Plant journal等一眾期刊。目前影響因子在植物學專業期刊中僅次於Nature Plants,位居第二位。

以上數據表明,中國得到的就是美國失去的。所以川普要想方設法不急代價的阻止中國的科技發展。2020-2030年是中國植物科學研究超越美國的間十年。未來的世界植物科學研究的中心必然也必將在中國

21世紀的前20年是中國植物科學研究崛起的二十年,也是世界植物學研究的重心向中國轉移的二十年。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仍然要看到,美國科學家的論文數量仍要普遍高於我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維管植物物種報告(2000-2019)
    論文首頁一直以來,回答中國到底有多少種植物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一方面因為國家級植物志的出版延續很久(中文版1959-2004,英文版1994-2013);另一方面植物新物種也一直被發表、其它地區的植物也會在中國被發現;此外,科學研究的深入也會對已發表的物種進行轉移、歸併等分類學處理。只有將這些信息匯總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目前中國植物的基本狀況。
  • 2019光纖雷射器市場格局變化:IPG銳科此消彼長 僅4家企業份額擴大
    然而,自2018年開始,我國光纖雷射器市場整體增速開始下降,據《2020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我國光纖雷射器市場增長率均為個位數,2019年銷售總額超過82.6億元。
  • 主編評述 | 2019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
    2019年中國植物科學家在國際綜合性學術期刊及植物科學主流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大幅增加, 在光生物學、植物抗逆和分子進化等若干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 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研究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植物抗病小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入選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該文評述了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以期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及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 中國植物科學畫的「最後時刻」
    簡單來說,植物科學畫,就像是植物「身份證」上的標準照片,以繪畫的形式真實、精確地反映植物植株和器官的形態特徵。植物科學畫有別於一般的藝術繪畫,它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以科學內容為標準,同時兼具藝術性與創造性。自中國植物科學畫誕生以來,其跨越歷史的長河,幾經浮沉。
  • 《嘉卉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出版|中國原生植物的視覺譜系
    日前,蘇科社攜手中科院,重磅推出中國植物科學畫壓卷之作《嘉卉 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該書上月獲評2019年度中國好書這是一本高顏值的書,它的裝幀設計有一種樸雅之美。書中600多幅植物科學畫讓人賞心悅目。這也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它匯聚了近百年來中國幾代植物科學畫工作者的畢生心血和貢獻。這本書將精美的植物科畫和知識性的文字結合,將科學的真和人文的善以及藝術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植物科學畫界的中國風範植物科學畫是植物的物種肖像畫。百年滄桑,中國五代植物科學畫畫師以精細畫筆為中國植物繪製了數萬幅精細絕美的物種肖像。
  • 中國植物科學畫第一人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從事科研藝術生涯四十餘年,參與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繪製動植物科學畫無數,為中國植物分類學做出了極大貢獻。 歷時30餘年參與編纂《中國植物志》,已發表各類科學著作插圖2000餘幅,設計《杜鵑花》《綠絨蒿》《中國鳥》等九套郵票,又畫了100幅花、100幅鳥……從1958年進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始
  • 中國有多少種植物?
    Twenty years of Chinese vascular plant novelties, 2000 through 2019. Plant Diversity. 42 (5): 393–398. 2020. https://doi.org/10.1016/j.pld.2020.08.004)。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主辦單位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秘書長王小寧教授主持發布會,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康樂院士,入選項目負責人饒子和院士、匡廷雲院士、隋森芳院士、喬傑院士等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等30多家媒體的記者出席新聞發布會。
  • 最新 | 2019年植物科學領域期刊影響因子
    2019年最新一期的影響因子於今晚北京時間18點發布。小編整理了植物科學領域228份期刊影響因子,文末附影響因子列表下載方式。 後臺回復 「植物科學」 ,即可獲得2019年植物科學領域228份期刊影響因子 Excel列表。
  •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崛起成穩增長「新動能」
    這種主要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藥物,去年底上市後打破了國外醫藥巨頭多年對中國同類藥品的獨家壟斷,大大增強了臨床用藥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作為我國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2019年齊魯製藥實現銷售收入230億元,出口6.15億美元;2020年前11個月,其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4%。目前,齊魯製藥產品已出口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科學網—《科學》:發現新中微子振蕩標誌中國科研崛起
    《科學》雜誌3月16日發表文章,報導了大亞灣實驗發現的第三種中微子振蕩,並稱此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科研正在崛起。
  • 科技期刊「中國陣營」崛起
    《細胞研究》完成了影響因子從2到20的跨越,探索出一條可複製的辦刊模式,帶動上海乃至中國一批原創學術期刊崛起,成功躋身競爭激烈的國際一流學術出版陣營。  今年,中國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上海原創」期刊佔據其中1/3。
  • 國士無雙:姚期智與中國計算科學的崛起
    1986年7月,在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擔任Wiliam and Edna Macaleer工程與應用科學教授。1987年,41歲的姚期智獲得了數學界知名的世界級大獎波裡亞獎;1996年,他再次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世界級傑出貢獻獎高德納獎;1998年,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被選為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 高山植物勁銷國際市場 植物醫生中國小金帽防曬登陸香港與日本
    3月8日,植物醫生香港二店啟動試營業,新品防曬"中國小金帽"正式登陸日本和中國香港市場,開啟2020年新一輪增長藍圖。植物醫生中國香港二店試營業2019年,植物醫生先後進駐日本大阪和中國香港,成功開拓品牌國際化版圖,其高山植物化妝品收到眾多消費者好評。
  • 從開卷數據透析中國童書市場20年崛起歷程
    少兒圖書整體市場1. 20年來,少兒市場碼洋比重逐步攀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2000年到2019年,少兒圖書市場的碼洋比重一路攀升,動銷品種數也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年來,少兒圖書市場逐漸從探索階段走向成熟,成為圖書市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版塊之一。在2016年更是超過社科,成為圖書零售市場中碼洋規模第一大版塊。
  • 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中國植物多樣性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大約有35,856種高等植物,約佔世界總數的10%,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石松類及蕨類植物2,129種,裸子植物237種,被子植物28,996種等。
  • 從一而終,只為描繪生命——記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
    新華社發  新華社昆明10月22日電 題:從一而終,只為描繪生命——記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  新華社記者 嶽冉冉、周磊  有人把曾孝濂稱為「中國植物科學畫第一人」,他自己卻不同意。  「在畫家面前,我懂點植物;在植物學家面前,我就是個畫畫的。」
  • 天然藥物市場迅速崛起 植物提取物需求將不斷增長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為原料,按照對提取的最終產品的用途的需要,經過物理化學提取分離過程,定向獲取和濃集植物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而不改變其有效結構而形成的產品。植物提取物是生物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 貴州百靈:為植物藥業加工藥品,預計加工費2000萬元
    每經AI快訊,貴州百靈(SZ 002424,收盤價:9.52元)8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8月3日與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籤訂《委託加工合同》。植物藥業將袪溼顆粒委託公司進行生產,合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預計發生委託加工費為2000萬元。
  • 「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揭曉,古植物研究成果上榜
    2020年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的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內容涉及動物早期演化與寒武紀大爆發、脊椎動物演化(恐龍類、古鳥類、哺乳類等)、白堊紀琥珀生物群、古植物與古生態、古人類學、分子古生物學等多個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