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是國之重器,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體現。它的造價成本很高,許多國家受到經濟實力的限制,所以暫時無法購買或研發航母。目前擁有航母的國家並不多,截至目前僅11國擁有航母。高造價必然需要伴隨高品質,連著名的軍事家張召忠都曾表示,航母中的一顆鉚釘相當於一輛奧迪。然而有一個國家的航母卻是例外,剛下水不到五分鐘,船身即裂開300條裂縫,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不屑航母,蘇聯稱其為「海上棺材」
這艘「豆腐」航母是蘇聯建造的。眾所周知,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的軍備競賽如火如荼,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雙方在武器的研發方向產生了區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讓美國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於是在二戰後火速著手研發大型航母。而蘇聯政府低估了航母的威力,認為任何航母在都在飛彈面前不堪一擊,還稱其是在海上行駛的「鋼鐵棺材」。於是,在航母的發展上蘇聯開始落後。
當頭棒喝,沒有航母真不行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1962年,這一年發生了美蘇冷戰期間最嚴重的對峙,那就是古巴飛彈危機。當時美國下令封鎖古巴,出動了以搭載了數百架戰鬥機的8艘航空母艦為主,90艘戰艦為輔的海上戰鬥艦群,封鎖了古巴海域。蘇聯作為古巴盟友,空有大量核潛艇,在此時卻毫無用武之地。
古巴飛彈危機宛如當頭棒喝,敲醒了蘇聯政府。蘇聯終於認識到航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開始大力發展航母,目標就是要超越美國航母。
蘇聯的航母發展本來就比美國起步晚,不僅如此,還存在發展進程慢,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因此,蘇聯的航母發展明顯處於劣勢。為了儘早追上美國的步伐,實現超越美國航母的目標,蘇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日以繼夜,不敢停歇。
最後僅用時4年即研製出第一艘航母,創下當時的世界紀錄。但是航母的建造是精密而費時的,每個零件每個系統的組裝都很複雜。短短4年時間就能建造出「海上霸主」嗎?連美國都無法保證可以勝任,更別提在此方面毫無經驗的蘇聯了。航母下水試驗前,蘇聯舉辦了盛大的下水儀式。但是意外發生了,下水不到5分鐘,航母艦體被發現裂開約300條裂痕,航母被海水倒灌,約79億美金眼睜睜泡湯。事後,軍方在震怒下下令徹查。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偷工減料釀慘劇
事故原因其實很多人都能猜測出來,一句話總結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偷工減料不可取。面對激烈的軍備競賽,軍方不得不加快航母建造速度,只看速度不看質量,出問題是遲早的。對此,丟了面子又丟了裡子的軍方下令將數百名相關負責人全部撤職。冷戰時期,這種事故在蘇聯並不少見,比如某次閱兵前,即將準備上場的400輛JS-3就因出現裂縫而報廢,原因也是偷工減料。
這些事故讓其他國家也得到了經驗,從此對待武器研發更加慎重。還有些小國家無法承擔研發失敗的損失,寧願高價購買先進成熟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