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死成為鐵律,為什麼所有生物都有死亡的一天?

2020-12-05 奇點使者

引言:人類文明已經經過了幾萬年的發展,對於生死問題早已有了獨特的看法。有觀點認為生死是由天神決定的,有觀點認為生死是生命機理的體現,但罕有理論可以解釋萬物生死這個鐵律,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生命的演化過程呢?

有生必有死,這是萬物生長的客觀規律,地球上沒有一種生物能夠永恆地存在。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默默地接受著這一客觀規律的制約,但很少去思考這一客觀規律背後是否還有其他的決定因素。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入了解大自然現象,也逐漸揭示了其中一些一般性規律。這些一般性規律可以用來解釋不同的自然現象,例如熵增規律。

所謂的熵增規律,指的是事物的發展實質上是熵在不斷增加的過程。那麼什麼是熵呢?科學對它的定義是衡量事物有序度的指標,熵越低越有序,熵越高越無序。有人試圖用熵增規律來解釋生命的生死問題,並且認為事物的衰亡就是熵增的過程。每個人從初生嬰兒開始就帶有一定的熵,但這時候的熵還處於比較低的狀態。然後為了生存下去,人必須通過吃食物來攝入能量,但同時也在給體內不斷地增熵。隨著人不斷地成長,所接觸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體內的熵增也出現了不同的波動,但總體上來看人體內的熵還是保持增加的狀態。

再者,如今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所能捕捉的獵物錯綜複雜。而食物鏈除了是一條不斷傳遞能量和物質的鏈之外,還是一條逐漸累積熵的鏈。從最低級的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級的消費者結束,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也伴隨著熵的累積。人類既可以直接以最低級的生產者為食,例如蔬菜水果,也可以以較高級的消費者為食,例如牛、羊、雞、鴨等,因此食物鏈中不同等級的食物能夠給人體帶來的熵也是不同的。

因此該觀點認為,人體發育的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等熵增進行到一定程度再也無法繼續下去的時候,人的生命將迎來終結。估計很多讀者都會認為用這樣的理論來解釋生命的演化比較抽象,那我們可以來看看宇宙中的天體演化過程,這個過程同樣可以用熵增定律來解釋。宇宙中的天體從形成開始也像生命一樣不斷地發展,人體內的細胞在不停地發育,星球內則是元素的不斷反應和變化。

以恆星內部的演變為例,核聚變以氫元素為基礎,通過鏈式反應逐漸生產更重的元素,例如氫原子核聚變產生氦原子,氦原子核聚變又產生鋰原子。以此類推下去,直到生成了鐵元素,核聚變反應就宣告結束,因為這就是熵增的終點了。如果恆星再繼續熵增下去,它的外部形態就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熵增的問題如果上升到宇宙層面,那麼宇宙的任何地方都會變得十分無序,這體現在任何地方的溫度都是一樣的。一旦宇宙中任何地方都具有同樣的溫度,那麼宇宙則失去了「生機」,這就是宇宙熱寂說。

相關焦點

  • 深海熱液生物挑戰「萬物生長靠太陽」鐵律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1月25日電(記者 劉巍巍)隨著近30年來人類對深海熱液生物群科研的不斷深入,千百年來不容置疑的「萬物生長靠太陽」定律正在逐漸被顛覆。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學系教授汪品先近日表示,深海熱液生物群的發現為人類揭示生命起源奧秘開拓了新思路。  人類對深海生物的認識主要在最近30年中形成。
  • 最悽美的死亡,一鯨落,萬物生!我們人呢?
    我們總是懼怕死亡,甚至我們都不會談任何關於死亡的話題,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偶爾在夢中呈現,也是滿是倉皇。死亡有時候就像是黑暗將世界吞沒一般帶給身心一種無法描述的恐慌。我們為什麼怕死亡?其實在佛學裡人從來都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的身軀就像是軀殼,就如同衣服,儘管如此也依然無法讓人逃脫死亡的恐懼。一鯨落,萬物生!鯨魚在預感到自己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悄然尋一片深海,然後孤獨地等待死亡的到來。它雖不人類卻對生死瞭然,或許鯨魚也可以預知時日,然後便可以安然等待死亡降臨的時刻吧。
  • 世間萬物都是向死而生?宇宙會終結?看看熵增定律是如何解釋的
    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向死而生?生命都會走向死亡?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但即便它如此長壽,也難逃死亡。在地球上,大約有130多萬種生物,在這上百萬種生物中,也都逃不過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宇宙中沒有誰是可以永生的,因為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的必經過程。
  • 世間萬物都是向死而生?宇宙會終結?看看熵增定律是如何解釋的
    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向死而生?生命都會走向死亡?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至今為止,科學家發現的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一個來自於冰島的北極圓蛤,它足足活了507歲。但即便它如此長壽,也難逃死亡。在地球上,大約有130多萬種生物,在這上百萬種生物中,也都逃不過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宇宙中沒有誰是可以永生的,因為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的必經過程。宇宙會終結嗎?
  • 萬物都必須遵循運行規則!你知道都有哪些?
    人類不可能去探索驗證所有的自然奧秘。但卻可以從哲學角度,根據自然界的基本法則,去研究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初的情景。去預知一千億年宇宙到最後歸宿。自然界一定有高等智能生命。卻肯定沒有能駕馭整個宇宙的超級神靈。自然界有的,就是萬物都必須遵循的自然法則。絕對沒有任何例外。本文將具體描述都有哪些萬物都必須恪守的自然法則。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律?科學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宇宙當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直徑高達930億光年,在這930億光年的空間裡面包含無數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這些物質都在宇宙中「井然有序」的存在著。
  • 宇宙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專家給出了科學解釋
    宇宙全景圖,宇宙萬物包括有星系、恆星、行星、隕石、生命、植物、原子、分子、電子在我們的宇宙似乎存在各種各樣的規律,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熱力學定律、自然選擇定律等,一切的規律讓宇宙看起來非常的「有秩序」,而在宇宙數量眾多的定律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定律就是宇宙「萬物皆有生死」的定律,這個定律主宰這宇宙一切東西,小到一粒電子,大到整個宇宙
  • 萬物皆有生死,大自然為何會有如此規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會最終走向死亡呢?熵增定律其實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宇宙的整體更容易理解,按照目前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在早期的宇宙,逐漸形成了物質粒子,然後有了原子結構,恆星,星系等等。
  • 為什麼所有生物都會死亡?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
    為什麼所有生物都會死亡?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人類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從未停止,認識到人生苦短的人類往往會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積極地接受這個結局,並且將有限的人生儘可能過的充足;另一種是悲觀的面對,尋找各種方法維持有限的生命。
  • 什麼是死亡,為什麼所有的生命,最後的結果都是死亡?
    古人祭祀死亡,是所有生命最後的歸途,從人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一步步接近死亡,沒有人可以永遠地活下去,在古代,古人們認為死亡是一種命數,人能活多久完全取決於生死簿上的時限,在現代物理學的幫助下我們才發現,人能活多久完全取決於環境和身體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在地球漫長的生命長河裡,生物慢慢進化出生命更迭的機制,從而才有了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和「死」,隱藏在生物中的「死亡」,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每個生命都重要》講述了29 種生物的生命歷程——從昆蟲到深海生物,以一種獨有的視角觀察它們,並以人類社會特有的情感審視它們,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的生死放大到與人類同等高度,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 死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所有的生物都會死亡?
    為什麼不能永生?在仙俠劇中,經常會出現壽與天齊的角色,他們動不動就是在天地初開之際誕生,然後不老不死地活到了現在。但如果仙俠劇的編劇稍微有些科學常識,就知道沒有死亡的個體就會導致比死亡更殘忍的事件發生。
  • 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任何一處生命,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歲月短暫卻光輝。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 一鯨落萬物生,鯨魚死亡究竟有多大意義?那鯊魚死亡又叫做什麼呢?
    一鯨落萬物生,鯨魚死亡究竟有多大意義?那鯊魚死亡又叫做什麼呢? 最近我國在南海又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發現了一頭死亡的鯨魚,一鯨落,萬物生是鯨魚死亡後對大海最偉大的饋贈。那麼鯨魚的死亡意義究竟有多大呢?
  • 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羊奚草與不生筍的老竹結合,使老竹生出竹根蟲,竹根蟲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馬,馬生出人,人最後又返歸自然造化之中。萬物皆因造化而生,最後又都歸於造化這句話說明了生物之間的各種循環與變化。生物進化首先要有微生物,然後是植物,再由植物演化為動物,動物又慢慢地進化為人。生物之間的循環就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物質循環。
  • 萬萬沒想到,生命與死亡是我們最大的誤會
    何時才能曝光生命與死亡的真相?」沒有人會否認生命與死亡是發生的事實,但生命與死亡為什麼會存在?這就是千古難題了,我們只知道事實的存在,不知道事實的真相」。先生開門見山,做出了世人對於生死問題的認識狀態的判斷:大家都知道有生死,生死怎麼來的?無人知曉。
  • 死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所有的生物都會死去?
    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另一種開始,自然界最偉大以及最成功的之處,就是演化出了死亡,儘管在我們看來,死亡過於殘忍。 為什麼不能永生? 在仙俠劇中,經常會出現壽與天齊的角色,他們動不動就是在天地初開之際誕生,然後不老不死地活到了現在。
  •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科學家:背後操縱者已露出真面目
    萬物都離不開死亡,無論是人類還是天上的晨星,最終都會迎來一個結局,那就是死亡。人類是一種情感複雜的生物,對死亡的恐懼就尤其明顯了,這也導致了人類不斷發展醫學,用以延長人類自身的壽命。但為什麼萬事萬物最終都會迎來死亡和湮滅呢?或許有人會回答這就是宇宙規則,宇宙不允許永生,無論是人類還是天體,在到達了一定的限度之後都將面對終結。
  • 連宇宙也無法擺脫消亡的命運,為何大自然中的萬物皆有生死?
    人類雖然是地球的主宰,但是很多事情仍然無能為力,比方說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規律,人類的壽命不過區區百年,很多動物的壽命還趕不上我們,比方說很多人家裡都飼養的寵物貓和寵物狗,它們的壽命一般在十幾年左右,當然,自然界中也有一些低等生物的壽命很長,不過,也都存在著極限值,不可能永生。
  • 萬物皆有生死,到底是誰掌握了這個規律?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生存於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都要經歷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我們人類平均壽命大概是80歲左右,最大的能達到一百多歲,但是也不會超過120歲;人類所養的寵物貓和寵物狗,實際上也只有10多年的壽命。如果把宇宙138億年的歷史看成是一年,那麼人的一生也僅僅是佔了不到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