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普洱茶茶品,其價格是否合理,主要看原料成本所佔零售價的比重。通常情況下,這個比重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間最為合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高於二分之一則意味著茶葉越具有性價比,低於三分之一則說明茶葉的泡沫越來越多。
只有人才能扭曲產品的價格,只不過有些行為是主動而有些行為則是被動。
炒作普洱茶是普洱茶市場永恆的話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普洱茶已經被茶客炒得淋漓盡致。概念可以炒,山頭可以炒、品牌可以炒,甚至是採茶的茶農都可以炒。至於樹齡、天氣、歷史,沒有什麼不能炒的。具體到產品價格上面,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情況:
一款零售價為一百元的普洱茶,炒一下產品概念(名字比較特別,比如被冠以茶王、傳世等等),價格就可以翻一番。如果產品是布朗山的,那可以說成是老班章,價格又可以多幾倍,大廠茶具有投資價值,品牌是有溢價率的,那再加個百十塊吧。傳聞產品用到的毛茶有些是古樹料,那再加點。今年茶山有冰雹,茶樹都減產了,物以稀為貴麼,再加點價。產品是有傳承的,百年老字號的繼承,還可以再加點。
幾番加價之後,本來一片價格只有100元的普洱茶,炒到最後身價漲個十倍八倍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說這樣的產品是否會有茶客埋單,你聽說過「周瑜打黃蓋」麼。有人願意買就是了,至於說買來喝還是買來炒,這不都是個人意願麼。
至於說被動升值,主要是供求關係緊張導致的。一款茶如果性價比特別高,茶客又特別推崇。那麼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價格上漲的情況。至於漲幅能有多大,完全取決於茶客的需求。
普洱茶市場當中,茶價是個變量。影響茶價的因素有很多,作為茶客只能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合適的產品,買茶在價格上面不能太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