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城市或鄉村街頭,我們能夠見到最多的手藝人恐怕就是補鞋匠了。反正在我們這裡小鎮的街頭上,最起碼有七八個補鞋匠分散在街頭上的各個角落裡靜等著補鞋顧客的光臨。在這七八個補鞋匠當中,就有我初中的一個同學。我這個初中同學姓賀,自幼患有小兒麻痺症,不能從事體力繁重的工作,因此,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學習補鞋和配鑰匙,當他將技術學成之後,便在街頭的角落裡支起了補鞋攤兒,從事補鞋和配鑰匙的營生。
補鞋的生意看似很小,但在20年前的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據賀同學稱,就在七八年之前,他的日收入至少在200元以上,有時候甚至能夠達到300元,每天找他補鞋、上漿、修拉鏈、配鑰匙的人絡繹不絕,幾乎每天都需要加班。因此,他感覺天天都很累。不過,為了賺錢,心中還是快樂的。
由於前些年的收入較高,家裡有了一定的積蓄,從而使我這位賀同學蓋了新房,並娶到了一個老婆。因此,我這位賀同學每天都會笑眯眯地出攤兒,每天都會笑眯眯地面對所有客人。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補鞋的生意開始走向了下坡路。現如今,我這位賀同學出攤一天只要能夠賺到三五十元就感覺不錯了。因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連一單生意都沒有,所以,只要哪一天多少有些收入,我這位賀同學就會感到很高興。
那麼,原本很賺錢的行業怎麼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沒落了呢?
一、從事補鞋、配鑰匙的人已經越來越多
在前些年的時候,補鞋、配鑰匙屬於殘疾人的「專屬行業」,凡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基本上都是殘疾人。然而,由於這個行業的收入還比較可觀,而且,生意投入小還比較穩定,從而吸引了一部分身體健康的人也加入了這一行業,在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現象,而這種現象一旦出現,生意自然就會慘澹,收入自然就會降低了。
二、願意修補舊鞋子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在過去,人們的收入都比較低,因此,一旦鞋子壞了,人們是捨不得扔掉買新鞋子的。於是,人們便會找到修鞋匠對鞋子進行修補。而現在呢?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人們已經不在乎花幾十元或一兩百元購買新鞋子了。一旦鞋子有些許損壞,就會將鞋子扔掉而重新購買新的鞋子。在這種情況下,修鞋匠的生意就會越來越少,甚至能夠少到一天都沒有一單生意。
三、修鞋技術沒有創新
現在的大部分修鞋匠還仍然固守過去的修鞋工藝,在修鞋的技術上還仍然沒有任何創新,從而使人們對修鞋匠產生了一種「濫修濫補」的印象,而「濫修濫補」的鞋子在當今社會是很難穿出去的。因此,許多人寧肯將多少有一些瑕疵的鞋子扔掉,也不願意去找修鞋匠修鞋。這就使得修鞋匠的生意愈發慘澹了。
總之,以前曾經紅火的行業已經出現了生意慘澹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有社會發展進步的原因,也有修鞋匠自身存在的問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這個行業已經成為了夕陽行業了。